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郭建伟

作品数:47 被引量:113H指数:6
供职机构:青岛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农业科学水利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5篇期刊文章
  • 16篇专利
  • 6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2篇医药卫生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水利工程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23篇脊柱
  • 16篇脊柱侧
  • 16篇脊柱侧凸
  • 16篇侧凸
  • 11篇手术
  • 10篇先天
  • 9篇先天性
  • 9篇后路
  • 8篇腰椎
  • 8篇先天性脊柱侧...
  • 7篇切除
  • 6篇椎体
  • 6篇畸形
  • 5篇融合术
  • 5篇疗效
  • 4篇腰椎融合
  • 4篇腰椎融合术
  • 4篇术后
  • 4篇椎管
  • 4篇椎间盘

机构

  • 31篇青岛大学
  • 18篇北京协和医院
  • 1篇福建医科大学

作者

  • 47篇郭建伟
  • 18篇仉建国
  • 17篇王升儒
  • 13篇张延斌
  • 12篇王岩
  • 11篇马学晓
  • 11篇周传利
  • 8篇祝凯
  • 8篇王超
  • 6篇邱贵兴
  • 6篇杨阳
  • 5篇西永明
  • 5篇杨阳
  • 3篇王亭
  • 3篇李其一
  • 3篇翁习生
  • 3篇沈建雄
  • 3篇刘勇
  • 2篇王海
  • 2篇李书忠

传媒

  • 5篇中国脊柱脊髓...
  • 4篇中华骨科杂志
  • 4篇临床医学进展
  • 2篇中国骨与关节...
  • 2篇青岛大学学报...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中华外科杂志
  • 1篇精准医学杂志
  • 1篇计算机科学
  • 1篇临床小儿外科...
  • 1篇中华老年骨科...
  • 1篇中华骨与关节...
  • 1篇机器人外科学...

年份

  • 2篇2025
  • 2篇2023
  • 6篇2022
  • 6篇2021
  • 9篇2020
  • 5篇2019
  • 2篇2016
  • 10篇2015
  • 3篇2014
  • 2篇2013
4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机器人辅助下置钉技术治疗先天性重度脊柱侧后凸一例报道
2020年
本团队在Renaissance脊柱手术机器人辅助下手术治疗了1例先天性重度混合型脊柱侧后凸的青少年患者,术前患者全脊柱X线正侧位片示Cobb角:胸弯87°,腰弯57°,胸椎后凸角度70°,存在冠状位失平衡。通过全面充分的术前规划,术中在Renaissance脊柱手术机器人辅助下置入11枚螺钉,并行T11半椎体切除及T12部分椎体切除。术后胸腰椎矫正率达71%,后凸畸形矫正。
杜钰堃毕一方郭建伟周许辉齐宗华黄辉李光辉张丽西永明
关键词:脊柱侧凸COBB角椎弓根螺钉
适配立式全方位全身按摩装置
本发明涉及一种适配立式全方位全身按摩装置,属于医疗设备领域。包括床板,床板上设置若干按摩单元,按摩单元呈矩阵式排布,床板侧边固定支撑架,支撑架上设置液压缸,液压缸底座固定在支撑架上,每排按摩单元对应一条齿条,齿条设置在床...
吴晓琪祝凯郭建伟赵红伟
椎间盘退变的机制及其治疗综述被引量:3
2020年
椎间盘退变(intervertebral disc degeneration, IVDD)是一个多因素的过程,其表现为表型和基因型的变化,导致椎管狭窄、脊柱不稳、腰腿痛等疾病。合成代谢与分解代谢的长期失衡导致椎间盘蛋白多糖和水合作用的逐渐丧失进而改变其组成,最终导致IVDD。目前对IVDD的处理只能缓解症状,无法从根本上解决椎间盘退变的情况。研究人员正在尝试确定造成椎间盘退变的各种因素以及再生策略。近期生物学方法在IVDD领域获得了推动力。本综述讲述了目前对椎间盘退变的理解,旨在提出促进椎间盘再生策略以及不同生物疗法的最新进展,如生长因子、细胞和基因疗法,这些疗法的潜力及结果也被广泛讨论。最初,椎间盘退变的治疗包括传统的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通过人们不断地努力,将来生长因子、细胞和基因疗法可能被证明是非常有效的治疗IVDD的方法。
张嘉军刘勇许德荣郭建伟王华聪
关键词:椎间盘退变
机器学习在脊柱疾病智能诊治中的应用综述被引量:6
2021年
脊柱疾病是现代社会中常见疾病之一,目前其诊断与治疗主要依赖于医生的专业水平和临床经验,这样不仅给医生带来沉重负担,而且效率低下。以神经网络为代表的机器学习算法能够自动提取脊柱数据集中的特征信息,辅助医生快速定位病灶区域,实现精准治疗。文中从实验数据、特征选择、算法模型和性能评估指标等方面,对机器学习技术在脊柱疾病应用中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系统总结。首先从机器学习算法角度出发,阐述典型算法在疾病诊治中的用途;其次围绕实际应用,从危险因素分析和疾病预测、疾病识别和分类、脊柱图像的特征提取和分割3方面,结合具体实验对比机器学习模型的性能;最后总结目前应用中存在的局限性并提出展望。
刘彤彤杨环西永明郭建伟潘振宽黄宝香
关键词:神经网络脊柱疾病
椎间盘退变信号通路的研究进展
2020年
椎间盘退变是引起腰痛的诸多要素中的主要因素之一,其退变是一个细胞分子损伤长时间积累的过程,该过程破坏了组织细胞内的稳态,最终造成生理功能的衰退。椎间盘退变的机制还未被完全阐明。在椎间盘退变的过程中,信号通路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其中包括MAPK、Wnt/β-catenin、NF-κB、Notch、PI3K/Akt等多种信号通路的改变,这些信号通路又相互交叉作用形成了一个错综复杂的信号通路网络,共同参与椎间盘退变的调控。随着对细胞信号通路研究的深入,椎间盘退变的原因将进一步被阐明,同时为其临床治疗提供新的思路。现将最近几年来椎间盘退变信号通路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张嘉军刘勇许德荣郭建伟
关键词:椎间盘退变信号通路
后路半椎体切除治疗先天性脊柱侧凸的并发症及预防策略被引量:16
2014年
目的 分析后路半椎体切除治疗半椎体所致先天性脊柱侧凸的并发症,并探讨预防策略.方法 回顾性分析接受手术治疗的半椎体所致先天性脊柱侧凸140例患者,其中男性70例,女性70例,平均年龄10.8岁,所有病例均采用后路半椎体切除、椎弓根螺钉固定及植骨融合术.术前、术后及随访时均拍摄站立位全脊柱正侧位X线片,对冠状面和矢状面Cobb角、冠状面畸形节段头侧及尾侧代偿弯Cobb角进行测量分析.同时统计各病例手术时间、融合节段、出血量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手术时间平均229 min,术中出血量平均698.4 ml.随访时间3- 119个月,平均25个月.切除1-3个椎体,平均切除1.1个椎体.冠状面节段性侧凸Cobb角术前平均42.5°,术后10.6°,末次随访12.2°,矫正率为71.3%;节段性后凸Cobb角术前平均29.5°,术后6.6°,末次随访7.2°,矫正率为66.8%;畸形节段头侧以及尾侧代偿弯自行矫正率分别为52%和69.7%.共13例患者发生14例次并发症,发生率为9.29%,包括椎弓根骨折3例次,断棒2例次,椎弓根拉长2例次,因螺钉突出拆除内固定2例次,伤口并发症2例次,畸形加重行翻修2例次,呼吸延长1例次.无神经系统并发症.结论 后路半椎体切除术可以取得满意的畸形矫正效果,神经系统并发症发生率极低,但内固定相关并发症发生率较高,应予避免.
郭建伟仉建国王升儒李其一张延斌杨新宇赵丽娟
关键词:脊柱侧凸先天性截骨术并发症
脊柱畸形中钛网重建后内固定并发症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在严重的脊柱畸形或先天性半椎体畸形的治疗中,椎体次全切是一种常用的手术技术.钛网替代是椎体次全切后前中柱重建的常用方法,可减少脊髓过度短缩所导致的神经并发症,但同时也会增加截骨部位的不融合率,产生相应的内固定并发症...
王海郭建伟王升儒杨阳张延斌仉建国
关键词:脊柱畸形截骨钛网
微型钛板固定与侧块螺钉固定在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中的对比研究
2025年
目的:评估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微型钛板与侧块螺钉固定术后,颈椎矢状位参数变化与疗效的相关性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9月至2024年1月脊髓型颈椎病的患者29例,其中行微型钛板固定的手术患者18例,侧块螺钉固定患者11例,所有患者均行C3~C6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随访时间为术后12个月,记录手术前后日本骨科矫形协会评分(JOA)、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颈部功能障碍指数(NDI)评估颈椎功能状态。术前、术后和随访时行颈椎正侧位X线片、CT三维重建和MRI检查,测量术前及末次随访时的颈椎矢状位参数,包括C2~C7 Cobb角、C2~C7矢状面轴向距离(sagittal venical axis, SVA)和T1倾斜角。结果:两组手术末次随访时JOA评分、VAS评分及NDI评分均较术前有明显改善(P 0.05)。微型钛板固定组C2~C7 Cobb角由术前19.08 ± 2.70减小至14.76 ± 3.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微型钛板固定与侧块螺钉固定的颈椎后路单开门手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均有确切的疗效。微型钛板组手术前后矢状位参数存在明显差异,但末次随访时两组颈椎矢状位参数无显著差异,矢状位参数变化与患者疗效无显著相关性。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changes in cervical sagittal parameters and clinical efficacy following posterior open-door laminoplasty using mini-plate fixation versus lateral mass screw fixation for cervical spondylotic myelopathy (CSM). Methods: A retrospective analysis was conducted on 29 CSM patients treated between September 2022 and January 2024. Among them, 18 underwent C3~C6 posterior open-door laminoplasty with mini-plate fixation, and 11 received lateral mass screw fixation. All patients were followed up for 12 months. Preoperative and postoperative functional outcomes were assessed using the 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 (JOA) score, 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 and Neck Disability Index (NDI). Cervical sagittal
魏嘉豪常胜郭建伟王永斌刘勇
关键词:颈椎单开门椎管成形术矢状位临床疗效
全透明脊柱内镜下辅助腰椎融合术可扩张通道系统
本发明提供一种全透明脊柱内镜下辅助腰椎融合术可扩张通道系统,包括外套管、内套管、逐级导杆三个装置,所述外套管、内套管主体均为半圆形结构,所述内套管套装在所述外套管内,并可在外套管内沿径向自由旋转,所述逐级导杆穿入所述内套...
周传利孔彪马学晓樊筱瑜高希花祝凯韩星王超王岩许德荣郭建伟
文献传递
后路一期全脊椎切除治疗严重、僵硬先天性脊柱侧后凸/后凸畸形被引量:6
2016年
背景:严重、僵硬先天性脊柱侧后凸/后凸畸形需外科手术干预,已有文献报道使用多种外科术式治疗。后路一期全脊椎切除术(Posterior-only vertebral column resection,PVCR)治疗严重脊柱畸形的文献报告中,病例的病因组成混杂,目前尚无针对PVCR治疗严重、僵硬先天性脊柱侧后凸/后凸畸形的大宗病例报道。目的:探讨PVCR治疗严重、僵硬先天性脊柱侧后凸/后凸畸形的疗效、并发症及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至2012年1月于北京协和医院接受PVCR治疗的66例严重脊柱侧后凸/后凸患者的临床资料,男33例,女33例;年龄2-49岁,平均(16.0±2.3)岁;包括先天性脊柱侧后凸36例,先天性脊柱后凸30例。所有患者均采用全椎弓根螺钉技术,其中翻修手术8例。10例患者存在椎管内畸形。通过站立位全脊柱正侧位X线片测量手术前后冠状面和矢状面节段性Cobb角、躯干偏移(Trunk shifl,TS)以及矢状面平衡(Sagittal vertical axis,SVA)情况,同时记录围手术期以及迟发并发症情况。结果:平均切除椎体(1.5±0.7)个(1~3个),手术时间195~540min,平均(330±44)min;出血量250-3000ml,平均(1171±387)ml。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24~129个月,平均(55.5±7.4)个月。侧后凸组的冠状面侧凸、矢状面后凸、TS、SVA、胸后凸、腰前凸,和后凸组的矢状面后凸、SVA、胸后凸、腰前凸均得到明显改善。共12例患者发生并发症,其中不完全脊髓损伤2例,一过性神经根损伤1例,近端交界性后凸1例,内固定失败4例,血胸2例,术中硬膜撕裂4例,脑脊液漏l例。结论:PVCR是治疗严重、僵硬先天性脊柱侧后凸/后凸畸形的有效手段,其矫形效果良好。对于角状畸形而言,常需1个节段以上的脊椎切除。该手术技术要求高,且有一定的并发症发生率,内固�
郑毅全仉建国王升儒郭建伟张延斌杨阳林莞锋
关键词:脊柱侧凸手术后并发症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