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红科
- 作品数:58 被引量:295H指数:11
- 供职机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林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引进国际先进农业科技计划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水利工程文化科学天文地球更多>>
- 油松林林分空间结构分析及评价指数构建被引量:20
- 2020年
- 分析油松生态公益林林分空间结构并进行评价,用客观数据直观的表现林分空间结构的特点,为培育多功能生态公益林奠定理论基础。以古城林场油松林100 m×100 m的样地实测数据为基础,根据林木坐标位置生成Voronoi图,确定空间结构单元。选取角尺度、大小比数、开敞度、林层指数4个空间结构参数对林分空间结构进行基础性分析。对各个空间结构参数采用乘除法进行多目标规划,并以变异系数法的思想根据各林分空间结构参数内部标准差的大小确定参数权重,提出林分空间结构评价指数,再根据该油松林生态公益林的特点,将评价指数值划分为5个等级。结果表明,角尺度的均值为0.35,整个林分处于随机分布的状态。大小比数的均值为0.50,整个林分大小分化不严重,林木的胸径差异不明显。开敞度均值为0.40,整个林分透光条件平均水平较好。林层指数均值为0.55,有73%的林木林层指数>0.50,表明该林分中林木绝大多数都与相邻木处于不同林层。该林分空间结构评价指数均值为0.48,林分空间结构整体状态一般。对林分空间结构的分析与空间结构评价指数的构建,不仅能了解到林分空间结构各个方面的状况,也能得知林分空间结构的整体状况,并为森林空间结构优化调整提供理论基础。
- 张君钰杨培华李卫忠李卫忠郝红科
- 关键词:油松生态公益林VORONOI图
- 多元结构抬田饱和-非饱和渗流三维控制数模优化分析被引量:1
- 2011年
- 以江西省峡江库区土料实测数据为依据,通过实验获得土料基本物理参数,用Van Genuchten(VG)模型拟合土壤水分特征曲线及非饱和导水率,建立由耕作层、犁底层、防渗层和垫高层组成的抬田多元地基结构。采用饱和—非饱和渗流三维有限元分析方法建立数学模型进行计算,通过数值计算结果与实验模型数据对比,证明该数学模型是合理可靠的。在此基础上,建立数学模型模拟计算各土层不同压实度、不同厚度对抬田渗流的影响。通过模拟分析计算,大幅减小了试验工作量,并得出了可供工程使用的结构参数。
- 郝红科詹美礼盛金昌罗玉龙
- 关键词:土壤水吸力非饱和渗流三维有限元
- 一种具有错台式涡室小挑坎的旋流竖井泄洪洞
- 一种具有错台式涡室小挑坎的旋流竖井泄洪洞,包括闸室进口、上平段、涡室、收缩段以及竖井直段,所述涡室靠近上平段沿水流方向末端一侧的内侧壁上设置有导流挑坎,所述导流挑坎包括竖直面以及与所述竖直面相交的导流弧面,旋流竖井泄洪洞...
- 夏鹏飞郝红科杨正丽刘文霍倩倩韩红亮杜万军马琳马雪琴宋冰
- 一种基于油松人工林地研究系统及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油松人工林地研究系统及方法,涉及林业技术领域。本发明研究系统包括数据采集输入模块、控制器、VR模拟模块、林地质量评价模块、生长收获预测模块和经营决策模块,数据采集输入模块的输出端与控制器的输入端无线网...
- 郝红科赵鹏祥杨培华李显鲜仁增曲珍
- 文献传递
- 油松人工林合理经营密度的研究被引量:1
- 2020年
- 以洛南县油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研究陕西省洛南县油松人工林的合理经营密度,为以后采用合适的抚育作业与经营措施提供理论参考。依据在洛南县油松人工林分布区域布设的标准地资料,用Origin软件对油松胸径与冠幅进行回归关系的拟合;在此基础上,运用半峰宽表达式推算林分不同径阶的理论密度和适宜经营密度,得出洛南县油松人工林冠幅与胸径关系的最优回归模型为:CD=-0.50669+0.79871×D^0.62976,R^2为0.98738,均方残差为0.01778;编制出合理经营密度表,得出研究区内油松人工林的密度经营度合理经营区间为(0.52,0.94);最后根据所计算出的数据,编制出适合洛南县油松人工林的经营密度表,可为当地的抚育营林工作提供依据。
- 李显鲜杨培华郝红科康乐陈雪姣
- 关键词:油松人工林合理经营密度
- 县域苹果园土壤养分信息系统设计被引量:2
- 2016年
- 土壤养分是苹果树生长和结果的基础,实现县域苹果园地块土壤养分信息的可视化管理和应用,可为苹果产业发展提供合理的施肥依据。该文以陕西黄陵县苹果园为例,将苹果园土壤肥力等级与施肥模型结合,借助ArcGIS Server技术,在ASP.NET框架下设计开发了县域苹果园土壤养分信息系统。该系统采用三层架构设计,具有地图基本操作、养分信息查询与定位、专题图浏览、施肥推荐等功能。实践表明,该系统将苹果园土壤养分信息以网络的形式发布,便于数据的直观显示和信息共享,为科学高效地进行苹果园农业现代化管理与果业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持,为后续应用系统的扩展奠定了基础。
- 王彩芬丁凯隆张青峰郝红科
- 关键词:WEBGIS土壤养分信息系统
- 蔺河口水利枢纽大坝基础帷幕灌浆试验研究
- 2003年
- 蔺河口水利枢纽大坝工程处于带有夹板岩条带的变质凝灰岩地区 ,地质条件复杂 ,基础渗流量大。针对以上问题 ,本文重点论述了加固防渗处理措施及采用帷幕灌浆防渗处理方案。实验研究证明 ,采用该方案切实可行。
- 朱显鸽郝红科赵旭升
- 关键词:水利枢纽大坝帷幕灌浆防渗处理
- 黄龙山蔡家川林场森林类型碳密度及其变化研究被引量:4
- 2011年
- 【目的】对黄龙山蔡家川林场主要森林类型的碳储量和碳密度进行计算,为该区域森林碳汇功能研究提供参考。【方法】利用1986和1997年黄龙山蔡家川林场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数据,依据不同森林类型生物量与蓄积量之间的回归方程以及森林生物量与碳储量、碳密度的关系,对该林场主要森林类型(柏木(Cypress)林、杨树(Populus)林、桦木(Betula)林、栎树(Quercus)林、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林、杂木林(Nonmerchantable woods))的碳储量、碳密度进行推算和分析,并与全国及西北五省(区)相同森林类型碳密度进行了对比。【结果】1986和1997年,该林场2年平均森林总碳储量为387 740 t,平均森林碳密度为17.7 t/hm2;1997年森林总碳储量比1986年减少9.65%,森林平均碳密度增长3.38%。各森林类型1986和1997年的平均碳密度大小顺序依次为栎树林(28.06t/hm2)、油松林(24.35 t/hm2)、桦木林(21.04 t/hm2)、杂木林(11.86 t/hm2)、柏木林(11.03 t/hm2)和杨树林(10.04t/hm2);1986和1997年不同生长阶段林分平均碳密度大小顺序依次为近熟林(25.56 t/hm2)、幼龄林(25.49 t/hm2)、中龄林(24.77 t/hm2)、成熟林(13.53 t/hm2)、过熟林(12.84 t/hm2)。该林场柏木林、桦木林、栎树林、杨树林、杂木林的森林碳密度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但油松林的平均碳密度较全国平均水平高92.0%。【结论】1986和1997年,该林场森林具有较好的碳汇能力,但这2年间森林碳汇能力变化不显著;森林类型不同或同期林分生长阶段不同,其所具有的碳汇能力存在差异;保护和管理好栎树林、油松林、桦木林,并大力开展幼龄林、中龄林和近熟林的经营抚育工程,对增加该林场森林的碳汇功能具有重要贡献。
- 赵鹏祥赵臻郝红科
- 关键词:碳储量碳密度
- 秦岭火地塘林区森林景观格局变化分析
- 2025年
- 以秦岭火地塘林区(以下简称“林区”)为研究对象,选取1958、1988、2004、2019年4期森林资源二类调查资料为基础数据,基于ArcGIS平台和FRAGSTATS软件,从景观总体特征、斑块多样性、景观异质性3个角度选取评价指标,分析林区在遭受大面积砍伐前后景观格局的变化规律与恢复情况。结果表明,人为干扰是引起林区景观格局变化的主要因素。砍伐前后(1958—1988年),斑块密度由1.269块/hm^(2)下降至0.407块/hm^(2);景观分维数由1.104下降至1.088,经自然演替后又上升至1.101。大面积的森林砍伐,使林区景观变得简单化、均质化,而自然演替使森林景观趋向复杂化、异质化;乔木林地面积占比不断增加,1958、1988、2004、2019年面积分别为2103.12、2126.74、2144.77、2221.87 hm^(2),占比由92.01%提高至96.28%、98%和99.15%。优势树种方面,山杨林自主更新能力相对较弱,而华山松林则相对较强。砍伐前,桦木(Betula albo-sinensis)林、山杨(Populus davidiana)林和油松(Pinus tabuliformis)林为林区景观基质;砍伐后,卜氏杨(P.purdomii)林、山杨林、柳(Salix spp.)林消失,华山松(P.armandi)林成为林区主体景观,面积占比由3.61%提高至32.75%。由此可见,封山育林、植树造林等生态保护措施可促使森林演替产生积极效果,而过度采伐则导致生态系统退化。
- 朱江郭童童杨洁苗帆张硕新郝红科
- 关键词:优势树种火地塘林区
- 高应力高水力梯度大剪切变形下土与结构物接触渗透仪
-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应力、高水力梯度、大剪切变形下土与结构物接触面渗透破坏试验仪。底座上布置围压室;轴向加压器与轴向加压杆的一端连接,轴向加压杆的另一端从围压室的顶端延伸入围压室、与试样帽接触,试样帽的下部布置透水石、透水石...
- 罗玉龙詹美礼盛金昌速宝玉郝红科何淑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