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郑姣

作品数:50 被引量:218H指数:9
供职机构:北京中医药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3篇期刊文章
  • 9篇专利
  • 8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3篇细胞
  • 12篇学成
  • 12篇化学成分
  • 9篇代谢
  • 9篇血竭
  • 8篇龙血竭
  • 7篇脂代谢
  • 7篇化合物
  • 7篇活性
  • 6篇代谢紊乱
  • 6篇药理
  • 6篇脂代谢紊乱
  • 6篇生物碱
  • 5篇药效
  • 5篇小鼠
  • 5篇高脂
  • 5篇APOE-/...
  • 4篇低密度脂蛋白
  • 4篇动脉
  • 4篇动脉粥样硬化

机构

  • 50篇北京中医药大...
  • 4篇江苏康缘药业...
  • 2篇北京大学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辽宁出入境检...
  • 1篇贵州汉方药业...

作者

  • 50篇郑姣
  • 32篇屠鹏飞
  • 31篇赵云芳
  • 30篇李军
  • 8篇张倩
  • 8篇潘勃
  • 8篇吴臻
  • 5篇孙晶
  • 4篇史社坡
  • 4篇宋月林
  • 4篇黄文哲
  • 4篇李月婷
  • 4篇张静
  • 3篇姜勇
  • 3篇屠鹏飞
  • 3篇张云封
  • 3篇黄正
  • 2篇萧伟
  • 2篇李曼曼
  • 2篇张媛

传媒

  • 15篇中国中药杂志
  • 9篇中草药
  • 3篇中国药理学与...
  • 2篇环球中医药
  • 1篇中国实验方剂...
  • 1篇中国药学杂志
  • 1篇中国医院用药...
  • 1篇世界科学技术...
  • 1篇2014年第...

年份

  • 2篇2025
  • 3篇2024
  • 4篇2023
  • 3篇2022
  • 3篇2021
  • 2篇2020
  • 7篇2019
  • 5篇2018
  • 9篇2017
  • 5篇2016
  • 4篇2015
  • 3篇2014
5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紫堇中1个新的降倍半萜苷类化合物被引量:1
2020年
研究紫堇Corydalis edulis的化学成分。利用大孔吸附树脂D101,硅胶,ODS,Sephadex LH-20和半制备HPLC等色谱方法分离纯化,结合其理化性质和MS,NMR,UV,IR等谱学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从紫堇的乙醇提取物二氯甲烷和水萃取部位分离并鉴定了4个化合物,分别为6′-β-D-xylosylicariside B2(1),(3S,5R,6S,7E)-5,6-epoxy-3-hydroxy-7-megastigmen-9-one(2),黑麦草内酯(3),5,5′-dimethoxybiphenyl-2,2′-diol(4)。其中,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并通过计算ECD的方法确定其绝对构型,化合物4为首次从罂粟科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2和3为首次从紫堇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彭治添晁凌会王超超夏晖刘地发王章伟郑姣赵云芳屠鹏飞李军
关键词:化学成分绝对构型
牡荆叶中1个新黄酮苷类化合物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 研究牡荆Vitex negundo var.cannabifolia叶中黄酮苷类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和ODS等柱色谱技术,对牡荆叶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通过其理化性质及MS、NMR等谱学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 从牡荆叶95%乙醇提取物的醋酸乙酯萃取部位分离得到7个黄酮苷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木犀草素-4′-O-(6″-O-对羟基苯甲酰基)-β-D-葡萄糖苷(1)、木犀草素-7-O-(6″-O-对羟基苯甲酰基)-β-D-葡萄糖苷(2)、木犀草素-6-C-(6”-O-反式-咖啡酰基)-β-D-葡萄糖苷(3)、木犀草素-6-C-(2″-O-反式-咖啡酰基)-β-D-葡萄糖苷(4)、perfoliatuminA(5)、异牡荆素(6)、木犀草素-7-O-β-D-葡萄糖苷(7)。结论 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命名为牡荆宁G;化合物2~4、7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5为首次从牡荆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李曼曼李月婷黄正张静张静庞道然郑姣郑姣张倩赵云芳屠鹏飞
关键词:马鞭草科牡荆黄酮苷
肉苁蓉提取物及松果菊苷在制备具有胃粘膜保护作用的药物中的应用
本发明属于医药领域,具体涉及肉苁蓉提取物在制备具有胃粘膜保护作用以及预防或治疗胃粘膜损伤或胃溃疡的药物中的应用。实验结果表明,包括管花或荒漠肉苁蓉总苷、管花或荒漠肉苁蓉多糖、管花或荒漠肉苁蓉寡糖在内的肉苁蓉提取物,以及包...
李军郑姣屠鹏飞姜勇宋月林赵云芳史社坡 霍会霞
肉苁蓉提取物及松果菊苷在制备具有胃粘膜保护作用的药物中的应用
本发明属于医药领域,具体涉及肉苁蓉提取物在制备具有胃粘膜保护作用以及预防或治疗胃粘膜损伤或胃溃疡的药物中的应用。实验结果表明,包括管花或荒漠肉苁蓉总苷、管花或荒漠肉苁蓉多糖、管花或荒漠肉苁蓉寡糖在内的肉苁蓉提取物,以及包...
屠鹏飞郑姣李军姜勇宋月林赵云芳史社坡马家乐霍会霞高云佳张倩王凌潇赵一慕阴紫钰高云
龙血竭总酚提取物对高脂诱导ApoE-/-小鼠血流变与红细胞膜氧化的改善作用
<正>高血脂症的血液流变学特点是血液处于高粘、高浓、高聚、高凝状态,呈现高粘滞血症。其突出的病理特点是微循环障碍,使血液灌注不足,并成为许多疾病发生的基础和中心环节。本实验观察了传统活血中药龙血竭总酚提取物,对高胆固醇饮...
郑姣伦崎星刘炳霖李军姚伟娟屠鹏飞
关键词:龙血竭红细胞膜
文献传递
龙血竭酚类提取物及其制剂的质量检测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龙血竭酚类提取物的质量检测方法,包括(1)供试品溶液的制备;(2)对照品溶液的制备;和(3)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所述供试品溶液和对照品溶液,其中高效液相色谱柱采用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作为填充剂,流动相由...
李军屠鹏飞孙晶赵云芳郑姣张倩萧伟黄文哲
文献传递
沉香提取物对皮质酮诱导PC12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被引量:5
2022年
目的利用皮质酮诱导大鼠肾上腺髓质嗜铬瘤分化细胞株PC12损伤,模拟糖皮质激素诱发神经功能障碍的病理过程,探讨沉香提取物对神经细胞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400μmol/L皮质酮诱导的PC12细胞作为神经元损伤模型,给予沉香提取物(5、10、20μg/mL)干预细胞24 h后,利用CCK-8试剂盒检测细胞存活率;采用Hoechst 33258染色和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通过Western blotting检测凋亡相关蛋白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ystein-asparate protease-3,Caspase-3)、cleaved Caspase-3、聚腺苷酸二磷酸核糖转移酶[poly(ADP-ribose)polymerase,PARP]、cleaved PARP表达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皮质酮处理PC12细胞24 h后细胞存活率显著降低(P<0.01),细胞凋亡率显著升高(P<0.01),cleaved PARP/PARP和cleaved Caspase-3/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给予沉香提取物24 h后细胞存活率显著升高(P<0.05、0.01),凋亡率显著降低(P<0.01),cleaved PARP/PARP和cleaved Caspase-3/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1)。结论沉香提取物通过调控Caspase-3/PARP通路改善皮质酮诱导的PC12细胞凋亡,从而保护神经元。
马家乐符昭君王鑫玉靳凤玉赵一慕孟英心王凌潇李军郑姣
关键词:PC12细胞皮质酮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
沉香倍半萜ZH-13保护内质网应激诱导神经元损伤作用机制
2025年
目的 基于沉香镇静安神的传统功效,探讨其活性成分倍半萜ZH-13对内质网应激诱导神经元损伤的改善作用及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内质网应激诱导剂衣霉素(tunicamycin,Tm)诱导大鼠肾上腺嗜铬细胞瘤PC12细胞内质网应激,检测倍半萜ZH-13对细胞存活率、细胞凋亡及内质网应激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 Tm以剂量相关性降低PC12细胞的存活率(P<0.01),ZH-13显著提高Tm损伤PC12细胞的存活率(P<0.01)并改善内质网应激。通过对蛋白激酶样内质网激酶(protein kinase RNA-like endoplasmic reticulum kinase,PERK)、肌醇需求酶1(inositol-requiring enzyme 1,IRE1)、转录活化因子6(activating transcription factor 6,ATF6)3条通路相关蛋白的分析,证实ZH-13显著抑制内质网应激PERK通路的过度激活(P<0.05),而对IRE1、ATF6通路的作用不明显。结论 ZH-13通过调控PERK通路改善内质网应激介导的PC12细胞损伤,显示出良好的神经保护作用。
高云薛伟刚王俊娇马家乐黄杨丽赵茂源张瑞杰郑得丽阴紫钰赵云芳郑姣李军
龙血竭药效物质基础研究进展
龙血竭为我国名贵中药,是剑叶龙血树的含脂木材经乙醇提取而得的树脂,具有活血止痛、化瘀消肿、敛疮止血等功效.主要用于跌打损伤、瘀滞作痛、外伤出血、溃疡不敛等症.现代研究表明,中药龙血竭中主要含有酚类,皂苷类以及其他多种化合...
潘勃郑姣李军
关键词:龙血竭化学成分药理活性药效物质基础
地桃花中黄酮类成分研究被引量:26
2015年
目的研究地桃花Urena lobata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硅胶、Sephadex LH-20柱色谱及半制备液相色谱等方法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MS、NMR等光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地桃花醋酸乙酯提取部位分离得到14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芹菜素-6-C-(6″-O-反式咖啡酰基)-β-D-吡喃葡萄糖苷(1)、银锻苷(2)、山柰酚-3-O-(6″-O-顺式对香豆酰基)-β-D-吡喃葡萄糖苷(3)、山柰酚-3-O-β-D-吡喃葡萄糖-(1→2)-β-D-吡喃半乳糖苷(4)、芦丁(5)、紫云英苷(6)、黄芩苷(7)、杨梅苷(8)、异槲皮苷(9)、黄芩素(10)、木犀草素(11)、芹菜素(12)、山柰酚(13)、槲皮素(14)。结论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命名为地桃花苷A;化合物3、4、7、8为首次从锦葵科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0为首次从肖梵天花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苏聪杨万青蒋丹张旭郑姣史社坡屠鹏飞
关键词:地桃花杨梅苷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