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邢强

作品数:29 被引量:34H指数:4
供职机构:延长油田股份有限公司更多>>
发文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天文地球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矿业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期刊文章
  • 9篇专利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4篇石油与天然气...
  • 3篇天文地球
  • 1篇矿业工程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7篇油田
  • 5篇采油
  • 4篇影响因素
  • 4篇油藏
  • 4篇石油
  • 3篇低渗
  • 3篇低渗透
  • 3篇剩余油
  • 3篇盆地
  • 3篇鄂尔多斯盆地
  • 3篇储层
  • 2篇低渗透油藏
  • 2篇延长油田
  • 2篇延长组
  • 2篇页岩
  • 2篇页岩油
  • 2篇油层
  • 2篇油厂
  • 2篇油气
  • 2篇剩余油分布

机构

  • 23篇延长油田股份...
  • 7篇陕西延长石油...
  • 2篇西北大学
  • 1篇长安大学
  • 1篇西安石油大学
  • 1篇中国石油大学...
  • 1篇中国石油

作者

  • 23篇邢强
  • 10篇谢利成
  • 5篇张伟
  • 4篇程妮
  • 3篇张海龙
  • 2篇孔玉霞
  • 2篇胡国祥
  • 2篇杨维
  • 2篇刘玺
  • 1篇安永生
  • 1篇吴晓东
  • 1篇崔军平
  • 1篇任宗孝
  • 1篇刘艳
  • 1篇赵俊峰
  • 1篇杨瑶
  • 1篇白昕
  • 1篇郭春芬
  • 1篇李准
  • 1篇张熙妍

传媒

  • 3篇内蒙古石油化...
  • 2篇化工管理
  • 2篇西部探矿工程
  • 2篇非常规油气
  • 1篇石油钻采工艺
  • 1篇延安大学学报...
  • 1篇中外能源
  • 1篇石油地质与工...

年份

  • 3篇2025
  • 4篇2024
  • 2篇2023
  • 1篇2022
  • 2篇2020
  • 3篇2018
  • 2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1
  • 1篇2010
2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石油开发用钻杆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石油开发用钻杆,包括第一钻杆和第二钻杆,第一钻杆的一端套接有第一连接轴,第二钻杆的一端套接有第二连接轴,第一连接轴靠近第二钻杆的一端固接有连接头,连接头螺纹连接有螺母,螺母套设于第二钻杆上,第一连接轴与第...
李康刘玺邢强韩杨高卓林
一种油田注水防倒灌式分流连接装置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油田注水防倒灌式分流连接装置,涉及油田开采技术领域,包括水泵,所述水泵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有进水管和出水管,所述出水管的另一端连接有驱动机构且通过驱动机构连接有第一导管。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的弹簧、挡板和...
高卓林何甜刘成师昊邢强张伟杨蒙张道量韩扬宋娜娜陈军军
一种页岩油气检测用分析装置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页岩油气检测用分析装置,涉及石油与天然气技术领域,包括底座,底座顶部设置有搅拌箱,搅拌箱内壁开设有环形卡槽,环形卡槽内卡接有圆形框架,圆形框架内设置有弹性弦,底座顶部靠近搅拌箱的一侧设置有敲击组件,敲击组...
谢利成邢强高卓林何金波汤亮亮
微生物采油技术在延长油田的应用分析
本文介绍了微生物提高石油采收率(MEOR)的发展概况、作用机理与油藏应用条件。根据微生物处理油层的标准,提出了延长油田部分油区可以利用微生物驱油来提高采收率,并利用实例证实了它的可行性。
孔玉霞童长兵胡国祥邢强刘艳
关键词:微生物采油延长油田三次采油
志丹油田正359井区延长组裂缝发育特征及其对注水开发的影响被引量:7
2018年
本文主要研究志丹油田正359井区延长组裂缝发育特征并分析其对注水开发的影响。研究区岩心裂缝观察和人工裂缝监测结果分析表明,本区储层天然裂缝主裂缝方向在北东60°~80°之间,其中主力层长4+5储层人工裂缝方位主要为北东60°~80°,长6储层人工裂缝方位主要为北东40°左右。储层物性统计数据分析表明,微裂缝发育段所对应的孔隙度和渗透率值大多接近于或者大于其整个段的平均值,微裂缝对于储集层渗透率的提高有一定的改善作用。裂缝还对注水时机、注水方式以及井网部署具有很大的影响。在注水开发时一定要明确储层裂缝的分布规律,确定合理的注水开发参数,为该区油田注水开发方案部署提供指导。
邢强赵金崔军平邓亚仁王育强邢隆
关键词:延长组
一种采油过程中井筒腐蚀测试装置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采油过程中井筒腐蚀测试装置,涉及井筒防腐技术领域,包括输油管道、套筒和带有调节阀的短节,所述短节的一端贯穿至输油管道的内部并与输油管道固定连接,所述套筒的一端外壁固定套接有第一法兰盘,所述短节的另一端...
谢利成汤亮亮邢强高卓林何甜刘成何金波韩扬仝波文张海龙
延长油田延安组水平井开发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1
2016年
根据延长油田延安组水平井部署及实施情况,针对不同油藏地质特点,对延安组水平井产油、产液、含水率、递减率等开发动态特征进行了分析,并分析了地质因素、开发因素及水平井完井投产方式对开发效果的影响程度,对开发效果分析表明,水平井是开发低渗透油田的有效手段,适时实施注水开发、采用射孔完井方式、保持合理井距是提高采收率和经济效益的关键。
曾俊薛金泉邢强鲍颌张熙妍
关键词:延长油田影响因素
具有低渗透过滤功能的石油储罐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具有低渗透过滤功能的石油储罐,罐体的顶部靠边固定连接有进油管,罐体的底部一侧固定连接有传输管,罐体的顶部中心位置通过支架固定安装有第一电机,罐体内腔的中下部设有第一滤网与第二滤网,第一滤网与第二滤网的...
邢强张佳渝白鹏王政杰韩扬张道亮高卓林刘成杨维谢利成
特低渗透油藏剩余油分布影响因素研究
2017年
从地质因素和开发因素等方面研究了特低渗透油藏剩余油分布的主要因素,并提出了相应的技术对策。结果表明:影响特低渗透油藏剩余油分布的地质因素主要有孔喉半径小、储层非均质性、裂缝、敏感性等,开发因素主要有工作制度、注采井网及注入水质等;提出了五点法井网调整完善注采关系、混相驱等降低界面压力、注水方式调整提高井间动用程度、改善水质降低污染等技术对策。
邢强席天德薛金泉谢利成
关键词:低渗透油藏剩余油影响因素
基于流动单元视角下油气分布特征及开发动态效应
2025年
为了对非匀质储层进行高效注水开发,需要对其流动单元进行分析和认识。基于子长油区安定区块,利用岩心分析数据,运用Kozeny-Carman方程,将储层划分为4类流动单元。研究表明:各类流动单元的渗流特征、喉道半径、排驱压力、分选系数、测井显示特征及成岩作用存在较大的差异。Ⅰ类和Ⅱ类流动单元油水相对等渗点高,残余油饱合度低,流动带指数大,孔喉结构好,溶蚀作用强烈,渗流能力强;Ⅲ类流动单元矿物颗粒分选性较差,孔喉结构较差,可动流体饱和度高较高,渗流能力一般;Ⅳ类流动单元大量黑色有机质充填,溶蚀作用弱,胶结作用明显增强,渗流能力极差,全区几乎不发育。不同类别的流动单元除孔隙度和渗透率具有自身差异性外,在砂体厚度方面几乎一致,但在油层厚度及含油饱和度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Ⅰ类流动单元明显大于Ⅱ类、Ⅲ类流动单元,充分显示了不同流动单元对油气分布的影响作用。在开发过程中,对Ⅰ类流动单元要采取合理注采强度,防止含水上升过快;对Ⅱ类流动单元要防止水沿高渗带单线突进,形成无效循环注水;对Ⅲ类流动单元要适当提高压裂规模,加大注水强度,提高液量。
高卓林田伟伟邢强刘成马建强郭红强申锦江黄闯何甜
关键词:流动单元划分油气分布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