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赵成毅

作品数:61 被引量:258H指数:10
供职机构:广东省中山市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中山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轻工技术与工程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5篇期刊文章
  • 14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56篇医药卫生
  • 4篇生物学
  • 2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16篇骨质
  • 15篇骨折
  • 15篇骨质疏松
  • 14篇腰椎
  • 13篇脊柱
  • 11篇椎弓
  • 10篇椎体
  • 9篇椎弓根
  • 9篇成形术
  • 8篇椎间盘
  • 8篇椎体成形
  • 7篇椎体成形术
  • 7篇疗效
  • 6篇术后
  • 6篇突出症
  • 6篇椎间盘突出
  • 6篇椎间盘突出症
  • 5篇腰椎间盘
  • 5篇腰椎间盘突出
  • 5篇腰椎间盘突出...

机构

  • 39篇中山市人民医...
  • 9篇南方医科大学...
  • 7篇广东省中山市...
  • 5篇中山大学
  • 3篇武汉大学
  • 3篇南方医科大学
  • 3篇中山大学附属...
  • 2篇襄樊职业技术...
  • 1篇襄阳职业技术...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作者

  • 61篇赵成毅
  • 40篇张爱明
  • 39篇梁道臣
  • 38篇李青
  • 37篇梅治
  • 27篇姚海燕
  • 23篇范志丹
  • 20篇袁元杏
  • 16篇张非
  • 11篇陈应超
  • 8篇陈建庭
  • 8篇徐俊昌
  • 7篇钟招明
  • 7篇汤勇智
  • 3篇刘少喻
  • 3篇吴桂华
  • 3篇蔡林
  • 3篇吴涛
  • 3篇李道帆
  • 2篇张宇

传媒

  • 8篇实用骨科杂志
  • 5篇临床骨科杂志
  • 3篇中国骨科临床...
  • 2篇中国矫形外科...
  • 2篇深圳中西医结...
  • 2篇生物骨科材料...
  • 2篇中国骨与关节...
  • 2篇中华医学会第...
  • 1篇中国骨质疏松...
  • 1篇医学新知
  • 1篇中国现代医学...
  • 1篇中华实验外科...
  • 1篇中国临床解剖...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广东医学
  • 1篇中华骨科杂志
  • 1篇中国修复重建...
  • 1篇中国脊柱脊髓...
  • 1篇右江民族医学...
  • 1篇中国医刊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2
  • 3篇2021
  • 3篇2019
  • 2篇2018
  • 5篇2017
  • 13篇2016
  • 2篇2015
  • 6篇2014
  • 4篇2013
  • 4篇2012
  • 7篇2011
  • 3篇2010
  • 7篇2009
6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保留BMP的微脱矿骨条在脊柱融合术中的应用研究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探讨保留BMP的微脱矿骨条在脊柱融合术中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05年6月~2010年12月应用保留BMP的微脱矿骨条行脊柱融合术26例﹙实验组﹚,其中颈椎8例,胸腰椎18例,术后对所有患者行切口愈合情况、异物反应及脊柱融合情况进行观察,对照组为同期应用普通同种异体骨条行脊柱后路融合术26例。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伤口均一期愈合,未发生感染。颈椎实验组、对照组均现脊柱融合;胸腰椎实验组坚强融合16例,可能融合2例,对照组坚强融合13例,可能融合5例。随访6~24月,平均15.2月,内固定系统无松动及断钉断棒。结论保留BMP的微脱矿骨条应用在脊柱融合术中,脊柱融合可,无排异、感染等并发症,临床疗效满意。
张爱明李青蔡林袁元杏梁道臣梅治赵成毅
关键词:脊柱BMP
后路长节段椎弓根钉固定联合经椎弓根植骨治疗老年胸腰段骨折伴后凸畸形
赵成毅
神经根管减压术治疗腰椎神经根管狭窄症被引量:21
2012年
目的探讨神经根管减压术治疗腰椎神经根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5例确诊为腰椎神经根管狭窄症患者行神经根减压术治疗,分别进行术前及术后3、12、24个月VAS和JOA评分,同时进行影像学评价。结果术后VAS逐渐降低,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时间延长VAS降低明显;术后各时段间差异比较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JOA评分明显增高,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各时段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个月临床症状改善优良率为84%(22/25)。结论神经根管减压术是建立在熟练掌握神经根解剖特点基础上行椎板有限开窗、对狭窄的神经根管充分减压、椎弓根钉棒系统植骨内固定治疗神经根管狭窄症疗效满意。
赵成毅刘少喻李青袁元杏梁道臣张爱明
关键词:神经根管狭窄减压术开窗术内固定
纳米珍珠层粉的降解实验及其复合人工骨的生物相容性研究被引量:18
2009年
[目的]研究纳米珍珠层粉的体内降解情况,及其所制得的复合人工骨的生物相容性。[方法]机械研磨法制得的纳米珍珠层粉及其与消旋聚乳酸复合制得的人工骨,分别植入大鼠股骨骨洞及股部肌囊,同时与微米珍珠层粉及其人工骨作对照,并建立空白对照。于术后当天及第2、4、8周分别作X线片检查,动物处死前予四环素注射活体荧光标记,处死后行大体、组织学及扫描电镜观察。[结果]各检查结果显示纳米组较微米组降解更快,骨缺损愈合也最快;2种材料制得的复合人工骨均与周围组织结合良好。[结论]纳米珍珠层粉在动物体内的降解速度较微米级的快,可促进新生骨的生长;纳米珍珠层人工骨生物相容性好,是更好的生物活性可降解材料。
汤勇智陈建庭赵成毅徐俊昌
关键词:珍珠层粉降解复合人工骨生物相容性
中山市骨质疏松防治模式探讨
目的:探讨中山市骨质疏松的防治模式.方法:总结5年来我院对骨质疏松患者不同阶段所采取的不同应对方法,适时组建了骨质疏松专业委员会,创建了涵盖全市各镇区范围的骨质疏松防治网络体系,在医务人员中积极开展学术活动的同时积极在社...
袁元杏李青赵成毅张爱明梁道臣梅治张非范志丹姚海燕
关键词:骨质疏松
文献传递
瘦素对基因重组骨形态发生蛋白-2诱导裸鼠异位成骨效能的影响
2011年
运用骨形态发生蛋白(BMP)成骨,往往需要联合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等。已经证明这些生长因子和BMP具有协同作用,是否还有其他细胞因子与BMP具有协同效应?本文验旨在观察瘦素(LEP)对rhBMP-2诱导裸鼠异位成骨效能的影响。
徐俊昌吴桂华钟招明赵成毅汤勇智陈建庭
关键词:成骨效能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裸鼠瘦素RHBMP-2
侧路镜技术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的临床应用研究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探讨侧路镜技术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侧路镜技术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16例,术前术后应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术后改善率进行疼痛和功能评价,观察手术疗效。结果 16例患者术后疼痛症状较术前皆有明显的缓解,术后疼痛VAS评分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术后改善率分别为为(80.2±3.6)%和(74.6±4.6)%。结论侧路镜技术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具有疗效可、损伤小、恢复快、经济和安全性高等优点,临床疗效满意。
张爱明李青梁道臣赵成毅梅治姚海燕范志丹张非
关键词:椎间盘源性腰痛腰椎椎间盘
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纤维环成形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目的:探讨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纤维环成形术(Percutaneous TransforaminalEndoscopic Discectomy,PTE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 方法:18例具有临床症...
李青袁元杏梁道臣张爱明范志丹张非梅治姚海燕赵成毅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髓核摘除术手术治疗
文献传递
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顽固性腰骶部疼痛的手术治疗被引量:4
2021年
目的探讨骶髂关节病灶清除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顽固性腰骶部疼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5-01—2017-12采取骶髂关节病灶清除术治疗的21例强直性脊柱炎顽固性骶髂关节疼痛,比较术前、术后1周、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术后12个月疼痛VAS评分。结果 21例均顺利完成手术,随访时间12~36个月,平均18个月。20例症状得到有效缓解,1例术后缓解较差。21例术后病理学检查可见不同程度的滑膜炎、软骨变性,伴纤维组织增生玻璃样变性,部分患者可见肉芽组织形成及中性粒、淋巴细胞等炎性细胞浸润改变。术后疼痛VAS评分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有2例患者仍存在夜间疼痛,但疼痛VAS评分均为1分,基本不影响睡眠。结论骶髂关节病灶清除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顽固性腰骶部疼痛安全有效,值得在临床应用和推广。
陈应超梁道臣赵汉平张爱明赵成毅梅治姚海燕范志丹李青
关键词: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炎
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CT引导下椎体成形术骨水泥渗漏的控制策略探讨被引量:6
2016年
背景:椎体成形术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一种较好方法,但有些并发症较为常见,其中骨水泥渗漏可导致严重的后果。目的:探讨CT引导下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骨水泥渗漏的控制策略。方法:2013年1月至2014年3月,共133例208个椎体在CT引导下行椎体成形术,统计骨水泥渗漏的数量以及手术前后腰痛VAS评分及ODI评分,比较手术前后VAS评分及ODI评分的差异。结果:208个椎体中59个椎体发生渗漏,渗漏率约为28%,无肺栓塞及肢体感觉功能障碍等并发症发生。术前VAS评分为(6.36±2.33)分,ODI评分为62.21%±18.37%,术后VAS评分为(3.58±1.96)分,ODI评分为14.43%±9.66%,与术前相比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结论:CT引导下椎体成形术可以精准穿刺,通过一些控制策略可减少CT引导下椎体成形术中骨水泥的渗漏率,且手术过程对医务人员"零"射线暴露。
梁道臣李青张爱明梅治赵成毅范志丹张非姚海燕陈应超姚万向
关键词:骨质疏松椎体成形术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