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许尔琪

作品数:77 被引量:1,121H指数:15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经济管理农业科学历史地理更多>>

文献类型

  • 42篇期刊文章
  • 29篇专利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0篇环境科学与工...
  • 10篇经济管理
  • 8篇农业科学
  • 3篇天文地球
  • 3篇历史地理
  • 2篇水利工程
  • 1篇生物学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建筑科学
  • 1篇政治法律

主题

  • 14篇土地利用
  • 12篇遥感
  • 12篇土壤
  • 10篇制图
  • 10篇制图方法
  • 9篇生态
  • 9篇耕地
  • 8篇石漠化
  • 6篇遥感影像
  • 6篇移植性
  • 6篇解译
  • 6篇可移植
  • 6篇可移植性
  • 5篇遥感影像数据
  • 5篇影像数据
  • 5篇土地覆被
  • 5篇喀斯特石漠化
  • 4篇修正系数
  • 4篇遥感数据
  • 4篇影像

机构

  • 72篇中国科学院
  • 20篇中国科学院大...
  • 3篇新疆农业科学...
  • 3篇中国科学院研...
  • 2篇惠州学院
  • 2篇中国环境科学...
  • 2篇曲阜师范大学
  • 1篇北京林业大学
  • 1篇东北师范大学
  • 1篇华东师范大学
  • 1篇江西师范大学
  • 1篇西安科技大学
  • 1篇西南大学
  • 1篇中国工程院
  • 1篇中国农业大学
  • 1篇中国水产科学...
  • 1篇青海师范大学
  • 1篇中国水利水电...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北京城建勘测...

作者

  • 72篇许尔琪
  • 25篇张红旗
  • 5篇朱会义
  • 5篇尚二萍
  • 3篇许咏梅
  • 3篇董光龙
  • 2篇石玉林
  • 2篇杨林生
  • 2篇葛全胜
  • 2篇戚伟
  • 2篇黄彩红
  • 1篇韦炳干
  • 1篇张全景
  • 1篇张继权
  • 1篇杨小唤
  • 1篇刘林山
  • 1篇王卷乐
  • 1篇谈明洪
  • 1篇阎建忠
  • 1篇唐华俊

传媒

  • 8篇资源科学
  • 4篇中国工程科学
  • 3篇全球变化数据...
  • 2篇中国生态农业...
  • 2篇地理学报
  • 2篇中国岩溶
  • 2篇应用生态学报
  • 2篇灾害学
  • 2篇Journa...
  • 1篇环境科学学报
  • 1篇干旱区资源与...
  • 1篇地理研究
  • 1篇科学通报
  • 1篇中国环境科学
  • 1篇环境科学
  • 1篇土壤
  • 1篇干旱区地理
  • 1篇中国科学院院...
  • 1篇山地学报
  • 1篇自然资源学报

年份

  • 8篇2025
  • 2篇2024
  • 5篇2023
  • 9篇2022
  • 13篇2021
  • 4篇2020
  • 3篇2019
  • 10篇2018
  • 8篇2017
  • 3篇2016
  • 3篇2015
  • 2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7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一种土地覆被制图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土地覆被制图方法,通过建立多源数据空间一致性识别及样本统计筛选方法,提取已有土地覆被产品的有效信息,并基于遥感云计算平台和海量遥感影像,应用机器学习算法对多种土地覆被产品间的不一致信息进行修正,解决了目前...
许尔琪李科为
文献传递
贵州六盘水市土地利用动态模拟研究被引量:5
2018年
受经济快速发展和石漠化日益严重的影响,喀斯特区域土地利用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为探究喀斯特区域未来土地利用动态变化及空间分布,本文选取喀斯特土地退化和石漠化严重的贵州省六盘水市为研究对象,基于该区域1990年、2000年和2010年三期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借助ARCGIS和SPSS18.0软件分析了研究区土地利用动态变化和各驱动因素对土地利用变化的影响机制,结合Markov模型和DLS模型模拟了该区域2030年在自然增长、土地优化、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四种不同情景下的土地利用空间分布。结果表明:(1)2000年以后,人类对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强度和速率明显增大,对土地利用变化的影响程度也迅速增加,主要表现在林地、建设用地和水域面积大幅度增加和耕地面积减少。(2)以2000-2010年的土地利用现状数据为基础,利用Markov模型预测未来不同情景下的土地利用需求数据,然后输入DLS模型得到不同情景下土地利用空间格局变化,结果显示:林地和建设用地面积有不同幅度的增加,主要归因于耕地和草地面积的减小,这将是未来该区域土地利用变化的趋势。(3)验证Logistic回归精度的ROC曲线面积值均大于0.7,Kappa值达96.1%,说明模型对于研究区具有良好的适用性,为该区域后期土地资源的合理分配和更好的发展规划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薛贝张红旗张红旗刘长星许尔琪
关键词:土地利用LOGISTIC回归MARKOV模型
中国农业资源环境分区数据集被引量:4
2021年
中国农业资源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地域分异明显。中国农业资源环境分区数据按区域农业生产特点、适宜性及环境问题,将中国陆地特定的地域空间单元划分为不同的农业资源环境分区。本分区以县域为制图单元,采取二级分区方法,其中一级区依据气候条件和大地构造的地域分异划分为10个区,二级区根据水资源、土地资源和环境条件问题差异,划分出57个二级区。分区方法是在农业资源环境要素综合分析基础上的主导因素法。分区的命名以简单明了通俗为原则,一级区主要依自然地理区位命名;二级区的命名结合地理区位和地貌类型命名。
许尔琪
关键词:农业资源环境地域分异
黄淮海平原不同类型农村居民点空间分布及变化特征研究被引量:35
2017年
科学划分农村居民点类型,深入挖掘不同类型农村居民点的差异性,是农村居民点差异化管控的基础,有助于乡村转型发展和新型城镇化建设。本文以黄淮海平原为例,基于遥感解译获取了农村居民点空间数据,采用空间叠加的方法,从农村居民点的规模、形态和分布三个方面划分了2015年农村居民点的类型,并进一步分析了不同规模、形态和分布组合下农村居民点集约利用水平、用地变化等的差异性。结果表明:(1)2015年黄淮海平原农村居民点可划分为12种类型,并以小斑块较规整高密度、小斑块较规整中密度和中斑块不规整低密度三种类型为主。(2)相比于黄河以南地区,黄淮海平原黄河以北的县域内农村居民点斑块规模较大、密度较低。(3)农村居民点的规模和密度对人均农村居民点面积的影响较大。在小而密集的分布状态下,农村居民点用地较为粗放;在大而疏的分布状态下,农村居民点用地较为集约。(4)农村居民点数量增加较多的县域,多为小斑块类型;而农村居民点数量呈减少趋势的县域,多为中大斑块与中低密度的组合类型。(5)农村居民点的规模和形状与农村居民点面积变化之间的关系较为密切;形状不规整和小斑块组合类型的农村居民点面积增加较为显著,而形状较规整和小斑块组合类型的农村居民点是面积减少的主体。
董光龙许尔琪张红旗
关键词:农村居民点黄淮海平原
喀斯特山地土地利用变化的垂直分布特征被引量:15
2016年
喀斯特山区土地利用变化受复杂地形影响,以往大尺度研究皆是对整个研究区地形特征进行统计,局部土地利用变化空间特征和差异研究较少。本文以黔桂喀斯特山地为例,构建土地利用动态垂直梯度指数,刻画和揭示研究区土地利用变化的垂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990—2010年,喀斯特山地土地利用的净变化面积较小,但各土地利用类型的相互转化剧烈。耕地被建设用地挤占,林地和草地又被开垦为耕地;生态恢复工程使得林地、草地和水域等明显增加。增加和减少的耕地在垂直分布上明显错位,减少耕地主要分布于低海拔(0-200m)和缓坡度(0°-5°)区域,而增加耕地主要位于高海拔(600-1 400 m)和陡坡(8°-25°)区域;增加和减少的林地和草地在分布上相互对应,分别在800-1 400 m和8°-25°出现峰值;水域和建设用地的增加多位于低海拔(0-800m)和缓坡度(0°-5°)区域。应用土地利用动态垂直梯度指数发现,尽管2000—2010年研究区新增建设用地集中在最低海拔和最缓坡度等级,但局部范围内新增建设用地趋近于相对更高海拔和陡坡区域分布。有限土地资源使得喀斯特山区有向高海拔、陡坡区域进行土地利用开发的趋势。土地利用动态垂直梯度指数,既可进一步支撑采用全局统计分析方法结论,也可分析和挖掘土地利用变化垂直分布特征的局部相对差异。
许尔琪张红旗
关键词:土地利用变化喀斯特山地
包含转换信息的土地利用变化空间分布的历史重建方法及装置
本申请涉及一种包含转换信息的土地利用变化空间分布的历史重建方法及装置,属于土地利用空间数据处理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基于遥感重建的土地利用转换面积与地面调查的统计面积存在偏差的问题。通过对研究区的长时间序列的土地利用重建历...
许尔琪陆苗
干旱区水资源约束下的生态退耕空间优化及权衡分析——以奇台县为例被引量:10
2021年
干旱区耕地大规模扩张导致水资源超载、生态问题频发,亟须退地还水。因此,探索水资源约束下的生态退耕空间优化方案,不仅有助于解决干旱区面临的问题,还可为土地利用规划和决策提供参考。目前对退耕方案多效益矛盾的研究尚量化不足,有鉴于此,本文建立生态退耕空间优化配置及权衡分析模型,以新疆奇台县为研究区进行模型应用,构建了水资源约束下的生态退耕方案群,并设计保有耕地优先和保护生态优先等两种情景,利用蚁群优化算法实现了生态退耕的空间配置模拟与优化。结果表明:耕地面积在保有耕地优先情景将减至9.94万hm^(2),保护生态优先情景则为6.96万hm^(2);在此退耕过程中,河道内生态用水占水资源总量的比例从10%增加到30%,防固沙量由713.22万t增加至816.59万t,经济效益则由34.86亿元下降至24.75亿元。通过比较单位经济效益的减少比例可产生的生态效益增加比例,确定耕地面积退至8.35万hm^(2)时是权衡生态和经济效益下的生态退耕最优方案。退耕还草主要发生在奇台县耕地集中区的东北、西北及西南部边缘,将有利于北部的沙漠化防控和南部的水源保护。本研究实现了干旱区水资源约束下生态退耕方案空间模拟和优化,对农业经营和生态保护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许尔琪李婧昕
关键词:生态退耕水资源约束蚁群算法干旱区
黔桂喀斯特山地NDVI的垂直分布特征被引量:3
2018年
黔桂喀斯特山地地形复杂,植被覆盖度垂直特征分异显著,以往研究多从气候因子响应方面探讨其垂直分布差异,而研究区人地矛盾尖锐,人类活动对植被分布有重要的影响。文章以黔桂喀斯特山地为例,利用2010年MODIS13Q1 NDVI数据表征植被覆盖度,结合高程、坡度和坡向等地形特征,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分布情况,叠置分析研究区的NDVI垂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黔桂喀斯特山地以林地、耕地和草地为主,不同土地利用类型随海拔、坡度和坡向的变化呈现不同的分布特征。研究区NDVI平均值为0.59,其中林地NDVI最大,达到0.63,草地为0.58,耕地最小为0.54。空间分布上,贵州境内NDVI值大部分为0.5~0.6,广西境内自西北向东南NDVI值由0.8逐渐降低至0.4,以0.6~0.7为主。NDVI在垂直梯度上分布特征显著,与植被垂直地带性分布以及不同地类的垂直分布特征有密切关系。海拔分布上,NDVI在海拔小于200 m区间最小,400~600 m的区间最大;北部贵州整体海拔较高,但植被覆盖度较低;南部广西海拔较低,但植被覆盖度较高。坡度分布上,在坡度小于35°范围,随坡度增大,耕地、水域、建设用地面积迅速减少,林草地面积逐步增加,使得NDVI随坡度增大逐渐增大。坡向分布上,NDVI不随坡向变化呈现明显变化,仅偏东坡向稍大于偏西坡向。研究表明应根据海拔和坡度等地形特征,并考虑土地利用情况,因地制宜进行生态建设。
于竹筱张红旗许尔琪
1965年以来6个时期广东潼湖湿地的景观格局和生境质量被引量:14
2018年
利用1965年、1977年、1986年、1993年、2006年和2017年的地形图或遥感影像数据,应用空间分析方法和In VEST模型,研究广东省潼湖湿地景观格局特征与生物多样性变化。结果表明,1965年以来,潼湖湿地景观格局发生显著变化,与1965年潼湖复杂的自然形状相比,1977年,潼湖被改造成长约7 km、宽约1 km的长方形湖泊;天然湿地持续萎缩,到2017年,天然湿地面积约减少了50%,人工湿地面积波动减少,非湿地不断扩张;1977-1993年期间,为追求更高的经济收益,约30%的水田被改造成鱼塘;受劳动力、水资源的制约和追求更高的经济收益,1993-2017年期间有接近40%的水田被改造成旱地;1977-2017年期间5个时期研究区的生境质量指数从0.63降至0.32,作为威胁源的建设用地不断增加和生境适宜性高的湿地面积持续减少,导致研究区生境质量逐年下降,生物多样性水平降低,潼湖湿地的东北部和西南部生境退化严重;因工业化与城镇化发展迅速,使得大量湿地被建设用地所侵占。
陈一萌于竹筱许尔琪
一种土地覆被数据融合修正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土地覆被数据融合修正方法,通过生成的超像素对象,结合主成分分析方法,实现了粗空间分辨率多源数据一致区域到精细空间分辨率多源数据一致区域的不确定信息过滤、精细空间分辨率信息提取,并通过局部采样技术获得可靠训...
许尔琪李科为
文献传递
共8页<12345678>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