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脂肪瘤
  • 2篇十二指肠
  • 2篇手术
  • 2篇手术中
  • 2篇甲状腺
  • 2篇甲状腺手术
  • 2篇甲状腺手术中
  • 2篇喉返神经
  • 1篇地平
  • 1篇淀粉酶
  • 1篇毒性
  • 1篇多发
  • 1篇多发性
  • 1篇心肌
  • 1篇心肌细胞
  • 1篇心脏毒性
  • 1篇血管
  • 1篇血管紧张
  • 1篇血管紧张素
  • 1篇血管紧张素系...

机构

  • 6篇杭州师范大学
  • 1篇杭州师范大学...

作者

  • 7篇裴茂炜
  • 6篇胡铭荣
  • 1篇俞毅君
  • 1篇徐鑫
  • 1篇刘小玲
  • 1篇朱梁
  • 1篇沈栋

传媒

  • 2篇中国综合临床
  • 1篇中国急救医学
  • 1篇中华普通外科...
  • 1篇中华耳鼻咽喉...
  • 1篇中华疝和腹壁...
  • 1篇健康研究

年份

  • 2篇2018
  • 4篇2017
  • 1篇2013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甲状腺手术中神经监测技术对喉返神经保护的研究进展被引量:25
2018年
喉返神经损伤是甲状腺手术严重并发症.术中喉返神经监测技术应用电生理技术监测喉返神经的功能完整性,主要包括间断性术中监测和持续术中神经监测2种技术,两者各有利弊.本文对此2种技术在甲状腺手术中喉返神经保护的研究现状及进展进行综述.
裴茂炜陈文斌胡铭荣
关键词:喉返神经迷走神经甲状腺切除术
自发性腹壁巨大血肿一例
2017年
患者男,65岁,主因“急速起床,站立时突然出现右侧腹部剧痛6小时”于2016年1月16日急诊入院。患者既往“高血压”病史3年,血压最高170/100mmHg(1mmHg=0.133kPa),平时服用“硝苯地平1片/d”,血压控制不详。
裴茂炜胡铭荣徐鑫俞毅君
关键词:巨大血肿腹壁急诊入院腹部剧痛硝苯地平血压控制
十二指肠脂肪瘤临床研究现状与进展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 十二指肠脂肪瘤(duodenal lipoma,DL)是少见的消化道良性肿瘤.病因不明.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常因消化道出血、梗阻等就诊.诊断主要依赖辅助检查.内镜检查可显示十二指肠黏膜下隆起性病变,常难于定性,超声内镜表现为起源于黏膜下层的均一高回声团块.但内镜检查受进境深度的限制,对降部以下病变易漏诊.CT和MRI检查因对脂肪显示具有特异性,故诊断准确率高.由于DL病灶密度较低,与气体密度接近,对较小的病灶需注意鉴别十二指肠内的积气,以免漏诊.对有症状的DL,切除肿瘤是首选的治疗方法.我们对DL的发病情况、临床特征及诊疗现状与进展作一综述.
裴茂炜胡铭荣
关键词:十二指肠肿瘤脂肪瘤
三种喉返神经保护技术在高风险甲状腺手术中应用价值的研究进展被引量:9
2018年
甲状腺手术中喉返神经保护一直是临床医师研究的课题。高风险甲状腺手术是指喉返神经损伤率高的手术。包括甲状腺再次手术、巨大甲状腺肿、胸骨后甲状腺肿、背侧甲状腺肿物手术以及甲状腺恶性肿瘤手术等多种类型。现就显露喉返神经、术中神经监测、持续术中神经监测等三种喉返神经保护技术在高风险甲状腺手术中应用价值的研究作一综述。
陈文斌裴茂炜郑克胡铭荣
关键词:甲状腺手术高风险喉返神经
多发性十二指肠脂肪瘤一例
2017年
患者女.67岁,因“反复上腹隐痛不适5年.伴恶心、呕吐1d”入院。查体:上腹压痛.无反跳痛,未触及腹部包块,肠鸣音3次/min。实验室检查:Hb95g,/L,超敏CRP7.89mg/L,血清淀粉酶215.14U/L.CEA2.66ng/m1.CA19-93.12U/ml。
胡铭荣裴茂炜陈文斌秦超
关键词:十二指肠脂肪瘤多发性血清淀粉酶上腹隐痛上腹压痛
阿霉素心脏毒性发生机制及其防治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3
2013年
文章根据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对阿霉素心脏毒性的临床表现、发生机制及预防措施作了综述。阿霉素是一种已被广泛使用的抗肿瘤药物,但因具有心脏毒性而使其使用受到限制。近年来的研究显示这种心脏毒性是通过心肌细胞凋亡和坏死这两种途径来实现的,而胞内活性氧自由基的积累和氧化应激系统的活化则是启动这一过程的最初原因。这个理论将有助于人们开发早期、敏感、特异的评估心脏毒性的监测方法,以及高效的针对DOX的心脏保护剂。
朱梁裴茂炜沈栋刘小玲
关键词:心肌细胞阿霉素心脏毒性活性氧自由基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两轴及其平衡与急性胰腺炎关系的研究进展被引量:6
2017年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是重要的激素调节系统.研究发现,RAS参与了急性胰腺炎(AP)的发生发展.目前认为,RAS主要由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血管紧张素(AngⅡ)及其受体(AT1R等)(ACE-AngⅡ-AT1)经典轴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ACE2)-血管紧张素(1-7)[Ang(1-7)]-及其受体Mas [ACE2-Ang(1-7)-Mas]新轴组成.ACE-AngⅡ-AT1经典轴促进胰腺微循环障碍,加剧炎症反应及氧化应激,进而加重AP的病情;而ACE2-Ang(1-7)-Mas新轴能拮抗ACE-AngⅡ-AT1经典轴,对AP具有潜在的保护作用.两轴的调节失衡,可能决定AP的预后.调控并维持两轴的平衡,或有助于决策AP的治疗方案.本文拟对RAS两条轴与AP的关系做一综述.
裴茂炜胡铭荣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