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鹏
- 作品数:13 被引量:51H指数:5
- 供职机构: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河南省医学科技攻关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光动力疗法对儿童活髓切断术联合预成冠术后疼痛缓解的临床观察被引量:5
- 2023年
- 目的:观察光动力疗法(PDT)对儿童活髓切断术联合不锈钢预成冠(SSC)戴冠后疼痛缓解的影响。方法:选择采用SSC修复患牙30对,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采用自体口内对照,分别在修复后6、24、72 h回访患儿口腔疼痛情况,采用SPSS 20.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儿童SSC修复后6 h,对照组和实验组的疼痛发生率分别为20%和10%,术后24 h两组疼痛发生率分别为60%和56.67%,实验组疼痛评分和疼痛程度均低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2 h两组疼痛评分和疼痛程度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活髓切断术联合SSC术后进行光动力干预,可以有效缓解术后疼痛症状。
- 闫诗雯潘文婷李天甜江河王梦雯薛鹏
- 关键词:术后疼痛光动力疗法
- 外伤致前牙连续缺失伴慢性根尖周炎行位点保存并延期种植修复一例
- [壁报内容]基本信息患者男,19岁,诉半年前骑车时摔倒致上前牙脱位,不松,于当地医院就诊,未行处理,半月前自觉上前牙咀嚼不适,今来诊。口腔检查11冠折、根中1/3折断;21缺失;22唇向脱位、Ⅱ度松动、根尖区低密度影诊断...
- 赵世强王梦雯崔香芝刘纯青薛鹏
- 关键词:延期种植慢性根尖周炎位点保存
- 基于“成分-靶点-通路”的丹灯通脑胶囊治疗脑梗死作用机制研究被引量:5
- 2021年
- 目的采用网络药理学方法探索丹灯通脑胶囊治疗脑梗死的"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的作用机制。方法基于网络数据库及文献挖掘获得丹灯通脑胶囊所含化学成分,以口服生物利用度(OB)≥30%和类药性(DL)≥0.18筛选潜在活性成分并预测其作用靶点,后进一步与脑梗死疾病相关靶点比对分析;进而构建成分靶点及疾病靶点的蛋白互作网络,整合筛选丹灯通脑胶囊治疗脑梗死的关键作用靶点,最后借助于DAVID数据库对关键靶点进行GO富集分析和KEGG通路注释分析。结果通过筛选得到丹参酮IIA、刺柄芒花、木犀草素等丹灯通脑胶囊的67个主要活性成分,这些成分可直接作用于BCL2、MMP9、TNF等25个靶点,而蛋白互作网络结果得到425个关键靶点,共涉及145个生物过程、49种细胞组分和57种分子功能及24条调控通路(P<0.05,FDR<0.05),显示丹灯通脑胶囊可能主要通过核转录mRNA分解代谢、靶向膜的蛋白翻译及基因表观遗传学的表达调控等生物过程,涉及RNA结合、蛋白结合及酶结合等分子功能发挥治疗脑梗死的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信号转导、细胞过程、遗传信息处理、生物体系统等多个相关调控通路有关。结论丹灯通脑胶囊治疗脑梗死的作用体现了中药多成分、多靶点、多途径的协同作用特点,为深入揭示丹灯通脑胶囊治疗脑梗死的作用机制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
- 师莹莹左莉华周霖刘芳芳李卓伦贾清泉薛鹏赵红宇孙志张晓坚
- 关键词:脑梗死网络药理学靶点
- 基于UHPLC-Q-Orbitrap HRMS技术的6-姜酚在大鼠体内代谢产物的鉴定及代谢途径的分析被引量:7
- 2021年
- 目的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UHPLC-Quadrupole-Orbitraphighresolutionmass spectrometry,UHPLC-Q-Orbitrap HRMS)技术对6-姜酚在大鼠血浆、尿液和粪便中的代谢产物进行鉴定分析。方法 SD大鼠ig给药6-姜酚羧甲基纤维素钠混悬液后,收集其血浆、尿液、粪便以及胆汁样品。样品前处理后,采用Waters Acquity UPLC?BEH C18色谱柱(100 mm×2.1 mm,1.7μm);以0.1%甲酸水溶液(A)-乙腈(B)为流动相,梯度洗脱。在电喷雾电离源(ESI源)正、负离子模式下采集生物样品的质谱数据。结果对代谢产物的质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分析,检测到大鼠体内6-姜酚相关代谢产物共21个,其中血浆样品中5个代谢产物,尿液样品中9个代谢物,粪便样品中12个代谢产物,胆汁样品中8个代谢产物。结论通过液质联用技术阐明了6-姜酚在大鼠体内的代谢产物及其代谢途径,为今后相关研究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同时也为药物代谢鉴定研究提供一种综合研究方法。
- 孙志周霖周霖王振辉乔高星薛鹏赵红宇薛鹏赵红宇康建
- 关键词:6-姜酚代谢产物代谢途径
- 海奥口腔修复膜在牙种植引导骨再生中的应用价值被引量:4
- 2021年
- 目的探讨海奥口腔修复膜在牙种植引导骨再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抽取2017年1月至2019年6月在郑州市第三人民医院行牙种植引导骨再生术患者400例,采用信封法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00例。观察组给予海奥口腔修复膜引导骨再生,对照组给予钛膜引导骨再生。观察比较两组修复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等,检测并比较两组治疗前后龈沟液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结果观察组修复成功率(95.5%,191/200)高于对照组(80.5%,161/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骨厚度和植骨厚度分别为(2.66±0.70)、(2.49±0.41)mm,高于对照组的(2.21±0.65)、(2.02±0.50)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龈沟液IL-6、IL-8和TNF-α分别为(31.15±7.65)、(70.24±11.15)、(3.61±0.98)μg/L,均低于对照组的(42.23±8.81)、(94.46±12.22)、(4.70±1.00)μg/L,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5%(5/200),对照组为4.5%(9/200),两组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海奥口腔修复膜在牙种植引导骨再生治疗中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 孙振龙薛鹏遆云飞
- 关键词:牙种植骨再生
- 成人髓母细胞瘤的影像学分析被引量:1
- 2007年
- 目的总结成人髓母细胞瘤的影像特点,并与儿童髓母细胞瘤的影像表现进行对照。方法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成人髓母细胞瘤12例,并与36例16岁以下儿童髓母细胞瘤进行对照。12例行MRI平扫及增强检查,其中3例CT平扫检查。结果9例发生在小脑半球,3例位于四脑室及小脑蚓部,其中1例肿瘤沿着脑脊髓播散,形成脑膜癌病。肿瘤直径大于5cm6例,5例大小为3-5cm之间,1例肿瘤小于3cm。CT平扫表现为团片状等密度或略高密度,境界欠清晰。1例见有细点状钙化。MRI检查T1WI呈低信号或等信号。T2WI及FSEIR呈高于脑灰质信号。增强扫描为中度强化,强化欠均匀。结论成人髓母细胞瘤其影像学表现具有一定特点,仔细分析发生部位以及影像征像,术前可作出正确的影像学诊断。
- 薛鹏程敬亮
- 关键词:髓母细胞瘤成人磁共振成像计算机体层摄影
- 一例上前牙外伤的多学科综合序列治疗
- 患者信息:李XX女18岁大一新生主诉:上前牙外伤折断18小时现病史:18小时前,患者骑车摔倒致上前牙折断,伴有下面部外伤,已于外院缝合面部伤口,建议来我院进一步医治。既往史:多年前行上前牙补牙治疗。
- 李娜赵世强薛鹏赵红宇
- 关键词:综合序列治疗前牙外伤冠折露髓继发龋
- 亚甲基蓝介导的光动力疗法联合小檗碱对牙龈卟啉单胞菌抑制作用的体外研究被引量:1
- 2023年
- 目的探讨亚甲基蓝介导的光动力疗法(PDT)联合小檗碱对牙龈卟啉单胞菌(P.g)的体外抑制作用。方法培养P.g至对数期中后期,将不同质量浓度亚甲基蓝加入P.g菌悬液中,作用5 min,激光(波长660 nm,功率140 mW/cm^(2))照射2 min,寻找亚甲基蓝结合激光体外抑制P.g的最佳浓度;观察亚甲基蓝介导的PDT体外抑制P.g的效果以及小檗碱对P.g生长曲线的影响;探讨亚甲基蓝介导的PDT与小檗碱先后联合应用对P.g的抑制作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亚甲基蓝介导的PDT及小檗碱对P.g形态的影响;紫外分光光度仪测量各成分吸收峰。结果在660 nm激光激发下,亚甲基蓝质量浓度为24.4141μg/ml时,抑菌效果最好。与对照组比较,亚甲基蓝组和PDT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0.05 mg/ml小檗碱对P.g浮游细菌具有抑制作用。与对照组比较,0.05 mg/ml小檗碱组菌落数降低,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0.05 mg/ml小檗碱+光照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当PDT与小檗碱联用时对P.g有协同抑制作用,且先PDT后小檗碱组较先小檗碱后PDT组菌落数降低,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P.g经亚甲基蓝介导的PDT处理后,细菌细胞壁皱缩成团,经小檗碱处理后,细菌表面变得光滑且菌体长度较对照组增长。结论亚甲基蓝介导的PDT对P.g有抑制作用,当与小檗碱联用时,对P.g有协同抑制作用,且联合应用中先PDT后小檗碱作用时抑菌效果更好。
- 李天甜闫诗雯江河王梦雯潘文婷薛鹏
- 关键词:亚甲基蓝光动力疗法小檗碱牙龈卟啉单胞菌
- 齿痛消炎灵颗粒联合米诺环素治疗慢性牙周炎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0
- 2021年
- 目的探讨齿痛消炎灵颗粒联合盐酸米诺环素软膏治疗慢性牙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2月—2021年5月在武警河南总队医院治疗的124例慢性牙周炎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62例。对照组给予盐酸米诺环素软膏治疗,注满患部牙周袋内,以溢出为宜,1次/周。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口服齿痛消炎灵颗粒,10 g/次,3次/d。两组均连续治疗4周。观察两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牙周指标、血清炎症指标。结果治疗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2.58%,明显低于治疗组的91.94%(P<0.05)。治疗后,两组出血指数(BI)、牙周袋深度(PD)、牙龈指数(GI)、龈沟出血指数(SBI)、菌斑指数(PLI)较同组治疗前降低(P<0.05),且治疗组BI、PD、GI、SBI、PLI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高迁移率族蛋白B(HMGB)水平较同组治疗前降低(P<0.05),且治疗组IL-6、TNF-α、HMGB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齿痛消炎灵颗粒联合盐酸米诺环素软膏可有效改善慢性牙周炎患者的临床症状,抑制炎症因子水平分泌,安全性较好。
- 刘海峡刘红路学文薛鹏
- 关键词:盐酸米诺环素软膏慢性牙周炎牙周指标
- 牙龈卟啉单胞菌酪氨酸激酶致病性的分子机制
- 2023年
- 目的 探讨牙龈卟啉单胞菌(Porphyromonas gingivalis,P. gingivalis)酪氨酸激酶(Ptk1)致病性的分子机制。方法 采用重组PCR技术构建P. gingivalis野生菌株ATCC 33277的Ptk1单基因缺失的突变菌株(ΔPtk1),通过Real-time PCR技术检测并比较参与调控P. gingivalis(野生型P. gingivalis ATCC 33277与突变型ΔPtk1)细胞外多糖(extracellular polysaccharides,EPS)合成的转录因子SinR的表达情况,同时采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Ptk1缺失的突变菌株与野生型菌株EPS的形成情况,最后通过ELISA试剂盒检测并比较Ptk1缺失的突变菌株与野生型菌株白细胞介素-1β(IL-1β)表达情况。结果 与野生菌株P. gingivalis ATCC 33277比较,Ptk1单基因缺失的突变菌株转录因子SinR的表达量没有显著变化(t=–1.572,P>0.05);ELISA检测发现,Ptk1单基因缺失的突变菌株IL-1β的表达量较野生型菌株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92,P<0.05)。结论 牙龈卟啉单胞菌Ptk1对牙龈卟啉单胞菌细胞外多糖合成和IL-1β的表达有显著调控作用,抑制牙龈卟啉单胞菌酪氨酸激酶的表达或可对植体周围炎的防治有积极作用。
- 郭琦薛鹏
- 关键词:白细胞介素-1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