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蔡秋玲

作品数:9 被引量:31H指数:5
供职机构:廉江市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湛江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晚期
  • 4篇化疗
  • 3篇晚期非小细胞
  • 3篇晚期非小细胞...
  • 3篇细胞
  • 3篇细胞肺癌
  • 3篇小细胞
  • 3篇小细胞肺癌
  • 3篇非小细胞
  • 3篇非小细胞肺癌
  • 3篇肺癌
  • 2篇蛋白
  • 2篇多西他赛
  • 2篇血清
  • 2篇原发性
  • 2篇顺铂
  • 2篇化疗治疗
  • 2篇肝癌
  • 2篇癌患者
  • 1篇单纯收缩期

机构

  • 9篇廉江市人民医...
  • 2篇中山医学院

作者

  • 9篇蔡秋玲
  • 2篇张东生
  • 1篇刘军
  • 1篇方丽娜

传媒

  • 2篇医学理论与实...
  • 1篇齐齐哈尔医学...
  • 1篇河北医药
  • 1篇临床医学
  • 1篇包头医学院学...
  • 1篇肿瘤基础与临...
  • 1篇临床医学工程
  • 1篇广东医科大学...

年份

  • 2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2
  • 2篇2011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吡柔比星与丝裂霉素在浅表性膀胱癌术后治疗的应用价值研究
2011年
目的:探讨吡柔比星联合丝裂霉素在浅表性膀胱癌术后膀胱灌注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7年4月-2011年4月术后采用吡柔比星与丝裂霉素交替灌注治疗的68例膀胱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并以同期单纯采用丝裂霉素进行术后灌注治疗的68例膀胱癌患者为对照组。结果:观察组术后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吡柔比星与丝裂霉素进行交替膀胱灌注治疗可有效降低浅表性膀胱癌术后复发率。
蔡秋玲刘军
关键词:膀胱癌吡柔比星丝裂霉素膀胱灌注复发率
阿德福韦酯联合TACE介入治疗原发性肝癌48例临床分析被引量:5
2011年
目的探讨阿德福韦酯联合介入治疗方法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疗效,提高原发性肝癌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4月~2011年4月我院采用阿德福韦酯联合TACE介入治疗的48例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并以同期单纯采用TACE介入治疗方法治疗的48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原发性肝癌TACE介入治疗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原发性肝癌,可有效提高治疗效果。
蔡秋玲张东生
关键词:阿德福韦酯介入治疗原发性肝癌
微波消融、唯美生序贯多西他赛方案化疗治疗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临床观察被引量:6
2017年
目的探讨微波消融、唯美生序贯多西他赛方案化疗治疗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入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老年患者34例,随机均分为A组(17例)、B组(17例)。A组给予微波消融、唯美生瘤内近距离免疫靶向放疗联合化疗,B组给予微波消融联合化疗。观察2组的疗效、生存情况及不良反应等。结果 A组总有效率为94.12%,明显高于B组的70.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3)。A组1 a生存率为52.94%,B组为35.29%,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67);A组2 a生存率为47.06%,高于B组的1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2);A组疾病无进展生存时间为(25.1±1.7)个月,总生存时间为(47.9±4.2)个月,高于B组的(13.1±1.2)个月、(22.1±3.2)个月,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21、0.019)。A组并发症明显少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4)。结论微波消融、唯美生序贯多西他赛方案化疗治疗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较好,不良反应较轻,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蔡秋玲
关键词:微波消融多西他赛非小细胞肺癌
周剂量多西他赛结合低剂量顺铂治疗高龄患者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效果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观察周剂量多西他赛结合低剂量顺铂治疗高龄患者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4年2月晚期高龄NSCLC患者104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2例,观察组给予周剂量多西他赛结合低剂量顺铂方案,对照组给予周剂量多西他赛结合低剂量奥沙利铂方案,观察比较两组的疗效、不良反应及生存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59.6%)与对照组(57.6%)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血红蛋白下降(63.5%比57.6%)、肾功能异常(23.1%比26.9%)、脱发(25.0%比30.8%)、恶心呕吐(48.1%比42.3%)、腹泻(11.5%比7.7%)发生率间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白细胞下降(61.5%)、肝功能异常(19.2%)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78.8%、4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小板下降(55.7%)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3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生存情况:观察组1年生存率(51.9%)、2年生存率(23.1%)与对照组(53.8%、21.2%)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周剂量多西他赛结合低剂量顺铂治疗高龄患者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与周剂量多西他赛结合低剂量奥沙利铂治疗效果相似,且两方案的不良反应较轻,患者1年生存率尚可,2年生存率较低。
蔡秋玲
关键词:多西他赛顺铂非小细胞肺癌奥沙利铂
硬膜外自控镇痛治疗70例晚期肝癌疼痛临床分析
2012年
目的:探讨晚期肝癌患者镇痛治疗方法及其安全性,为晚期肝癌患者提供完善的镇痛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4月-2011年4月我院采用硬膜外自控镇痛治疗的70例晚期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并以我院同期采用传统镇痛方法治疗的70例晚期肝癌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镇痛治疗效果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镇痛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硬膜外自控镇痛治疗在晚期肝癌患者镇痛治疗中具有重要意义,值得临床借鉴。
蔡秋玲张东生
关键词:肝癌晚期镇痛治疗硬膜外自控镇痛疗效分析
安罗替尼联合白蛋白紫杉醇化疗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血清肿瘤标志物的影响被引量:5
2021年
目的探讨安罗替尼联合白蛋白紫杉醇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82例晚期NSCLC患者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给予白蛋白紫杉醇化疗治疗,观察组42例给予安罗替尼联合白蛋白紫杉醇化疗治疗,比较两组的疗效、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以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血清CA125、CEA、CYFRA21-1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各项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安罗替尼联合白蛋白紫杉醇化疗治疗晚期NSCLC效果显著,可有效降低肿瘤标志物水平,安全性高。
蔡秋玲冯梓贤
关键词:晚期非小细胞肺癌肿瘤标志物
贝伐珠单抗联合XELOX化疗治疗结直肠癌患者的效果及对其血清CRP水平的影响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探讨贝伐珠单抗联合XELOX(奥沙利铂+卡培他滨)化疗治疗结直肠癌患者的效果及对其血清CRP(C反应蛋白)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4月—2020年4月广东省廉江市人民医院收治的86例结直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计算机分组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3例。对照组采用XELOX(奥沙利铂+卡培他滨)方案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结合贝伐珠单抗治疗,每3周重复1次,共化疗3个周期,观察两组治疗效果及血清CRP水平。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48.84%(21/43),高于对照组的32.56%(14/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观察组和对照组的血清CR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7.51±3.82 vs 17.38±3.63,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CRP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7.66±0.71 vs 11.56±2.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贝伐珠单抗联合XELOX化疗治疗结直肠癌患者可显著改善其炎症水平,提高免疫情况,从而提高治疗效果。
蔡秋玲
关键词:结直肠癌血清C反应蛋白
顺铂时辰化疗同步放疗治疗局部晚期宫颈癌的临床观察被引量:5
2022年
目的观察顺铂时辰化疗同步放疗治疗局部晚期宫颈癌的效果。方法80例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分别采用顺铂常规化疗同步放疗(对照组)、顺铂时辰化疗同步放疗(观察组)。比较两组近期疗效、免疫功能、Karnofsky功能状态(KPS)评分、不良反应及。结果两组患者近期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CD3^(+)、CD4^(+)、CD4^(+)/CD8^(+)值及KP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总消化道反应、Ⅰ~Ⅱ度和总骨髓抑制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顺铂时辰化疗同步放疗治疗局部晚期宫颈癌对患者细胞免疫功能和健康状况影响较小,不良反应较少。
蔡秋玲方丽娜吴江玲
关键词:局部晚期宫颈癌顺铂时辰化疗同步放疗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单纯收缩期高血压及单纯舒张期高血压血压负荷值相关性被引量:7
2016年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单纯收缩期高血压及单纯舒张期高血压血压负荷值相关性。方法随机选取2012年8月至2015年8月收治的高血压患者60例,依据疾病类型患者分为2组,即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组(A组,n=30)和单纯舒张期高血压组(B组,n=30)。应用ECG LAB HOLTER SYSTEM 7.0动态心电监测系统和MGYABPI型动态血压监测仪对2组患者的24 h DCG和ABPM进行同步监测,对2组患者的平均STD、ST段压低持续时间、白昼和夜间的STD、ST段压低持续时间、24 h、白昼、夜间ST段压低发作频率进行分析。结果 A组24 h血压负荷值轻度、中度患者的STD均显著低于B组(P<0.05),ST段压低持续时间均显著短于B组(P<0.05),STD均显著低于B组(P<0.05),ST段压低持续时间均显著短于B组(P<0.05),24 h血压负荷值轻度、中度患者24 h、白昼、夜间的ST段压低发作频率均显著低于B组(P<0.05)。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单纯收缩期高血压及单纯舒张期高血压血压负荷值的增高会提升ST段压低程度及SMI发作频率,延长其持续时间,且舒张压比收缩压显著。
蔡秋玲
关键词:原发性高血压单纯收缩期高血压单纯舒张期高血压血压负荷值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