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脾栓塞术不同栓塞剂对门静脉高压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探讨部分脾栓塞术(partial splenic embolization,PSE)对门静脉高压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资料与方法采用消化病生存质量指数(gastrointestinal quality of life index,GLQI)测定49例门静脉高压并脾亢患者PSE前及术后2-48周的生存质量值,按栓塞剂的不同随机分为明胶海绵组(明胶组)22例,聚乙烯醇(PVA)组27例,并比较不同栓塞剂对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结果术后第2周,两组间平均GLQI及其他生存质量指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各项生存质量指数,除心理情绪状态均明显低于术前,尤以PVA组为著。术后第4周,PVA组的GLQI总分均明显低于术前(P〈0.05),但明胶组已恢复到术前水平。术后第8周,明胶组主观症状及GLQI总分均较术前显著升高(P〈0.05),PVA组较术前略有升高(P〉0.05)。术后第24周及48周,PVA组主观症状、社会活动状态、心理情绪状态及GLQI总分均高于术前(P〈0.01),且较同期明胶组显著增高(P〈0.05),但明胶组已恢复到术前水平。结论 PVA作为一种永久栓塞剂,栓塞效果稳定、持久,较明胶海绵颗粒更有利于改善患者术后的生存质量。 吴素芬 滕小军 蔡俊 刘荣 贺降福 李红关键词:部分脾栓塞术 栓塞剂 鄂东南地区介入放射开展的现状调查与发展模式探讨 目的:加强医疗安全,防范医疗差错与事故的发生;提高介入放射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和基本技能,充分发挥影像医师在介入放射学中的主导作用方法:调查鄂东南地区三级甲等医院4家,三级乙等医院2家,二级甲等医院16家共22家医院的介入... 蔡俊 吴风云 汪刚关键词:介入放射 栓塞治疗 文献传递 老年梗阻性黄疸的介入引流治疗观察 目的:观察介入引流治疗老年梗阻性黄疸的疗效方法:先行CT检查根据肝内胆管扩张情况确定穿刺点,行经皮经肝胆道穿刺造影(PTC).本组9例行右腋中线入路,3例行剑突下入路。用21G千叶针行一步穿刺法,穿刺胆管1、2级分支。造... 汪刚 蔡俊 周伯铭关键词:梗阻性黄疸 梗阻性黄疽 引流治疗 胆红素水平 总胆红素 文献传递 螺旋CT自动毫安技术剂量模式的比较与应用 目的:探讨自动毫安不同剂量模式在全身各部位CT 扫描中的合理应用。方法:采用GE Prospeed AI螺旋CT机自动毫安 IQmA、Nomal、Lowdose三种剂量模式扫描QA模,对所检测的技术质量参数进行比较:对三... 陆伟 蔡俊 吴风云关键词:图像质量 射线剂量 文献传递 吸入浓硫酸气体致化学性肺炎一例 被引量:5 2015年 患者女,36岁。因吸入浓硫酸稀释产生的气体后出现咳嗽、胸闷、喘息、心悸伴低热,8 h后来院就诊。体检:急性病容,神志清,精神稍差,呼吸稍促,口唇轻度发绀,体温37.2℃,脉搏96次/分,血压120/70 mm Hg。听诊双肺闻及哮鸣音及散在细湿啰音。 柯荣湖 蔡俊关键词:化学性肺炎 过敏性肺炎 支气管充气征 婴幼儿支气管肺炎胸片观察 目的:本文通过复习婴幼儿呼吸道解剖特征,分析婴幼儿胸部平片X线表现及各种X线表现产生的出现病理变化;以提高婴幼儿肺部感染的诊断率。方法:收集我院2000~2005年婴幼儿胸部片300 例,年龄均在出生6小时~6周岁。经副... 詹国正 蔡俊关键词:婴幼儿支气管肺炎 肺部感染 文献传递 腰椎峡部裂的CT表现 目的:通过对35例患者椎弓峡部裂的CT征像进行分析和总结,以加强对腰椎峡部裂CT表现的认识,为临床对此类患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指导性的帮助。方法:35例患者,男23例,女12例,年龄26—75 岁,平均43岁。病程3个月-... 张奇志 蔡俊关键词:峡部裂 文献传递 上消化道造影检查患者受照剂量的分析与探讨 目的:对上消化道造影检查患者的受照剂量进行分析和初步探讨,为检查者对比、优化检查程序和方法提供辐射剂量学方面的参考。 陆伟 蔡俊关键词:上消化道造影 受照剂量 文献传递 肝脏原发性恶性黑色素瘤一例 被引量:6 2007年 患者男,32岁。乏力易倦、食欲减退、厌油腻伴恶心3个月,半个月前症状加重,伴右上腹持续性隐痛、腹部饱胀、双下肢浮肿。体检:慢性病容,消瘦。腹部膨隆,腹壁静脉显露曲张。肝下缘位于剑突下12cm,右肋缘下9cm,边缘钝,质硬,表面欠光滑,可触及结节,有叩击痛,腹水征阳性,双臀部以下肢体明显呈凹陷性水肿。实验室检查:HbsAg、HbeAb和HbcAb均为阳性。放射免疫法检测甲胎蛋白21.7ng/L,血清铁17.0μmol/L。 蔡俊 吴风云 汪刚关键词:原发性恶性黑色素瘤 肝脏 腹部膨隆 双下肢浮肿 凹陷性水肿 HBCAB 螺旋CT自动毫安技术剂量模式的比较与应用 被引量:3 2007年 管电流(毫安值)是影响CT图像质量和辐射剂量的主要扫描参数。自动毫安技术利用定位扫描所获得的X射线衰减信息,在扫描过程中自动调整不同部位和层面的管电流值,既保证了系列CT图像的质量及其一致性,又有效减少了不必要的辐射剂量。是常用的CT剂量与质量自动优化技术。它一般设置了几种不同的剂量模式,以供不同需要时选择使用。笔者尝试对自动毫安技术不同剂量模式进行比较,以探讨其在常规CT检查中的合理应用。 蔡俊 陆伟 吴风云关键词:毫安 螺旋CT CT图像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