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玲
- 作品数:16 被引量:60H指数:4
- 供职机构:连云港市东方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冠心病患者血清同型半胱胺酸与微小RNAs的相关性分析被引量:2
- 2015年
- 目的分析冠心病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微小RNA-1(miRNA-1)、微小RNA-126(miRNA-126)和微小RNA-208(miRNA-208)的相关性,以探寻冠心病新的生物标记物,更好地指导临床诊治。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入院治疗确诊的冠心病患者380例(试验组),另选取同期入院检查的非冠心病患者200例(对照组),提取血浆总RNA,设计特异性引物检测miRNA-1、miRNA-126和miRNA-208在两组人群中的表达情况。观察分析血浆中循环miRNAs作为冠心病检测指标的指导意义。结果试验组血清Hcy、miRNA-1与miRNA-126水平高于对照组,miRNA-208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试验组中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积分(Gensini积分)大于25分者上述各指标均高于Gensini积分小于或等于25分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Hcy、miRNA-1、miRNA-126水平与Gensini积分呈正相关(P<0.05),血清Hcy水平与miRNA-1、miRNA-126水平同样呈正相关(P<0.05)。结论血清Hcy、miRNA-1、miRNA-126、miRNA-208均可作为评价冠心病的生物标记物。除miRNA-208,各指标水平随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加重而升高。
- 秦继宝蒋玲
- 关键词:冠心病同型半胱氨酸微小RNA
- 导致微柱凝胶卡式交叉配血试验假阳性结果的原因分析被引量:17
- 2011年
- 目的探讨凝胶卡式交叉配血试验中出现假阳性的原因及处理办法。方法对2 648例微柱凝胶卡式交叉配血试验的过程和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2 648例试验中假阳性16例,其原因有:缩短温育时间7例,占43.75%;红细胞悬液混匀不充分5例,占31.25%;降低离心速度、缩短离心时间3例,占18.75%;血型错误1例,占6.25%。结论微柱凝胶试验法在交叉配血中应标准化,实验室应建立阳性结果复检程序,确保结果准确。
- 闫朝春蒋玲陈丽梅金艳凤陈守庆秦继宝
- 关键词: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影响因素微柱凝胶试验
- 乙醇对凝血功能四项指标检测的影响被引量:3
- 2010年
- 目的探讨乙醇对凝血功能四项指标检测的影响。方法在血浆中加入不同浓度的乙醇为实验组,在血浆中加入蒸馏水和(或)生理盐水为对照组,检测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含量。观察各组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加入生理盐水组与蒸馏水组,各指标均数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加入乙醇组与加入蒸馏水组,PT、APTT、TT指标均数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随着加入乙醇浓度的增大,各指标明显增加。FIB均数间比较变化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达到一定浓度的乙醇对PT、APTT、TT指标检测结果存在影响,对FIB检测结果无影响。
- 闫朝春蒋玲冯茜薄维波秦继宝
- 关键词:乙醇凝血功能影响因素
- CysC、SAA和尿微量清蛋白在早期糖尿病肾病诊断中的应用被引量:7
- 2014年
- 目的:探讨血清胱抑素 C(CysC)、淀粉样蛋白 A(SAA)和尿微量清蛋白(malb)联合检测在糖尿病肾病(DN)早期肾损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112例糖尿病(DM)患者,根据尿微量清蛋白水平分为糖尿病无肾病组(malb<25 mg/L)、早期糖尿病肾病组(malb 25~300 mg/L),选取50例体检健康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血清 CysC 和尿 malb 水平,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 SAA 水平。同时检测血糖(GLU)、血肌酐(Cr)、糖化血红蛋白(HbA1C)等生化指标。结果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DM 患者2组 CysC、SAA、malb 水平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且随着肾损伤的加重而升高;DM 患者两组 GLU、HbA1C 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DM 患者血清 CysC 与SAA 水平随着尿 malb 的增加而升高。血清 CysC、SAA 和 malb 联合检测可提高早期 DN 肾损伤的检出率。
- 蒋玲秦继宝冯小娟
- 关键词:糖尿病肾病尿微量清蛋白
- B(A)04/O01亚型分子遗传特征研究
- 2020年
- ABO血型的正确解读是临床输血安全的前提,通过对B(A)04亚型从血清学表现、PCR-SSP及测序等分子方面进行全面分析,旨在为临床疑难样本的血型鉴定提供新的方法,同时为输血安全提供必要的专业建议。
- 吴新明蒋玲姚勇吴运萍李茜刘鑫璐梁伟
- 关键词:ABO亚型血型鉴定
- 372例高胆红素新生儿溶血三项检查结果分析
- 2022年
- 目的探讨溶血三项检测在高胆红素新生儿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选择连云港市东方医院住院儿科及门诊儿科在2018年2月-2021年2月收治的372例高胆红素血症患儿,对其溶血三项试验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72例患儿中检测阴性303例,可疑2例,确诊新生儿溶血病67例,新生儿溶血病检出率为18.0%,其中,67例确诊患儿中,红细胞抗体释放试验阳性率100%,血清游离抗体试验阳性率62.7%,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阳性率1.4%.男性患儿检出率21.2%,女性患儿检出率13.4%,无显著差异(P=0.052>0.05).溶血三项检测结果阳性率与标本送检时间有关,送检时间在两天内(23.32%)和在3天及以上(11.73%)的检出率具有显著差异(P=0.003<0.05).结论溶血三项试验在新生儿溶血病的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其中释放试验是诊断新生儿溶血病的主要依据,对于临床有症状或者怀疑新生儿溶血病的患儿应尽早检测,最好在两天内进行溶血三项的检测,提高诊断效率.
- 陈丽梅葛金金杨变变蒋小园邱实蒋玲
- 关键词:新生儿溶血病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
- PCT、CRP在支气管哮喘合并呼吸道感染中的诊断价值
- 2016年
- 比较PCT检查和CRP检查对诊断支气管哮喘合并呼吸道感染产生的影响,阐明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6年6月入院的支气管哮喘患者90例,其中合并呼吸道病毒感染、合并呼吸道细菌感染、单纯性发作的患者各30人,分为A、B、C组,取所有患者的血液和痰液做PCT、CRP检查和细菌培养检查;重点考察PCT和CRP的阳性诊断率和患者体内PCT、CRP水平的高低。结果:与A、C两组比较,B组的PCT和CRP检查阳性率明显较高分别为83.33%和96.67%;患者体内PCT和CRP水平也很高。结论PCT和CRP检查对于诊断支气管哮喘合并细菌感染正确率高,诊断价值高;对于治疗抗生素的选择具有良好的指导作用,为疾病的治疗和预后提供了理论依据和事实依据;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行。
- 蒋玲
- 关键词:PCTCRP
-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浆D-二聚体及纤溶系统变化研究被引量:4
- 2014年
- 目的观察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血浆D-二聚体(D-D)水平及纤溶系统的变化,探讨血液透析对患者凝血及纤溶系统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5月至2013年5月江苏省连云港市东方医院血液透析中心治疗的尿毒症患者50例,分别测定透析前后D-D、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及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PAI)水平,并与60例健康体检者(健康对照组)进行对照。结果透析前MHD组患者血浆D-D、FDP水平及t-PA活性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AI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透析后MHD患者血浆D-D、FDP水平及t-PA活性较透析前明显增高,PAI则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HD患者本身存在着纤溶系统的紊乱,而血液透析过程使得这种紊乱更加明显。
- 蒋玲安仲武秦继宝陈丽梅
- 关键词:D-二聚体纤维蛋白降解产物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
- 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Vaspin水平变化及其与炎症因子的关系被引量:12
- 2017年
- 目的探讨糖尿病肾病(DN)患者血清脂肪特异性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Vaspin)水平变化及其与炎症因子的关系。方法选择2型糖尿病(T2DM)患者118例,按DN临床进展分期分组:糖尿病白蛋白尿正常组(DM组)38例、早期DN微量蛋白尿组39例(早期DN组)、临床DN大量蛋白尿组41例(临床DN组),以同期45例体检健康者为对照组。采用ELISA法检测四组血清Vaspin、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MCP-1)和IL-10水平,比较各组水平,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其他各组Vaspin、TNF-α、IL-6、MCP-1水平高(P均<0.05),DM组、早期DN组、临床DN组IL-6、TNF-α、MCP-1水平依次升高,Vaspin水平依次降低,各组间比较,P均<0.05。临床DN组IL-10水平高于对照组,其余各组间比较,P均>0.05。Vaspin与促炎因子IL-6、TNF-α、MCP-1呈负相关(r分别为-0.42、-0.42、-0.46,P均<0.05),与抗炎因子IL-10无关(r=0.21,P>0.05)。结论 DN患者血清Vaspin水平升高,其与血清促炎因子呈负相关。
- 安仲武安仲武冯小娟蒋玲李海英史保强
- 关键词:糖尿病肾病炎症因子
- T2DM患者血清25-(OH)D与HCY、β_2微球蛋白关系及临床意义被引量:2
- 2016年
- 目的本研究通过检测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D]和同型半胱氨酸(HCY)、β_2微球蛋白(β_2-MG)水平,探讨T2DM患者血清25-(OH)D和HCY、β_2-MG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139例T2DM患者,根据尿清蛋白/肌酐(Alb/Cr)比值(UACR)分为正常Alb尿组(UACR<30mg/gCr)45例,微量Alb尿组(UACR≥30且<300mg/gCr)48例,大量Alb尿组(UACR≥300mg/gCr)46例,选取45例体检健康者作为对照组。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25-(OH)D水平,酶法测定血清HCY水平,胶乳增强免疫比浊法测定血清β_2-MG水平,同时检测血糖(GLU)、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肌酐(Cr)、血清钙(Ca2+)、磷(P5+)等生化指标。结果 DM患者血清25-(OH)D随着尿清蛋白的增加而降低,微量Alb尿组和大量Alb尿组血清25-(OH)D与正常Alb尿组和健康对照组比较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微量Alb尿组和大量Alb尿组血清HCY、β_2-MG水平较健康对照组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25-(OH)D水平随着尿蛋白的增加而降低,血清HCY、β_2-MG水平随着尿蛋白的增加而增加,血清25-(OH)D水平与HCY、β_2-MG呈负相关。
- 冯小娟李海英蒋玲秦继宝安仲武薄维波刘霞刘书敏
- 关键词:Β2-微球蛋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