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蒋春英

作品数:12 被引量:50H指数:4
供职机构:大庆市人民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新生儿
  • 3篇疗效
  • 2篇蛋白
  • 2篇蛋白酶
  • 2篇新生儿缺氧
  • 2篇新生儿缺氧缺...
  • 2篇新生儿缺氧缺...
  • 2篇新生儿缺氧缺...
  • 2篇血清
  • 2篇血小板
  • 2篇血小板减少
  • 2篇血小板减少性...
  • 2篇血性
  • 2篇婴幼
  • 2篇婴幼儿
  • 2篇特发性
  • 2篇特发性血小板...
  • 2篇特发性血小板...
  • 2篇缺血
  • 2篇缺血性脑病

机构

  • 11篇大庆市人民医...

作者

  • 11篇蒋春英
  • 6篇陶丽
  • 4篇李亚杰
  • 2篇张春雨
  • 2篇刘文静
  • 2篇宋扬
  • 2篇王宏宇
  • 1篇刘得江
  • 1篇刘敏
  • 1篇党兆清
  • 1篇高卫英
  • 1篇王俊成
  • 1篇刘远英
  • 1篇苏建平

传媒

  • 2篇临床误诊误治
  • 1篇齐齐哈尔医学...
  • 1篇中国煤炭工业...
  • 1篇黑龙江医药科...
  • 1篇哈尔滨医药
  • 1篇中国儿童保健...
  • 1篇中国社区医师...
  • 1篇社区医学杂志
  • 1篇现代生物医学...
  • 1篇中国现代药物...

年份

  • 1篇2015
  • 3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9
  • 2篇2005
  • 2篇2003
  • 1篇2001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轻度胃肠炎伴良性婴幼儿惊厥30例临床观察
2009年
1982年日本学者首次提出了轻度胃肠炎伴良性婴幼儿惊厥(benign infantile convulsions associated with mild gastrenritis,BICE).最初并未引起国内学者的重视,实际上该病在临床上并不少见,近年越来越受到国内学者的公认.我国吴家骅曾报道。笔者对2003年1月~2007年1月在我院儿科诊治的30例BICE患儿进行临床分析.现总结报道如下。
陶丽李亚杰蒋春英
关键词:良性婴幼儿惊厥轻度胃肠炎INFANTILE学者GAS
纳络酮治疗新生儿急性呼吸衰竭18例临床观察
2003年
王宏宇陶丽蒋春英
关键词:急性呼吸衰竭纳络酮新生儿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血清MMP-9、IL-6的测定及临床意义被引量:11
2011年
目的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ypoxic ischemic encephalopathy,HIE)患儿血清中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的动态变化与脑损伤的关系。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HIE 40例(HIE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测定发病后1 d、3 d、7 d血清MMP-9、IL-6浓度;另采用同种方法测定我院产科同期足月健康新生儿20例(健康对照组)的MMP-9、IL-6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 HIE组发病后1 d、3 d、7 d血清MMP-9、IL-6水平均较健康对照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发病后3 d升高最为明显,此后呈降低趋势;对患儿的病情严重程度与发病后3 d血清MMP-9、IL-6水平进行Spesrman等级相关分析,结果显示二者呈显著正相关。结论血清MMP-9、IL-6水平可能对HIE的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判断有一定预示作用。
蒋春英宋扬党兆清
关键词:基质金属蛋白酶-9白细胞介素-6
先锋霉素Ⅵ引起血尿34例临床分析被引量:1
2003年
王宏宇蒋春英陶丽
关键词:先锋霉素IV血尿副作用
电超导经皮导药辅助治疗婴幼儿肺炎60例疗效观察
2005年
我科于2003年1月~2004年1月对收治婴幼儿肺炎常规抗炎治疗外应用电超导经皮导药治疗婴幼儿肺炎60例收到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刘文静蒋春英苏建平
关键词:婴幼儿肺炎电超导疗效观察抗炎治疗
磷酸肌酸钠联合维生素C治疗早产儿心肌损害临床疗效分析
2015年
目的分析(注射用)磷酸肌酸钠联合维生素C治疗治疗早产儿心肌损害的临床疗效。方法 60例确诊为心肌损害的早产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维生素C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磷酸肌酸钠治疗。观察和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后血清谷草转氨酶、α-羟丁酸酶、乳酸脱氢酶、磷酸肌酸激酶、磷酸激酶同工酶水平变化及临床疗效。结果两组后比较观察组血清谷草转氨酶、α-羟丁酸酶、乳酸脱氢酶、磷酸肌酸激酶、磷酸激酶同工酶各值均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好转率83.33%,有效率13.33%,无效率3.33%,总有效率96.67%;对照组好转率40.0%,有效率36.67%,无效率23.33%,总有效率76.67%。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磷酸肌酸钠联合维生素C可有效控制患儿心肌酶指标,改善患儿心肌缺氧情况,提高早产儿心肌损害的疗效。
张春雨蒋春英陶丽刘敏
关键词:心肌损害早产儿磷酸肌酸钠维生素C
有肺外表现的肺炎支原体肺炎40例分析被引量:1
2005年
李亚杰蒋春英刘文静
关键词:肺炎支原体肺炎并发症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与EB病毒感染的相关性被引量:6
2010年
目的探讨小儿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ITP)与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V)的关系。方法选择2008年5月~2009年3月于我院就诊的ITP患儿48例(观察组)及同期住院的呼吸道感染44例(对照组),均行EBV-IgM抗体检测,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EBV-IgM抗体阳性14例,阳性率为29.17%;对照组EBV-IgM抗体阳性4例,阳性率为9.0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88,P〈0.05)。观察组EBV-IgM抗体阳性的14例中病情为轻度2例,中度10例,重度2例,予利巴韦林、更昔洛韦及对症治疗,治疗过程中病情出现反复8例。结论 EBV感染可能是引起ITP的原因之一,临床应予关注。
蒋春英陶丽宋扬
关键词:儿童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与巨细胞病毒、EB病毒感染相关性被引量:17
2011年
目的:探讨小儿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与巨细胞病毒、EB病毒感染的关系。方法:实验组:48例确诊断为ITP患儿,对照组:44例同期呼吸道感染患儿,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对两组小儿外周血进行巨细胞病毒IgM抗体(HCMV-IgM)、EB病毒感染IgM抗体(EB-IgM)检测。结果:48例ITP患儿中HCMV-IgM抗体阳性者20例,阳性率为41.67%,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EBV-IgM抗体阳性者14例,阳性率为29.17%,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两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1、巨细胞病毒感染是引起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重要原因之一,且通过临床观察巨细胞病毒感染引起的ITP患儿病情重,病程长,治疗时间长,转为慢性ITP的可能性大;2、EB病毒感染可能是引起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原因之一,并且EB病毒感染引起的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病情也偏重。
蒋春英高卫英张春雨刘远英李亚杰
关键词: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特发性巨细胞病毒EB病毒
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水平的影响及疗效观察被引量:13
2011年
【目的】探讨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monosialotetrahxosy1 ganglioside,GM1)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疗效及对血清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9,MMP-9)水平的影响。【方法】60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随机分为GM1治疗组(GM1组)30例和常规治疗组(常规组)30例,并选取正常新生儿2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治疗前后两组CT检测值与新生儿行为神经评分;并比较治疗组及正常对照组分别在生后24 h内及药物治疗7 d后抽血检测血清MMP-9水平。【结果】1)治疗后CT检查值,两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1,P<0.05);治疗一疗程时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24,P>0.05),出生后28 d GM1组明显高于常规组(t=3.57,P<0.05)。两组患儿治疗后一疗程、出生后28d NBNA评分较前有明显改善,且GM1治疗组优于常规组(t=2.01,P<0.05);2)GM1组其临床症状和体征改善明显优于常规组(P<0.01);3)GM1组与常规治疗组后血清浓度MMP-9较前明显降低,其中GM1组降低幅度明显高于常规组(P<0.01)。【结论】GM1在HIE患儿早期应用可稳定神经元细胞膜,减少细胞凋亡,从而减少MMP-9的释放,发挥神经保护作用。
蒋春英李亚杰陶丽
关键词:神经节苷脂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金属蛋白酶-9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