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范小菊

作品数:17 被引量:25H指数:2
供职机构:江西省儿童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江西省卫生厅基金资助项目江西省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5篇急性
  • 15篇白血
  • 15篇白血病
  • 9篇细胞
  • 9篇儿童
  • 8篇淋巴
  • 8篇淋巴细胞
  • 8篇急性白血
  • 8篇急性白血病
  • 8篇儿童急性
  • 7篇急性淋巴细胞
  • 6篇淋巴细胞白血...
  • 6篇基因
  • 6篇急性淋巴细胞...
  • 6篇急性淋巴细胞...
  • 5篇儿童急性淋巴...
  • 4篇病患
  • 3篇预后
  • 3篇儿童急性白血...
  • 3篇白血病患者

机构

  • 14篇江西省儿童医...
  • 2篇南昌大学
  • 2篇南昌大学第二...
  • 1篇江西医学院
  • 1篇江西医学院第...

作者

  • 17篇范小菊
  • 10篇谢淑佩
  • 9篇梁昌达
  • 4篇刘志强
  • 3篇林媛媛
  • 3篇李慧慧
  • 2篇费妍
  • 2篇柯江维
  • 1篇徐红艳
  • 1篇曾松涛
  • 1篇段荣
  • 1篇钟小红
  • 1篇严健
  • 1篇杨文萍
  • 1篇汤爱萍
  • 1篇张小珍
  • 1篇徐忠金
  • 1篇邱小华
  • 1篇曾华
  • 1篇熊枫

传媒

  • 3篇江西医药
  • 2篇江西医学院学...
  • 2篇南昌大学学报...
  • 1篇中华医院感染...
  • 1篇江西医学检验
  • 1篇中华血液学杂...
  • 1篇中国医药指南
  • 1篇中外医疗
  • 1篇实验与检验医...
  • 1篇中国当代医药
  • 1篇中国医学创新
  • 1篇第十七届全国...

年份

  • 1篇2025
  • 2篇2023
  • 1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3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08
  • 3篇2006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CD133在小儿急性白血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探讨CD133在急性白血病(AL)患儿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测定100例AL患儿白血病细胞膜上CD133的表达。结果⑴AL组患儿CD133的表达率为38.0%,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⑵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和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的CD133的表达率分别为40.0%和37.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ALL和B-ALL的CD133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3.3%和38.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ML各亚型间CD133阳性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⑶CD133表达阳性组的完全缓解(CR)率低于CD133表达阴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⑷对18例初治时CD133高表达经化疗后CR的AL患儿进行随访,2例CD133阳性AML经后续化疗后有1例转阴,1例持续表达,但2例分别在化疗15个月、12个月复发,且转阴患儿骨髓复发时CD133再次表达;16例CD133阳性ALL经后续化疗后均转阴,此后有5例分别在21个月、19个月、18个月、16个月、13个月骨髓复发,且复发时CD133再次表达。结论 AL患儿骨髓细胞CD133表达高于正常对照;检测CD133表达可能有助于AL各亚型的鉴别及疗效判断;CD133高表达可能是AL的一个不良预后因素,以CD133为监测微小残留病灶(MRD)的标记物对防治复发有一定的意义。
范小菊刘志强柯江维谢淑佩梁昌达段荣
关键词:CD133急性白血病预后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经CCLG^2008方案治疗后复发的相关影响因素分析
2020年
目的分析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儿经CCLG^2008方案治疗后复发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5年1月我院初诊用CCLG^2008方案化疗的677例患儿,根据随访结果分为复发组(151例),未复发组(526例),将影响CCLG^2008方案治疗后ALL复发的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影响ALL患儿复发的主要因素。结果677例患儿,复发151例,复发率为22.30%。复发组年龄≥10岁、初诊白细胞计数>100×109/L、第15天骨髓涂片呈现M3、第12周微小残留病灶>10-4及危险度为高级的比例均高于未复发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10岁、初诊白细胞计数>100×109/L、第15天骨髓涂片呈现M3、第12周微小残留病灶>10-4及危险度为高级是影响ALL患儿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年龄≥10岁、初诊白细胞计数>100×109/L、第15天骨髓涂片呈现M3、第12周微小残留病灶>10-4及危险度为高级是影响ALL患儿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
谢淑佩梁昌达范小菊
关键词: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复发影响因素
PRAME与WT1基因在急性白血病患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被引量:3
2008年
目的探讨急性白血病(AL)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BMMNC)PRAME(preferentially expressed antigen ofmelanoma)与WT1(Wil ms’tumor)基因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54例AL患者PRAME mRNA和WT1 mRNA的表达水平,并将两者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PRAME阳性表达率:ANLL为41.9%,ALL为38.5%,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WT1阳性表达率:ANLL为48.4%,ALL为46.2%,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完全缓解组(complete remission,CR)及对照组PRAME和WT1的表达均阴性;有效组PRAME和WT1的表达水平显著低于无效组(P<0.01);对1例PRAME阳性和10例PRAME、WT1均阳性的患者进行随访,7例经化疗后PRAME表达水平不降,4例复发患者PRAME再次升高均早于临床复发,其中2例WT1的波动与PRAME同步,2例临床复发时才升高。结论与WT1基因一样,PRAME基因是急性白血病的一个重要标记基因,动态检测PRAME的表达水平可在一定程度上了解疾病的状态和体内白血病细胞的总负荷量,对AL患者的化学治疗、预后判断及监测微小残留病灶、防治复发有一定的意义。
范小菊李慧慧梁昌达汤爱萍费妍
关键词:PRAMEWT1急性白血病
Shh信号通路在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中的活化及临床意义研究
2023年
目的 探讨Sonic Hedgehog(Shh)信号通路相关基因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儿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采取RT-PCR法检测107例ALL患儿化疗前骨髓细胞Shh、Ptch1、Smo和Gli-1基因的表达情况,结合患儿危险度分级,探讨以上4个基因与疾病危险程度及早期疗效相关性,并以33例骨髓良性改变患儿作为对照组。结果 Shh、Smo和Gli-1基因在ALL初治组中的表达高于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tch1在ALL初治组中的表达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Smo和Gli-1基因表达水平与疾病危险程度正相关,且与早期治疗反应负相关;Shh和Ptch1基因表达水平与疾病危险程度及早期治疗反应均无相关性。结论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Shh信号通路存在异常活化,靶向Shh信号通路的治疗有望成为新的方向。
刘志强钟龙青柯江维范小菊
关键词: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SHH信号通路儿童
大剂量甲氨蝶呤在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治疗中的副作用
目的:观察大剂量甲氨蝶呤(high-dose methothexate,HDMTX)治疗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副作用. 方法:选取3~10岁ALL-LR患者60例,其初诊时白细胞计数均小于30×109/L,细...
林媛媛梁昌达谢淑佩范小菊
关键词: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甲氨蝶呤副作用临床疗效
文献传递
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合并感染病原菌及mNAP、TLR9、NF-κB mRNA水平变化
2025年
目的探究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合并感染病原菌及中性粒细胞膜碱性磷酸酶(mNAP)、Toll样受体9(TLR9)、核转录因子(NF)-κB信使核糖核酸(mRNA)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1月江西省儿童医院收治的152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合并感染分为感染组78例和未感染组74例。统计感染组感染部位分布情况、病原菌分布;比较两组mNAP、TLR9、NF-κB mRNA水平;mNAP、TLR9、NF-κB mRNA水平联合检测对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合并感染的诊断价值。结果78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合并感染患儿感染部位主要位于呼吸系统,口腔和胃肠道感染占比次之,且检出93株病原菌,革兰阴性菌(以大肠埃希菌为主)为其主要的致病菌,革兰阳性菌(以表皮葡萄球菌为主)占比次之;感染组mNAP、TLR9、NF-κB mRNA水平高于非感染组(P<0.05);与mNAP、TLR9、NF-κB mRNA水平单独检测的曲线下面积(AUC)值相比,联合检测诊断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合并感染患儿的AUC值更高(P<0.05),且联合检测的敏感度、特异度为74.36%、91.89%。结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合并感染患儿感染的主要部位和病原菌分别是呼吸系统、革兰阴性菌,其mNAP、TLR9、NF-κB mRNA表达异常,且三者联合检测可提高对感染的诊断价值。
范小菊周智泳刘志强
关键词: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TOLL样受体9核转录因子-ΚB病原菌
PRAME基因在小儿急性白血病患者中的表达及其与预后的相关性
2012年
目的探讨小儿急性白血病(acute leukemia,AL)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BMMNC)PRAME(preferentiallyexpressed antigen of melanoma)基因的表达及其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95例AL患者PRAME mRNA的表达水平,并将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PRAME阳性表达率:ANLL为60.0%,ALL为56.9%,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完全缓解组(complete remission,CR)及对照组PRAME均阴性;在ANLL中,以M3、M2、M4亚型的阳性检出率较高,分别为75.0%、62.5%、60.0%;有效组PRAME的表达水平显著低于无效组(P<0.01);对8例初治时PRAME高表达患儿进行随访,化疗CR后均转阴,分别在CR后6个月~1年的不同时间内复发,其中5例PRAME再次升高早于临床复发,3例在临床复发时再次升高。结论 PRAME基因是小儿急性白血病的一个重要标记基因,动态检测PRAME的表达水平可在一定程度上了解疾病的状态和体内白血病细胞的总负荷量,对小儿AL患者的化学治疗、预后判断及监测微小残留病灶(minimal residual disease,MRD)、防治复发有一定的意义。
范小菊梁昌达钟小红谢淑佩
关键词:PRAME基因小儿急性白血病预后
WT1与PRAME基因在急性白血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急性白血病(AL)患者WT1与PRAME基因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方法 采用半定量RT-PCR方法检测54例AL患者其中初治ANLL31例,初治ALL13例,CR期患者10例WT1与PRAME的表达,10例正...
范小菊
关键词:WT1基因PRAME基因急性白血病
文献传递
急性白血病患者WT1基因的表达及其意义
2006年
目的探讨急性白血病(AL)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BMMNC)WT1(Wilms'tumor)基因的表达及其在AL患者微小残留病(MRD)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半定量逆转聚合酶反应(RT-PCR)方法检测54例AL患者BMMNC WT1的表达水平,分析WT1表达与疗效关系,并与对照组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WT1阳性表达率:ANLL为48.4%,ALL为46.2%,两者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完全缓解组(CR)及对照组WT1的表达均阴性,对初治时WT1阳性患者进行半定量分析:有效组WT1表达水平低于复发难治组(P<0.05);高表达组CR率显著低于低表达组(P<0.05),两组复发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初治AL患者治疗前高水平表达CR率低、CR时间短、易复发;AL患者CR时WT1转阴,复发时再次升高,动态检测WT1的表达水平可在一定程度上了解疾病的状态和体内白血病细胞的总负荷量,对AL患者的化学治疗、预后判断及监测MRD、防治复发提供实验依据。
李慧慧范小菊费妍汤爱萍邱小华
关键词:WT1急性白血病预后
不同危险度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血清IL-10、25-(OH)D_(3)、TK1水平分析
2023年
目的:分析不同危险度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儿血清白介素-10(IL-10)、25-羟维生素D_(3)[25-(OH)D_(3)]、胸苷激酶1(TK1)水平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2年11月江西省儿童医院收治的80例ALL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危险度分组标准将其分为高危组(n=22)、中危组(n=31)和低危组(n=27)。比较三组患儿血清IL-10、25-(OH)D_(3)、TK1水平,分析血清IL-10、25-(OH)D_(3)、TK1水平与ALL患儿危险度分层的相关性。结果:三组患儿血清IL-10、25-(OH)D_(3)、TK1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危组血清IL-10、TK1水平均高于中危组、低危组,中危组血清IL-10、TK1水平均高于低危组(P<0.05);高危组血清25-(OH)D_(3)水平均低于中危组、低危组,中危组血清25-(OH)D_(3)水平低于低危组(P<0.05)。血清IL-10、TK1水平与ALL患儿危险度分层呈正相关(P<0.05);血清25-(OH)D_(3)水平与ALL患儿危险度分层呈负相关(P<0.05)。结论:血清IL-10、25-(OH)D_(3)、TK1水平与ALL患儿危险度关系密切,血清IL-10、TK1水平越高及血清25-(OH)D_(3)越低,患儿病情越危重,临床可通过检测血清IL-10、25-(OH)D_(3)、TK1水平,为患儿诊治提供有利参考。
林媛媛谢淑佩范小菊
关键词:危险度胸苷激酶1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