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飞
- 作品数:9 被引量:10H指数:2
- 供职机构:河北省中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河北省中医药管理局科研计划项目河北省中医药管理局立项课题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伴2型糖尿病患者幽门螺杆菌感染与炎症因子及肝纤维化进展的关系
- 2025年
- 目的分析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MAFLD)伴2型糖尿病(T2DM)患者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炎症因子及肝纤维化进展的关联。方法选择2023年4月至2024年3月于河北省中医院肝病科收治的300例MAFLD伴T2DM患者。根据患者感染Hp的情况,将其分为Hp阳性组和Hp阴性组,对比两组的临床资料及炎症因子指标、肝纤维化指标。另外,将Hp阳性组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干预组将接受常规Hp根除治疗方案,对照组则给予安慰剂治疗。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探究Hp感染与炎症因子、肝纤维化指标之间的相关性。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肝纤维化进展的独立危险因素。采用ROC曲线分析Hp感染与炎症因子指标预测肝纤维化进展的价值。结果Hp阳性组和Hp阴性组的年龄、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间接胆红素(IBIL)、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肝脏硬度值(LSM)等资料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干预后的TNF-α、IL-6、CRP、LSM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患者的Hp检测值(DPM)水平与TNF-α、IL-6、CRP、LSM水平均呈正相关(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Hp感染阳性、TNF-α升高、IL-6升高、CRP升高均为影响肝纤维化进展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显示,Hp感染、TNF-α、IL-6、CRP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00、0786、0.769、0.783,均低于联合检测的曲线下面积0.896(P<0.05)。结论MAFLD伴T2DM患者的DPM与炎症因子(TNF-α、IL-6、CRP)及肝纤维化进展密切相关,且联合检测时对于预测肝纤维化进展具有重要价值,能够为临床评估肝纤维化进展风险提供可靠依据。
- 李京尧朱晓迪苏飞张云凤张乃霖刘启泉
- 关键词:幽门螺杆菌炎症因子肝纤维化
- 柴胡四金方联合脐针治疗浊毒内蕴型胆囊结石疗效观察被引量:1
- 2022年
- 目的观察柴胡四金方联合脐针治疗浊毒内蕴型胆囊结石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9年10月—2020年10月于河北省中医院肝病科门诊就诊的浊毒内蕴型胆囊结石患者7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5例予柴胡四金方联合脐针治疗,对照组35例予金钱胆通颗粒治疗,2组均连续治疗12周。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及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γ-谷氨酰基转移酶(GGT)、Ca^(2+)、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载脂蛋白A1(ApoA1)、载脂蛋白B(ApoB)水平变化,比较2组治疗12周后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2组中医症状积分及血清AST、ALT、GGT、Ca^(2+)、TC、TG、ApoB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均<0.05),且治疗组治疗后各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后2组ApoA1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均<0.05),且治疗组ApoA1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5.7%(30/35),高于对照组的68.5%(24/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柴胡四金方联合脐针治疗能够改善浊毒内蕴型胆囊结石患者的临床症状、生化指标,使结石缩小甚至完全溶化,提高总体疗效。
- 兰慧苏春芝万曼曼苏飞张金丽孟宪鑫马伟
- 关键词:胆囊结石
- 化浊解毒调肝方对乙型肝炎大鼠肝纤维化、免疫功能及Ras/ERK信号通路的影响被引量:3
- 2024年
- 目的:研究化浊解毒调肝方对乙型肝炎大鼠肝纤维化、免疫功能及Ras/ERK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将50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拉米夫定阳性对照组、化浊解毒调肝方低剂量实验组、化浊解毒调肝方高剂量组,每组10只。除正常组外均建立AAV-HBV大鼠模型,建模成功后,阳性对照组予以0.3 mg/kg拉米夫定灌胃,低、高剂量实验组分别以生药量1.5 g/ml、3 g/ml化浊解毒调肝方剂灌胃,其余建模组均以同剂量生理盐水灌胃,5组大鼠均持续治疗28 d。治疗结束后,取5组大鼠血清及肝组织,用ELISA法分别检测5组大鼠血清中GPT、GOT、IFN-γ、IL-2、IL-4、HA、LN、PCⅢ含量,用免疫印记检测肝组织中Ras、p-Erk/Erk蛋白水平,HE染色观察肝组织病理形态。结果: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血清中GPT、GOT、IL-4、HA、LN、PCⅢ含量均升高,IFN-γ、IL-2水平降低,肝组织中Ras、p-Erk水平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组相比,阳性对照组、低/高剂量实验组GPT、GOT、IFN-γ、IL-2、IL-4、HA、LN、PCⅢ、Ras、p-Erk蛋白水平均有明显改善(P<0.05),阳性对照组与低剂量实验组大鼠之间比较,各指标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与其他建模组相比,高剂量实验组各指标水平均有明显改善(P<0.05)。结论:化浊解毒调肝方可有效降低乙型肝炎大鼠肝纤维化程度,提高免疫功能,机制与调控Ras/ERK信号通路相关,并呈现剂量依赖性。
- 张金丽苏飞张焕婷苏春芝刘玉凤
- 关键词:乙型肝炎肝纤维化免疫功能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
- 化浊解毒退黄方治疗肝细胞性黄疸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其肝功能、炎症因子的影响
- 2024年
- 目的探讨化浊解毒退黄方治疗肝细胞性黄疸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其肝功能、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2月—2022年12月期间于承德市中医院就诊的肝细胞性黄疸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西药保肝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化浊解毒退黄方治疗,两组患者均治疗4周。观察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评分、肝功能指标[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L)、直接胆红素(Direct bilirubin,DBIL)、间接胆红素(Indirect bilirubin,IBIL)、γ-谷氨酰转移酶(Gamma-glutamyl transferase,GGT)和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和炎症因子水平[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igh-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和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变化。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96.00%(48/50)明显高于对照组84.00%(4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中医证候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中医证候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肝功指标TBIL、DBIL、IBIL、GGT和ALP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肝功指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炎症因子hs-CRP和IL-6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血清炎症因子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化浊解毒退黄方有助于肝细胞性黄疸患者改善临床症状和肝功能水平,减轻炎症反应,具有较好临床疗效。
- 李德舫王勇张玉田苏飞
- 关键词:肝细胞性黄疸肝功能炎症因子
- 黄连素调节SphK1/S1P信号通路对乙型肝炎大鼠肝纤维化的影响
- 2025年
- 探究黄连素对乙型肝炎大鼠肝纤维化的影响,并探讨鞘氨醇激酶1(sphingosine kinase 1,SphK1)/鞘氨醇-1-磷酸(sphingosine-1-phosphate,S1P)信号通路在其中的作用机制。取SD大鼠尾静脉注射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建立乙型肝炎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黄连素低剂量组、黄连素高剂量组、黄连素高剂量+空载组、黄连素高剂量+SphK1过表达组,每组10只,另取10只SD大鼠尾静脉注射等剂量Hanks缓冲液做对照组,以黄连素、SphK1过表达质粒及空载质粒分组处理后检测各组大鼠肝功能指标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L)及肝纤维化相关指标透明质酸(hyaluronic acid,HA)、Ⅲ型前胶原(procollagen typeⅢ,PCⅢ)、层黏连蛋白(laminin,LN)水平;Masson染色检测各组大鼠肝纤维化情况,比较其肝胶原容积分数(collagenvolume fraction,CVF);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测定大鼠血清及肝组织促纤维化因子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与促炎因子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ductible nitric oxide synthase,iNOS)、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 6,IL-6)水平;免疫印迹检测大鼠肝组织纤维化[collagenⅢ、纤维连接蛋白(fibronectin,FN)]及SphK1/S1P通路相关蛋白表达;分子对接分析黄连素与SphK1、S1P的结合活性。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血清AST、ALT、TBIL、HA、PCⅢ和LN水平、肝CVF、血清及肝组织TGF-β1、iNOS、IL-6水平、肝组织collagenⅢ、FN、SphK1及S1P蛋白表达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组相比,黄连素低剂量组、黄连素高剂量组大鼠血清AST、ALT、TBIL、HA、PCⅢ和LN水平、肝CVF、血清及肝组织TGF-β1、iNOS、IL-6水平、肝组织collagenⅢ、FN、SphK1及S1P蛋白表达均降低(P<0.05),高剂量黄连素作用更强;过表达SphK1可减弱黄连素对乙型肝炎大鼠各病�
- 张焕婷刘玉凤苏春芝苏飞张金丽
- 关键词:黄连素乙型肝炎炎症肝纤维化肝功能
- 探讨复方丹黄方治疗肝胆湿热型胆汁淤积性肝病的潜在作用机制被引量:3
- 2023年
- 目的:探讨复方丹黄方治疗肝胆湿热型胆汁淤积性肝病的疗效,且基于胆汁酸合成、转运及代谢、纤维化、炎症反应及氧化应激方面进一步分析其潜在作用机制。方法:纳入2020年3月至2022年10月该院肝病科收治的肝胆湿热型胆汁淤积性肝病患者128例进行研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4例。对照组患者给予西医对症治疗;在对照组基础上,观察组患者辅以复方丹黄方治疗,均治疗4周。比较两组患者的证候积分、肝功能和不良反应状况,且对胆汁酸合成、转运及代谢相关参数、纤维化指标、炎症因子及氧化应激水平的影响进行进一步分析。结果:研究期间,对照组脱落或失访2例,观察组脱落或失访1例。治疗后,两组患者胁肋疼痛、脘腹闷胀、倦怠乏力及皮肤瘙痒证候积分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患者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碱性磷酸酶、γ-谷氨酰转肽酶水平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患者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8.06%(5/62)、4.76%(3/6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总胆汁酸、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19水平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患者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Ⅲ型前胶原、透明质酸、层粘连蛋白及Ⅳ型胶原水平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患者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较治疗前降低,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则有所升高;相比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IL-6、TNF-α水平更低,SOD水平更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胆湿热型胆汁淤积性肝病患者在西医对症治疗的基础上应用复方丹黄片可获得确切临床疗效,肝功能得到改善,且不良反应较少。复方丹黄方可在胆汁酸合成、转运及代谢、抗纤维化、抗炎症反应及氧化应
- 朱晓迪苏春芝孟宪鑫周盼盼张云风苏飞张金丽
- 关键词:胆汁淤积性肝病肝胆湿热型纤维化氧化应激
- 化浊解毒退黄方治疗重型肝炎20例被引量:2
- 2016年
- 目的观察化浊解毒退黄方治疗重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0例重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20例,对照组采用保肝抗炎、增强机体免疫力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化浊解毒退黄方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4周。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主要症状和肝功能均明显改善(P<0.05),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治疗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化浊解毒退黄方具有化浊解毒退黄、软肝散结作用,能明显提高重型肝炎的临床疗效。
- 苏飞苏春芝
- 关键词:重型肝炎辨证论治
- “化浊调肝健脾”法对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肝硬化指标影响的临床研究被引量:2
- 2024年
- 目的:观察化浊调肝健脾法治疗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肝硬化(HBV-LC)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表法将112例HBV-LC患者分为“化浊调肝”治疗组(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6例。对照组给予恩替卡韦分散片抗病毒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化浊调肝健脾汤,2组均治疗3个月。治疗结束后,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疗效、中医症状总积分、肝功能、血清肝纤维化四项、Fibrotouch肝脏硬度测量值及外周血炎症因子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3个月结束后,治疗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中医症状总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γ-谷氨酰基转移酶(GGT)、总胆红素(TBIL)、层粘连蛋白(LN)、透明质酸(HA)、Ⅲ型前胶原氨基端肽(PCⅢNP)、Ⅳ型胶原(C-Ⅳ)、肝脏弹性指数、IL-17A、IL-6水平在治疗后均下降,且治疗组各项指标低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IL-10水平在治疗后升高,且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以“化浊调肝健脾”法则治疗HBV-LC可获得更好的临床疗效,有效改善患者中医症状总积分、肝功能及肝纤维化指标,降低炎症因子水平,延缓肝硬化病情进展。
- 苏春芝杨倩杨倩孟宪鑫张金丽苏飞孟宪鑫张瑜
- 关键词:炎症因子
- 化浊解毒软肝散结法对乙肝肝纤维化患者相关指标影响的临床观察
- 2013年
- 目的:观察化浊解毒软肝散结法对乙肝肝纤维化患者相关指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原发乙肝肝纤维化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0例口服鳖甲软肝片治疗;治疗组30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服化浊解毒软肝散结法治疗,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生化指标、以及影像学变化情况。结果:2组经12周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6.66%和80%。结论:化浊解毒软肝散结法对乙肝肝纤维化患者相关指标疗效显著。
- 苏春芝郭孟祥赵秀梅苏飞张金丽孟宪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