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兴萍
- 作品数:14 被引量:32H指数:4
- 供职机构:泰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前列地尔联合促肝细胞生长素治疗重型肝炎临床观察被引量:3
- 2010年
- 目的观察前列地尔联合促肝细胞生长素(pHGF)治疗重型肝炎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102例入围者随机分成治疗组52例和对照组50例,治疗组前列地尔10μg+5%GS100ml中静脉滴注qd;促肝细胞生长素120mg+50%GS250ml静脉滴注qd,甘利欣30ml+5%GS250ml静脉滴注qd;对照组用苦黄30ml+5%GS250ml静脉滴注qd,促肝细胞生长素120mg+5%GS250ml静脉滴注qd,甘利欣30ml+5%GS250ml静脉滴注qd。2组疗程均为4~6周。结果治疗组治疗后TSB,ALT,PTA,CHOL和临床症状改善优于对照组。结论前列地尔联合促肝细胞生长素治疗重型肝炎疗效满意。
- 花兴萍朱蔚岗周稳兰
- 关键词:肝炎前列地尔促肝细胞生长素
- 安福隆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透明质酸、Ⅳ型胶原、层粘蛋白的影响
- 2002年
- 花兴萍
- 关键词:安福隆慢性乙型肝炎层粘蛋白透明质酸
- 荧光定量PCR检测技术在肺结核诊断中的应用被引量:6
- 2015年
- 目的探讨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核分枝杆菌(结核杆菌)DNA在肺结核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研究对象为门诊和住院的肺结核患者164例,均做痰涂片找抗酸杆菌、痰结核杆菌DNA检测、痰结核菌培养,按痰涂片找抗酸杆菌结果分为涂阳肺结核组(A组)45例,涂阴肺结核组(B组)119例;对痰结核杆菌DNA检测阳性者,立即再行耐药基因检测;对痰涂片找抗酸杆菌阳性而结核杆菌DNA检测阴性者行非结核分枝杆菌菌种鉴定。结果A组痰结核杆菌DNA阳性率95.6%(43/45),结核菌培养阳性率84.4%(38/45),B组痰结核杆菌DNA阳性率38.6%(46/119),结核菌培养阳性率11.8%(14/119);A组中痰结核杆菌DNA阴性2例,其中1例为胞内分枝杆菌,1例为鸟分枝杆菌;结核杆菌DNA阳性89例中发现耐药22例,其中单耐药12例,多耐药8例,耐多药2例;原始单耐药3例;原始多耐药1例;原始耐多药1例。结论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核杆菌DNA对诊断结核病有较高的敏感性与特异性,可以缩短诊断时间,提高诊断率,并可及时发现耐药结核菌感染和非结核分枝杆菌感染,为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 周稳兰陆春芬朱蔚岗李军卢应梅尹建红花兴萍
- 关键词: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
- 恩替卡韦联合复方鳖甲软肝片改善代偿性乙肝肝硬化患者肝纤维化的临床研究被引量:2
- 2019年
- 目的探讨恩替卡韦联合复方鳖甲软肝片对代偿性乙肝肝硬化(即早期乙肝肝硬化)患者肝纤维化的改善情况。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泰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接收住院治疗的58例代偿性乙肝肝硬化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9例。对照组患者予以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复方甘草酸苷片(美能)保肝治疗;研究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复方鳖甲软肝片口服抗肝纤维化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清肝纤维化指标及肝硬度值变化。结果研究组治疗后血清肝纤维化指标及肝硬度值改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恩替卡韦联合复方鳖甲软肝片治疗代偿性乙肝肝硬化较单一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在改善患者肝纤维化方面,疗效更佳。
- 曹素珍周稳兰陆春芬朱蔚岗尹建红花兴萍
- 关键词:肝硬化复方鳖甲软肝片抗肝纤维化
- 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初治患者的疗效分析被引量:1
- 2016年
- 目的探讨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初治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10月至2014年10月我院收治的门诊和住院的慢性乙型肝炎初治患者92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6例。对照组给予阿德福韦酯治疗,观察组给予恩替卡韦治疗,对比两组治疗4周、24周、48周HBV-DNA转阴率、ALT复常率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48周HBV-DNA转阴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治疗24周、48周ALT复常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初治患者可明显提高血清HBV-DNA转阴率和ALT复常率,且不良反应少,安全可靠。
- 花兴萍
- 关键词:恩替卡韦慢性乙型肝炎初治疗效
- 细菌感染诱发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发生肝性脑病60例回顾性研究被引量:6
- 2017年
- 目的总结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发生肝性脑病(HE)与细菌感染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由细菌感染诱发的肝性脑病和60例乙型肝炎肝硬化的临床资料,应用SPSS 20.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60例HE患者血清白蛋白为(24.3±6.1)g/L,显著低于肝硬化患者的(26.8±3.9)g/L;肝硬化患者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总胆红素、肌酐、INR和白细胞计数分别为(112.6±18.5)U/L、(79.7±23.0)μmol/L、(71.5±16.1)μmol、(1.9±0.4)和(6.8±2.5)×109/L,明显低于HE组的(201.3±59.4)U/L、(112.6±33.4)μmol/L、(98.6±26.4)μmol、(2.1±0.60和(10.9±2.7)×109/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膜炎和呼吸系统感染患者发生3期和4期HE的比率显著高于泌尿系统或其他部位感染者(x2=13.34,P<0.001)。结论合并细菌感染的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更容易诱发肝性脑病,应注意预防。
- 花兴萍朱蔚岗刘明水
- 关键词:肝硬化肝性脑病
- 熊去氧胆酸联合前列地尔治疗淤胆型肝炎临床观察
- 2008年
- 目的 观察熊去氧胆酸联合前列地尔治疗淤胆型肝炎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71例入围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36例)和对照组(35例)。治疗组熊去氧胆酸(商品名优思氟)15 mg·kg^-1.d^-1分次口服,前列地尔10μg加入生理盐水50 ml中缓慢静推,5%GS250 ml+甘利欣30 ml静脉滴注每日1次;对照组用苦黄30 ml加入5%GS250ml静脉滴注,前列地尔10μg加入生理盐水50 ml中缓慢静注,5%GS 250 ml+甘利欣30 ml静脉滴注每日1次。2组疗程均为6~8周。结果 治疗组治疗后的TSB、DSB、ALP、r-GT和临床改善均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结论 熊去氧胆酸联合前列地尔治疗淤胆型肝炎疗效满意,未见明显不良反应。
- 花兴萍朱蔚岗移军
- 关键词:熊去氧胆酸前列地尔淤胆型肝炎
- 异甘草酸镁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临床疗效观察被引量:5
- 2009年
- 目的:探求异甘草酸镁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9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其中治疗组45例,对照组45例,所有病例诊断均符合2000年9月西安第十次全国病毒性肝炎学术会议制定的"修订标准"。治疗组在一般保肝药物的基础上,使用异甘草酸镁注射液150m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ml中静脉滴注,1次/d;对照组给予甘草酸二铵注射液150m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ml静脉滴注,1次/d,共4周。治疗前及治疗后每周详细记录患者症状,肝功能等指标,并记录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经治疗后ALT、AST、TBIL等指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有效率达93%),且无不良反应。结论:异甘草酸镁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对改善症状、恢复肝功能作用良好,有明显改善肝脏炎性反应的作用。
- 朱蔚岗花兴萍卢应梅尹建红李军周稳兰
- 关键词:异甘草酸镁慢性乙型肝炎临床疗效
- 含EFV的ART方案对HIV/AIDS患者血脂的影响及其替代方案的探索
- 2025年
- 目的分析含依非韦伦(EFV)的抗逆转录病毒治疗(ART)方案治疗前后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患者血脂的变化,探究更优化的抗病毒治疗方案。方法136例采取含EFV的ART方案进行抗病毒治疗的初治HIV/AIDS患者,其中予以富马酸替诺福韦酯(TDF)+拉米夫定(3TC)+EFV方案的患者103例(TDF+3TC+EFV组),予以齐多夫定(AZT)+3TC+EFV方案的患者33例(AZT+3TC+EFV组)。对比TDF+3TC+EFV组及AZT+3TC+EFV组治疗前及治疗48周的血脂指标[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对比所有患者治疗前及治疗48周的血脂指标水平及异常占比。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48周TG、TC、LDL-C、HDL-C水平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36例患者治疗48周TG水平较治疗前呈上升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8周TC、LDL-C、HDL-C水平均较治疗前呈上升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36例患者治疗48周TG异常占比19.12%、TC异常占比13.24%、LDL-C异常占比11.76%均较治疗前的8.09%、3.68%、2.94%上升,HDL-C异常占比23.53%较治疗前的41.91%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治疗前及治疗48周血脂异常占比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含EFV的ART方案会影响HIV/AIDS患者的血脂水平,有增加罹患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
- 曹素珍周稳兰朱蔚岗陆春芬尹建红花兴萍李军赵小峰
- 关键词:艾滋病依非韦伦抗逆转录病毒治疗血脂
- 50例结核病患者抗结核治疗致不良反应的临床分析被引量:2
- 2017年
- 目的综合了解抗结核专业治疗方案应用于结核病患者中的不良反应状况。方法 50例患有结核行专业诊疗的确诊患者,均施予抗结核专业治疗方案,统计所选病例中不良反应临床发生情况。结果 50例入选患者中,共30例(60.00%)有不良反应出现,有患者同时出现多种不良反应,其中1例(2.00%)属视神经功能受损,1例(2.00%)属四肢麻木,10例(24.00%)病例属胃肠道系统功能异常,1例(2.00%)病例属过敏反应,7例(14.00%)病例属肝脏系统功能受损,20例(40.00%)属尿酸升高,且尿酸升高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不良反应,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对不良反应患者施予对症处理后,其不良症状均完全消失。结论对于接受抗结核专业治疗方案的结核病患者,多会有不良症状风险存在,要引起重视。
- 花兴萍朱蔚岗刘明水
- 关键词:抗结核方案过敏反应结核病不良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