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胡宁宁

作品数:5 被引量:1H指数:1
供职机构:南京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九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2篇网络
  • 2篇计算机
  • 1篇多处理器
  • 1篇多处理器系统
  • 1篇套接字
  • 1篇通信
  • 1篇通信协议
  • 1篇网络通讯
  • 1篇网络系统
  • 1篇微内核
  • 1篇路由
  • 1篇路由选择
  • 1篇络通
  • 1篇内核
  • 1篇基于微内核
  • 1篇计算机仿真
  • 1篇计算机网
  • 1篇计算机网络
  • 1篇仿真
  • 1篇PN

机构

  • 5篇南京大学

作者

  • 5篇胡宁宁
  • 4篇谢立
  • 2篇陈道蓄
  • 2篇朱晴波
  • 2篇许建峰
  • 1篇金志权
  • 1篇胡宁

传媒

  • 2篇计算机科学
  • 1篇电子学报
  • 1篇计算机学报
  • 1篇软件学报

年份

  • 2篇2002
  • 1篇2000
  • 2篇1999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基于微内核的网络系统界面的实现
1999年
CONETV2.0是一种在微内核环境下实现的网络系统软件,由于微内核在系统构造方法上与传统的方法不同,所以该环境下的系统模块在实现上也具有其特殊之处.文章介绍了CONETV2.0的体系结构与实现思想。
胡宁宁金志权谢立
关键词:网络系统套接字微内核通信协议
分布式实时仿真系统中基于PN的同步模型
2002年
1 引言 基于不同的应用背景与假设,人们已对分布式实时仿真系统中任务间的同步问题进行了大量研究,其主要思想是将系统看成一个离散事件的集合,事件之间存在某种相互依赖的关系,执行时遵循一定的时序约定,在不破坏这种约定的前提下,尽可能提高系统的并行度.
许建峰胡宁宁朱晴波胡宁胡宁
关键词:PN计算机仿真
周期性分布式仿真系统中的同步问题研究
2002年
本文分析了分布式仿真模型SDAG中的同步机制 ,得到了事件同步的充分条件 ,提出了MATW和GDSM算法 ,通过对各个实体上仿真任务运行时间以及输入消息到达时差的预测 ,动态调整同步延迟 .
许建峰朱晴波胡宁宁谢立
智能表广播模型被引量:1
1999年
紧密耦合系统中的广播模型仍是现代网络系统中讨论的重点之一,现今经常使用的广播模型如传统广播模型及全局表模型都由于没有充分发挥软件的功能而具有较大的局限性.它们要么因存储多张表而不必要地耗费大量的系统资源,要么在一张表上呆板地使用一种预先规定好的路由选择策略而使得该模型的适应性较差并且难于设计.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广播模型——智能表广播模型ILBM.在该模型中每一结点都被赋予一个邻结点表与一个结点算法,由结点算法来灵活决定结点在广播过程中对各连接的转发顺序,从而以软件静态形式上的一致实现运行效果的不一致,进而统一邻居表;同时,ILBM中结点算法的引入还增强了网络广播操作的自适应性,能够灵活处理广播源点处于拓扑中不同位置的情况.在整体上,ILBM有效地改善了广播操作的时间性能、系统资源的消耗以及路由算法的设计复杂度.对该模型的实际应用情况,本文讨论了ILBM在一些紧耦合系统常用拓扑结构中的性质,如tre,ring,grid,torus,hypercube及deBruijn.
胡宁宁陈道蓄谢立
关键词:网络通讯路由选择计算机网络
一种应用于CCC的智能广播模型
2000年
1 引言随着VLSI技术的发展,人们现在已经有能力将许多处理器集成在一块芯片上来实现一个高性能的多处理器系统。对多处理器系统的拓扑结构人们已进行了大量研究,其中,超立方体结构是一种较具吸引力的拓扑结构,因为现实中的许多问题,比如离散傅立叶变换、排序等在多处理器并行系统中求解时都可以找到一些与超立方体有较好对应的算法。但在一个k维超立方体中,每个处理器结点都有k条链接,因此并不适合于VLSI技术的实现,为此人们曾提出过用混洗交换网(shuffle-exchange network)结构替代之。然而Preparata与Vuilemin提出的CCC(Cube-Connected Cycles,立方体连接环)则是一个更好的结构,这种结构具有以下特点:(1)
胡宁宁陈道蓄
关键词:多处理器系统CCCVLSI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