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耿娴

作品数:13 被引量:3H指数:1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技术馆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历史地理文学自然科学总论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8篇文化科学
  • 3篇历史地理
  • 2篇文学
  • 1篇天文地球
  • 1篇电子电信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艺术
  • 1篇自然科学总论

主题

  • 5篇科技馆
  • 4篇教育
  • 3篇科普
  • 2篇学校科学教育
  • 2篇娱乐
  • 2篇娱乐时代
  • 2篇文学
  • 2篇节目
  • 2篇节目制作
  • 2篇科普节目
  • 2篇科学教
  • 2篇科学教育
  • 2篇活动侧记
  • 2篇博物
  • 2篇博物馆
  • 2篇侧记
  • 1篇地震
  • 1篇地震科普
  • 1篇短剧
  • 1篇学校教育

机构

  • 13篇中国科学技术...
  • 1篇北京语言大学

作者

  • 13篇耿娴
  • 3篇廖红
  • 3篇郝倩倩
  • 2篇王洪鹏
  • 1篇曲晓亮
  • 1篇王洪鹏

传媒

  • 2篇今日科苑
  • 2篇科普研究
  • 2篇自然科学博物...
  • 1篇文艺评论
  • 1篇学会
  • 1篇科协论坛
  • 1篇第二十二届全...

年份

  • 4篇2024
  • 2篇2019
  • 1篇2018
  • 2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3
  • 1篇2012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探寻润物细无声的科学教育方式--浅谈如何实现科技馆和学校科学教育有机结合
科技馆作为科普教育基地需要和学校科学教育紧密联系,为共同培养创新型人才而努力.课堂教育尤其是应试教育的局限性严重制约着人才的培养.科技馆无论从科学教育理念还是从教育活动设计都应该为积极扭转教育制度弊端而不断实践,充分发挥...
耿娴王洪鹏
关键词:科技馆学校教育科学教育
文献传递
数学之道:探索数学的本质、魅力及教育——《北辰对话》“数学之道”学术交流活动侧记
2024年
2024年11月,《北辰对话》“数学之道”学术活动在中国科技馆举行。活动聚焦数学的本质、魅力及教育,探讨了数学作为科学研究的基础性角色,其本质是科学的语言以及逻辑的艺术,是对自然界规律的抽象和提炼;数学教育作为教育体系中的重要支柱,重要性不言而喻,但也存在一定问题,好奇心、思维方式的培养以及正反馈是数学教育的关键要素;未来,数学发展方向在和人工智能结合的背景下将呈现出多样化趋势,数学理论与应用的创新将会推动科技的进步,进而带动社会的不断发展。
李敏李竞萌耿娴廖红郝倩倩
关键词:科技馆数学数学本质数学魅力数学教育
近代文学观与科学传播——谈任鸿隽科学救国的文学理念
2019年
章太炎的古文经学以传统"小学"为基础,建立"以文字为准"的文学思想,强化文字表意和致用的功能,通过调用中西学术博大的论证论据达到缜密说理的效果。任鸿隽早年深受章太炎古文经学的启发,在科学救国的道路上始终坚守国文立场,并坚称科学文章亦是文学,力求用科学化的文学观重铸国人人生观。同时,他从"义理、考据、词章"三个维度审视科学化文学观应有的姿态,给国文确立了崇实贵确的品质。任鸿隽的"文学观"是中国学术走向全盘西化的征兆。他的存在体现了文学与现代学术分离、文人与现代学者独立发展的轨迹。
耿娴田列朋
关键词:古文经学文学革命
中国科技馆中的地震科普元素
2012年
近年来,世界各地接连发生大地震,社会公众普遍产生恐震心理,谈震色变,可见社会和公众对地震科普宣传的需求越来越高。普及防震减灾知识,引导公众正确理解地震灾害,提高全民防震意识的科普工作已经刻不容缓。本文立足于我国地震科普的现状,结合中国科技馆在地震科普中所做的工作,论述了我国历代相传的丰富的地震史料对当前地震科普工作的价值。
王洪鹏曲晓亮耿娴
关键词:中国科技馆防震减灾地震科普
科技馆如何在学校科学教育中发挥作用的几点思考被引量:2
2013年
课堂教育围绕考试展开教学已成为今天教育改革的众矢之的,其暴露出来的扼杀创造力、束缚想象力、限制动手探索、功利性地追求分数等弊端引发全社会思考。应试教育不但亟待向素质教育转型,而且其转型的方式正得到全社会的关注。中央文明办、教育部、
耿娴王洪鹏
关键词:科学教育科技馆教育转型中央文明办课堂教育
科技工作者短剧人物形象塑造研究--以《理想照耀中国》为例
2024年
短剧正在成为宣传科技工作者形象的有力工具。短剧具有互联网微视频内容创作特点,以《理想照耀中国》为例,短剧通过小切口反映大主题、小人物折射大时代、小故事讲述大道理的叙事手法将科技工作者形象深入人心。同时该剧在传播上注重与观众互动,无形中实现“共塑”科技工作者形象的效果。该剧虽然存在对科技工作者工作方法表现不足、行业领域涉猎不够宽泛、人物性格塑造相对单一等问题,但仍值得创作者深入研究借鉴。未来国家层面、科研科普机构、市场化团队力量需通力合作、优势互补,瞄准短剧体裁,创作出丰富的科技工作者形象作品,让更多优质短剧形成大小屏联动跨媒介传播局面,在弘扬科学家精神方面发挥出更大作用。
耿娴
关键词:短剧
科学方法与中国的现代性启蒙——以梁启超、鲁迅若干科学论文为考察对象
2018年
洋务运动"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在甲午中日战争中遭到全面失败,科学作为思想革新的武器开始成为知识阶层的普遍共识。严复通过翻译《天演论》将进化论思想传播至中国,激发起改良派对科学方法的探究。"科学方法"即"归纳法"和"演绎法"进入梁启超的视野,让他意识到科学方法所蕴含的实证主义精神和怀疑精神是西方现代性启蒙的根源,丰富了他的"新民"理论。科学一元论的思想和科学功利思想开始萌芽。而鲁迅一面深受梁启超新民思想的影响,一面亲身投入科学实践活动,却得出与梁启超不同的科学价值观,他认为西方现代性是科学与艺术两者共同作用的结果,并且国民性改造的目的是培养独立自主、思想自由的个体,人是一切行动的目的,而"立人"的思想直接将日后的新文化运动推向深入。本文力求通过分析梁启超和鲁迅的若干科学论文,梳理清末时期,西方科学方法进入中国思想界视域的复杂过程,以及它如何给酝酿中的新文化运动做好思想上的准备。
耿娴
关键词:国民性改造
基于博物馆展陈空间的沉浸式戏剧策划与实施被引量:1
2024年
基于博物馆展陈空间的沉浸式戏剧,以其独特的叙事结构和表达方式,有益于重塑博物馆物理空间、展览展示以及和公众之间的对话交流模式,创新文化表达和知识传播方式。本文在梳理基于博物馆展陈空间的沉浸式戏剧相关概念的基础上,阐释其特征,以中国科技馆创编的沉浸式游园剧《文明的烛火》为例,详细分析选题策划、剧本撰写、场景设计、演员遴选及演出总结等开发实施关键环节,并从内容编创、运营管理、人才培养、跨界合作方面提出未来发展建议。
郝倩倩廖红李敏耿娴李竞萌
关键词:博物馆文化
娱乐时代下的科普节目制作
数字时代下的信息传播和更新的速度加快,且普遍具有娱乐化倾向。科普节目该如何适应大众的口味,达到最佳的科学传播目的是摆在科普影视工作者面前的思考题。当前国内外成功的科普影视在选题开发、情节语言、画面技术、感染大众情感方面均...
耿娴
关键词:科普节目娱乐
娱乐时代下的科普节目制作
数字时代下的信息传播和更新的速度加快,且普遍具有娱乐化倾向。科普节目该如何适应大众的口味,达到最佳的科学传播目的是摆在科普影视工作者面前的思考题。当前国内外成功的科普影视在选题开发、情节语言、画面技术、感染大众情感方面均...
耿娴
关键词:科普节目娱乐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