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罗尔敏

作品数:14 被引量:36H指数:4
供职机构:萍乡市人民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2篇医药卫生
  • 2篇哲学宗教

主题

  • 5篇血管
  • 5篇事件相关电位
  • 5篇相关电位
  • 4篇痴呆
  • 3篇血管性认知功...
  • 3篇叶酸
  • 3篇认知功能障碍
  • 3篇脑梗
  • 3篇脑梗死
  • 3篇梗死
  • 2篇血管性痴呆
  • 2篇语义启动
  • 2篇同型半胱氨酸
  • 2篇脑梗死患者
  • 2篇氨酸
  • 2篇半胱氨酸
  • 1篇丹红
  • 1篇丹红注射液
  • 1篇低血糖
  • 1篇低血糖脑病

机构

  • 7篇萍乡市人民医...
  • 4篇南方医科大学
  • 3篇上海市浦东医...
  • 2篇上海市南汇区...
  • 2篇江西省萍乡市...
  • 1篇怀化市洪江区...
  • 1篇丰县人民医院

作者

  • 13篇罗尔敏
  • 2篇李清华
  • 2篇包红
  • 2篇史华华
  • 1篇曾学文
  • 1篇张弢
  • 1篇周曙
  • 1篇黄秀英
  • 1篇郑晓东
  • 1篇董海雅
  • 1篇邬洁
  • 1篇易飞
  • 1篇黎颖
  • 1篇胡细灰
  • 1篇李娟
  • 1篇李俊

传媒

  • 2篇中国实用神经...
  • 1篇临床荟萃
  • 1篇中国现代医学...
  • 1篇中国中医药科...
  • 1篇中国临床心理...
  • 1篇中国误诊学杂...
  • 1篇热带医学杂志
  • 1篇中国医药指南
  • 1篇中国现代医生
  • 1篇江西省第六次...

年份

  • 1篇2025
  • 1篇2023
  • 1篇2015
  • 1篇2014
  • 5篇2013
  • 2篇2012
  • 2篇2008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的事件相关电位分析被引量:7
2013年
目的观察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的事件相关电位特性。方法以非认知功能障碍正常对照组、非痴呆型血管认知功能障碍组和血管性痴呆组进行19通道的事件相关电位分析,自动记录反应时间和反应按键的正误,应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和配对检验进行比较。结果血管性痴呆组的反应时间(F=54.18,P<0.001)和按键正确率(F=40.23,P<0.001)较正常对照组、非痴呆型血管认知功能障碍组有显著差异,正常对照组的行为绩效反应时间[(325.16±69.39)ms]、正确率[(97.5±1.6)%]优于非痴呆型血管认知功能障碍组[(384.58±76.25)ms,(88.2±8.9)%]和血管性痴呆组[(472.65±89.30)ms,(57.8±7.8)%],后2组行为绩效比较亦存在显著性差异。ERP提示非痴呆型血管认知功能障碍和血管性痴呆的P300、N400潜伏期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延长,3组潜伏期及波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事件相关电位的P300、N400成分作为一种客观、量化的电生理指标,可用于早期识别脑卒中血管性认知功能障,为非痴呆型血管认知功能障碍的诊断和评估预后提供了重要的客观辅助手段。
罗尔敏曾学文邬洁
关键词: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血管性痴呆事件相关电位
依达拉奉联合叶酸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疗效及对血清NO、MAD和SOD的影响被引量:11
2014年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联合叶酸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疗效,及其对机体血清一氧化氮(NO)、丙二醛(MAD)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4年3月在上海市浦东医院住院的脑梗死患者3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90例,对照组予以叶酸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依达拉奉治疗。比较两组的疗效,分析两组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以及NO、SOD和MDA水平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00%,对照组总有效为72.00%,观察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4.520,P<0.01)。治疗后两组的NIHSS评分、NO和MDA水平比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且观察组的降低水平更为明显(P<0.01)。ADL评分和SOD水平比治疗前明显升高(P<0.01),观察组的升高水平比对照组更为明显(P<0.01)。结论依达拉奉联合叶酸治疗急性脑梗死有利于清除机体氧自由基,保护脑细胞,从而提高疗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李清华肖伟忠储新娟陈阳潘丹红陈晓彬沈燕罗尔敏包红
关键词:依达拉奉叶酸急性脑梗死
低血糖脑病56例分析被引量:2
2008年
目的:探讨低血糖脑病的临床特点。方法:对56例诊断明确的低血糖脑病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低血糖脑病常见于糖尿病患者,多有长期应用降糖药物,发病前常有诱因,可表现为不同形式的精神症状或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以及神经系统定位体征,及时补充葡萄糖可迅速缓解症状。结论:通过详细询问患者的病史,及时监测其血糖并给予相应处理,可以降低低血糖脑病的发生率和误诊率。
李清华黄秀英张弢董海雅包红罗尔敏史华华
汉语双字词启动任务的事件相关电位时空模式
2012年
目的:考察汉语双字词启动任务的事件相关电位(ERP)时空模式特性。方法:以词汇重复(例:大豆-大豆)、语义启动(例:高粱-大豆)和语义失配(例:轮船-大豆)三类关系先后显示启动词和靶词,16名被试判断靶词是否与启动词同类而分别按键,同时记录其行为绩效和19通道ERP,应用单因素三水平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和配对比较,采用统计参数映像(statistical parametric mapping,SPM)呈现ERP结果。结果:反应时间(F(2,26)=77.28,P=0.00)和正确率(F(2,26)=42.91,P=0.00)的重复启动效应均显著,词汇重复组的行为绩效(反应时间601.44±69.39ms,正确率98.7±1.3%)分别优于语义启动组(774.98±87.34ms,88.2±5.9%)和语义失配组(788.75±88.10ms,87.8±4.8%)。虽然后两组行为绩效差异不显著,但其ERP均可见P200、N400和P600成分。SPM提示额顶颞分布的P200效应(200-250ms)与注意调控相关;中央顶分布的N400效应(300-450ms)与语义加工相关;枕颞分布的P600效应(500-1000ms)可能反映语境重构。结论:双字词启动任务的ERP时空模式反映多层次语言加工功能,适用于语言功能评价。
罗尔敏周曙胡细灰
关键词:事件相关电位语义启动
血浆同型半胱氨酸与脑卒中关系的病例对照研究被引量:2
2008年
目的探讨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脑卒中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136例脑卒中患者为病例组,选择136例与病例组相匹配的无脑卒中者作为对照组,采用荧光偏振免疫分析法测定血浆Hcy,采用化学发光法测定叶酸和维生素B12,并将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血浆Hcy水平:脑出血组为:(18.98±9.92)μmol/L;脑梗死组:(20.36±8.78)μmol/L;均高于对照组:(13.23±1.89)μmol/L,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叶酸水平:脑出血组:(4.89±5.25)ng/mL;脑梗死组:(4.94±5.61)ng/mL;低于对照组:(7.92±2.16)ng/mL,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维生素B12水平:脑出血组:(316.25±189.43)pg/mL;脑梗死组:(310.25±163.89)pg/mL;对照组:(426.75±203.88)pg/mL,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高Hcy血症是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血浆Hcy水平与叶酸、维生素B12呈负性关系。
李清华包红罗尔敏史华华
关键词:血浆同型半胱氨酸脑卒中叶酸维生素B12
丹红注射液联合叶酸对脑梗死患者S100β、同型半胱氨酸和高敏C反应蛋白的影响被引量:7
2015年
目的:观察丹红注射液联合叶酸治疗脑梗死的疗效及其对S100β、同型半胱氨酸(Hcy)和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方法:选择脑梗死患者4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00例,对照组予以叶酸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丹红注射液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后的疗效,及其治疗前后血清S100β、Hcy和hs-CRP水平的变化。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5.50%,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5.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258,P<0.05)。治疗后两组的NIHSS评分、S100β、Hcy和hsCRP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观察组较对照组下降更为明显(P<0.01)。ADL评分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1),观察组的作用更为明显(P<0.01)。结论:丹红注射液联合叶酸治疗能够提高对脑梗死患者的疗效,改善预后,其机理可能与降低机体的Hcy、S100β和hs-CRP水平具有密切关系。
李清华肖伟忠储新娟陈阳潘丹红陈晓彬沈燕罗尔敏包红
关键词:脑梗死丹红注射液叶酸S100Β同型半胱氨酸高敏C反应蛋白
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的事件相关电位
目的:考察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的事件相关电位特性。方法:以非认知功能障碍正常对照组、非痴呆型血管认知功能障碍和血管性痴呆三组进行19通道的事件相关电位分析,自动记录反应时间和反应按键的正误,应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和配对检...
罗尔敏
关键词:事件相关电位
文献传递
汉语双字词启动任务的事件相关电位时空分析
目的:   基于汉语双字词启动范式,利用事件相关电位(event-related potentials,ERP)时空模式探讨不同脑区在语言加工过程中的作用。   启动效应(priming effect)反映前一任务对...
罗尔敏
关键词:事件相关电位神经语言学
文献传递
高压氧对血管性痴呆患者治疗后疗效及脑电图变化的临床研究
2025年
目的研究高压氧对脑梗死后血管性痴呆患者治疗后疗效及脑电图变化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0月至2024年6月来自萍乡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确诊脑梗死后血管性痴呆患者60例,对所有入组患者行颅脑MRI确诊为额叶和(或)颞叶急性脑梗死,并且Hachinski评分≥7分,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且均行脑梗死常规治疗。对照组30例患者采用常规治疗,以入组日期作为基线期(0),常规治疗1周后,2周后均行Hachinski评分及脑电图GTE量表评分。试验组30例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高压氧治疗;以入组日期作为基线期(0),在高压氧治疗1周后、2周后均行Hachinski评分及脑电图GTE量表评分。对试验组与对照组的Hachinski评分及脑电图GTE量表评分,在基线期、治疗1周后及治疗2周后分别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试验组Hachinski评分及脑电图GTE量表评分1周后、2周后均较对照组低(均P<0.05)。结论高压氧能改善脑梗死后血管性痴呆患者的临床症状,脑电图GTE量表评分可以为脑梗死后血管性痴呆患者预后提供客观依据。
李俊曾丽华黎颖肖朝飞李娟罗尔敏罗增媛郑晓东
关键词:高压氧脑梗死血管性痴呆脑电图
可乐贴片联合泰比利治疗儿童抽动症的临床观察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比较可乐宁贴片、可乐宁贴片加常用量泰比利治疗儿童抽动症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儿童抽动症的患儿47例,随机分为可乐宁贴片组23例,可乐宁贴片加常用量泰比利组24例,观察治疗4周,并进行疗效对比分析。结果可乐宁贴片组有效率60.87%,可乐宁贴片加常用量泰比利组有效率87.50%,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38,P<0.05)。结论可乐宁贴片加常用量泰比利组治疗儿童抽动症效果优于可乐宁贴片组,不良反应都较轻且发生率低。
罗尔敏段北伟
关键词:儿童抽动症泰必利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