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莉
- 作品数:8 被引量:15H指数:2
- 供职机构:银川市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团体心理干预改善重症监护室护士心理健康水平的效果观察
- 2016年
- 探究团体心理干预改善重症监护室护士心理健康水平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神外监护室18 位符合条件的重症病房(ICU)护士,对其进行8 周的团体心理干预,并运用焦虑自评量表以及抑郁自评量表对团体心理干预后的临床效果进行评价。结果:团体心理干预后重症监护室护士的抑郁和焦虑评分明显低于干预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团体心理干预改善重症监护室护士心理健康水平的效果极佳,值得临床推广。
- 张艳王莉张玉杰
- 关键词:团体心理干预重症监护室护士心理健康
- 行开颅手术伴有颅内压增高患者的降压护理效果观察
- 2018年
- 本次目的是观察进行开颅手术并伴有颅内压增高患者,对其进行降压处理,然后观察其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6 年 6 月-2018 年 6 月收治的 100 例需要进行开颅手术且伴有颅内压增高患者,将其随机分为 2 组,降压组以及常规组,2组患者均进行采取常规护理措施以及降低颅内压的治疗措施。其中,降压组患者采取对于降低颅内压有效的护理措施。密切监测 2 组患者颅内压情况,使用格拉斯哥预后量表(GCS)对 2 组患者治疗预后情况进行分析[1] 。结果:通过研究发现,2 组患者颅内压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但是降压组的颅内压降低情况明显优于常规组。结论:经过本次研究可以得出,对于需进行开颅手术,伴有颅内压增高情况患者,在进行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以降低颅内压的护理措施,对于降低颅内压具有明显效果,使患者颅内压逐渐趋于正常,对于患者预后效果明显,应加强对此类措施的推广。
- 王莉张玉杰张艳
- 关键词:开颅手术颅内压增高降低颅内压护理措施
- 颈动脉狭窄的药物治疗策略及药物选择
- 2025年
- 颈动脉狭窄是动脉粥样硬化的常见表现,指颈动脉内壁脂质斑块积聚导致血管狭窄,影响脑部血流,增加缺血性脑卒中的风险。颈动脉狭窄多见于中老年人,常与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慢性疾病共存,是全球公共卫生问题之一。随着医学影像技术的发展,颈动脉狭窄的诊断率提高,使早期干预成为可能。目前,颈动脉狭窄的治疗包括药物治疗、外科手术和介入治疗。药物治疗作为基础手段,旨在控制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改善脑血流,预防血栓形成,降低脑卒中风险^([1])。
- 王旭殷晓亮王莉张成磊
- 关键词:颈动脉狭窄药物治疗药物选择
- 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出血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
- 2016年
- 目的,研究和分析对脑出血偏瘫患者实施早期康复护理对其肢体运动功能的临床效果和影响。方法,随机抽选在我科进行治疗的 66 例脑出血偏瘫患者。按照抽签法将他们平均划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采用常规护理和早期康复护理,并对比、分析和统计两组患者的临床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 Fugl-Meyer 运动评分、MBI 评分以及临床总有效率(90.91%)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69.70%),比较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出血偏瘫患者进行临床干预,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辅助临床康复效果,因此,它是一种科学、有效、理想的临床护理方法。
- 王莉张艳张玉杰
- 关键词:脑出血偏瘫早期康复护理
- 急性颅脑损伤血清性激素水平变化与预后的研究被引量:13
- 2014年
- 目的 探讨急性颅脑损伤后,患者血清性激素动态变化对其损伤程度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根据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对患者损伤程度进行(轻、中、重)分型,采用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对患者预后进行评定,采集急性颅脑损伤后轻型、中型、重型共153例患者伤后第1天、第7天静脉血,使用雌二醇(E2)、孕酮(P)、睾酮(T)性激素定量测定的方法,动态监测306份血清中三种性激素的含量,分析急性颅脑损伤患者血清E2、P、T动态变化与其损伤程度及预后的相关关系.结果 急性颅脑损伤轻、中、重型患者第1天血清E2、P、T含量较第7天明显升高,且GCS评分与E2、P、T含量呈负相关关系,患者血清E2、P、T含量与患者GOS评分也呈负相关,P<0.05.结论 早期动态监测急性颅脑损伤患者血清E2、P、T含量变化,可作为尽早、快速判断患者损伤程度及预后的指标,并为必要时对急性颅脑损伤患者进行干预治疗(适当补充性激素)提供治疗依据.
- 王冬梅常杰白云贤王莉张艳张玉杰
- 关键词:急性颅脑损伤性激素预后
- 气管切开后病人两种呼吸道管理方法的效果比较被引量:2
- 2007年
- 为选择较理想的气管切开后病人呼吸道管理方法,比较观察我科重症监护病房2004年4月~2006年12月收治气管切开病人两种方法的应用效果。62例随机分成两组,湿纱布组和人工鼻组,观察气管切开后病人气道湿化不足、湿化过度、呼吸道阻力增加、护理时数及气管切开后的不良症状。结果,除呼吸道阻力增加方面两组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外,人工鼻组在湿化不足、湿化过度、痰液黏稠、痰痂、堵管、肺部感染、护理时数项目上明显优于湿纱布组(P<0.01或P<0.05)。表明人工鼻可明显提高人工气道的管理效能,降低气管切开病人的并发症,尤其降低了肺部感染的发生,并可大大减少护理工作量,且人工鼻组并不增加呼吸道阻力。
- 王冬梅王莉李娟
- 关键词:气管切开呼吸道
- SD大鼠记忆损伤最佳治疗有效时间点的实验研究
- 2025年
- 目的 利用高压氧治疗颅脑损伤后的SD大鼠,观察最佳治疗时间。方法 SD大鼠50只,随机分为健康对照组(Control组,n=10)、假手术组(Sham组,n=10)、创伤组(TBI组,n=10)、创伤后3 h进行高压氧治疗组(3 h组,n=10)、创伤后6 h进行高压氧治疗组(6 h组,n=10),采用Feeney法建立大鼠脑损伤模型,分别于造模成功后3 h、6 h给予3 h组、6 h组SD大鼠高压氧治疗,采用Morris水迷宫实验观察大鼠的学习、记忆行为学变化,结合记忆相关因子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的mRNA转录水平和蛋白表达水平,分析高压氧治疗颅脑损伤后SD大鼠的最佳治疗时间。结果 在平台搜索实验中3 h组及6 h组SD大鼠找到平台时间较TBI组明显缩短,在平台穿越实验中3 h组及6 h组SD大鼠穿越平台时间占比较TBI组明显增加,其中6 h组SD大鼠穿越平台时间占比最大(P<0.05)。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和蛋白质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结果显示,6 h组的SD大鼠BDNF转录水平和蛋白表达水平呈明显升高趋势(P<0.05)。结论 高压氧治疗可有效改善颅脑损伤后SD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同时颅脑损伤后6 h采用高压氧治疗会产生更好的疗效。
- 石伏军王莉蔡伟吴楠谢静李杨
- 关键词:高压氧颅脑损伤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 神经外科手术患者切口感染相关因素和护理措施
- 2018年
- 本次研究的主要目标是关于神经外科手术患者的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以及对此所采取的相关护理措施。方法:选取我院 2017 年 6 月-2018 年 6 月收治的进行手术并出现切口感染的 40 例患者,结合其病例,进行综合性回顾与分析,对其手术中以及术后出现感染的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主要相因素包括患者自身情况、手术状况以及术后用药状况,以此采取针对性护理措施。结果:经过本次研究可以发现,患者的年龄、血糖情况、肿瘤等因素有关;手术过程中,手术时长、切口大小、择期手术等对其影响密切;用药状况,使用抗生素对切口进行冲洗、预防性使用抗生素、围术期间使用药物进行治疗 与切口感染相关(P<0.05)。结论:神经外科手术患者切口感染相关因素较多,医护人员应多加注意,针对性的采取护理措施。
- 张玉杰王莉张艳
- 关键词:神经外科手术切口护理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