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莉

作品数:12 被引量:19H指数:1
供职机构: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河南省政府决策研究招标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政治法律
  • 3篇经济管理

主题

  • 4篇信用
  • 4篇信用监管
  • 4篇生态
  • 3篇环境法
  • 3篇法典
  • 2篇流域
  • 2篇民法
  • 2篇民法典
  • 2篇环保
  • 2篇环境法典
  • 2篇黄河流域
  • 2篇河流域
  • 2篇服务业
  • 1篇低碳
  • 1篇低碳经济
  • 1篇调适
  • 1篇信用报告
  • 1篇刑法
  • 1篇刑法谦抑
  • 1篇刑法谦抑性

机构

  • 12篇河南财经政法...
  • 1篇福州大学

作者

  • 12篇王莉
  • 2篇赵如山
  • 1篇邹雄

传媒

  • 2篇现代商贸工业
  • 1篇商场现代化
  • 1篇南京社会科学
  • 1篇中共山西省委...
  • 1篇河南科技大学...
  • 1篇河南司法警官...
  • 1篇河南工业大学...
  • 1篇江西理工大学...
  • 1篇中南林业科技...
  • 1篇山西大同大学...
  • 1篇公民与法(法...

年份

  • 7篇2025
  • 1篇2020
  • 1篇2013
  • 1篇2012
  • 2篇2011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我国服务业利用外商直接投资问题研究
2011年
近年来,随着全球产业结构调整和国际分工日益深化,我国服务业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步伐不断加快。外资进入我国服务业的速度,规模都在增加,投资行业也越来越广。但由于我国服务业发展缓慢,影响了我国对服务业外资的吸收和高效利用。对我国服务业在利用外商直接投资中出现的问题及其应对策略进行初步的探讨。
王莉赵如山
关键词:服务业外商直接投资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制度调适被引量:1
2025年
目前,我国环境治理形成了以行政管控类、市场激励类和公众参与类为主的制度体系。对现有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制度体系进行审视发现,该制度体系中三类制度占比失衡,同时各类制度本身发展亦有不足,难以满足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战略要求。合理的制度体系应做到各类制度占比均衡,统摄硬法与软法的二元规制,同时兼顾预防及过程性管理的功能。为此,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制度调适应在保障各类制度占比均衡的基础上,完善行政管控类制度,同时强化市场激励和社会参与类制度的实施和健全,以最终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形成覆盖行政、市场和社会的复合制度体系。
王莉魏沂慧
关键词:制度调适过程管理
环保信用事前监管机制的困境、逻辑和向度
2025年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议、《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意见》(中共中央、国务院,2023年)等多个国家文件都提出“加快构建环保信用监管体系”。环保信用事前监管是环保信用监管体系的基础和首要环节,在实践层面出现环保信用承诺制度不健全、经营者诚信教育机制不规范以及环保信用报告的应用虚化匮乏等诸多困境。环保信用事前监管制度既有困境的根源在于环保信用监管的逻辑理路尚未理清。作为新型的监管机制,环保信用监管的法理逻辑呈现为行政规制与自我规制的契合、硬法与软法的二元规制、政府监管与经济激励的协调等三重理路。应当基于该三重理路,系统健全环保信用承诺制度、经营者诚信教育制度以及环保信用报告制度。
王莉吕健豪
生态环境损害公私法二元救济的规则安排被引量:16
2020年
生态环境损害是指环境污染或生态破坏造成的环境要素及其组成系统自身的非经济性损害。传统观点认为,民法是私法,不适宜安放具有公益性质的生态环境损害救济法律规范;环境法是公共利益本位法,具有维护环境生态价值的基本目的和功能,应当系统供给生态环境损害的救济规范。生态环境损害涉及的法律关系主体复杂、法律利益要素多元、调控法律制度类型多样,需要民法和环境法在对话、沟通与互动基础之上形成协同性的公私二元规制格局。《民法典侵权责任编》第一千二百三十四条和一千二百三十五条规定了生态环境损害的民事修复责任和赔偿责任,突破了私法仅救济私益性损害的传统观念,形成了"公法性质,私法操作"的生态环境损害救济新机制。《环境保护法》及其单行法应当在修复责任和赔偿责任之外,通过规则设置衔接民事责任和行政责任中的修复责任、衔接民事赔偿和行政罚款、适时增设环境权及其救济规范等。
王莉王莉
关键词:环境法救济规则
黄河流域生态环境损害范围认定的规则调适
2025年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是重大国家战略,国家高度重视黄河流域生态环境损害修复及赔偿工作。《黄河保护法》第一百一十九条第二款规定了黄河流域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的适用条件、请求权主体、责任主体以及责任承担方式,但并没有关于生态环境损害责任前置条件的具体指向性规定。囿于现行立法对黄河流域生态环境损害没有设定特殊明确的规范,司法实践中对黄河流域生态环境损害的认定存在较大差异。黄河流域作为特殊的地理单元,具有整体性、系统性以及价值多元等特征,黄河流域生态环境损害具备文化价值同步受损、损害全流域迁移、多功能区损害差异化等特征。黄河流域生态环境损害认定规则需适度调整。主线扩张黄河流域生态环境损害范围,将文化价值纳入生态环境损害认定范围之内;针对损害全流域迁移性特点,建立健全全流域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规则;针对黄河流域内不同功能区域生态环境保护的特殊要求,对发生在不同功能区的损害进行类型化认定。
王莉杨逵
关键词:黄河流域民法典
我国利用FDI产业选择问题分析被引量:1
2011年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利用外商直接投资(FDI)迅速增加,主要集中在第二产业,由于加工制造业容易造成环境的污染和能源的消耗,加上现在低碳经济的大力推行,FDI在华的投资也会由第二产业向第三产业转移。
赵如山王莉
关键词:FDI低碳经济服务业
非法采矿罪认定的现实困境及规则健全
2025年
既有的非法采矿行政规范与刑事规范在规范层面存在矿产资源价值认定标准不一、开采行为界定规范不清晰等漏洞,司法实践中亦存在过于强调形式上的“未取得采矿许可证”、开采行为认定不准确、过分依赖行政机关认可的事实及案件移送程序不规范等问题。非法采矿罪认定既存问题的根源在于刑事犯罪谦抑性理念落实不足,将无需启动刑罚的行为予以了刑事规制;对具体案件实质解释不足,法益判断尚没有作为入罪的首要标准;对犯罪构成符合性的独立判断不充分,过分依赖行政结论现象依然严重。刑事司法机关应当厚植刑法规制谦抑性理念,对申请延期许可过程中的开采行为优先适用行政法;轻微刑事违法的行为不宜认定为犯罪;违反行政法的行为应结合法益和规范目的妥当认定。非法采矿罪侵害的核心法益是生态法益,生态法益侵害行为应达到可刑罚性的程度,刑事司法机关需要秉持实质解释予以充分判断。
王莉杨逵
关键词:非法采矿行刑衔接刑法谦抑性
环保信用监管机制法理逻辑的四维表征
2025年
作为新时代环境治理模式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新型核心手段的环保信用监管机制,为保障国家政策、地方立法等规范上升为高位阶的国家立法,应当厘清作为前置论题的法理逻辑。通过对既有国家政策、地方性文件等的系统梳理及实践分析,环保信用监管机制的法理主要体现为四重逻辑:一是环保信用监管是内部监管与外部监管的耦合,其中外部监管是由外向内的单向监管,内部监管是由内而外的协同监管;二是环保信用监管是硬法与软法的二元规制,其中软法的协调嵌入是基本规制,硬法的强制保障是补充规制;三是环保信用监管是行政规制与自我规制的契合,其中行政规制是自上而下的政府管制,自我规制是自下而上的反身约束;四是环保信用监管是政府监管与经济激励的协调,其中政府监管是外观表征,经济激励是内核机理。正在制定中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法典》应当在此四重法理逻辑基础上,从横向环保信用协同监管和纵向环保信用过程监管两个维度,系统健全以环保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生态环境监管机制。
王莉吕健豪
环保信用惩戒制度的适用困境与规范进路
2025年
环保信用惩戒制度作为生态环境信用监管体系后置环节核心制度,关乎生态环境治理体系的完善和生态文明体制的深化改革。其作用机理表现为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对失信相对人权利的限制或剥夺,以及对失信相对人经济发展的制约。目前,环保信用惩戒制度的适用存在环境治理失信信息归集范围边界不清、环保信用评价指标亟待科学设置、环保信用惩戒实施不规范等困境。鉴于此,应对环保信用惩戒制度进行规范,具体包括环境治理失信信息归集范围以违法行为信息为界、环保信用评价指标设置以信用三维度为参考、环保信用惩戒的实施以明确适用原则为前提。
王莉吕健豪
浅谈中小企业的绩效管理被引量:1
2013年
中小企业早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而绩效管理在其中的作用也逐渐凸显出来。中小企业想要在市场竞争中获得优势,就必须要加强绩效管理。本文以我国中小企业绩效管理存在问题为出发点,提出一些可行性的改善意见。
王莉
关键词:中小企业绩效管理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