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种口腔科护理用头部固定装置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口腔科护理用头部固定装置,包括上固定带、下固定带和连接带;下固定带可以固定在脖子上,这样操作时,在时间长久的情况下不容易掉落,而且在固定纱布时方便快捷,解决了传统固定装置容易掉落的情况,上固定海绵和下...
- 王翔宇刘旭
- 文献传递
- 磁性附着体与球帽附着体在下颌覆盖全口义齿修复中的疗效对比研究被引量:9
- 2017年
- 牙列缺损是牙科高发疾病,其主要指的是牙齿缺失造成恒压牙列不完整。牙列缺损会对患者咀嚼、发音以及外在美观造成影响。目前对此类患者主要可采用覆盖义齿治疗,此方法可有效保留覆盖基牙,提升义齿的稳定性及咀嚼效率。精密附着体可显著提高下颌全口义齿的稳固性,妥善解决了义齿固位的问题。
- 王红王翔宇邢飞鹏
- 关键词:全口义齿修复下颌全口义齿球帽附着体磁性附着体咀嚼效率精密附着体
- 35例安氏Ⅱ类1分类错双期矫正的临床分析被引量:3
- 2012年
- 目的:探讨双期矫正在治疗安氏Ⅱ类1分类错畸形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对35例安氏Ⅱ类1分类错患者进行双期矫正(Twin-block功能性矫治器+固定矫正),应用SPSS11.0软件包对治疗前后的X线头影测量数据进行配对t检验。结果:双期治疗结束后,患者后牙咬合,前牙覆、覆盖及侧貌均有明显改善,下颌生长朝着有利的方向发生改变。∠ANB、U1/SN、OB、OJ、UL-E、ULP在治疗后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SNB、Co-Go、Go-Gn、Co-Gn在治疗后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L1-MP、FH-MP均显著增加(P<0.05)。结论:Twin-block矫治器对于安氏Ⅱ类1分类错患者具有矫治作用,通过诱导下颌功能性前移,抑制上颌骨生长,促进下颌骨生长,协调上、下颌骨关系,改善面型。
- 汤秀春陈振琦王永武王翔宇宫耀
- 关键词:功能性矫治器
- 翻瓣刮治联合引导骨再生术治疗牙种植周围感染的临床研究被引量:7
- 2018年
- 目的探析引导骨再生术联合翻瓣刮治治疗牙种植周围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50例牙种植周围感染患者,按照其入院时记录的单双数记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应用药物联合超声洁治进行治疗,观察组应用引导骨再生术联合翻瓣刮治进行治疗,对比分析2组治疗前后牙周袋探诊指数(PD)、菌斑指数(PLI)以及龈沟出血指数(SBI)、种植体边缘骨高度。结果 2组治疗后PD、PLI、SBI指数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均<0.05),观察组较对照组略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在种植体边缘骨高度的对比上,观察组治疗后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牙种植周围感染患者,应用引导骨再生术联合翻瓣刮治进行治疗不仅可以有效改善临床症状,而且在骨体与种植体之间具有更佳的结合度,值得推广。
- 王翔宇刘姒吴祥冰
- 关键词:引导骨再生术
- 应用Quick自锁托槽与传统结扎式托槽在拔牙矫治中的比较研究被引量:3
- 2012年
- 目的探讨Quick自锁托槽与传统结扎式托槽在拔牙病例矫治中治疗时间和治疗效果方面是否有差异。方法选择32例需拔牙矫正病例,随机分为2组,分别使用Quick自锁托槽和传统结扎式托槽。记录并分析2组患者排齐整平、关闭间隙和总的治疗时间。每位患者治疗前、后均拍摄头颅定位侧位片,并对治疗前、后的X线头影测量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组内、组间均采用配对t检验。结果 2组患者均获满意矫正效果。2组患者排齐整平、关闭间隙及整个疗程所需时间的差异均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间治疗前后的X线头影测量结果中,只有∠SNB和LL-E2组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项测量指标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Quick自锁托槽与传统结扎式托槽相比,在拔牙病例的疗程和疗效方面并无明显优势。
- 王翔宇汤秀春
- 关键词:自锁托槽拔牙矫治
- 必兰与利多卡因在龈下刮治术中的麻醉效果比较被引量:1
- 2012年
- 目的:观察必兰在龈下刮治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选择临床需行牙周刮治的牙周病患者110例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55例使用必兰注射,对照组55例采用利多卡因注射,且均为局部浸润麻醉,观察2种局麻药的麻醉效果。结果:必兰的用量明显少于利多卡因,且起效时间也明显短于利多卡因,证明必兰的麻醉效果明显优于利多卡因的麻醉效果,减轻了患者的痛苦,且无过敏反应和毒副作用发生,对血压、脉搏无明显改变。结论:必兰是更安全、有效的口腔专用局麻药。
- 王翔宇
- 关键词:龈下刮治术阿替卡因肾上腺素注射液利多卡因局部浸润麻醉
- 经鼻内镜蝶腭神经节阻滞麻醉对慢性鼻窦炎术后疼痛影响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
- 2025年
- 目的研究和探讨经鼻内镜蝶腭神经节阻滞麻醉治疗慢性鼻窦炎术后疼痛的临床效果。方法2023年12月~2024年10月拟行鼻内镜手术的慢性鼻窦炎患者共60例,收集临床资料。采用掷硬币随机方式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和研究组30例。两组患者均实施鼻内镜下病灶切除术,研究组于术前增加经鼻内镜蝶腭神经节阻滞麻醉,对照组进行常规操作。记录两组患者术前以及术后6、12、24、48、72 h的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记录两组患者术前以及术后2 h血清去甲肾上腺素(NE)和皮质醇(Cor)水平。比较两组患者改良Lund-Kennedy鼻内镜评分、鼻腔鼻窦评分。结果交互效应上,VAS评分变化会因为两组患者阻滞方式的不同而随着时间有所不同(P<0.05);时点效应上,观察组、对照组VAS变化均呈下降趋势,即随着时间增加,两组VAS均逐渐降低(P<0.05);组间效应下,术后6、12、24、48 h观察组VAS评分要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2、4周后,观察组Lund-Kennedy评分、鼻腔鼻窦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 h,观察组血清去甲肾上腺素、皮质醇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鼻内镜蝶腭神经节阻滞麻醉对慢性鼻窦炎术后疼痛有显著影响,会随着时间增加快速减缓疼痛,减少炎症反应,促进鼻腔功能恢复。
- 孙小燕丁莲毛庆杰王翔宇
- 功能性鼻内镜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的疗效及预后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1
- 2020年
- 目的探讨功能性鼻内镜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的疗效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16年11月至2018年1月在江苏省如皋市人民医院确诊的100例慢性鼻窦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式分为观察组(52例)和对照组(48例)。观察组患者采用功能性鼻内镜手术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手术治疗,比较2组术后疗效、患者生存质量、疼痛程度、术后并发症等指标,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影响手术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观察组手术总有效率98.18%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87.50%,观察组总并发症发生率3.84%低于对照组18.75%(P<0.05);2组患者手术后的SNOT-20评分和疼痛程度评分较手术前的评分均有所下降,且观察组的鼻腔鼻窦结内测试-20(SNOT-20)评分和疼痛程度评分降低较对照组多(P<0.05)。伴鼻息肉、治疗依从性和多发病变为影响功能性鼻内镜手术治疗预后的危险因素,其风险比分别为5.63、7.54和2.84倍。结论功能性鼻内镜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的疗效显著,伴有鼻息肉、治疗依从性和多发病变为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
- 范红梅毛庆杰宗建华王建山王翔宇
- 关键词:鼻窦炎鼻内镜
- 一种医疗口腔检查用内窥镜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医疗口腔检查用内窥镜,包括把手,所述把手呈圆筒状,且把手为空心结构,所述把手上设有第一伸缩杆和固定座,所述第一伸缩杆位于把手的前端,且第一伸缩杆的一端插接在把手内,所述第一伸缩杆也为空心结构,且第一伸...
- 王翔宇
- 文献传递
- 铸瓷髓腔固位冠修复应用于牙根管治疗后的临床效果评价被引量:7
- 2017年
- 目的:探讨铸瓷髓腔固位冠修复在牙根管治疗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某院2013年12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90例根尖周炎或牙髓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患者均接受牙根管治疗,依据修复方式将其分为观察组(采取铸瓷髓腔固位冠修复)与参照组(采取铸瓷全冠修复),每组各为45例。比较2组患者患牙经治疗后,3个月、6个月、1 a修复体的完整性、密合性、残留率、牙龈和食物嵌塞情况、颜色变化。结果:观察组患者3个月、6个月、1 a修复体边缘密合性、完整性均明显高于参照组(P<0.05)。2组患者修复牙齿在残留率、牙龈和食物嵌塞情况、颜色变化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牙根管治疗术后给予患者铸瓷髓腔固位冠修复,1 a内其患牙边缘密合性、完整性、松动或脱落、牙龈情况和食物嵌塞、颜色情况均优于采取铸瓷全冠修复,修复体的修复效果令人满意,能够满足临床需求,其远期效果尚需进一步观察研究。
- 王红王翔宇任伟吴祥冰
- 关键词:边缘密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