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研峰
- 作品数:32 被引量:194H指数:8
- 供职机构:甘肃省气象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甘肃省气象局气象科研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农业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水利工程更多>>
- 中川飞机增雨基地通讯网络系统设计
- 2015年
- 利用对中川飞机增雨基地通讯网络系统进行设计和规划,进而对基地区域的网络设计等方面进行可拓展性和实用性分析,通过对中川飞机增雨基地网络设备的选型、综合布线等方面进行规划和设计,使网络分布更加合理,实现中川飞机增雨基地的网速进一步提高和稳定,以满足业务工作、科研及日常通信的需要。
- 杨增梓张建辉王研峰张久林
- 关键词:通讯网络系统设计
- 西北地区气溶胶垂直分布及其对云微物理影响的飞机观测个例研究被引量:1
- 2023年
- 气溶胶分布及其影响云微物理过程对地气系统的辐射平衡及区域乃至全球水循环产生复杂影响,也是气溶胶间接效应关注的热点和重点。利用2021年9月3日在西北地区开展的气溶胶和云的飞机观测个例资料,分析了气溶胶垂直分布及气溶胶与CCN、云滴浓度的关系。结果表明:(1)气溶胶数浓度垂直变化为四层,各层间气溶胶数浓度、有效直径、尺度谱分布均存在明显不同,大气逆温层结对气溶胶垂直分布有重要影响;近地层气溶胶数浓度可达8183.2 cm^(-3)。(2)垂直方向上CCN与气溶胶数浓度之间有较好的线性正相关性。气溶胶活化比率(CCN/Na)较低,低于0.5,气溶胶尺度越大、浓度越低越容易活化成为CCN。(3)对空中CCN的活化谱进行拟合表明西北地区属于清洁大陆型核谱。(4)同高度云内气溶胶数浓度与云滴数浓度和LWC之间有很强的负相关性,相比云外,云内气溶胶浓度明显降低,气溶胶谱增宽,云滴数浓度和LWC均增加,有效直径增大,云侧边界受夹卷混合过程和云滴未过饱和蒸发的影响导致气溶胶数浓度增加和有效直径增大。(5)云下气溶胶与云滴数浓度之间为线性正相关关系,气溶胶转化为云滴的比率为35%;过饱和度0.6%条件下,云下CCN与云滴数浓度之间为线性正相关关系,CCN转化为云滴的比率为38%。
- 王研峰冷文楠庞朝云黄武斌把黎
- 关键词:气溶胶云凝结核飞机观测
- 半干旱地区大气水汽含量反演分析
- 2015年
- 利用SACOL站2006年7月至2007年4月的CE-318型太阳光度计晴空日观测资料及同期降水资料,研究了半干旱地区大气水汽含量及降水转化率,结果表明:半干旱地区大气水汽含量夏季最高,秋季次之,冬春季最小;四季典型晴空日大气水汽含量变化为夏季最剧烈,秋季次之,冬、春季最小;夏、冬季具有人工增雨(雪)的潜力,7月、8月、12月、2月进行人工增雨(雪)最为适宜,合理开发云水资源对后期及次年的农业生产和生活有很大影响。
- 杨瑞鸿王研峰黄武斌郑泳宜
- 关键词:半干旱地区大气水汽含量反演降水转化率
- 青藏高原东北部一次层状云云滴谱宽度的飞机观测研究
- 2025年
- 云滴谱离散度是量化云微物理过程的参数之一,对气溶胶-云-降水过程研究至关重要。利用2022年4月27日在青藏高原东北部的飞行探测资料,分析了云内微物理量和云滴谱宽度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低层夹卷作用和活化过程较弱导致此次过冷层状云云滴谱宽度在云低层较大;中层大量气溶胶活化过程导致云滴竞争水汽限制了云滴尺度增长,云滴谱宽度减小;上层云滴凝结增长过程导致云滴谱宽度变小。2)当云中液态含水量和云滴数浓度分别低于0.025 g·m^(-3)和30个·cm^(-3)的阈值时,云滴谱离散度值分散(0.30~0.85);高于阈值时,云滴谱离散度减小并收敛在很小范围变化(0.3~0.5)。3)相对于云滴谱标准差,气溶胶变化对云滴平均半径的影响主导了气溶胶浓度与云滴谱离散度负相关程度。4)云雨自动转化率与云滴谱离散度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说明云滴谱离散度越大,云水向雨水转化效率高。
- 王研峰奚立宗刘莹庞朝云李宝梓
- 关键词:过冷层状云气溶胶浓度飞机观测
- 西北干旱半干旱区一次层状云系微物理特征分析被引量:8
- 2019年
- 利用西北干旱半干旱区一次飞机探测资料、卫星资料,分析了层状云微物理结构以及作业前后云微物理变化,结果表明:(1)此次层状云系垂直结构配置为冷暖两层,云层发展厚实。云的垂直和水平分布极不均匀。相对层积云,高层云小云粒子浓度低,大云粒子浓度高,液态含水量高。小云粒子浓度尤其是峰值区域与平均直径呈明显反相关。大于60个·cm^-3和35个·L^-1的小云、大云粒子浓度分别主要由3.5~10μm、50~200μm粒径段决定。(2)不同高度云粒子谱为单峰或双峰分布,总体呈单调递减趋势,但云形成和增长条件存在差异。强可播、不可播和可播性冷云粒子谱基本符合负幂指数的单调递减规律,云粒子浓度差异较大,自然冰晶浓度不可播云较高,可播云次之,强可播云较低。(3)作业后小云粒子浓度明显降低,在6.5~20μm粒径段降低了2个量级左右,大云粒子浓度明显增加,谱宽增大,尤其在大于150μm粒径段。
- 王研峰王蓉王聚杰尹宪志
- 关键词:层状云微物理结构
- 1974—2013年甘肃省冰雹气候时空变化特征被引量:6
- 2016年
- 利用1974—2013年甘肃省80个气象站的冰雹观测资料,分析了甘肃省冰雹日数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974—2013年甘肃省玛曲、乌鞘岭、华家岭、肃北和马鬃山为冰雹日数大值中心,与海拔高度具有明显的相似变化。甘南高原—临夏—武威地区4—10月为冰雹多发期,4月岷县站和5—10月玛曲站为冰雹多发极大值中心。近40 a甘肃省冰雹日数基本呈减少的趋势,河东地区冰雹日数减少趋势更明显,岷县—甘南高原和马鬃山地区为冰雹日数减少的两个极低值中心。甘肃省冰雹日数在1995年左右发生了显著减少,并存在3.3 a显著周期。
- 黄武斌王研峰黄玉霞王琳
- 关键词:气候特征功率谱
- 祁连山云特征参数及人工增雨研究进展与展望被引量:6
- 2019年
- 综述了祁连山区云特征参数及人工增雨方面的主要研究成果,内容涉及祁连山区空中水汽特征、云量分布、不同云系分布特征、云光学特征、云降水机制、降水分布、人工增雨有利天气系统、催化机制以及人工增雨综合效益,有助于全面、深入了解祁连山区云降水物理和人工增雨机制。进一步对祁连山区综合应用多种观测资料,结合云数值模式,深入研究地形云结构及降水机制、定量化的人工增雨作业科学指标、播云优化技术、地形与垂直气流相互作用对天气系统影响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展望。
- 王研峰王聚杰尹宪志程鹏王蓉
- 关键词:人工增雨地形
- 黄土高原半干旱地区大气可降水量研究被引量:6
- 2015年
- 利用AERONET观测网SACOL站点2006年7月-2012年7月Level 2.0可降水量资料及与其对应的地面观测资料,研究了黄土高原半干旱地区大气可降水量及其与地面水汽压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可降水量与降水量二者变化趋势基本相同,8月最大.月降水转化率呈现出"两峰两谷"型变化,5月和9月出现峰值,7月和12月出现谷值;四季降水转化率均小于13%,冬季仅为3.21%,具有一定的增水潜力.黄土高原半干旱地区大气可降水量与地面水汽压之间存在二次多项关系W=0.0018e2+0.0933e+0.0354,在没有直接途径测量大气可降水量值的情况下具有一定应用价值.
- 王研峰尹宪志黄武斌黄山王田田王蓉
- 关键词:黄土高原半干旱区可降水量降水转化率地面水汽压
- 2022年甘肃庆阳旱涝急转特征及成因分析
- 2025年
- 2022年春夏两季甘肃庆阳降水时空差异明显,区域性、阶段性旱涝灾害交替出现,极端天气频繁发生。利用降水观测及环流指数资料,基于相关分析等方法,本文解析了2022年庆阳旱涝急转的降水特征及可能成因。结果表明:(1)2022年庆阳市春夏两季降水表现出旱灾持续时间长、旱涝转变异常迅猛、极端降水突破历史极值的特点。3-6月多个县区降水偏少50%以上,7月降水骤然转为偏多41.0%,并在7月15日区域性大暴雨中最大日降雨量373.1 mm,突破历史极值,这种降水态势的急速转变是极为罕见的。(2)3-5月各县区降水量与海洋尼诺指数(ONI)指数呈明显正相关,7月与ONI呈明显负相关,拉尼娜年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位置偏北,庆阳市春季高温少雨,夏季易出现极端降水,2022年春季拉尼娜事件开始加强,对庆阳市旱涝急转产生重要影响。(3)3月至5月中旬,北极涛动(AO)指数明显高于历史平均值,冷空气活动偏弱导致降水整体偏少。7月中旬至8月中旬AO负相位与强盛的副高配合,促使暴雨集中出现。(4)2022年3-6月及8月,欧亚中高纬500 hPa为“两槽一脊”环流形式,西太副高虽然强盛,但气流辐合带并不在庆阳上空。7月500 hPa转为“两脊一槽”,活跃的冷空气与强盛的水汽输送使强降水频率提升,极端降水发生。
- 殷丽霞张强曹彦超王研峰
- 关键词:旱涝急转拉尼娜北极涛动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
- 祁连山北坡地形云人工增雨(雪)试验研究被引量:2
- 2021年
- 概述介绍了祁连山北坡地形云研究试验的进展及相关成果等。该试验重点在祁连山试验区开展作业天气背景条件分析、综合观测对比、增雨作业技术验证等研究试验工作,并就祁连山北坡地形云的特殊性,开展针对性研究,提高北坡地形云的降水效率。此外,通过研究试验,掌握地形云作业技术,为准确预测和预报作业条件、作业量、作业时机等方面提供科学的方法和手段。
- 尹宪志王研峰李照荣程鹏李宝梓王毅荣张丰伟杨瑞鸿庞朝云
- 关键词:祁连山北坡地形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