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淼
- 作品数:4 被引量:6H指数:1
- 供职机构:北京市和平里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磁共振成像技术在临床上的应用被引量:1
- 2010年
- 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是基于核磁共振现象的成像技术,其精粹在于无放射性,不仅能显示病变的形态学改变,而且能反映器官的功能性变化,甚至可提供生化过程信息和动态资料,目前MRI已经确立了其在影像诊断的重要地位。特别近年来,MRI快速成像技术的发展与成熟,促进了MRI的临床应用,现就MRI成像技术在临床上的应用进展作简要介绍。
- 崔巍王淼
- 关键词:磁共振成像技术MRI成像技术形态学改变影像诊断放射性
- 肺癌的CT与MRI诊断进展被引量:1
- 2010年
- 随着影像学进展,CT、MRI等先进技术的应用,对早期发现肺癌及术前明确诊断机会越来越大,影像学的肿瘤分期越来越接近病理改变。目前CT是影像学无创性肺癌诊断最有效、最特异的方法 ,随着MRI应用,MRI与CT相结合,对肺癌的诊断更明确,提供更多的诊断信息,尤其对碘过敏不能行CT增强检查者。本文重点讨论CT与MRI对早期发现肺癌和术前明确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 王淼崔巍
- 关键词:CT增强肺癌诊断病理改变肿瘤分期诊断信息诊断机
- 放射CT血管造影在冠状动脉疾病诊断中的应用被引量:1
- 2019年
- 目的:分析在冠状动脉疾病诊断中应用放射CT血管造影的价值。方法:2016年10月至2017年8月在我院接受冠状动脉疾病诊治的患者中随机抽取37例,应用64排螺旋CT为患者进行检查,所有患者检测数据均分别采用1mm重建以及3mm重建,比较两种重建方式钙化斑块检出情况及敏感性。结果:经放射CT检查后,1mm重建检出41个钙化斑块,24个小钙化斑块,3mm重建检出32个钙化斑块,14个小钙化斑块,将1mm钙化斑块以及小钙化斑块检出数作为参考标准,两种重建方式钙化斑块检出敏感性以及小钙化斑块检出敏感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冠状动脉疾病诊断中应用放射CT血管造影具有较高的检出率,不同厚度钙化斑块检出情况存在明显差异。
- 王淼崔巍
- 关键词:冠状动脉疾病
- 行腹膜透析后出现包裹性腹膜硬化的CT影像学特征及临床意义被引量:3
- 2021年
- 目的分析行腹膜透析后出现包裹性腹膜硬化的CT影像学特征以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8年6月期间于我院肾内科进行腹膜透析后出现包裹性腹膜硬化的3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疾病的轻重进行分组,其中轻症包裹性腹膜硬化的18例患者作为轻症组,重症包裹性腹膜硬化的14例患者作为重症组,两组患者CT影像学特征进行分析,并对两组患者腹膜透析时间、腹膜厚度、腹膜钙化、腹部血管钙化以及相关并发症情况进行评估。结果轻症组包裹性腹膜硬化患者CT影像学特征为腹膜增厚以脏层与壁层腹膜增厚2.5~5.0mm为主,腹膜钙化以壁层腹膜游离缘零散分布小点状、沙粒状为主,小肠壁增厚以肠系膜缘增厚8~10mm为主,且未发现小肠钙化情况;重症组包裹性腹膜硬化患者CT影像学特征为腹膜增厚以壁层腹膜、脏层腹膜、大网膜以及肠系膜增厚超过5.0mm为主,腹膜钙化以壁层腹膜、脏层腹膜、大网膜、肠系膜以及小肠壁大范围广泛分布轨道状、短线状、簇状、团块状为主,小肠壁增厚以全层增厚10mm为主,小肠钙化广泛分布且以轨道状、短线状、簇状、团块状为主。轻症组包裹性腹膜硬化患者未存在肠道并发症以及其他并发症,但存在腹部脏器血管钙化,重症组包裹性腹膜硬化患者存在肠淤张、动力性肠梗阻肠道并发症,存在包裹性积液、腹壁病以及血肿等其他并发症,以及存在腹部脏器血管钙化。结论腹膜透析后出现包裹性腹膜硬化具有一定CT影像学特征,且轻症CT影像学特征与重症不同,可结合CT影像学特征与腹膜透析时间对患者进行诊断与分型。
- 王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