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晓平

作品数:138 被引量:291H指数:9
供职机构: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卫生局科研基金上海市引进海外海外高层次留学人员专项资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哲学宗教文化科学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87篇期刊文章
  • 42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17篇医药卫生
  • 5篇哲学宗教
  • 2篇文化科学
  • 1篇生物学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文学

主题

  • 30篇帕金森
  • 28篇帕金森病
  • 18篇豆状核
  • 18篇肝豆状核
  • 15篇豆状核变性
  • 15篇肝豆状核变性
  • 13篇电刺激
  • 12篇心理学
  • 12篇记忆
  • 11篇丘脑
  • 11篇丘脑底
  • 11篇丘脑底核
  • 11篇ALZHEI...
  • 9篇影像
  • 9篇影像学
  • 9篇头痛
  • 9篇阿尔茨海默病
  • 8篇神经心理
  • 7篇药物治疗
  • 7篇神经心理学

机构

  • 123篇上海市第一人...
  • 7篇上海交通大学...
  • 6篇上海交通大学...
  • 5篇上海交通大学
  • 3篇上海中医药大...
  • 2篇蒙特利尔大学
  • 2篇中国科技大学
  • 1篇北京中医药大...
  • 1篇第二军医大学
  • 1篇华侨大学
  • 1篇北京中医药大...
  • 1篇宁波市第一医...
  • 1篇英属哥伦比亚...
  • 1篇哥伦比亚大学
  • 1篇解放军第八五...
  • 1篇上海市普陀区...
  • 1篇上海市松江区...
  • 1篇上海市松江区...
  • 1篇宝鸡市中心医...
  • 1篇山西中医药大...

作者

  • 130篇王晓平
  • 31篇赵永波
  • 10篇王乔树
  • 9篇张巍峰
  • 8篇沈翔
  • 8篇陈晨
  • 6篇孙伯民
  • 6篇徐红冰
  • 5篇吴斌
  • 5篇韩露
  • 5篇李文杰
  • 4篇吴瑢
  • 4篇刘慧
  • 4篇刘皋林
  • 3篇王为珍
  • 3篇肖佳佳
  • 3篇沈博
  • 3篇孙伯民
  • 2篇马捷敏
  • 2篇耿昌明

传媒

  • 18篇世界临床药物
  • 8篇中国神经免疫...
  • 6篇中华神经科杂...
  • 6篇内科理论与实...
  • 5篇神经疾病与精...
  • 5篇家庭用药
  • 4篇第十二届全国...
  • 4篇第九次全国神...
  • 3篇保健医苑
  • 3篇中华临床医师...
  • 2篇中国综合临床
  • 2篇中国神经精神...
  • 2篇诊断学理论与...
  • 2篇中国临床保健...
  • 2篇上海交通大学...
  • 2篇Neuros...
  • 2篇中华脑科疾病...
  • 2篇第一届全国痴...
  • 1篇中国骨质疏松...
  • 1篇中国基层医药

年份

  • 2篇2025
  • 3篇2024
  • 2篇2023
  • 1篇2022
  • 2篇2018
  • 5篇2016
  • 7篇2015
  • 13篇2014
  • 9篇2013
  • 12篇2012
  • 7篇2011
  • 14篇2010
  • 13篇2009
  • 17篇2008
  • 4篇2007
  • 9篇2006
  • 8篇2005
  • 2篇2004
13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肝豆状核变性的精神症状被引量:2
2015年
肝豆状核变性,又称Wilson病(Wilson's Disease,WD),在中国是一种相对常见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的铜代谢障碍性疾病,是少数存在有效治疗方法的遗传病之一.多因不明原因的肝脏损伤及锥体外系症状首诊于消化科及神经内科,多可得到有效的治疗以达到临床缓解.但也有相当一部分患者以精神症状等少见临床表现起病,首诊于精神科及其他相关科室,往往导致长时间误诊以致疾病快速进展,疗效欠佳.近年来,随着临床医师对WD精神症状的逐渐重视,对WD相关精神症状的临床表现,发病机制及治疗也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陈晨张清王晓平
关键词:肝豆状核变性精神症状
上腹部磁共振成像与彩色超声对肝豆状核变性患者伴发肝硬化临床诊断意义比较被引量:1
2010年
肝豆状核变性(Wilson disease,WD)是一种以铜代谢障碍为特征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疾病,属于较罕见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传统上在神经科一般归类于锥体外系或运动障碍疾病。全世界发病率达1/30000。WD患者由于体内铜的代谢障碍,过量铜元素全身沉积,
宋春英张巍峰王晓平
关键词:肝硬化磁共振成像超声影像学
帕金森病患者程序性学习的初步研究
2005年
目的研究三种学习记忆任务在非痴呆、并排除合并抑郁症的帕金森病(PD)病人中损害程度。方法采用程序性学习测试软件Nissen二版(SRTT)、外显记忆项目为韦氏记忆量表,内隐记忆项目则采用自由组词和残图命名对16例Hoehn-Yah分级Ⅰ-Ⅱ级的PD进行研究,其中程序性学习测试设置了正常对照组。结果在PD组未发现外显记忆和内隐记忆项目有统计意义的改变;统计学显示SRTT在正常组随着学习节数增加则明显缩短操作时问,错误也在减少,而PD组虽然错误显著减少,但操作时间改变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PD早期患者中,程序性学习任务SRTT测试发现有选择性损害,而其他记忆项目如韦氏记忆量表、自由组词和残图命名评分则无异常,提示记忆的分离现象。
王晓平赵永波Lassonde M耿昌明
关键词:帕金森病
头痛非小事,治疗要对症
2011年
很多人对于头痛并不重视,只有少数人因为头痛程度比较重,才会去医院就诊。这是因为人们感到头痛并不是一种很严重的疾病,只要吃点止痛药物或者卧床休息一段时间就会自然而然地好了。正是由于这种对于头痛的轻视和误解,使得很多患者错过了最佳的治疗时机。
王晓平沈翔
关键词:头痛医院就诊卧床休息止痛药物
合并胸部异常感觉为表现的下肢不宁综合征1例
2023年
患者:女性,74岁,3年前因“间歇性左胸部异常感觉蔓延至左下肢30余年,加重2年”来我院门诊就诊。30年前患者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左胸部心前区范围难以名状的不适感觉,并向左下肢蔓延,症状多在晚上9-10点平躺睡觉时出现,持续约2 h,活动或拍打左腿能好转。
曹杉杉赵雅洁王晓平
关键词:下肢不宁综合征胸部
帕金森病传统治疗失败后的其他治疗选择被引量:3
2013年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的治疗目前主要以左旋多巴等传统药物治疗为金标准,但临床上仍存在对传统治疗不敏感的案例,同时,患者长期服用左旋多巴造成的运动并发症是治疗过程中更为棘手的问题。患者起病年龄、病程阶段以及用药剂量等都会影响左旋多巴等药物的治疗效果。近年来,脑深部电刺激术(DBS)、非左旋多巴类新型药物、细胞治疗及基因治疗等替代治疗已逐步在临床上广泛应用,相关的基础研究也成为关注的焦点。PD的治疗是一个长期过程,不同的临床阶段需要结合治疗效果调整治疗方案。本文将综述目前常用PD非传统治疗方法的基础研究与临床实践的现状及进展。
韩露吴瑢王晓平
关键词:帕金森病脑深部电刺激术针灸治疗
第18届世界神经病学辩论大会纪要
2024年
第18届世界神经病学辩论大会(the 18th World Congress on Controversies in Neurology,CONy 2024)[1]于2024年3月21日至23日在伦敦举行。本届大会吸引了来自66个国家的710名代表参会,包括150名特邀嘉宾。其中来自我国台湾地区参会代表1名,中国内地和香港特区参会10余位神经病学专家,包括2名特邀嘉宾,分别为来自四川省人民医院的乐卫东教授和来自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嘉定医院的王晓平教授。
刘慧宋丽娟王晓平
关键词:神经病学CON辩论
貌似周围神经损害的脊髓压迫症误诊1例被引量:1
2008年
蒋玉美祝茗王晓平王为珍
关键词:脊髓压迫症
主观认知损害的临床特点与研究进展
2025年
主观认知损害(SCD)是指个人主诉或抱怨记忆力下降,但客观认知功能测验仍处于正常范围。SCD与阿尔茨海默病(AD)和其他神经退行性疾病早期阶段之间的相关性正日益受到关注和研究。除了受人种、性别、遗传等不可调控因素外,抑郁、睡眠状况、认知储备等因素同样可影响SCD。与AD相关的生物标志物阳性往往与SCD有关,如Aβ42、tau蛋白以及蛋白质糖基化。在SCD阶段,大脑结构和功能已经发生变化,表现为特定部位大脑灰质皮质萎缩及功能连接强度显著降低。文中就SCD概念、流行病学特征、危险因素、临床表现、生物标记物、影像学特点及干预措施进行阐述。
姜文斐王晓平
关键词:轻度认知损害阿尔茨海默病干预
从神经心理学到功能神经影像学
本文简要回顾了神经心理学的历史研究进展,并介绍了研究现状,然后论述了认知功能神经影像学在国内外的科研进展情况和取得的成果。
王晓平赵永波
关键词:神经心理学功能神经影像学
文献传递
共13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