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熊凤枝

作品数:19 被引量:18H指数:3
供职机构:郑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建筑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期刊文章
  • 8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8篇医药卫生
  • 1篇建筑科学

主题

  • 11篇斜视
  • 7篇手术
  • 6篇调整缝线
  • 6篇疗效
  • 6篇缝线
  • 5篇疗效观察
  • 4篇先天
  • 4篇先天性
  • 4篇局麻
  • 3篇内眦
  • 3篇内眦赘皮
  • 3篇睑内翻
  • 3篇临床疗效
  • 3篇临床疗效观察
  • 3篇内翻
  • 3篇矫正术
  • 3篇儿童
  • 3篇背式
  • 2篇倒睫
  • 2篇药物

机构

  • 18篇郑州市第二人...

作者

  • 18篇熊凤枝
  • 4篇付蓉花
  • 4篇李铮
  • 3篇李琰
  • 2篇陈鹏
  • 2篇冯珂
  • 2篇高传文
  • 2篇杨凯转
  • 1篇刘丹
  • 1篇孔晓路
  • 1篇张晓利
  • 1篇赵志玲
  • 1篇荆文涛

传媒

  • 2篇实用防盲技术
  • 2篇中华眼外伤职...
  • 1篇临床医学
  • 1篇四川解剖学杂...
  • 1篇实用中西医结...
  • 1篇国际眼科杂志
  • 1篇中外医疗
  • 1篇中华眼科医学...

年份

  • 2篇2025
  • 2篇2023
  • 1篇2020
  • 2篇2019
  • 1篇2018
  • 4篇2017
  • 1篇2016
  • 3篇2015
  • 1篇2013
  • 1篇2012
1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伴有内眦赘皮的先天性上下睑内翻的手术效果被引量:2
2023年
目的评价伴有内眦赘皮的先天性上、下睑内翻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纳入郑州市第二人民医院2018年1月至2022年3月伴有内眦赘皮的先天性上、下睑内翻和倒睫行手术23例(46眼)。手术方法:内眦部设计Y-V切口, 沿着睑缘向颞侧延伸至上、下睑, 内缝线法将上、下睑近睑缘切口下方眼轮匝肌固定于睑板缘处的上睑提肌和下睑缩肌上, 切除多余的皮肤及肥厚的眼轮匝肌, 间断对位缝合皮肤。随访6~12个月, 观察手术治疗效果。使用温哥华瘢痕量表进行皮肤瘢痕评分。结果术后随访治愈34眼, 占73.91%(34/46);好转8眼, 占17.39%(8/46);未愈(或复发)4眼, 占8.69%(4/46)。有效率为91.30%(42/46)。皮肤瘢痕评分分值≤3分, 不影响美观。结论改良Y-V形内眦皮肤重置术联合延长切口矫正睑内翻术疗效好, 复发率低, 瘢痕不明显。
付蓉花乔玉好孔晓路熊凤枝
关键词:睑内翻先天性内眦
改良Parks切口矫正术对斜视患儿的影响
2025年
目的 探讨改良Parks切口矫正术治疗斜视患儿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23年6~12月收治的水平共同性斜视患儿80例(127眼),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均由同一组医生行斜视矫正术治疗,对照组术中采用角膜缘梯形结膜瓣切口,研究组术中采用改良Parks切口。比较两组矫治效果、围手术期指标、泪膜功能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手术操作时长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7 d角膜荧光素染色评分(CFS)均高于术前,泪液分泌试验(SIT)和泪膜破裂时间(BUT)均低于术前,但研究组SIT和BUT高于对照组,CF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改良Parks切口矫正术在斜视患儿的治疗中优势显著,有助于改善泪膜功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缩短手术时间。
杨琪翔胡金格范蓓蕾付蓉花熊凤枝
关键词:斜视斜视矫正术
局麻下斜视术中调整缝线技巧与疗效观察
熊凤枝李铮高传文陈嘉锡刘晓丹
内眦赘皮矫正术治疗儿童先天性下睑内翻倒睫
李琰熊凤枝赵志玲
青少年近视的药物干预及意义
目的 随着高科技的发展,更多的电子产品进入家庭及学生的学习负担加重,青少年的发生率每年都在增加.这在极大程度上影响了我国的国民素质及国防安全.寻求一个最好最有效的方法控制青少年近视的发生率已经成为广大眼科医生的责任.方法...
熊凤枝李铮陈嘉锡
关键词:近视阿托品青少年
鼻内窥镜下手术治疗先天性鼻泪管阻塞的疗效观察
2025年
目的探讨鼻内窥镜下手术治疗泪道探通无效的先天性鼻泪管阻塞(Congenital Nasolacrimal Duct Obstruction,CNLDO)的疗效。方法回顾性收集2021年4月至2023年9月在郑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CNLDO的患者66例为研究对象,分别选择行鼻内窥镜下Hasner's膜切开术、鼻内窥镜下Hasner's膜切开术+泪道置管术。分别并比较各种手术方式的手术指标、治愈率、术后溢泪评分及并发症情况。结果45眼行鼻内窥镜下Hasner's膜切开术,33眼行鼻内窥镜下Hasner's膜切开术+泪道置管术。两组术中出血量[(14.69±5.29)mLVS(18.65±8.12)mL,t=2.606,P=0.011]、单眼手术时间[(21.23±6.62)min VS(33.60±5.79)min,t=8.589,P<0.001]、住院时间[(30.54±5.04)h VS(38.20±7.10)h,t=5.576,P<0.001]比较均为B组>A组,中文版儿童疼痛行为量表(The face,legs,activity,cry,consolability behavioral tool,FLACC)评分两组比较B组略高于A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6mo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8.89%VS87.88%,P>0.05)。两组术后1wk、术后1mo、术后3mo、术后6mo、术后12mo的溢泪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2.47±1.33)分VS(2.36±1.54)分,t=0.317,P=0.752]。B组1眼术后轻度流泪。结论对于患有CNLDO且传统泪道探通治疗无效的患儿,建议依据术前泪道造影CT的详细诊断以及术中对泪道探查情况的全面评估,采用不同的鼻泪窥镜下手术方式进行治疗。具有较高的手术成功率,且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较低。
乔玉好付蓉花杨凯转熊凤枝荆文涛
关键词:鼻泪管阻塞先天性鼻内窥镜手术
内眦赘皮矫正联合外眦开大术在下睑内翻倒睫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应用“Y-V”形切口的内眦赘皮矫正术联合外眦开大术治疗伴内眦赘皮的下睑内翻倒睫患者,观察近期及远期术后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6年1月3年间于我院行手术治疗的下睑内翻倒睫伴内眦赘皮患者,内眦赘皮采用“...
熊凤枝姬周朵
悬背式调整缝线后徙术在斜视手术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探讨斜视手术最佳方式。方法对我院4年问收治的503例斜视手术后徙肌肉采用悬背式调整缝线或悬背式非调整缝线手术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03例斜视手术术后均获得较为完美的眼位。结论悬背式缝线适用于调整缝线和非调整缝线。使巩膜穿孔的危险降到最小。
熊凤枝张晓利李琰熊连珠冯珂陈鹏刘丹
儿童全麻斜视手术中悬背式调整缝线后徙术的应用研究分析
2015年
目的研究儿童全麻斜视手术中悬背式调整缝线的应用。方法选取该院2013年1—10月收治的儿童86例(143眼)作为研究对象。男48例(78眼),女38例(65眼)。年龄3.3-13.6岁,平均(8.5±1.4)岁。包括共同性内斜视35例、共同性外斜视51例。在全麻下进行斜视矫正术,术中采用悬背式调整缝线后徙术。术后随访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观察成功率。结果 86例斜视手术59例全麻清醒后眼位正位,无需再次调整。27例需再次调整,术中调整率为31.40%。27例调整患者中18例达到理想眼位,治愈率由未调整前的68.60%提高到89.53%,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86例患者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治愈率为89.53%、88.37%、87.2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悬背式缝线后徙术适用于儿童全麻斜视矫正术,使斜视手术成功率提高。
熊凤枝李琰
关键词:斜视手术后徙术
先天性单眼上斜肌麻痹不同手术方式疗效观察被引量:5
2020年
目的:探讨不同手术方式治疗先天性单眼上斜肌麻痹的疗效以及术后双眼视觉功能的恢复重建情况。方法:回顾性病例研究。选择2016-05/2019-05郑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斜视与小儿眼科收治的82例先天性上斜肌麻痹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第一眼位垂直斜视度、患眼下斜肌功能亢进程度、单眼及双眼运动情况等术前检查结果,设计相应的手术方式。包括下斜肌断腱术(3例)、下斜肌部分切除术(63例)、下斜肌徙后术(6例)、健眼下直肌徒后术(4例)、下斜肌减弱+对侧/同侧直肌术(5例)、上斜肌折叠术(1例)。结果:和手术前比较,手术后同时知觉、融合功能、远立体视、近立体视、矫正视力、代偿头位均得到明显改善(P<0.05);有无代偿头位患儿手术后立体视无差异(P>0.05)。结论:根据先天性单眼上斜肌麻痹病情严重程度选择不同的手术方式,在改善患儿视力、代偿头位方面具有积极意义,有助于重建双眼视觉功能。
刘淑芳熊凤枝
关键词:先天性上斜肌麻痹单眼手术双眼视觉功能垂直斜视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