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兰芳
- 作品数:5 被引量:18H指数:3
- 供职机构:深圳市计量质量检测研究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质检总局科技计划项目“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轻工技术与工程医药卫生更多>>
- 食源性致病菌鉴定技术研究进展被引量:3
- 2016年
- 食源性致病菌是影响食品安全的重要因素之一,近年来食源性致病菌污染带来的食品安全事故不断被报道,因此建立食源性致病菌的快速检测方法对食源性疾病控制至关重要。食源性致病菌的传统检测方法周期较长、检测步骤繁琐,不适用于快速检测,因而快速、简便、特异的检测方法成为研究的热点。本文主要从生化鉴定技术、分子生物学技术、免疫技术、代谢技术以及噬菌体鉴定技术等方面介绍目前国内外用于食品致病菌检测的技术,并对这些技术进行分析和总结,以期为今后进一步研究和开发新的检测技术提供参考。
- 潘兰芳黄建飞陈晶赖小红张樱子兰全学
- 关键词:分子生物学技术免疫技术食源性致病菌
- 芹菜贮藏过程中亚硝酸含量与微生物动态关系研究被引量:3
- 2014年
- 目的:分析不同初加工方式和贮藏温度下芹菜中亚硝酸盐含量和菌落总数,研究亚硝酸盐含量与微生物之间的动态关系。方法:检测芹菜在保持原状、颗粒状、粉末状3种初加工方式和1、4、8℃3种贮藏温度下亚硝酸盐含量和菌落总数,分析高亚硝酸盐样品中代表性菌株的硝酸盐还原特性。结果:(1)芹菜在8℃下贮藏时最早检出亚硝酸盐,且亚硝酸盐积累量最大;(2)粉末状芹菜最早检测到亚硝酸盐,亚硝酸盐最大积累量为240 mg/kg(以N计);(3)菌落总数达到107 cfu/g亚硝酸盐开始检出,菌落总数达到108 cfu/g时芹菜中亚硝酸盐含量达到峰值;(4)菌株分析发现6株细菌具有硝酸盐还原特性,为挑取总菌落数的6/10。结论:芹菜中菌落总数变化与亚硝酸含量变化存在动态关系,初步推断硝酸盐还原菌大量繁殖导致了芹菜中亚硝酸盐的积聚。
- 陈晶兰全学严琼英潘兰芳马芳草庄海鸥杨国武
- 关键词:芹菜亚硝酸盐微生物
- 不同初加工方式下莴笋亚硝酸盐含量变化研究被引量:2
- 2015年
- 为揭示莴笋贮藏过程中亚硝酸盐产生的本质原因,对莴笋进行保持原状、颗粒状、粉末状处理,并置于1、4和8℃条件下贮藏,分析莴笋中亚硝酸盐含量和菌落数的变化规律及二者的动态关系。结果表明:粉末状处理在8℃下贮藏时,莴笋最早检出亚硝酸盐,且亚硝酸盐积累量最大。莴笋中菌落总数变化与亚硝酸含量变化存在动态关系,3种初加工方式莴笋中微生物的生长速度快慢和亚硝酸盐含量高低及最早检出时间都表现为保持原状<颗粒状<粉末状。分离得到的6株细菌具有硝酸盐还原特性,为挑取总菌落数的6/10,初步推断硝酸盐还原菌的大量繁殖导致了莴笋中亚硝酸盐的积聚。
- 兰全学陈晶刘丛丛潘兰芳刘灵燕杨国武
- 关键词:莴笋亚硝酸盐微生物
- 蛋白酶K活性检测方法建立被引量:6
- 2013年
- 蛋白酶K常用于核酸提取实验中,其作用为去除基因组中的组蛋白以及去除核酸中的DNA酶和RNA酶。目前已有许多国家标准采用分子生物学技术检测食品中的转基因成分、动物属性、食源性致病菌、病毒等,其中核酸提取均需使用蛋白酶K。然而由于目前缺乏统一的蛋白酶K活性检测标准,各个厂家均有各自的活性检测方法,其采用的底物、缓冲液、pH值、温度均大不相同,这也导致了酶活性定义大不相同,这使得所购买的蛋白酶K酶活性不统一,间接也影响了核酸提取的质量导致影响了检测结果。在现有国标蛋白酶活性检测标准基础上对检测方法进行改进,使其更接近使用的条件和温度,为标准建立提供参考。
- 林霖李淅潘兰芳张宇兰全学杨国武
- 关键词:活性检测丝氨酸蛋白酶紫外分光光度法
- 二喹啉甲酸法在食品加工用具蛋白质残留现场快速检测的应用被引量:5
- 2012年
- [目的]探讨二喹啉甲酸法现场快速检测食品加工用具上蛋白质残留的应用前景。[方法]以棉签为反应载体,通过检测限测定试验、反应时间条件试验、还原性物质干扰试验和现场应用试验,研究二喹啉甲酸法检测蛋白质的检测限、干扰因素和实际应用情况。[结果]棉签二喹啉甲酸法能检测50μg以上的蛋白质,5000μg的3种还原糖、低于2μg的维生素C和5μg维生素B1不会产生干扰。[结论]棉签二喹啉甲酸法方法简便,结果直观,检测限低,是现场快速检测食品加工用具蛋白质残留的理想方法。
- 兰全学张宇潘兰芳严琼英方胜杨国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