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文明
- 作品数:35 被引量:100H指数:6
- 供职机构: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科委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机械工程更多>>
- 基底节区脑出血血肿量临界手术指征患者的临床治疗策略
- 肖瑾王卫红洪文明毛忠祥董浩
- 腰大池-腹腔分流术与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交通性脑积水疗效的系统评价被引量:21
- 2016年
- 目的系统评价腰大池-腹腔分流术与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交通性脑积水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 Med、Cochrane图书馆、EMbase、CNKI、Wan Fang Data、CBM及VIP数据库,检索时限自1990年5月至2016年5月,收集关于LPS与VPS比较治疗交通性脑积水的随机对照试验或队列研究,利用Rev 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13篇文献,共计1321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在手术疗效方面,LPS组与VPS组治疗交通性脑积水的手术有效率之间无明显的统计学差异,但LPS手术一次成功率高于VPS;在并发症方面,LPS的术后出血并发症、感染性并发症、分流管相关并发症及术后癫痫的发生率更低,两种术式术后出现分流异常的发生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结论 LPS与VPS治疗交通性脑积水的疗效相当,但LPS一次手术成功率更高,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更低,整体而言,LPS优于VPS。
- 解虎涛程宏伟李长元洪文明单明包明月吴炳山
- 关键词:腰大池-腹腔分流术脑室-腹腔分流术交通性脑积水META分析
- 神经导航结合B超在脑功能区及脑深部胶质瘤手术临床教学中的应用
- 2023年
- 探析神经导航结合B超在神经外科脑功能区及脑深部胶质瘤手术临床教学中的应用价值。选择2020年1月-2022年12月,在本院神经外科实习的40名硕士规培生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0人。在脑功能区及深部胶质瘤手术的临床教学中,实验组接受神经导航及B超等设备辅助下的教学方式。通过学习考核、教学满意度统计及问卷调查等对该教学方式进行效果评价。实验组规培生教学后的理论知识、病案分析、医患沟通、临床实践考核及教学总满意率等均高于对照组(P<0.05)。通过问卷调查,学生对此教学方法认可度较高,有助于提高他们的外科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
- 李庆新洪文明吴炳山王卫红徐培坤
- 关键词:脑功能区手术教学神经导航B超
- 内镜辅助显微神经外科手术的临床应用初探
- 目的 神经内镜技术近年飞速发展,渐成为神经外科的热门技术。临床常用于经蝶鞍区病变的切除术,本文探讨了神经内镜辅助显微神经外科手术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我科2015年3月~2018年6月收治的38 例神经内镜辅助下...
- 肖瑾程宏伟王卫红王斌洪文明
- 神经内镜辅助下上血管神经复合体显微解剖研究
- 2018年
- 目的:对桥小脑角区(CPA)上血管神经复合体进行显微解剖研究,从而对临床范围三叉神经微血管减压术给予解剖学参考。方法:通过解剖15例灌有乳胶并经过甲醛(10%)固定的成人头颅标本,经枕下乙状窦后入路,在神经内镜辅助下对CPA区上血管神经复合体进行逐层解剖、观察、测量及照相。结果:CPA区上血管神经复合体由滑车及三叉神经、小脑上及前下动脉、岩静脉等结构组成,调整内镜角度可清晰显示三叉神经与小脑上动脉、岩静脉、小脑前下动脉的关系。结论:神经内镜辅助下CPA区上血管神经复合体详尽的解剖学研究,有助于提高微血管减压术(MVD)成功率并尽可能保存神经功能。
- 雷钟奇程宏伟李长元单明洪文明周律
- 关键词:神经内镜显微解剖
- 85例脑膜瘤患者术后临床结局和复发情况及其影响因素的分析被引量:2
- 2022年
- 目的分析并探讨脑膜瘤患者术后临床结局和复发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从2018年1月至2021年2月于我院首次诊断为脑膜瘤的患者人口统计学、临床、肿瘤及围手术期资料。对患者进行平均22.4±9.6个月的电话或门诊随访,并根据随访时mRS评分将患者分为预后良好(0~3)与预后不佳(>3)两个亚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影响患者预后及复发的因素。结果85名患者的平均年龄为46岁,女性与男性患者的比例为2:1,29例患者合并有既往病史。其中,83.5%的肿瘤位于幕上,82.4%的肿瘤>5 cm,85.9%进行了肿瘤完全切除(SMⅠ-Ⅲ级),92.9%的肿瘤WHO病理分级为I级。随访结果提示,92.9%的患者预后良好,5.9%的患者肿瘤复发。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肿瘤<3 cm(OR=0.023,95%CI 0.001~0.518;P=0.009)、完全切除(OR=17.650,95%CI 4.761~61.026;P<0.001)和既往病史(OR=0.205,95%CI 0.014~0.837;P=0.002)是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而年龄(OR=3.534,95%CI 1.293~11.851;P=0.028)和WHO病理分级(OR=0.021,95%CI 0.001-0.324,P<0.001)与肿瘤复发显著相关。结论大多数脑膜瘤患者预后良好,肿瘤大小、手术切除范围、年龄、肿瘤病理学分级和既往病史等与术后结局及复发显著相关。
- 韩世文洪文明宣浩
- 关键词:脑膜瘤MRS预后复发
- 实践性多模态融合教学法在神经外科培训中的运用被引量:7
- 2022年
- 目的为改变传统临床教学手段单一、方式刻板的缺点,本研究将多种教学模态融入教学过程,探讨以实践为核心的多模态融合教学法在神经外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12月于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轮转的30名国外研究生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15人)和对照组(15人)。实验组采用实践性多模态融合教学法,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方法。在完成1个月的培训后,进行出科考试和问卷调查,使用统计学分析2组学员的考试分数及问卷调查结果,以评估多模态教学法的实际效果。结果出科考试成绩显示,实验组基础知识考试成绩为(89.5±5.2)分、解剖知识考试成绩为(92.6±4.3)分、技能操作成绩为(90.1±5.4)分,均高于对照组[(76.4±4.7)分、(70.2±5.4)分、(74.7±4.9)分,均P<0.05];调查问卷显示,实验组学员对教学模式、学习效率、学习成果的满意度分别为86.7%、93.3%、86.7%显著高于对照组(40.0%、26.7%、33.3%,均P<0.05)。结论与传统教学模式比较,实践性多模态融合教学法对于提高学员学习效率、成绩及学习兴趣效果明显,是一种与时俱进、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
- 杨驰王建标杨思明洪文明王斌
- 关键词:多模态融合教学方法神经外科
- 天麻素调节cAMP/PKA/GRK2信号通路对脑胶质瘤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被引量:8
- 2022年
- 目的探讨天麻素(Gastrodin)对脑胶质瘤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不同浓度的天麻素(2.5~80.0μmol/L)分别处理U87细胞24、48、72 h,检测细胞增殖确定最佳给药浓度;U87细胞分为对照组(Control组)、天麻素低、中、高浓度组(Gastrodin-L、Gastrodin-M、Gastrodin-H组,天麻素工作浓度分别为5、10、20μmol/L)、天麻素+cAMP/PKA信号通路抑制剂组(Gastrodin+H-89组,20μmol/L的天麻素与10μmol/L的H-89共同处理细胞),分别检测U87细胞增殖、凋亡及cAMP及Cyclin D1、p21、Bax、Bcl-2、Caspase-3、p-PKA、PKA、p-GRK2、GRK2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2.5~80.0μmol/L的天麻素均可抑制U87细胞增殖,选择浓度为5、10、20μmol/L的天麻素进行后续实验。与Control组比较,Gastrodin-L、Gastrodin-M、Gastrodin-H组G_(0)/G_(1)期细胞比例、细胞凋亡率、cAMP、p21、Bax、Caspase-3、p-PKA、p-GRK2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均P<0.05),S期与G_(2)/M期细胞比例、集落形成数、Cyclin D1、Bcl-2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均P<0.05),且呈药物浓度依赖性;与Gastrodin-H组比较,Gastrodin+H-89组G_(0)/G_(1)期细胞比例、细胞凋亡率、cAMP、p21、Bax、Caspase-3、p-PKA、p-GRK2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均P<0.05),S期与G_(2)/M期细胞比例、集落形成数、Cyclin D1、Bcl-2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均P<0.05)。结论天麻素可能通过激活cAMP/PKA/GRK2通路抑制脑胶质瘤细胞增殖,并诱导其凋亡。
- 滑祥廷滑祥廷洪文明张超勇
- 关键词:天麻素胶质瘤
- 经额纹切口眶上锁孔入路切除前颅底及鞍区肿瘤的临床分析被引量:7
- 2021年
- 目的探讨经额纹切口眶上锁孔入路切除前颅底及鞍区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0年2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采用经额纹切口眶上锁孔入路切除62例前颅底及鞍区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术前均行头颅MRI平扫+增强检查诊断为前颅底或鞍区肿瘤,其中脑膜瘤49例(包括嗅沟脑膜瘤24例、鞍结节脑膜瘤18例、蝶骨嵴脑膜瘤7例),颅咽管瘤8例,垂体腺瘤5例。根据肿瘤的大小和生长偏向个体化地设计皮肤切口及骨瓣位置。术后根据影像学资料及临床症状评估肿瘤的全切除率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同时调查患者对切口美观程度的满意度。术后定期行影像学及临床随访,以观察肿瘤是否复发和患者的预后情况。结果62例患者中,肿瘤全切除54例(87.1%),次全切除8例(12.9%),无手术相关死亡病例。62例肿瘤术后均经病理学检查确诊。术后头痛症状的改善率为85.7%(24/28),视力下降的改善比例为13/14,嗅觉症状的改善比例为13/15,眩晕症状的改善比例为5/6,肢体麻木、行走不稳的改善比例为4/5。患者对切口美观程度的满意度为87.1%(54/62)。62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18.0±5.6)个月(1~36个月),随访期间无死亡患者;4例(6.4%)术后出现前额麻木、眶上感觉迟钝的患者,3个月随访时症状消失或好转;2例(3.2%)垂体腺瘤复发,接受二次手术治疗后未见复发。结论经额纹切口眶上锁孔入路切除前颅底及鞍区肿瘤,不仅可以提供足够的手术视野、获得满意的肿瘤切除程度,而且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
- 杨驰王建标杨思明洪文明王斌
- 关键词:颅底肿瘤锁孔手术
- 颅前窝底及鞍区肿瘤手术入路的研究进展被引量:6
- 2021年
- 颅前窝底及鞍区因涉及的解剖区域结构复杂,手术技术难度大、风险高,一直是神经外科医生所面临的难题。近年来,随着微侵袭观念的不断传播,显微器械和内镜器械的发展以及神经外科技术的日臻成熟,颅前窝底及鞍区肿瘤的治疗也得到飞速发展,相关技术日臻成熟。本文就颅前窝底肿瘤手术入路的进展作一综述。
- 杨驰(综述)洪文明王斌
- 关键词:脑肿瘤蝶鞍手术入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