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11篇期刊文章
  • 3篇专利

领域

  • 1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带状疱疹
  • 5篇神经痛
  • 5篇疱疹
  • 5篇经痛
  • 4篇硬膜
  • 4篇硬膜外
  • 3篇带状疱疹后
  • 3篇带状疱疹后神...
  • 3篇镇痛
  • 3篇射频
  • 3篇疼痛
  • 3篇疱疹后神经痛
  • 2篇带状疱疹神经...
  • 2篇治疗带状疱疹
  • 2篇射频热凝
  • 2篇射频热凝术
  • 2篇热凝
  • 2篇热凝术
  • 2篇关节
  • 1篇单盲

机构

  • 11篇成都市第二人...
  • 4篇四川大学华西...
  • 2篇重庆医科大学...
  • 1篇川北医学院
  • 1篇内江市第一人...
  • 1篇四川省人民医...
  • 1篇成都军区
  • 1篇南充市中心医...
  • 1篇资中县人民医...

作者

  • 14篇汤芹芹
  • 7篇刘东
  • 7篇李京霞
  • 4篇李远东
  • 4篇杨邦祥
  • 4篇焦世华
  • 3篇刘翔
  • 3篇刘慧
  • 2篇肖红
  • 2篇孙琳
  • 2篇段如刚
  • 2篇颜铭
  • 1篇李永忠
  • 1篇杨胜杰
  • 1篇宋莉
  • 1篇文传兵
  • 1篇王信春
  • 1篇梁琳
  • 1篇尹智
  • 1篇杨颖

传媒

  • 2篇实用医院临床...
  • 1篇中国疼痛医学...
  • 1篇华西药学杂志
  • 1篇西南国防医药
  • 1篇四川大学学报...
  • 1篇中国社区医师...
  • 1篇西部医学
  • 1篇中国CT和M...
  • 1篇中国医学创新
  • 1篇中国医药科学

年份

  • 3篇2022
  • 2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2
  • 2篇2011
  • 2篇2010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射频热凝术与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效果的Meta分析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采用Meta分析评价射频热凝术(radiofrequency thermocoagulation,RFT)与微血管减压术(microvascular decompression,MVD)治疗三叉神经痛(trigeminal neuralgia,TN)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Embase、Cochrane Library、PubMed、中国知网、维普网、万方数据库等中英文数据库,检索时限为建库开始至2021年8月。选取包含RFT与MVD治疗TN的临床研究,使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纳入19篇文献,共2698例TN患者。Meta分析显示,MVD组的有效率高于RFT组[OR=0.45,95%CI(0.30,0.69),P=0.0002],MVD组的治愈率高于RFT组[OR=0.26,95%CI(0.16,0.42),P<0.00001],RFT组有更高的术后面部麻木发生率[OR=2.84,95%CI(1.28,6.30),P=0.01]及复发率[OR=3.56,95%CI(2.25,5.63),P<0.00001],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0.91,95%CI(0.64,1.30),P=0.61]。结论:TN患者进行MVD手术可以获得更好的临床疗效,术后复发率更低,而RFT创伤小,可以作为一种替代的治疗选择。
胡鉴瑜李京霞刘东焦世华苏玮汤芹芹
关键词:三叉神经痛射频热凝术微血管减压术META分析
股臀部软组织损伤致股外侧皮神经卡压11例分析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观察股外侧皮神经卡压患者的临床特点并探讨致病原因。方法:对11例股外侧皮神经分布区疼痛的患者进行临床特点分析总结。结果:11例患者均为男性,均为单侧发病。均有患侧股前下份及外侧的疼痛伴麻木。查体患侧臀部主要是股骨大转子周围有不同程度及不同部位的压痛。结论:股臀部软组织损伤是导致外侧皮神经卡压的重要原因之一。
王信春汤芹芹
关键词:股外侧皮神经
一种带刻度的穿刺针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带刻度的穿刺针,属于医疗辅助工具技术领域,该带刻度的穿刺针包括针座,所述针座的一侧面固定连接有安装座,所述安装座的内壁固定连接有穿刺针本体,所述穿刺针本体的外表面活动连接有上定位座和下定位座,本穿刺针...
汤芹芹焦世华李京霞
及通安用于慢性非癌痛住院患者过渡性治疗的临床研究
2014年
采用前瞻性、随机单盲、阳性药物平行对照的方法,比较及通安和曲马多对中重度慢性非癌痛住院患者过渡性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及通安的总疼痛缓解度、疼痛强度差异之和、日平均疼痛强度、日平均疼痛缓解度,与曲马多相比均无显著性统计学差异,而不良反应发生率较曲马多少。及通安在慢性非癌性疼痛住院患者的过渡性治疗中是可行的,具有快速、良好的镇痛作用且耐受性好。
梁琳刘慧杨邦祥尹智汤芹芹
关键词:曲马多住院患者随机单盲
一种疼痛科加快恢复的袖套式护具
本实用新型属于袖套式护具技术领域,涉及一种疼痛科加快恢复的袖套式护具,包括第一固定环,所述第一固定环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弹性带,所述第一弹性带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固定环,所述第一固定环的另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弹性带,所述...
汤芹芹刘东姜鹏
三叉神经半月节射频热凝术中静脉麻醉方法的比较被引量:4
2011年
三叉神经痛是临床常见的神经源性疼痛,一般疼痛程度严重,普遍治疗效果差,或容易复发[1]。近年来开展的三叉神经半月节射频热凝术操作简单、创伤小、见效快、效果肯定,临床应用日趋广泛。我科2008年1月~2009年6月使用芬太尼或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靶浓度控制输注麻醉给药系统(tar-get controlled infusion,TCI),对90例三叉神经半月节射频热凝术患者进行麻醉处理,均取得较为理想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杨颖汤芹芹刘慧杨邦祥
关键词:静脉麻醉方法射频热凝术半月节靶浓度控制输注神经源性疼痛
舒芬太尼硬膜外镇痛用于治疗带状疱疹神经痛的增效作用效果观察被引量:5
2012年
目的观察舒芬太尼硬膜外镇痛治疗带状疱疹神经痛的效果。方法 60例躯干部带状疱疹神经痛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硬膜外镇痛组(A组)和舒芬太尼镇痛组(B组)各30例。两组均给予2%利多卡因3 ml+复方倍他米松1ml+甲钴铵1 mg+0.9%NS 10 ml,在此基础上,B组加用舒芬太尼0.5μg/ml。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疼痛的改善情况及不良反应,并随访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各时点与治疗前相比疼痛评分随时间延长而下降(P<0.05);舒芬太尼镇痛组治疗后各时点的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与单纯硬膜外镇痛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未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愈后随访3个月,A组1例出现后遗神经痛,B组无后遗神经痛发生。结论舒芬太尼用于硬膜外镇痛可提高带状疱疹神经痛的治疗效果,是一种安全有效的临床治疗方法。
李京霞刘东汤芹芹杨胜杰
关键词:舒芬太尼硬膜外神经阻滞带状疱疹神经痛
加巴喷丁与普瑞巴林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效果比较被引量:33
2012年
目的观察加巴喷丁和普瑞巴林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PHN)的效果以及对患者睡眠的影响。方法 60例PHN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加巴喷丁组和普瑞巴林组各30例,分别给予加巴喷丁900 mg/d口服和普瑞巴林150 mg/d口服,疗程均为28天。观察治疗前后疼痛和睡眠的改善情况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各时点与治疗前相比疼痛评分随时间下降,睡眠时间增加(P<0.05);普瑞巴林组治疗后各时点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analogue scale,VAS)低于加巴喷丁组(P<0.05),24小时睡眠时间大于加巴喷丁组(P<0.05);两组未出现严重的药物不良反应,普瑞巴林组嗜睡发生率明显低于加巴喷丁组(P<0.05),其余不良反应发生率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普瑞巴林治疗PHN更安全有效,优于加巴喷丁。
李京霞汤芹芹刘东龙军刘翔段如刚李远东
关键词:加巴喷丁普瑞巴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
不同时机实施分娩镇痛对产程及分娩方式的影响被引量:14
2011年
目的探讨在不同时机实施硬膜外分娩镇痛对产程的长短及分娩方式的影响。方法将愿意接受硬膜外分娩镇痛的足月初产妇180例随机分为两组:潜伏期组(A组,宫口<3 cm)和活跃期组(B组,宫口>3 cm)。硬膜外穿刺成功后,两组首剂给予0.125%罗哌卡因和0.5μg/ml舒芬太尼混合液10~15 ml,30 min后连接镇痛泵,背景剂量2 ml/h,追加剂量2 ml,锁定时间15 min。连续监测呼吸循环情况,采用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并观察记录产程进展及分娩方式、产后出血量、新生儿Apgar评分、缩宫素使用情况、副作用及产妇满意度。结果两组镇痛后VAS评分均降低,与B组相比,A组潜伏期VAS评分明显降低(P<0.05),器械助产率升高(P<0.05),镇痛满意度升高,下肢麻木发生率升高(P<0.05)。两组产程、剖宫产率、催产素使用量、产后出血量、新生儿Apgar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分娩早期实施椎管内麻醉镇痛不影响产程和剖宫产率,可提高孕妇对分娩镇痛的满意度,但器械助产率有所增高。
李京霞刘东汤芹芹刘翔段如刚李远东
关键词:分娩镇痛硬膜外潜伏期产程分娩方式
超声探测腰椎小关节的可行性和准确性研究被引量:12
2013年
目的探讨临床上超声探测腰椎小关节的可行性和准确性,为超声引导腰椎小关节阻滞提供技术支持。方法选择符合纳入和排除标准的健康志愿者10例,用PHILIP HDI 5000型超声仪对腰椎L1~S1的小关节(上下关节突关节)进行横断面扫描,在超声横截面图像上,经该平面的棘突中点作一直线与该平面的下关节突呈切线相交,交点作为参考点(即该平面的下关节突的最外缘),测量棘突中点到参考点的水平距离(a)、垂直距离(b)和棘突中点到参考点的距离(c),并在志愿者背部皮肤上做好标记,再用CT扫描标记好的平面,用CT测量工具测量上述距离,比较两组对应距离的差异。结果超声准确探测到88个腰椎小关节,成功率达88%(88/100);各节段左右两边小关节的a、b和c的超声测量值与相对应的CT测量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可用于探测腰椎小关节,且准确性较高。
文传兵李永忠汤芹芹孙琳肖红杨邦祥宋莉刘慧
关键词:超声CT腰椎小关节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