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霞
- 作品数:126 被引量:399H指数:12
- 供职机构:四川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四川省应用基础研究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四川省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理学文化科学更多>>
- 一种有机固废气化焦油制氢钙钛矿基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 本发明属于碳中和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有机固废气化焦油制氢钙钛矿基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该催化剂包括85%~99.9%Fe<SUB>2</SUB>TiO<SUB>5</SUB>粉末和0.1%~15%活性组分;活性组分...
- 江霞姬海燕汪椿皓曹光梅靳紫恒胡春云刘四威
- 赤铁矿-微生物协同脱硫性能的研究
- 沼气作为一种可再生能源越来越广泛地被人们使用,而厌氧消化过程中产生的硫化氢却限制了沼气的利用。因此,沼气脱硫是沼气高值、高效利用的重要环节。本研究将物理-化学脱硫和生物脱硫相结合以期获得更好地脱硫效果。在不同条件下进行批...
- 周琦颖李稀刘洪英江霞
- 关键词:硫化氢赤铁矿生物脱硫
- 文献传递
- V_2O_5共混制备改性活性焦的脱硫性能及机理被引量:1
- 2015年
- 以煤为原料、V2O5为添加剂共混制备新型活性焦(V/AC),研究了该活性焦的物理化学特征和脱硫性能,并探讨了改性活性焦脱硫机制。研究表明,改性活性焦的得率随V2O5负载量增加而增加,其脱硫性能均比未改性的活性焦高。当V2O5负载比例为12%时,碘值达到最大,为415 mg/g;其脱硫性能也最高,穿透硫容达到136.42 mg/g炭,比未改性活性焦增加约38.23%。BET结果表明,改性活性焦主要以微孔为主;红外光谱分析显示活性焦表面存在醇、羧酸、酚或醚类官能团。改性活性焦的脱硫机制包括:V2O5在活性焦表面主要以V2O3存在,脱硫时在氧气的存在下转化为V2O5;V/AC吸附、氧化SO2形成具有VOSO4结构的中间体,此中间体与O2反应生成V2O5和SO3,SO3或与H2O结合所成的H2SO4迁移到V2O5周围的微孔中。
- 杨丹妮郝先鹏刘一天蒋文举江霞
- 关键词:活性焦V2O5烟气脱硫共混
- 多级孔微通道结构的富氮生物质基活性炭及其应用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级孔微通道结构的富氮生物质基活性炭及其应用,属于多孔炭材料技术领域。本发明为解决目前氮掺杂活性炭中氮掺杂量低和微通道结构被破坏等问题,提供了一种多级孔微通道结构的富氮生物质基活性炭,其制备方法为:将生物...
- 江霞吴见平陈文华陈琳靳紫恒
- 文献传递
- 气体循环式生物鼓泡塔沼气/天然气生物脱硫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气体循环式生物鼓泡塔沼气/天然气生物脱硫方法,属于环保污染处理技术领域。采用气体循环式生物鼓泡塔沼气/天然气生物脱硫方法,包括:将含硫化氢的沼气/天然气,与空气或氧气混合,将混合气体从生物鼓泡塔反应器底部...
- 江霞吴见平靳紫恒蒋文举
- 文献传递
- 成都市冬季相对湿度对颗粒物浓度和大气能见度的影响被引量:55
- 2018年
- 利用成都市城区2015年12月的连续在线观测数据,如相对湿度(RH)、能见度、颗粒物(PM_(10)、PM_(2.5)和PM1)浓度、气态污染物(SO_2和NO_2)浓度以及PM_(2.5)中SO_4^(2-)和NO_3^-浓度,探讨RH对颗粒物浓度和大气能见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高颗粒物浓度和高RH协同作用导致低能见度事件.观测阶段,PM_(2.5)在PM_(10)中的平均比重为64%,表明成都市冬季细颗粒物污染严重;随着RH增加,PM_(2.5)/PM_(10)显著增加,表明高RH会加重细颗粒物污染.随着PM_(2.5)浓度增加,能见度呈幂指数下降;在相同PM_(2.5)浓度下,RH越高,能见度越低.当颗粒物浓度较低时,RH对能见度的影响作用较强;当颗粒物浓度较高时,大气消光主要由PM_(2.5)浓度控制,RH对能见度的影响减弱.当RH大于70%时,硫氧化率(SOR)和氮氧化率(NOR)的均值分别从0.27和0.11(RH小于40%)增长至0.40和0.19,表明较高RH对二次硫酸盐和硝酸盐的生成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二次硫酸盐和硝酸盐单独或协同影响空气质量.
- 刘凡谭钦文江霞蒋文举宋丹林
- 关键词:相对湿度能见度颗粒物
- 富含介孔生物炭及其制备方法
- 本发明属于活性炭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富含介孔生物炭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富含介孔生物炭及其制备方法,利用生物质木质素具有介孔结构,以及木质素炭与纤维素/半纤维素炭降解温度不同,以植物基生物质为原料...
- 江霞成博闻蒋文举
- 文献传递
- “双碳”目标背景下高等学校碳中和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现实障碍与优化路径
- 2025年
-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经济系统性变革,“双碳”目标的实现需要全方位、多层次的优秀人才培养体系作为支撑。当前,我国正加快构建“双碳”科技创新体系和人才培养体系。在推进这场系统性变革的过程中,如何充分发挥高校的优势,加快构建碳中和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对于如期实现“双碳”目标至关重要。我国碳中和人才培养推进过程中存在学科交叉融合程度低,碳中和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滞后,碳中和专业复合型领军人才紧缺,碳相关学科产学研融合深度不足等现实障碍。文章针对我国高等学校碳中和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现实障碍,提出相应优化路径:以学科交叉融合为着力点,打造高质量学科生态体系;构建“三位一体”的碳中和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加强碳中和复合型师资队伍建设;聚力创新碳中和产学研协同培养机制。
- 吴霁薇吴理民鲁涧行江霞
- 关键词:创新型人才
- 湿生物质热解制备氮掺杂多级孔生物炭及其应用
- 本发明属于多孔炭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氮掺杂多级孔生物炭及制备方法和应用。针对目前化石能源紧缺、废弃生物质产量巨大但利用步骤繁琐、利用率较低等问题,热解制生物炭过程中产生大量难以去除易造成二次污染的焦油等缺点,本发明利用...
- 陈琳江霞蒋文举 陈文华 靳紫恒 马生贵
- 生物质生产汽柴油的长周期稳定运行方法与装置
- 本发明公开了生物质生产汽柴油的长周期稳定运行方法与装置,装置包括生物质秒级非相变干燥‑热解制生物油系统(I)、生物油加氢脱氧制脱氧液系统(II)和脱氧液加氢提质制汽柴油系统(III);生物质秒级非相变干燥‑热解制生物油系...
- 江霞汪华林袁远平李立权陈崇刚李剑平常玉龙甘凤丽靳紫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