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忠
- 作品数:12 被引量:77H指数:6
- 供职机构:东台市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江苏省盐城市医学科技发展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47例心肌桥—壁冠状动脉患者128层CTA双时相冠状动脉重建结果分析被引量:8
- 2014年
- 目的:分析心肌桥-壁冠状动脉( MB)患者128层CTA双时相冠状动脉重建结果,并探讨其意义。方法对47例经128层CTA诊断为MB的患者进行双时相冠状动脉重建及后处理,记录40%、70%时相的狭窄程度、狭窄例数,及患者是否伴有心电图ST-T段异常、心肌缺血症状。结果47例单纯性MB患者中,发生于LAD 41例,其中近段4例、中段35例、远段2例;发生于RCA 1例、CX 3例、LADD 2例。40%时相壁冠状动脉( MCA)狭窄47例,狭窄程度31%~80%;70%时相MCA狭窄22例,狭窄程度24%~65%。40%时相显示狭窄轻度26例,其中心电图ST-T段异常2例,伴心肌缺血症状4例;中度分别为18、9、14例;重度分别为3、3、3例。70%时相显示无狭窄25例,其中心电图ST-T段异常3例,伴心肌缺血症状5例;轻度分别为17、4、10例;中度分别为5、5、5例。结论128层CTA 双时相冠状动脉重建显示MCA 改变与心肌缺血及心电图ST-T 段改变有一定相关性。
- 武汉忠陈进王强荣李慧
- 关键词:冠状动脉成像心肌桥壁冠状动脉
- 吉布斯反思循环护理对老年慢阻肺稳定期患者呼吸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被引量:7
- 2020年
- 目的探讨吉布斯反思循环护理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呼吸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于我院就诊的120例老年COP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编号1~120号,将奇数归为对照组,偶数归为观察组,每组60例。予以对照组常规护理干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观察组吉布斯反思循环护理干预,干预3个月。分别于干预前及干预3个月时采用呼吸困难量表(mMRC)及日常生活活动量表(ADL)评分评估患者呼吸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结果干预3个月,两组mMRC评分均较干预前低,ADL评分较干预前高,且观察组mMRC评分低于对照组,ADL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吉布斯反思循环护理干预可改善老年慢阻肺患者的呼吸功能,提升日常生活能力。
- 李慧武汉忠
- 关键词: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吸肌功能锻炼日常生活能力
- 头颈部CT血管成像对颅内动脉瘤的诊断价值更高被引量:5
- 2023年
- 目的探究头颈部CT血管成像(CTA)在颅内动脉瘤中的诊断效果及在手术指导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8年6月~2021年9月本院收治的129例颅内动脉瘤疑似患者纳入研究对象,均行头颈部CTA诊断和磁共振血管成像(MRA)诊断,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作为金标准,比较头颈部CTA诊断和MRA诊断对颅内动脉瘤的诊断及手术应用价值。结果以DSA诊断为“金标准”,129例颅内动脉瘤疑似患者经DSA诊断证实有80例确诊为颅内动脉瘤,头颈部CTA诊断准确度为92.24%,敏感度为95.06%,特异性为87.50%,阳性预测值为92.77%,阴性预测值为91.30%;MRA诊断准确度为88.37%,敏感度为91.46%,特异性为82.97%,阳性预测值为90.36%,阴性预测值为84.78%。头颈部CTA诊断和MRA诊断的病灶检出部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头颈部CTA诊断检出<3 mm直径的瘤体数量多于MRA诊断(P<0.05)。头颈部CTA诊断Kappa值为0.850,MRA诊断的Kappa值为0.747,头颈部CTA诊断与DSA诊断一致性更高。结论头颈部CT血管成像对颅内动脉瘤的诊断价值更高,对手术治疗具有更好的指导作用。
- 武汉忠王勇王强荣常燕翔
-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
- 叙事护理学理论构建在AECOPD患者中的应用被引量:9
- 2021年
- 目的:探讨叙事护理学理论构建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6月1日~2019年12月1日收治的120例AECOPD患者为研究对象,按入院时间顺序编号后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预组61例和对照组5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构建叙事护理学理论进行干预。比较两组干预前后负性情绪[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应对方式[采用医学应对问卷(MCMQ)]、生活质量[采用圣·乔治呼吸问卷(SGQR)]及治疗依从性。结果:干预后,两组SAS、SDS评分均低于干预前(P<0.05),且干预组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两组面对维度评分高于干预前(P<0.05),且干预组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回避和屈服维度评分均低于干预前(P<0.05),且干预组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治疗依从性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两组呼吸症状及疾病影响评分低于干预前(P<0.05),干预组呼吸症状、活动受限、疾病影响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叙事护理学理论构建进行干预,可有效改善AECOPD患者的负性情绪,使其更加积极地面对疾病,进而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和生活质量。
- 李慧武汉忠陈平
-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生活质量
- 老年多发性脑梗死应用MRI与CT诊断的临床价值探讨
- 2025年
- 目的:探讨针对老年多发性脑梗死使用磁共振成像(MRI)与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共纳入2021年2月至2023年1月我院收治的80例多发性脑梗死患者,其中接受MRI检查的患者共37例,纳入MRI组;另43例患者接受CT检查,纳入CT组。比较两组患者发病<24h、24~72h、>72h的病灶检出情况、病灶大小检出情况及满意度情况。结果:CT组共检出208个病灶,MRI组共检出322个病灶,与CT组相比较,MRI组发病<24h检出率、总检出率、≤5mm、6~10mm、11~15mm、≥16 mm的病灶检出情况、诊断总满意度均更高,在统计学中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发病24~72h、>72h的检出率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CT诊断相比较,MRI对于老年多发性脑梗死的病灶检出情况更好,有助于为临床制订治疗方案提供更多有价值的信息,且诊断满意度更高。
- 武汉忠邓一军李慧
- 关键词:多发性脑梗死磁共振成像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
- 人工智能辅助头颈部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成像在颅内动脉瘤诊断中的应用被引量:2
- 2024年
- 目的分析应用人工智能辅助头颈部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成像(CTA)对颅内动脉瘤诊断的准确性,为该疾病的诊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东台市人民医院在2021年9月至2023年9月期间收治的68例疑似颅内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研究对象均接受头颈CTA、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以DSA为金标准,分析所有疑似颅内动脉瘤患者经人工智能辅助头颈部CTA检查的检出情况、诊断效能,包括阳性例数检出情况、病灶大小(病灶>5mm、3~5mm、<3mm)检出情况。结果68例研究对象经金标准检查,其中阳性53例,阴性15例,经CTA检查与DSA诊断结果的一致性较好(Kappa=0.708)。53例颅内动脉瘤患者经金标准检查出61个病灶;经CTA检查颅内动脉瘤病灶大小(病灶>5 mm、3~5 mm)与DSA诊断结果的一致性较好(Kappa分别为0.651、0.666,P<0.05);人工智能辅助头颈CTA检查对颅内动脉瘤的诊断特异度、灵敏度及准确度分别为80.00%、92.45%、89.71%,且对>5mm、3~5mm的病灶的诊断灵敏度、准确度均较<3mm病灶更高(均P<0.05)。结论在颅内动脉瘤中,人工智能辅助头颈CTA具有良好的诊断价值,尤其是对病灶>5mm、3~5mm患者的诊断效能较高,因此,临床可在诊断颅内动脉瘤时运用人工智能辅助头颈CTA的检查结果及其影像学特征,以期提高筛查颅内动脉瘤的准确率。
- 王勇武汉忠常燕翔朱华夏茜
-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
- 冠心病患者主要不良心脏事件的相关因素及CTA相关参数的诊断价值研究被引量:17
- 2023年
- 目的研究冠心病患者主要不良心脏事件的相关因素及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成像(CTA)相关参数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018年6月~2022年1月我院收治的238例冠心病患者进行为期1年的随访,后收集其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是否发生主要不良心脏事件将其分为不良事件组(43例)和非不良事件组(195例),统计两组一般资料及CTA影像学特点,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冠心病患者主要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的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CTA参数对冠心病患者主要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的预测价值。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有糖尿病、冠状动脉狭窄程度较高、CT血流储备分数(FFRCT)较低、斑块负荷较高均为冠心病患者主要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OR=2.552、4.067、2.729、3.059,P<0.05)。冠状动脉狭窄程度、FFRCT、斑块负荷联合预测冠心病患者主要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的曲线下面积(AUC)及特异度均高于三者单独预测(P<0.05);冠状动脉狭窄程度、联合敏感度高于斑块负荷,联合高于FFRCT(P<0.05);斑块负荷特异度高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FFRCT(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主要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包括有糖尿病、冠状动脉狭窄程度较高、FFRCT较低、斑块负荷较高,CTA参数冠状动脉狭窄程度、FFRCT、斑块负荷联合可有效提高对冠心病患者主要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的预测价值。
- 王勇武汉忠常燕翔朱华夏茜吴璇
- 关键词:冠心病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成像主要不良心脏事件
- 心肌桥与壁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狭窄的关系研究
- 2025年
- 目的:探讨心肌桥(MB)与壁冠状动脉(MCA)粥样硬化狭窄的关系,并探讨MCA狭窄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104例行冠脉CT血管成像检查的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检查是否检出MB分为MB组(n=43)和无MB组(n=61)。比较2组的MCA狭窄程度。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MCA狭窄的危险因素。结果:在冠状动脉分支中,MB位于左前降支的比例最高,占55.81%(24/43)。MB组和无MB组病人的MCA狭窄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MB厚度(OR=1.931,95%CI:1.066~3.497,P<0.05)、MB近端血管迂曲成角(OR=3.016,95%CI:1.232~7.387,P<0.05)是MB病人发生MCA狭窄的危险因素。结论:MB与MCA粥样硬化狭窄密切相关,MB厚度、MB近端血管迂曲成角是影响MCA狭窄的危险因素。
- 武汉忠李慧王晓平
- 关键词:心肌桥壁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
- 128层CT多种图像后处理技术评估心肌桥-壁冠状动脉被引量:16
- 2013年
- 目的探讨128层螺旋CT对心肌桥的诊断效能,评估壁冠动脉狭窄程度。方法对146例可疑冠心病患者进行128层螺旋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VR、MIP、MPR、CPR对血管进行重建,短轴多平面重组,分析血管在收缩期或舒张期血管狭窄程度。结果多种图像后处理技术中,MPR/CPR/MIP重建更有利于心肌桥一壁冠状动脉的显示;共检出30例心肌桥,34段;19例发生在前降支,10例发生在回旋支,1例发生在右冠状动脉;17例伴有不同程度的邻近冠状动脉粥样板块形成;1例合并冠状动脉起源异常。结论 128层螺旋CT结合多种图象后处理技术,尤其MPR/CPR/MIP重建可以清晰显示心肌桥一壁冠状动脉,是一种能够无创、准确诊断心肌桥一壁冠状动脉的重要手段。
- 武汉忠陈进王强荣王亚军常燕祥
- 关键词:冠状动脉造影心肌桥壁冠状动脉
- 肝脏灌注异常的CT表现及意义被引量:9
- 2015年
- 目的分析肝脏灌注异常的CT表现,认识其发病机制及意义,提高肝脏疾病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6-2014.6肝脏动态增强CT表现为灌注异常的病例。分析其不同表现与相关疾病关系。结果 38例肝脏灌注异常,6例为单发,2例为多发;与肿瘤相关29例,与炎症相关4例,门静脉血栓3例,肝硬化1例,原因不明1例;CT表现为动脉期、门脉期的异常强化,呈高密度或低密度,平衡期多呈等密度。异常灌注的形态肝叶、肝段型3例,楔形或扇形18例,片状16例,条带状1例。HPD没有占位效应,内可见正常血管穿行。结论正确认识肝脏灌注异常对肝脏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 常燕翔张雯颜志平武汉忠
- 关键词:肝脏灌注异常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