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红霞

作品数:46 被引量:282H指数:9
供职机构:山西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艾滋病和病毒性肝炎等重大传染病防治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4篇医药卫生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10篇食源
  • 10篇食源性
  • 9篇流行病
  • 9篇流行病学
  • 9篇耐药
  • 9篇菌病
  • 9篇布鲁氏菌
  • 8篇源性疾病
  • 8篇食源性疾病
  • 7篇沙门菌
  • 7篇布鲁氏菌病
  • 6篇基因
  • 6篇分子
  • 6篇分子分型
  • 6篇病原学
  • 4篇电泳
  • 4篇药敏
  • 4篇流行病学特征
  • 4篇脉冲场
  • 4篇脉冲场凝胶电...

机构

  • 45篇山西省疾病预...
  • 11篇中国疾病预防...
  • 5篇中国疾病预防...
  • 3篇上海市疾病预...
  • 2篇阳泉市疾病预...
  • 2篇太原市疾病预...
  • 1篇长治医学院
  • 1篇山西医科大学
  • 1篇山西省中医院
  • 1篇山西省人民医...
  • 1篇贵港市疾病预...
  • 1篇海南省疾病预...
  • 1篇晋城市疾病预...
  • 1篇厦门市儿童医...
  • 1篇中国疾病预防...

作者

  • 45篇杨红霞
  • 22篇郝瑞娥
  • 20篇张秋香
  • 17篇姚素霞
  • 14篇王洋
  • 9篇白永飞
  • 9篇帖萍
  • 9篇崔步云
  • 9篇王婷
  • 9篇郑玉华
  • 8篇闫昌福
  • 7篇张凡非
  • 7篇李学敏
  • 7篇赵嵘
  • 4篇王三桃
  • 3篇光明
  • 3篇许学斌
  • 3篇王慧
  • 3篇李雪原
  • 3篇王尚敏

传媒

  • 10篇疾病监测
  • 6篇中国药物与临...
  • 5篇中华微生物学...
  • 4篇中国人兽共患...
  • 4篇中华地方病学...
  • 3篇中国卫生检验...
  • 2篇中国公共卫生...
  • 2篇中国热带医学
  • 1篇中国食品工业
  • 1篇中国基层医药
  • 1篇中国地方病防...
  • 1篇山西医药杂志
  • 1篇山西医科大学...
  • 1篇山西职工医学...
  • 1篇公共卫生与预...
  • 1篇预防医学论坛
  • 1篇山西医药杂志...

年份

  • 3篇2025
  • 5篇2024
  • 2篇2023
  • 2篇2022
  • 4篇2021
  • 4篇2020
  • 10篇2019
  • 2篇2018
  • 4篇2016
  • 3篇2014
  • 1篇2010
  • 2篇2009
  • 3篇2008
4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山西省肠炎沙门菌耐药分析与分子分型研究被引量:8
2018年
目的了解山西省肠炎沙门菌的耐药状况与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子分型特征,为沙门菌的临床治疗及食源性疾病暴发溯源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5年4月—2018年3月分离于食源性疾病监测点的标本,进行系统生化鉴定、血清凝集;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对64株肠炎沙门菌进行药敏试验;应用PFGE技术进行分子分型。结果64株肠炎沙门菌对萘啶酸的耐药率最高,为95.31%,其次为氨苄西林和氨苄西林/舒巴坦,分别为90.63%和81.25%,对6种抗菌药物(头孢唑林、头孢噻肟、四环素、头孢他啶、甲氧苄啶/磺胺甲恶唑、环丙沙星)耐药率较低(3.13%~23.44%),对氯霉素、头孢西丁、阿奇霉素、亚胺培南及庆大霉素均敏感;比较散发菌株与暴发菌株对剩余9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差异均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64株肠炎沙门菌经XbaⅠ酶切后共分为33种带型(E1~E33),各带型包含菌株数为1~10株不等,带型相似度在54.6%~100.0%之间。结论山西省肠炎沙门菌耐药状况应引起重视,相关部门应加强抗生素的规范使用;肠炎沙门菌PFGE带型之间具有显著的遗传多态性,但PFGE在用于分析菌株之间的亲缘关系,及时确认和溯源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有重要意义。
姚素霞郝瑞娥张秋香杨红霞王洋韩吉婷宋晓红刘晔
关键词:肠炎沙门菌药敏
山西省2015-2016年食源性疾病主动监测的病原学特征分析被引量:38
2019年
目的了解山西省食源性疾病主动监测中沙门菌、志贺菌、副溶血性弧菌、致泻性大肠埃希菌(包括粘附性大肠埃希菌EAEC、致病性大肠埃希菌EPEC、侵袭性大肠埃希菌EIEC、产毒性大肠埃希菌ETEC)的病原谱、耐药情况及分子分型。方法对2015-2016年山西省食源性疾病主动监测病例中分离到的沙门菌、志贺菌、副溶血性弧菌、致泻性大肠埃希菌进行血清学分型、药物敏感性试验以及PFGE分型。结果 2015-2016年共采集腹泻病人标本2 505例,检出目标菌数157例,检出率为6.27%,其中致泻性大肠埃希菌82例(3.27%)、沙门菌51例(2.04%)、志贺菌14例(0.56%)、副溶血性弧菌10例(0.40%)。致泻性大肠埃希菌中,分离率最高的是EPEC。在对15种常见抗生素药敏实验中,致泻性大肠埃希菌对亚胺培南全部敏感(100%),对头孢他啶和甲氧苄啶\磺胺甲恶唑敏感率大于90%。沙门菌以肠炎沙门菌和鼠伤寒沙门菌2个血清型为主,沙门菌对亚胺培南全部敏感(100%),对头孢西丁和头孢他啶敏感率大于90%。副溶血性弧菌毒力基因全部为tdh阳性。结论山西省2015-2016年食源性疾病主动监测中,检出率最高的是致泻性大肠埃希菌,其次为沙门菌,志贺菌,副溶血性弧菌。
郝瑞娥姚素霞张秋香杨红霞王洋韩吉婷
关键词:食源性疾病病原学药敏分子分型
1950-2018年山西省布鲁氏菌病病原学特征分析被引量:10
2019年
目的系统分析1950-2018年山西省布鲁氏菌病病原学特征,为深入分析布鲁氏菌病的流行病学特征提供参考信息。方法对全省69年间检出布鲁氏菌资料按照1950-1981、1982-1991和1992-2018年3个阶段特别对分离到布鲁氏菌按照时间、地区、宿主材料分离情况及优势菌株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950-2018年山西省从5种宿主的不同材料中分离到牛、羊、猪种3种共417株布鲁氏菌,其中羊种布鲁氏菌331株、牛种1株、猪种1株、布鲁氏菌非典型菌株1株、未定种83株。结论山西省是羊种为主的羊、牛、猪种布鲁氏菌混合疫区,1950-1981、1982-1991年以羊1型、羊2型为优势菌种演变为当前以羊种3型为优势菌种,羊种布鲁氏菌可能有宿主转移现象。
白永飞帖萍郑玉华闫昌福王婷王晶莹李学敏杨红霞崔步云
关键词:布鲁氏菌病原学
山西省鼠伤寒沙门菌耐药与分子分型研究被引量:3
2020年
目的了解山西省食源性疾病主动监测中鼠伤寒沙门菌的耐药谱及分子分型,为鼠伤寒沙门菌的防控、溯源及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15—2019年山西省食源性疾病主动监测病例中分离到的鼠伤寒沙门菌进行血清学分型、药物敏感性试验以及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子分型。结果2015—2019年共分离到鼠伤寒沙门菌63株,其中37株抗原式为[4,5,12,:i:-],是鼠伤寒沙门菌主要血清型。63株鼠伤寒沙门菌对14种抗生素有不同程度的耐药性。对亚胺培南全部敏感(100%),对头孢西丁、头孢他啶、头孢噻肟、阿奇霉素、庆大霉素的敏感率大于92.00%,对四环素的耐药率最高(82.54%)。40株为多重耐药株。结论山西省鼠伤寒沙门菌耐药情况比较严重,仍需要加强对沙门菌多重耐药的监测。而PFGE带型呈现出多样性的同时,又具有显著的优势带型,说明山西省鼠伤寒沙门菌存在高度散发和聚集性暴发的流行特征。
郝瑞娥姚素霞张秋香杨红霞王洋韩吉婷王海娇
关键词:鼠伤寒沙门菌多重耐药脉冲场凝胶电泳分子分型
2006—2012年山西省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免疫效果分析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评价山西省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OPV)免疫接种率及效果。方法通过OPV常规免疫报告接种率、估算接种率、调查接种率、补充免疫接种率、历年人群OPV抗体水平检测结果,对全省的OPV免疫接种情况和效果进行评价。结果山西省2006—2012年<12月龄OPV第3剂次(OPV3)报告接种率为99.72%,48月龄OPV报告接种率为99.58%;以当年乙型肝炎疫苗首针和含麻类疫苗实种人数估算OPV接种率分别为97.24%和101.22%;调查接种率为98.21%;补充免疫接种率一轮和二轮分别为98.39%和98.49%;健康人群脊灰抗体阳性率Ⅰ、Ⅱ、Ⅲ型分别为96.69%、96.10%、96.69%。结论山西省OPV接种率和健康人群中脊灰抗体阳性率较高。
李虹常少英杨红霞李太生王海娇杨建芳马麟光明王晓芳赵福民王慧
关键词:脊髓灰质炎病毒疫苗接种
2021—2022年山西省食源性疾病主动监测病原学分析
2025年
目的分析山西省2021—2022年食源性疾病主动监测病原学特征、血清型分布、耐药性结果及分子分型特征。方法采集2021—2022年山西省17家哨点医院食源性疾病病例粪便或肛拭子,检测志贺菌、沙门菌、副溶血性弧菌及5种致泻性大肠埃希菌,将分离到的阳性菌株用质谱或系统生化进行鉴定。玻片凝集法对沙门菌和志贺菌进行血清型分型,多重荧光PCR对致泻性大肠埃希菌进行分型,并对副溶血性弧菌进行tlh/tdh/trh毒力基因检测。所有菌株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进行耐药试验。脉冲场凝胶电泳(pulsed-field gel electrophoresis,PFGE)进行分子分型。结果2021—2022年17家哨点医院共采集腹泻患者标本4481份,检出目标菌数555株,检出率为12.39%(555/4481)。其中沙门菌365株、致泻性大肠埃希菌175株及副溶血性弧菌15株,未检出志贺菌。沙门菌共32种血清型,优势血清型为肠炎沙门菌158株和鼠伤寒沙门菌124株。致泻性大肠埃希菌分型:肠聚集性大肠埃希菌79株、肠致病性大肠埃希菌72株、肠产毒性大肠埃希菌23株及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1株,未检出肠侵袭性大肠埃希菌。所有副溶血性弧菌均携带tlh,11株(73.33%,11/15)只携带tdh,2株(13.33%,2/15)只携带trh,1株(6.67%,1/15)同时携带tdh和trh,1株(6.67%,1/15)均不携带这两种毒力基因。沙门菌对氨苄西林的耐药率最高,为85.21%(311/365);其次为萘啶酸,耐药率为66.58%(243/365);多重耐药率为78.63%(287/365),产生135种耐药谱。致泻性大肠埃希菌对氨苄西林的耐药率最高,为81.71%(143/175);其次为四环素,耐药率为67.43%(118/175);多重耐药率为72.57%(127/175),产生81种耐药谱。副溶血性弧菌对头孢唑林的耐药率最高,为93.33%(14/15);其次为四环素,耐药率为26.67%(4/15);多重耐药率为20.00%(3/15),产生3种耐药谱。选取158株肠炎沙门菌、124株鼠伤寒沙门菌、13株伦敦沙门菌及175株致泻性大肠埃希菌进行PF
韩吉婷杨红霞张秋香王洋姚素霞郝瑞娥王尚敏
关键词:食源性疾病血清型毒力基因耐药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能力建设与发展被引量:2
2014年
2003年非典型肺炎(SARS)危机过后,疾病预防控制事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发展机遇。2004年原卫生部与发改委卫办疾控发(2004)108号《省、地、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实验室建设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中首次对各级疾控实验室的建设提出了具体要求。山西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本着现实工作与长远发展相结合的原则,着力加强了病原微生物实验室能力建设。
张凡非王三桃张秋香杨红霞李俊任斌知
关键词:微生物实验室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疾病预防控制事业《指导意见》非典型肺炎
山西省首例W135群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PCR鉴定及多位点测序分型分析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对2013年4月太原市发现的1例 W135群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死亡病例进行 PCR鉴定及测序分析。方法对疑似流脑病例进行流行病学调查,血清及淤点/斑组织液进行 crgA 基因及基因siaD(W135)PCR 鉴定,并进行多位点测序分型(MLST)。结果该病例证实为 W135群脑膜炎奈瑟菌引起的,采用多位点测序分型(MLST)对该株菌的基因组7个管家基因进行 DNA 测序,属于 ST-11序列群。结论该病例是山西省首例感染 W135群流脑菌并死亡的病例,提示我们要加强流脑病原学监测。
姚素霞郝瑞娥张秋香杨红霞
关键词:奈瑟球菌脑脊髓液基因测定
126株志贺氏菌菌群分布及药敏结果分析被引量:4
2009年
目的:报告山西省2005年至2007年126株志贺氏菌的分型和耐药性测定结果。方法:志贺氏菌的鉴定和血清分型按痢疾防治手册(2006)进行;耐药性测定参照K-B法进行。结果:126株志贺氏菌中福氏志贺氏菌占83.33%,宋内志贺氏菌占16.67%,未检出痢疾志贺氏菌和鲍氏志贺氏菌;126株福氏志贺氏菌可分为5个亚型,F4 c为优势菌;对9种抗菌素均有不同程度的耐药,耐药率超过88%的有奈啶酸、四环素、氨苄西林、复方新诺明。结论:2005年至2007年志贺氏菌以F4 c为优势菌群,其耐药性有所增加,提示临床应合理用药。
马建玉张秋香郝瑞娥梁之斌赵嵘杨红霞张凡非
关键词:志贺氏菌耐药药物敏感试验
一起肠炎沙门菌引起的食源性疾病调查及病原分析被引量:4
2020年
目的对一起因食用快餐而引起的食源性疾病进行调查分析,查明病原菌,为采取相应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集此次事件中某快餐饭店当天的剩余食物及加工剩余原料10份、食品加工场所环境涂抹样品5份、肛拭子18份(加工人员4份、学生病例14份),共33份样品进行分离培养,对分离菌株进行血清分型和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型。结果从所检样品中分离出11株肠炎沙门菌(其中5份剩余食物及加工剩余原料、3份食品加工场所环境涂抹样、1份加工人员肛拭子、2份学生病例肛拭子),血清分型相同,经PFGE分型分析证实均为同源菌株。结论综合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患者临床症状与体征及实验室检验结果,确认该起食源性疾病由肠炎沙门菌污染引起,PFGE可有效应用于食源性疾病溯源。
尹晓梅杨红霞王洋张晓华赵利锋
关键词:肠炎沙门菌食源性疾病脉冲场凝胶电泳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