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16日
星期日
|
欢迎来到三亚市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进入后台
[
APP下载]
[
APP下载]
扫一扫,既下载
全民阅读
职业技能
专家智库
参考咨询
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连科
作品数:
8
被引量:46
H指数:3
供职机构:
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
更多>>
相关领域:
环境科学与工程
更多>>
合作作者
栗俊
大连市气象台
范国全
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
周传光
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
李速
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
苏君夫
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
作品列表
供职机构
相关作者
所获基金
研究领域
题名
作者
机构
关键词
文摘
任意字段
作者
题名
机构
关键词
文摘
任意字段
在结果中检索
文献类型
7篇
期刊文章
1篇
会议论文
领域
7篇
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5篇
海域
4篇
气溶胶
3篇
污染
3篇
近岸
3篇
大气气溶胶
2篇
近岸海域
2篇
大连海域
2篇
大气监测
2篇
大气污染
1篇
氮氧化物
1篇
选位
1篇
油膜
1篇
油膜厚度
1篇
污染来源
1篇
污染物
1篇
空气污染
1篇
空气污染物
1篇
光度
1篇
光度法
1篇
光度法测定
机构
8篇
国家海洋环境...
1篇
国家海洋局
作者
8篇
李连科
6篇
栗俊
1篇
苏君夫
1篇
李速
1篇
范国全
1篇
周传光
传媒
5篇
海洋环境科学
2篇
重庆环境科学
1篇
第七届全国大...
年份
1篇
1999
3篇
1998
3篇
1997
1篇
1996
共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全选
清除
导出
排序方式: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排序
大连海域大气气溶胶物质来源分析
被引量:14
1997年
在大连海域采集44个气溶胶样品,利用离子色谱法及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其中的SO2-4、NO-3、Cl-、Na+、Mg2+、NH+4、Al、Fe、Mn、V、Zn、Co、Cu、Pb、Cd。应用因子分析、回归分析及比值分析对气溶胶物质来源进行鉴别。结果表明,大连海域大气气溶胶物质主要来自海水、气态物(SO2、NOx)、土壤尘、煤烟尘、燃油灰和工业废料。
李连科
栗俊
范国全
范国全
关键词:
气溶胶
海域
大气污染
我国黄海北部海域大气气溶胶物质分类及来源分析
黄海海域采集气溶胶样品,利用IC、ASS等方法测定其中AL、Fe、Pb、Zn、Cl<'->、Br<'->、SO<,4><'2>、NO<,3&g...
李连科
栗俊
刘兆阳
关键词:
气溶胶
空气污染物
污染几率原则用于近岸海域大气采样点的选位
被引量:1
1998年
应用污染几率原则,选择在沿岸地区最大污染几率的上风方位设立大气采样点。通过实例分析并与盛行风、污染风原则选位结果比较表明,该原则具有显著实用性。
李连科
栗俊
刘桂琴
邓亚萍
关键词:
采样点
选位
大气监测
海域
两种方法监测近岸大气NO_X浓度的比较
被引量:2
1999年
分别用常规法和离子色谱法对近岸海域大气NOX 进行同步监测,并对两方法间的相关性和测定结果的换算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两者呈极显著的正相关,相关系数达0-835(n= 9) ,其测定结果是可换算的。为此,建立了采用离子色谱法测定气溶胶NO-3 浓度预测近岸大气NOX 浓度的方法。
李连科
周传光
栗俊
刘兆阳
关键词:
气溶胶
大气监测
氮氧化物
因子分析法用于近岸海域大气污染来源的判别
被引量:12
1998年
应用因子分析法,设计一个分析近岸海域大气污染来源的综合指标,根据综合指标的大小,可以判别主要污染来源。通过对大连近岸海域大气污染监测数据的因子分析并与其它结果比较表明。
李连科
关键词:
污染来源
大气污染
海域
无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海洋气溶胶中铜、铅、镉
被引量:3
1996年
介绍了用高流量大气采样器和瓦特曼滤膜采集样品,以硝酸-高氯酸消化,无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海洋气溶胶中铜、铅、镉。对高流量大气采样流量校准、滤膜选用,仪器测试条件及消化方法进行试验和讨论。本方法检测限分别为铜1.8ng/m3、铅1.4ng/m3、镉0.7ng/m3,变异系数分别为铜9.6%、铅8.9%、镉18.0%。
李连科
栗俊
高广智
关键词:
铜
铅
镉
分光光度法
大连海域大气气溶胶特征分析
被引量:19
1997年
本文分析和讨论了1994、1995两年在大连石槽海洋大气观测站所监测的大气气溶胶及气溶胶中元素和离子的浓度、富集程度、相互关系等物理、化学特征,还讨论了天气及某些气象要素对气溶胶浓度分布特征的影响,对气溶胶的来源也作了简要探讨。
李连科
栗俊
高广智
刘桂琴
邓亚萍
关键词:
气溶胶
海域
三级以上海况海面油膜厚度测定装置的研制
1997年
本文描述了3级以上海况(3~5级)海面油膜厚度测定的非光学装置,该装置由敞开—封闭式油膜采样器和聚集增厚器组成。为适应恶劣海况情况下采集油膜,保证数据的可靠性,该装置增加了防止油膜外溢的机构及原始平行样采样管。海上现场试验分别以零号轻柴油、海军燃料油、混合油为对象,测定厚度为100~1000μm的油膜。并对多次采样的测定值进行了数理统计。该装置现场测定的相对误差≤±24.5%。
李连科
李速
苏君夫
关键词:
油膜厚度
海洋监测
全选
清除
导出
共1页
<
1
>
聚类工具
0
执行
隐藏
清空
用户登录
用户反馈
标题:
*标题长度不超过50
邮箱:
*
反馈意见:
反馈意见字数长度不超过255
验证码:
看不清楚?点击换一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