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鹿 作品数:48 被引量:360 H指数:11 供职机构: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 河南省医学科技攻关计划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口腔颌面部恶性黑色素瘤39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总结分析39例原发性口腔颌面部恶性黑色素瘤的临床资料,探讨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收集1998-01~ 2011-06间39例原发性口腔颌面部恶性黑色素瘤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采用Kaplan-Meier法分析临床病理因素与预后的关系.结果:Ⅰ期患者3例,2例生存时间超过了65个月;Ⅱ期、Ⅲ期和Ⅳ期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49、38和14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1);单纯接受手术治疗者中位生存时间17个月,手术治疗联合化疗者中位生存时间45个月,手术治疗联合免疫治疗者中位生存时间49个月,手术治疗联合化疗及免疫治疗者中位生存时间54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口腔颌面部恶性黑色素瘤治疗提倡综合序列治疗,化疗和免疫治疗是目前提倡的有效的辅助治疗方法. 许磊 李文鹿 成雨生 刘法昱 孙长伏关键词:口腔颌面 恶性黑色素瘤 牙周治疗对伴慢性牙周炎冠心病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的影响——循证医学分析 被引量:11 2015年 目的:从循证医学的角度评价国内牙周治疗对伴慢性牙周炎冠心病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的影响及其研究质量。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VIP)和中国医学生物资料数据库(CBM),检索时限为1994~2013年,收集发表的所有关于牙周治疗对伴慢性牙周炎冠心病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影响的文献,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进行文献筛选、资料提取,并依据循证医学的方法进行分析。结果:共检索到15篇符合纳入标准的论著。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RCT)论著数量较少,研究质量不高,无法进行Meta分析。分析结果显示:就目前而言,牙周治疗可以降低伴慢性牙周炎冠心病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结论:目前在牙周治疗影响伴慢性牙周炎冠心病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方面的研究较少,质量较低,不能为其对该因子的影响提供最佳证据。临床中需要更多的、科学严谨的RCT研究类的文献,指导牙周治疗对伴慢性牙周炎冠心病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的影响。 肖燕 刘冰 朱娟芳 李文鹿 杨艳杰 刘林关键词:慢性牙周炎 牙周治疗 C反应蛋白 循证医学 下颌切牙管的锥体束CT测量研究 被引量:6 2015年 目的通过锥体束CT(CBCT)±量下颌切牙管(MIC)的三维位置、走向和毗邻关系,为下颌颏孔间区手术确定安全区提供依据。方法对83例CBCT影像中的下颌切牙管进行观察和测量,统计下颌切牙管的检出率,在尖牙和侧切牙处分别测量下颌切牙管的直径及到根尖、唇颊侧壁、舌侧壁和下颌骨下缘的距离。结果CBCT上57例(68.7%)显示下颌切牙管,下颌切牙管的直径及距根尖、唇颊侧、舌侧和下颌骨下缘的距离在尖牙处分别为(1.3±0.4)、(8.9±2.9)、(4.3±0.9)、(5.2±1.1)和(8.6±1.5mm,在侧切牙处分别为(1.0±0.3)、(13.3±4.0)、(4.2±0.9)、(5.9±0.9)和(8.9±1.8)mm。结论CBCT可以清晰显示下颌骨中MIC的三维位置、走向及毗邻关系;能为下颌骨颏孔间区手术的术前评估提供重要信息。 朱娟芳 刘林 肖燕 李文鹿 田雪丽 刘冰 郭嘉关键词:牙种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个体化钛网复合游离腓骨肌皮瓣修复上颌骨缺损的初步研究 研究目的:探讨应用数字化外科技术制作上颌骨3D打印模型,预制个性化钛网复合游离腓骨肌皮瓣行上颌骨缺损修复的的临床疗效。研究方法:对我院2014~2016年间6例上颌骨肿瘤切除,同期应用个体化钛网复合游离腓骨肌皮瓣修复的病... 孙明磊 孙强 韩新光 李新明 赵军方 何巍 谢卫红 乔永明 付坤 李文鹿关键词:上颌骨缺损 3D打印 游离腓骨瓣 文献传递 103例Gorham病(累及颌骨)的系统性分析 2025年 目的:以文献报告为依据,对颌骨Gorham病临床特征及可能影响其预后的因素进行系统分析。方法:通过相关关键词对Pubmed、Wiley InterScience、Science Direct、中国知网、万方期刊数据库分别进行检索,对检索文献进行严格筛选统计文献中涉及的目标病例,并对其汇总,用SPSS 22.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共筛选出79篇英文目标文献,16篇中文目标文献,获得103例目标病例,其中男62例(60.19%),女41例(39.81%);平均年龄为(31.21±19.49)岁,介于18~45岁的青年居多(44.66%);其中下颌骨受累77例(74.76%),上颌骨受累9例(8.74%),上、下颌均累及17例(16.50%)。对信息完整的83例通过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患者预后,外科手术、药物、骨移植或综合治疗在该疾病的预后中起正向作用。结论:Gorham病是极罕见的疾病,该病可能存在一定的自限性,早期诊断和治疗可改善预后。 秦帅华 李文鹿 李新明关键词:GORHAM病 骨溶解 颌骨 整合素αvβ3、趋化因子受体4和7在头颈部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 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 探讨整合素αvβ3、趋化因子受体(CXC chemokine receptor,CXCR)4、CXCR7在头颈部鳞状细胞癌(squamous cell carcinoma of head and neck,SCCHN)及颈淋巴结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在淋巴结转移中的作用.方法 收集2010年1月至2015年1月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头颈甲状腺外科92例SCCHN,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检测SCCHN、淋巴结转移灶、正常淋巴结以及正常黏膜组织中整合素αvβ3、CXCR4和CXCR7的表达情况.结果 整合素αvβ3、CXCR4和CXCR7主要表达于SCCHN的胞质和胞膜,三者在SCCHN原发灶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5%(69/92)、82%(75/92)和76%(70/92),在淋巴结转移灶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1%(75/92)、76% (70/92)和65%(60/92).整合素αvβ3、CXCR4在SCCHN原发灶(r=0.813,P<0.05)和淋巴结转移中(r=0.541,P<0.05)的表达呈正相关;整合素αvβ3及CXCR7在SCCHN原发灶(r=0.683,P<0.05)和淋巴结转移中(r=0.708,P<0.05)的表达呈正相关;CXCR4、CXCR7在SCCHN原发灶(r=0.644,P<0.05)和淋巴结转移中(r=0.707,P<0.05)的表达呈正相关.整合素αvβ3、CXCR4和CXCR7表达的强弱与肿瘤大小(P=0.040、0.001、0.009)、淋巴结转移(P=0.001、0.000、0.000)、有无周围组织侵犯(P=0.046、0.002、0.001)显著相关,与患者年龄(P=0.097、0.274、0.162)、性别(P=0.103、0.309、0.187)无关.结论 整合素αvβ3、CXCR4、CXCR7在SCCHN原发灶组织及转移淋巴结中呈高表达,并与淋巴转移显著相关,三者可能共同促进SCCHN的淋巴结转移. 李鹏 李文鹿 齐金星关键词:受体 趋化因子 整合素ΑVΒ3 头颈部肿瘤 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通过整合素αvβ3-CXC族趋化因子受体4和7诱导头颈部鳞状细胞癌转移的研究 被引量:3 2018年 目的观察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DF-1)诱导、LM609/AMD3100/CCX754抑制头颈部鳞状细胞癌(SCCHN)细胞系PCI-13细胞迁移、细胞骨架以及对整合素(integrin)αvβ3表达的影响。方法用Transwell迁移实验法、免疫荧光法和流式细胞仪分别观察SDF-1、LM609、AMD3100、CCX754对PCI-13细胞迁移、细胞骨架以及细胞内integrinαvβ3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 SDF-1能增加细胞迁移、PCI-13细胞中integrinαvβ3蛋白的表达以及细胞伪足的产生,LM609、AMD3100、CCX754能明显降低SDF-1对细胞迁移和PCI-13的正向诱导作用。结论 SDF-1可以通过integrinαvβ3-CXC族趋化因子受体4和7生物轴诱导SCCHN的转移作用,LM609、AMD3100、CCX754能降低SDF-1对SCCHN细胞的活性调控作用。 李鹏 李文鹿 齐金星关键词: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 头颈部鳞状细胞癌 口腔癌相关生存质量量表的系统性回顾研究 被引量:30 2018年 目的口腔癌相关生存质量研究现在愈来愈成为临床中的焦点问题,本研究旨在系统回顾国内外关于口腔癌患者生存质量评价的研究现况,探讨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研究的方向,为解决该问题提供参考。方法通过相关关键词对Pubmed、Wiley InterScience、Science Direct、中国知网、万方期刊数据库分别进行检索,其次对2000—2017年的相关目标文献进行筛选,统计文献中使用的口腔癌相关生存质量量表频次,并对相关量表作简单介绍。结果从目标文献中共筛选出218篇英文目标文献,55篇中文目标文献,获得英文量表24种,中文量表12种,其中针对口腔癌患者生存质量评估使用最多的量表有华盛顿大学生存质量评估问卷(UW-QOL)、欧洲癌症研究与治疗组织生存质量量表的核心量表/头颈癌专用量表(EORTC QLQ-C30/H&N35)、口腔健康影响程度量表(OHIP)、癌症治疗功能评价系统—头颈问卷(FACT-H&N)、36条目简明健康状况调查问卷(SF-36)。结论近年来口腔癌相关生存质量的研究如火如荼,研究地理分布区域广泛,但国内自主开发研制量表工作仍然不足;UW-QOL、EORTC QLQ-C30/H&N35、FACT-H&N可以作为今后口腔癌患者生存质量评价的首选量表,此外,还可根据特定的研究目标选择特异性疾病相关功能量表。 秦帅华 李新明 李文鹿关键词:口腔癌 量表 鼻背区嗜酸性粒细胞增生性淋巴肉芽肿1例报告 被引量:2 2012年 嗜酸性粒细胞增生性淋巴肉芽肿于1937年由金显宅首先报道。1948年日本学者Kimura(木村)作较详细的描述,故此病又称木村病(Kimura Disease,KD)。很少发生于鼻部。本义报道1例鼻背部嗜酸性粒细胞增生性淋巴肉芽肿患者。 李文鹿 王绪凯 刘法昱 孙长伏关键词:嗜酸性粒细胞 淋巴肉芽肿 鼻背部 木村病 虚拟手术计划联合术中导航辅助上颌骨肿瘤切除及同期修复 被引量:2 2022年 目的探讨虚拟手术计划联合术中导航在上颌骨肿瘤切除和修复重建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0月至2016年12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口腔颌面外科就诊的上颌骨肿瘤患者资料。术前通过计算机完成肿瘤描记,模拟肿瘤切除和腓骨重建手术,打印三维模型并制作手术导板和个性化钛网。术中应用导航确定手术计划中上颌骨截骨线位置,实施肿瘤精确切除。依据手术计划和腓骨截骨导板引导腓骨塑形,联合个性化预成形钛网重建颌骨缺损。采用组织病理学检查评估肿瘤切除手术边界安全性,采用术后腓骨位置与术前设计配准颜色梯度图、患者面部外形满意度评价、开口度和颌间距离评价上颌骨缺损修复重建效果。结果该研究共纳入5例患者,男3例,女2例,年龄27~50岁,中位年龄39岁。其中良性肿瘤2例,恶性肿瘤3例。上颌肿瘤切除和腓骨瓣修复重建手术过程顺利,腓骨瓣均成活。手术切缘冰冻病理检查共27处,25处结果阴性,2处(同一患者)结果阳性。术后1例患者辅助生物治疗和放疗,2例放疗。术后颜色梯度图显示腓骨实际位置与术前设计高度吻合,随访半年时4例患者面部外形满意度自评为优,1例为良。患者开口度2.8~3.2 cm,闭口位腓骨修复区域上下颌颌间距离6.5~10.0 mm。随访14~28个月,1例手术切缘阳性患者局部复发。结论虚拟手术计划联合术中导航可以提高上颌骨肿瘤切除和修复重建精确性,有利于患者术后生存质量的提高。 付坤 鲁涵 高宁 王朝艳 蔡菁华 李文鹿 何巍关键词:虚拟现实 上颌骨 上颌肿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