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峰
- 作品数:17 被引量:72H指数:5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自动化系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安徽省科技攻关计划重庆市杰出青年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电子电信天文地球理学更多>>
- 基于有限反馈比特率的事件触发控制系统稳定性条件被引量:1
- 2018年
- 研究了在事件触发采样机制下,基于有限反馈比特率的网络化控制系统的量化反馈控制问题.该系统中的信息通过共享的数字网络进行传输,为提高网络资源利用效率而采用了基于模型的事件触发控制策略,仅当某个误差量超出给定范围时触发采样.针对实际网络带宽的有限性,引入动态量化器使用有限比特对反馈信号进行量化.给出了使系统渐近稳定的事件触发条件,并给出了单次量化的比特数下界以确保系统存在大于0的最小触发间隔.最后通过仿真验证了所设计的控制策略的有效性.
- 李博伦凌强陈家玉李峰王嵩
- 关键词:事件触发
- 基于STM32的输液监控系统设计与实现被引量:5
- 2016年
- 为实现静脉输液的智能化与网络化,研制了一套以STM32为核心的输液监控系统。该系统具有液滴检测、液滴速度显示与控制、余液显示、无线通信和声光报警等功能。系统采用红外对管检测莫菲氏滴管内的液滴滴落情况,用步进电机及配套传动装置控制液滴流速,用OLED显示屏显示液滴速度及剩余液量,用WIFI232模块实现无线通信。若发生异常情况,利用蜂鸣器和LED灯进行声光报警,相关人员可根据提醒及时处理。该系统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 刘刚凌强徐骏李博伦李峰王嵩
- 关键词:输液监控STM32无线通信步进电机
- 结合Harris角点的栅格状雷达的检测方法被引量:3
- 2016年
- 栅格状雷达是现实中应用比较广泛的一种雷达,在复杂形变和场景下对其的检测具有重要的意义.阐述了一种新的栅格状雷达的检测方法,充分挖掘栅格状雷达的特征、提高了检测的鲁棒性和准确率.该方法首先对原图像进行一定的预处理以强化图像中的栅格形状特征,综合运用霍夫直线检测和Harris角点检测提取出直线交叉点等处的强角点,然后根据强角点的分布规律和密集程度,并结合基于颜色和位置的聚类结果,运用一定的判别准则判断图像中的图像中是否有雷达,并且在图像中有雷达的情况下将雷达区域分割出来.在由80张含有雷达和80张不含雷达的图片库上实验,在图像中有雷达时识别正确且分割区域正确的准确率可以达到88.75%,与经典算法"BOF+SIFT"和"HOG"相比拥有更好的性能;并且本方法针对亮度、尺度和旋转均具有不变性.
- 赵敏达李峰孙涛凌强
- 关键词:K-MEANS聚类角点检测雷达检测
- 基于爬壁机器人的桥梁裂缝图像检测与分类方法被引量:29
- 2016年
- 针对传统的桥梁裂缝检测方法成本高、工作环境危险的现状,提出一种基于爬壁机器人的桥梁裂缝图像检测与分类方法,即利用安装在爬壁机器人上的微型摄像镜头获取桥梁的壁面裂纹,通过图像处理和分析方法识别并对裂缝分类.首先对获取的图片去除运动模糊;然后运用小波变换对图像中的裂缝目标进行增强,再用二值图像面形态学分析提取裂缝目标,运用KD树对裂缝进行连接完成对裂缝图像的识别;最后运用支持向量机方法对裂缝实现分类,并与几何特征分类方法和基于BP神经网络的分类方法比较,结果表明,该方法对裂缝分类效果较好.
- 陈瑶梅涛王晓杰李峰刘彦伟
- 关键词:爬壁机器人小波分析KD树支持向量机
- 融合码本和纹理的双层视频背景建模方法被引量:6
- 2012年
- 基于背景建模的运动目标分割是智能视频监控的重要任务,模型的质量直接影响到检测、跟踪、识别等运动分析的准确性.当前的建模方法多是单层的,忽略了像素特征在时域和空域上的联系,模型描述不够准确,对于背景扰动、全局光照变化及复杂的室内外场景等多种情况鲁棒性不强,导致了分割中出现空洞和噪声点.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一种双层建模的方法,在第一层提取时域上的像素亮度特征采用码本建模,第二层提取邻域纹理特征采用基于中心对称的局部二值模式建模.实验证明该方法在用于运动分割时,比常用方法具有更好的准确性和鲁棒性.
- 李峰周荷琴
- 关键词:码本
- 新疆地壳的化学成分被引量:6
- 1991年
- 根据新疆地区的地理学、地质学、地球物理学和地球化学调查资料,详细研究了新疆地区的大陆地壳模型。新疆地区有五个大地构造单元,它们是阿尔泰褶皱系、准噶尔褶皱系、天山褶皱系,塔里木地台和西昆仑褶皱系。在地壳模型和岩石化学资料基础上,计算和研究了新疆地壳的平均化学成分和主要元素丰度。
- 黎彤李峰满发胜倪守斌
- 关键词:地壳化学成分
- 基于关键点分布的栅格状雷达检测
- 2015年
- 栅格状雷达在军事上已得到了广泛应用,对其的检测具有重大的意义.为此提出了一种栅格状雷达检测算法,该算法能处理具有严重形状变化的栅格状雷达物体.首先将十字关键点当作小物体,利用传统的滑动窗口法检测出来;然后依据检测出的十字关键点分布密度来定位出栅格状雷达疑似区域;最后利用疑似区域内的关键点分布位置来判断图像中是否含有栅格状雷达.在一个包含42张栅格状雷达图像和154张非栅格状雷达图像的数据集中进行实验,得到7.1%的漏检率和12.3%的误检率.基于关键点分布的栅格状雷达检测算法较传统目标检测算法具有更好的鲁棒性,能适应由雷达种类、变形及视角变化等引起的物体形状变化,与经典算法"BOF+SIFT"和"HOG"相比,具有更好的性能.
- 杜彬彬凌强李峰孙涛
- 关键词:计算机视觉目标识别
- 基于FIMC接口的CMOS摄像头驱动分析与设计被引量:1
- 2015年
- 目前的嵌入式系统中,USB摄像头使用比较普遍,但其应用会受到传输速度的限制。本文采用一款高速CMOS摄像头,其驱动利用S3C6410内置的FIMC接口技术,采用DMA和ping-pong缓冲池机制,结合内存共享策略,有效提高了传输速率并充分利用了有限的内存资源。深入分析了该驱动的原理和实现细节,并提出了改进设计,最终应用在嵌入式图像采集系统中,能够为应用程序提供高清、高速图像。
- 邓思斌凌强徐骏李佳桐李峰单廷佳
- 关键词:摄像头驱动内存共享DMA
- 基于DSP的交通视频稳像算法设计与实现
- 2017年
- 针对因交通监控设备抖动而引起的视频图像序列不稳定问题,提出了一种在设备内的DSP上直接工作的快速稳像方法。该方法采用Harris算子提取参考帧图像的特征点,利用金字塔LK光流在当前帧跟踪参考帧的特征点,从而获得运动矢量。通过RANSAC剔除匹配错误或前景物体的特征点对,筛选出全局运动矢量。采用描述复杂运动的单应性模型估算全局运动参数,用单纯形法和模板相似性微调参数优化整体效果。最后进行全局运动补偿,实现图像的稳定。依赖TI公司C674X系列DSP的优化方法,实现了对720×480交通视频精确、实时的图像稳定处理。
- 刘刚凌强李峰王嵩
- 关键词:视频稳定全局运动估计单应性DSP
- 基于DSP的实时圆检测算法的设计实现与优化被引量:5
- 2016年
- 霍夫圆变换是图像处理中人眼检测的一种常见方法,但是其处理的数据量多,处理速度慢,在移植到DSP上后难以满足实时性要求。对此,提出了一种将两阶段霍夫圆变换算法应用到TMS320C6000系列DSP上的实现与优化方法。首先,在算法上对霍夫圆变换使用Marr-Hildreth算子增强等方法进行改进以保证检测的准确率;之后根据DSP的特点,利用C代码优化、浮点定点转换和软件流水等技术对算法进行深度优化。实验结果表明,程序的运行时间明显缩短,为视线检测的实时性实现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 陈仁爱凌强徐骏李峰
- 关键词:C6000DSP霍夫变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