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峰

作品数:45 被引量:153H指数:6
供职机构:内蒙古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6篇期刊文章
  • 7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0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5篇脊柱
  • 13篇腰椎
  • 6篇手术
  • 6篇内固定
  • 6篇节段
  • 5篇胸腰段
  • 5篇腰段
  • 5篇植骨
  • 5篇椎弓
  • 5篇椎弓根
  • 5篇椎间盘
  • 5篇骨折
  • 4篇短节段
  • 4篇胸腰椎
  • 4篇突出症
  • 4篇椎管
  • 4篇椎间盘突出
  • 4篇椎间盘突出症
  • 4篇脊柱侧
  • 3篇蛋白

机构

  • 35篇内蒙古医科大...
  • 8篇内蒙古医学院...
  • 3篇内蒙古医科大...
  • 2篇内蒙古科技大...
  • 1篇包头医学院
  • 1篇西北大学
  • 1篇内蒙古医学院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北京大学肿瘤...
  • 1篇呼和浩特市第...
  • 1篇巴彦淖尔市医...
  • 1篇锦州医科大学
  • 1篇内蒙古自治区...

作者

  • 43篇李峰
  • 30篇邢文华
  • 27篇杨学军
  • 20篇霍洪军
  • 16篇肖宇龙
  • 15篇祝勇
  • 14篇赵岩
  • 14篇付裕
  • 11篇辛大奇
  • 3篇王东海
  • 3篇白贤明
  • 2篇栗平
  • 2篇郭志英
  • 2篇于宝龙
  • 1篇温树正
  • 1篇田静
  • 1篇郝利霞
  • 1篇新燕
  • 1篇李莉
  • 1篇曹振华

传媒

  • 4篇内蒙古医学杂...
  • 4篇中华骨科杂志
  • 4篇中国脊柱脊髓...
  • 4篇中国组织工程...
  • 3篇中国卫生产业
  • 3篇临床医学进展
  • 3篇第七届全国创...
  • 1篇实用骨科杂志
  • 1篇解剖学报
  • 1篇北京医学
  • 1篇中华手外科杂...
  • 1篇中国修复重建...
  • 1篇中华创伤杂志
  • 1篇中国临床医学...
  • 1篇文教资料
  • 1篇脊柱外科杂志
  • 1篇中国现代药物...
  • 1篇北方药学
  • 1篇中国医药科学
  • 1篇内蒙古医科大...

年份

  • 5篇2025
  • 4篇2024
  • 4篇2021
  • 4篇2020
  • 3篇2019
  • 3篇2018
  • 2篇2017
  • 1篇2016
  • 6篇2015
  • 3篇2014
  • 1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 5篇2009
4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椎管内硬膜背侧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马尾神经损伤的特点
目的分析总结椎管内硬膜背侧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马尾神经损伤的临床特点及手术方式选择。方法回顾性研究13例椎管内硬膜背侧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马尾神经损伤的临床、影像学表现、手术方式及随访结果。结果平均随访42个月,...
邢文华霍洪军肖宇龙杨学军赵岩付裕李峰
关键词: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马尾神经损伤椎管内
胸椎椎弓根肋骨复合体应用于脊柱侧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矫形的影像学评价被引量:5
2015年
目的观测脊柱侧弯患者胸椎椎弓根及周围重要结构的形态学特征,评价经椎弓根-肋骨复合体螺钉内固定技术在脊柱侧弯矫形中的可行性。方法 11例脊柱侧弯患者的术前矫形内固定节段椎体CT,观察椎弓根、椎弓根-肋骨复合体、脊髓等的形态及解剖位置。并在导航下行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矫形植骨融合术,术后相同节段再行CT扫描,评价螺钉植入位置。结果椎弓根横径凹侧较凸侧为细,最细者1.2mm,椎弓根在凸侧呈弧形改变,椎体偏离凹侧。凹侧脊髓紧贴椎弓根,凸侧脊髓偏离椎弓根。126枚椎弓根螺钉,有25(19.8%)枚螺钉完全偏出椎弓根行椎弓根-肋骨复合体固定,但术后所有病例均无神经血管的损伤发生,并且均维持了牢靠的内固定。结论导航技术应用于脊柱侧弯椎弓根螺钉植入时,可提高螺钉植入的准确率,畸形严重时螺钉可行椎弓根-肋骨复合体内固定。
邢文华霍洪军杨学军肖宇龙李峰辛大奇付裕赵岩祝勇
关键词:脊柱侧弯计算机辅助导航椎弓根螺钉
通心络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及对超敏C反应蛋白的影响探讨被引量:6
2019年
目的探讨通心络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效果及对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方法 160例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8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单用阿托伐他汀治疗,观察组采用通心络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治疗前后心绞痛发作频次、血清hs-CRP水平.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5.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3.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心绞痛发作频次及血清hs-CR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心绞痛发作频次及血清hs-CRP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心绞痛发作频次(1.41±0.62)次/d及血清hs-CRP(6.03±1.47)mg/L低于对照组的(2.64±0.77)次/d、(8.69±1.64)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通心络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显著,且可显著降低患者血清hs-CRP水平,值得推广.
姜海燕李峰赵兴胜
关键词:通心络阿托伐他汀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超敏C反应蛋白
胸腺基质促淋巴细胞生成素介导PI3K/Akt通路抑制髓核细胞凋亡被引量:4
2019年
目的通过观察分析胸腺基质促淋巴细胞生成素(thymic stromal lymphopoietin,TSLP)作用于小鼠腰椎髓核细胞,明确胸腺基质促淋巴细胞生成素对小鼠髓核细胞生存活动的影响及机制。方法从小鼠腰椎间盘分离获得髓核细胞,培养获得小鼠髓核细胞株,通过免疫荧光学染色鉴定细胞类型。实验组分为:①对照组,添加等量DMEM培养液;②TNF-α组(阳性对照组),加入500 ng/mL TNF-α诱导;③TSLP组,加入10 ng/mL TSLP诱导;④TSLP+LY94002组(阻断PI3K),加入10 ng/mL TSLP+10 μmol LY294002;⑤TSLP+Embelin组(阻断XIAP),加入10 ng/mL TSLP+ 50 μmol Embelin。均于恒温孵箱培养24 h,。蛋白免疫印迹分析细胞内Akt/PKB、XIAP、caspase-3的表达变化。流式细胞术检测观察小鼠髓核细胞凋亡率的变化。结果荧光显微镜观察见所培养细胞Ⅱ型胶原蛋白染色阳性,证实所培养细胞为髓核细胞。蛋白表达及细胞凋亡率检测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TSLP组小鼠髓核细胞内Akt磷酸化明显增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510,P=0.001),XIAP表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851,P=0.001),caspase-3变化不明显,小鼠髓核细胞凋亡率变化不明显。与TSLP组相比,TSLP+LY94002组的Akt磷酸化减弱(t=8.798,P=0.001),XIAP表达下降(t=7.032,P=0.002),caspase-3活化明显增强(t=5.908,P=0.004)。小鼠髓核细胞凋亡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268,P=0.001)。TSLP+Embelin组caspase-3活化明显增强(t=7.990,P=0.001)。小鼠髓核细胞凋亡率也明显升高(t=21.279,P=0.001)。结论TSLP具有通过激活小鼠髓核细胞内PI3K/Akt通路上调XIAP的表达,抑制caspase-3的活化,最终抑制髓核细胞的凋亡的作用,其可通过激活PI3K/Akt通路抑制髓核细胞凋亡的作用。
郑文凯黄智达逸峰邢文华李峰辛大奇刘胜祥杨学军祝勇
关键词:细胞培养技术细胞凋亡凋亡调节蛋白质类
布鲁杆菌性脊柱炎的诊治研究进展
2025年
布鲁杆菌性脊柱炎(Brucella spondylitis,BS)是指由布鲁杆菌侵袭脊柱引发的感染性疾病,是布鲁杆菌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为人畜共患传染病[1]。BS可累及颈、胸、腰、骶椎,好发于腰椎,临床表现的多样性和缺乏疾病特异性症状是延迟诊断BS的主要原因[2]。BS早期以药物治疗为基础,包括抗生素、免疫增强药物等[3];中晚期患者影像学可见椎间隙变窄、骨赘、骨桥、死骨等硬化骨形成,此时通常需要通过手术恢复脊柱因骨破坏而出现的失稳,手术治疗包括微创手术和开放手术[4]。
贺凯邢文华杨学军李峰刘胜祥郑文凯黄智于宝龙
关键词:感染性疾病人畜共患传染病布鲁杆菌脊柱炎
标准化病人教学法在提高住院医师岗位胜任力方面的研究探讨被引量:1
2020年
目的探讨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采取标准化病人教学法(standardized patient,SP),对其岗位胜任力的影响。方法纳入该院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2018级学员117名,依据教学方式的不同分为传统教学组和SP教学组,传统教学组(n=58)接受传统教学,SP教学组(n=59)基于此加以SP教学法,就两组学员的考核成绩进行组间比对,轮转科室医护人员对学员的评价进行对比。结果出科考试及年度考试中两组学员理论考试成绩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SP教学组学员在技能考试中各项成绩均高于传统教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P教学组的医师资格实践技能考试成绩优于传统教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轮转科室的带教老师和护士对两组学员的360测评结果比较,SP教学组在接诊患者的服务态度、医患沟通能力、专业素养与技能水平方面的评分高于传统教学组(P<0.05)。问卷调查显示SP教学组学员对课程和教学方法的认可度优于传统教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住院医师应用SP教学法进行培训,可提升住院医师的职业素养、专业技能和沟通能力,加强其岗位胜任力。
郭艳李峰姜海燕王志洁张磊夏婷宁婕仝日忠
关键词:住院医师教学模式岗位胜任力
改良Paine腕横韧带刀在腕管综合征手术中的临床研究
2025年
目的比较改良Paine刀行微创小切口手术与传统手术治疗腕管综合征(carpal tunnel syndrome,CTS)的疗效,为临床确定理想的微创小切口腕管松解术提供理论及数据支持。方法收集我院自2018年12月至2023年12月CTS患者100例,术中患者均用游标卡尺测量腕横韧带厚度,根据厚度值对Paine腕横韧带刀改良。其中50例为实验组行改良Paine刀微创手术,50例为对照组行传统手术。术后随访两组患者,使用顾玉东腕管综合征功能评定标准、Levine腕管综合征问卷调查表、术后Kelly评分评价疗效,并比较两点分辨觉、切口长度、腕关节功能恢复时间、手术时间、平均住院日、术后恢复工作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等。结果对照组患者腕横韧带厚度为(3.98±0.75)mm,实验组(4.02±0.81)mm,两组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术后顾玉东腕管综合征功能评定标准、Levine腕管综合征问卷调查表、术后Kelly评分、两点分辨觉、切口长度、腕关节功能恢复时间、手术时间、平均住院日、术后恢复工作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更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改良Paine腕横韧带刀行腕管松解术,刀头开口与腕横韧带更贴合,术后疗效优于传统手术,术中使用与之相匹配的改良Paine腕横韧带刀对治疗CTS有更明显优势。
杜鹏李峰温树正邢文华梁佳妮郑文凯殷超李莉云宝琴刘莹丽侯红梅
关键词:腕管综合征腕横韧带
不同植入物内固定修复胸腰段脊柱结核:后凸Cobb角及脊柱稳定性比较被引量:16
2015年
背景:胸腰段为脊柱结核好发部位,干酪样坏死组织及死骨压迫脊髓、神经根易引起神经症状,多数合并轻度、中度脊柱后凸畸形。近年来手术修复脊柱结核报道较多,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已成为常规治疗方法。目的:探讨胸腰段脊柱结核不同内固定修复方法的选择原则。方法:2001年1月至2011年12月共收治42例胸腰段脊柱结核患者,所有患者都有腰背部疼痛症状,病程1个月-7年;术前有神经功能损害者4例,Frankel分级C级1例,D级3例。脊柱后凸畸形Cobb角为12°-45°,平均27°。治疗前后按照标准方案进行化疗。根据结核病灶部位、椎体破坏程度选择内固定方式,均行切除第11和(或)12肋经胸膜外、腹膜后入路病灶清除椎间植骨,其中一期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25例,后路椎弓根钉棒固定+前路病灶清除17例(一期手术7例、二期手术10例)。36例采用肋骨植骨,6例采用取髂骨植骨。治疗后随访17个月-9年,观察后凸畸形矫正、脊柱稳定性及脊髓功能恢复情况。结果与结论:治疗后30例患者获得随访,腰背部疼痛症状消失,X射线片检查示治疗后均获得良好的固定,全部病例植骨呈骨性融合,平均融合时间为5.4个月;无内固定松动、断裂,结核无复发。4例合并脊髓损伤患者,术后Frankel分级均为E级。治疗后12个月脊柱后凸Cobb角为0°-26°,平均14°。提示在规范抗结核治疗的基础上,胸腰段脊柱结核采用胸膜外、腹膜后入路的方法进行病灶清除,根据患者一般情况、结核病灶破坏程度采用不同内固定方法,可取的较好的修复效果。
邢文华霍洪军肖宇龙杨学军赵岩付裕祝勇李峰辛大奇
关键词:植入物脊柱结核胸腰段内固定植骨融合
脊柱结核手术治疗方式的选择被引量:30
2011年
目的:探讨脊柱结核手术治疗方式的选择原则。方法:2003年1月~2008年12月收治并获得随访的胸腰椎和腰骶段结核患者57例,男28例,女29例;年龄11~68岁,平均43岁。胸椎20例,胸腰段25例,腰椎9例,腰骶段3例;病灶侵犯1个椎体2例,2个椎体46例,3个椎体6例,4个椎体3例。患者均有胸腰背部疼痛史,5例伴脊髓受压症状,按照Frankel分级:C级1例,D级4例。术前、术后按标准化疗方案进行化疗。根据结核病灶的部位、椎体破坏程度、患者一般情况等选择手术入路和内固定方式,其中单纯前路病灶清除术3例,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一期或二期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术26例(一期手术11例,二期手术15例),一期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27例,后路病灶清除三柱截骨矫形植骨融合内固定术1例。20例采用切除的肋骨植骨,34例取髂骨植骨(其中1例同时应用异体骨)。随访患者临床疗效。结果:手术时间70~340min,平均130min;术中出血100~2600ml,平均520ml。术后无神经损伤加重及脑脊液漏等并发症;2例腹部切口形成窦道,经切口换药1例5个月后愈合,1例7个月后愈合。随访2~6年,平均3.4年,患者症状明显改善,5例伴有脊髓受压症状者术后6个月均恢复至E级。植骨全部融合,融合时间4~11个月,平均5.8个月。末次随访时所有患者均获临床治愈,随访期间结核无复发、内固定无松动及断裂。13例后路内固定患者术后3~6年取出内固定物。结论:在规范抗结核治疗的基础上,根据患者结核病灶的部位、椎体破坏程度、患者的一般情况选择不同的方法进行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可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霍洪军邢文华杨学军肖宇龙赵岩付裕李峰辛大奇
关键词:脊柱结核手术治疗术式选择疗效
椎管内硬膜背侧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马尾神经损伤的临床特点及术式探讨
目的:分析总结椎管内硬膜背侧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马尾神经损伤的临床特点及手术方式选择。方法:回顾性研究13例椎管内硬膜背侧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马尾神经损伤的临床、影像学表现、手术方式及随访结果。结果:平均随访42...
邢文华霍洪军肖宇龙杨学军赵岩付裕李峰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马尾神经损伤
文献传递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