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名升
- 作品数:83 被引量:1,420H指数:19
- 供职机构:中国环境监测总站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林业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经济管理天文地球交通运输工程更多>>
- 马尔科夫链在环境质量预测中的应用被引量:5
- 2008年
- 鉴于目前环境质量预测在理论方法和实践上的缺乏,把马尔科夫链目l入环境质量的预测中,将各种污染物的浓度变化过程视作马尔科夫过程,通过预测各种污染物的污染负荷系数来推知其浓度值。实例中通过多元回归分析计算出马尔科夫转移矩阵,以2005年辽宁省5种大气污染物的污染负荷系数作为初始向量,预测了今后5年的变化。然后利用GM(1,1)模型预测出降尘的具体浓度值,由此计算出了2006~2010年辽宁省5种污染物的浓度值。
- 李名升佟连军任晓霞
- 关键词:环境质量预测马尔科夫链GM(1,1)模型
- 基于机器学习算法和受体模型联用的土壤重金属溯源解析
- 2025年
- 以重庆市煤矸山周边土壤为研究对象,运用决策树(DT)、随机森林(RF)和支持向量机(SVM)等3种机器学习算法开展土壤重金属影响因素分析,并将机器学习算法和绝对因子得分-多元线性回归(APCS-MLR)受体模型联用,开展土壤重金属溯源解析.土壤表层ω(Cd)、ω(Hg)、ω(As)、ω(Pb)、ω(Cr)、ω(Cu)、ω(Ni)和ω(Zn)均值分别为0.44、0.18、9.92、32.3、129、100、72.8和148 mg·kg^(-1),结合剖面数据分析,研究区Cd、Hg、As、Pb、Cr、Cu、Ni和Zn含量受不同程度人为活动影响.机器学习算法表明,随机森林(RF)算法优于决策树(DT)和支持向量机(SVM)算法,Cd、Hg、As、Pb、Cr、Cu、Ni和Zn拟合度(R^(2))分别为0.783、0.728、0.528、0.753、0.753、0.853、0.822和0.756.煤矸山堆存量(X_(1))、土壤点位与煤矸山相对高差(X_(2))和与煤矸山距离(X_(3))是影响土壤重金属含量的首要人为因素.结合受体模型源解析表明,研究区受自然源、矿业源和混合源(大气沉降、农业生产、生活、交通排放等)影响,贡献率分别为42.5%、37.1%和20.4%.机器学习和受体模型联用,可以使源解析结果更加全面、准确和可靠.
- 马杰李名升封雪
- 关键词:重金属源解析
- 青藏高原典型城市拉萨市近地面臭氧污染特征被引量:15
- 2017年
- 拉萨市作为青藏高原典型城市,环境空气质量相对较好,但臭氧污染近年来有所凸显。对拉萨市臭氧的现状与污染特征进行分析基础上,探讨臭氧污染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拉萨市臭氧污染表现出"来得早,去得快"的特征,与内地城市相比,拉萨市臭氧质量浓度在3月即可达到全年平均值(2015年为105μg/m^3),而9月以后将低于全年平均值,并在春末夏初达到峰值;由于青藏高原海拔高,紫外线强,相对内陆地区臭氧均值偏高,2015年拉萨市臭氧年均值比北京市和成都市分别高出7.7%、29.0%,其小时浓度变化呈中午高、早晚低的特征;拉萨市臭氧的浓度变化受空气湿度、日照时间和日均气温的影响;生物质燃料的跨界传输可能也对青藏高原地区臭氧的来源产生一定影响。
- 王彩红张惠芳尼霞次仁李名升
- 关键词:臭氧气象因素污染特征
- 土壤中微塑料污染现状与检测技术研究进展被引量:18
- 2023年
- 微塑料一般是指粒径小于5 mm的塑料碎片,作为一种新污染物已经成为全球环境领域的研究热点.土壤作为环境中微塑料的最大储库,土壤中微塑料的污染逐渐引起重视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进展.本文系统了梳理了国内外土壤中微塑料的污染现状和污染特征,介绍了土壤中微塑料检测技术研究进展,重点探讨各类样品采集、前处理和和定性定量方法的优缺点以及对土壤中微塑料检测的适用性,分析了土壤中微塑料检测技术研究面临的主要挑战,提出未来土壤中微塑料污染调查与检测技术的研究方向,以期为科学开展土壤中微塑料污染风险治理与管控提供技术支撑.
- 姜晓旭封雪周笑白袁广旺李宗超郑明辉李名升
- 关键词:土壤污染特征
- 一种土壤环境监测数据审核方法及系统
- 本发明涉及环境数据分析领域,尤其是一种土壤环境监测数据审核方法及系统,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构建目标区域的土壤环境监测数据集;对所述土壤环境监测数据集进行预审核得到所述土壤环境监测数据集的初步审核结果;基于所述初步审核结...
- 李名升封雪姜晓旭周笑白杨楠
- 辽宁沿海经济带工业环境效率分析被引量:34
- 2012年
- 环境效率是生态效率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环境效率对于指导区域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重要意义,以重工业基地辽宁沿海经济带为例作环境效率研究,应用数据包络分析(DEA)和随机前沿分析(SFA)测算辽宁沿海经济带2001-2009年工业环境效率和产出弹性。在此基础上利用Tobit模型构建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工业环境效率的关键影响因素。结果表明:2001-2009年辽宁沿海经济带工业环境效率有大幅提高,但与理想状况仍有一定差距。其中大连的工业经济增长主要依靠劳动力推动,对环境成本的依赖正在减小,丹东、营口和葫芦岛3市的工业增长需要牺牲更多的环境成本。重工业化、资本密集化和高新技术化不利于工业环境效率提高,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则极大地促进了工业环境效率的提高。所有制结构、生产规模、外商投资和环境管理力度等因素因其作用的两面性,对工业环境效率无有效影响。
- 佟连军宋亚楠韩瑞玲李名升
- 关键词:TOBIT模型辽宁沿海经济带
- 经济—环境协调发展的演变及其地区差异分析被引量:46
- 2009年
- 为定量探索各省区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演变规律,运用面板数据对1996年以来各省区经济—环境协调度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①协调度经历了先下降后上升的"U"型曲线过程,但总体上大幅提高,全国平均水平由0.399上升到0.617,经济—环境协调发展历程受经济发展影响较大;②协调度在地域格局上呈现出东部、中部、西部依次递减的趋势,并且三大地区之间的差距在扩大;③经济是促进协调发展的主要因素,其贡献接近于环境对协调发展贡献的2倍,在经济系统内部,经济发展因素的贡献又要大于经济存量因素;④协调发展的所有障碍性因素均来自环境系统,但是制约作用并不明显;⑤经济—环境协调度与塞尔指数的变动呈较为明显的负相关性,即经济—环境协调发展程度越高,地区差异性越小;⑥经济—环境协调发展水平的区域差异主要表现在地带间的差异,对总体差异的贡献度为62.6%,而三大地带内部各省份的建设水平相对均衡。
- 李名升李治佟连军
- 关键词:协调度面板数据
- “十一五”期间中国化学需氧量减排与水环境质量变化关联分析被引量:21
- 2011年
- 化学需氧量是中国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指标之一。分析化学需氧量排放变化及减排形势对今后化学需氧量及其他污染物减排具有借鉴意义。在分析"十一五"期间中国化学需氧量减排趋势和水环境质量变化趋势的基础上,定量和定性地考察两者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十一五"期间化学需氧量排放量呈下降趋势,但生活化学需氧量排放量比重有所上升,中西部地区排放量下降趋势比东部地区要小;化学需氧量减排目标顺利实现,其中,工业源是减排主体,东部地区对减排贡献最大;中国地表水环境质量逐步改善,高锰酸盐指数质量浓度累计下降31.9%,Ⅰ~Ⅲ类水质断面比例累计提高14.4个百分点。无论是全国尺度还是流域尺度,随着化学需氧量排放量的减少,地表水水质均出现不同程度的改善,两者表现出一定程度的正相关关系,但是部分流域存在污染物排放总量与环境质量变化不完全协同的现象。
- 李名升张建辉罗海江梁念于洋孙媛
- 关键词:化学需氧量水环境质量减排
- 经济结构调整的污染减排效应:以COD减排为例被引量:14
- 2014年
- 经济结构调整是减少污染物排放的重要手段.为定量分析经济结构调整对污染减排的影响,将全国分为东部、东北、中部和西部4个子区域、工业分为39个行业,以化学需氧量(COD)为例,通过构建模型分析区域结构和行业结构调整对总量减排和排放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2000~2010年:1中国COD排放量由1445×104t降至1 238×104t,11 a间共排放14 950×104t.其中东部地区排放量最多,占总量的比重约为35.6%.2在工业COD排放量中,造纸及纸制品业排放量最大,占工业COD排放量的35.8%.3四大地区经济结构变化减少COD排放420×104t,使COD排放强度降低1.29%.4工业内部行业结构的变化减少COD排放533×104t,使COD排放强度降低3.1%.研究结果对指导中国经济结构调整、实现节能减排目标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 李名升周磊陈远航李茜张建辉
- 关键词:经济结构污染减排化学需氧量
- 吉林省经济—环境系统时空格局与协调发展研究
- 2003年,国务院提出东北振兴战略,此后东北地区经济发展出现了前所未有的高速增长态势。在高速经济增长的同时,虽然东北地区环境质量总体趋于改善,但部分地区、部分环境要素却在恶化,这已经成为制约地区经济增长的瓶颈。本研究在省...
- 李名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