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博

作品数:44 被引量:611H指数:11
供职机构: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陕西省教育厅科研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社会学建筑科学政治法律更多>>

文献类型

  • 33篇期刊文章
  • 10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9篇经济管理
  • 15篇社会学
  • 7篇建筑科学
  • 6篇政治法律
  • 2篇电气工程
  • 1篇动力工程及工...
  • 1篇电子电信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20篇乡村
  • 9篇逻辑
  • 8篇脱贫
  • 6篇脱贫攻坚
  • 6篇攻坚
  • 5篇乡村治理
  • 5篇扶贫
  • 5篇村治
  • 4篇议事
  • 4篇议事协调
  • 4篇议事协调机构
  • 4篇贫困
  • 4篇县域
  • 4篇建筑
  • 3篇地震
  • 3篇县域治理
  • 3篇减贫
  • 2篇有效衔接
  • 2篇农民
  • 2篇农业

机构

  • 43篇西安建筑科技...
  • 6篇中国农业大学
  • 2篇西北大学
  • 2篇西北农林科技...
  • 1篇南京林业大学

作者

  • 43篇李博
  • 5篇左停
  • 2篇田甜
  • 1篇李世平
  • 1篇高强
  • 1篇张小刚
  • 1篇方永恒
  • 1篇郭荔
  • 1篇李仙娥

传媒

  • 5篇南京农业大学...
  • 4篇华中农业大学...
  • 3篇云南社会科学
  • 3篇杭州师范大学...
  • 2篇农村经济
  • 2篇西北农林科技...
  • 2篇湖南农业大学...
  • 2篇山西农业大学...
  • 1篇云南行政学院...
  • 1篇中州学刊
  • 1篇统计与信息论...
  • 1篇甘肃社会科学
  • 1篇中国行政管理
  • 1篇重庆建筑
  • 1篇西安建筑科技...
  • 1篇社会科学文摘
  • 1篇西安财经大学...
  • 1篇中共福建省委...

年份

  • 6篇2025
  • 6篇2024
  • 4篇2023
  • 7篇2022
  • 4篇2021
  • 3篇2020
  • 6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2
  • 2篇2010
4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转型与超越:乡村振兴背景下牧区合作社的功能演化被引量:15
2021年
在乡村振兴过程中,农民合作社是实现产业兴旺的有效主体,也是促进乡村组织振兴的坚实基础,其多维功能对于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在对内蒙古锡林郭勒盟调研基础上,以案例形式呈现了合作社功能演化的逻辑及其背后的驱动元素。在乡村振兴过程中牧区合作社的功能已经实现了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型,即在以三产融合、乡村治理的多元化、人才要素聚集以及明确的代际分工等积极因素驱动之下,牧区合作社在生产基础上呈现出了良好社会效益、成为吸引人才返乡就业的有效平台,合作社逐渐演化为乡村治理的新型主体,并且有效实现了牧区产业与文化传播的有效融合。这种转型与超越有效地促进了牧区合作社功能升级,对于乡村振兴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李博高强
关键词:农民合作社乡村治理
组织再造:乡村产业发展共同体构建的逻辑与机制被引量:3
2024年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础。从共同体理论出发,以薯香小镇产业发展的组织形态为研究对象,通过个案研究刻画了乡村产业发展共同体的运行逻辑,探索以村庄联建、乡镇统筹、企业融入为特征的乡村产业发展组织再造逻辑与机制。研究发现,国家政策引导、乡村产业发展转型和共同利益需求共同促使乡村产业发展共同体的形成。乡村产业发展共同体对于乡村振兴的贡献主要体现在乡村产业发展单元的扩大,现代化企业管理制度的有效嵌入和资金、技术、人才等要素的有效配置。在乡村振兴阶段,乡村产业发展共同体的繁荣不但需要乡土人才的培育与回引,还需要以市场为导向,持续拓展产业发展的空间。在目前乡村产业发展共同体的培育过程中,不同主体特征和行动逻辑差异所形成的合作困境,以及人才、技术、资金缺失所形成的要素困境仍然是限制共同体发展的主要障碍。鉴于此,需要国家在产业发展的支持政策上考虑到乡村产业发展共同体中不同主体的特性和功能,进而为乡村产业振兴提供重要的组织保障。
李博贺子娟李卓
基层减负视角下议事协调机构的运行逻辑探析被引量:8
2022年
议事协调机构作为县域治理过程中的非常规官僚组织体系,在实现县域治理现代化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本研究采用案例研究的方法,从基层减负的视角审视了议事协调机构与基层减负的关系,所提出的双轨制的治理理论为基层减负提供了一种新的理论分析框架。研究发现,官僚组织体系内部常规化组织体系与非常规组织体系二者之间存在的张力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减负效果式微。要从根本上推进基层减负必须逐步改良县域治理所依附的组织体系,尤其是加强非常规官僚组织体系的规范化治理,将议事协调机构的考核纳入基层减负的考核范围,从而构建常规化官僚组织体系与非常规官僚组织体系相兼容的减负体系。在县域治理过程中,为配合做好基层减负,需要进行非常规官僚组织的规范化治理,主要包括严格控制议事协调机构的数量,提升议事协调机构的规范化管理能力,加强县一级议事协调机构自主设置决策权,注重对议事协调机构的考核与监督。
李博
关键词:议事协调机构县域治理
后扶贫时代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成果巩固中的韧性治理被引量:58
2020年
深度贫困地区作为脱贫攻坚中的重中之重,其脱贫成果巩固是实现稳定脱贫和高质量脱贫的基础性工作,也是打好脱贫攻坚战的底线工作。在以巩固脱贫成果防止返贫的2020年后扶贫时代需要从理论层面对贫困治理进行科学的审视和有效的总结来更好地指导实践。韧性治理所抽象出来的核心思想对于后扶贫时代脱贫成果的巩固具有一定的指导价值与借鉴意义。本文基于韧性治理的基本逻辑,从脱贫成果巩固中的主体韧性、客体韧性、载体韧性三个方面对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成果的巩固进行了阐述。后扶贫时代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成果的巩固需要建立面向脱贫人口的返贫预警机制与防贫政策体系,通过乡村振兴、社会综合治理、文化惠民工程、东西部扶贫协作等政策来实现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成果的巩固。
李博
议事协调机构与基层减负:基于组织场域理论的逻辑探析被引量:6
2022年
作为非常规性的组织体系,议事协调机构在基层治理中发挥着有效的统筹与协调作用,是国家治理机制方面的创新。从组织场域的理论视角出发通过案例研究对议事协调机构进行分析,发现僵化的职责同构体系使得议事协调机构总量庞大,缺乏地方适应性和创新性;任务与编制压力向下传导使得基层工作应接不暇;常规性的组织体系与非常规性组织体系信息不对称导致基层疲于资料留痕;议事协调机构成员单位数量的泛化使基层的负担进一步加重。面对上述难题,有必要进一步完善议事协调机构的设置规则并强化办事章程,从而为基层减负创造良好的组织场域。
李博刘佳璇詹绍文
关键词:议事协调机构组织场域
A风电项目EPC总承包风险管理研究
李博
统合治理与县域议事协调机构的运行机制创新研究——基于西北H县的案例分析被引量:8
2023年
与传统科层制的“条块”统合和“块块”统合不同的是议事协调机构通过“条条”统合的方式实现了县域治理的创新。本研究基于条块关系理论,构建了议事协调机构统合治理的分析框架,并结合对西北H县议事协调机构的案例分析,解析了“条条并举”发包制的运行逻辑。研究发现,议事协调机构通过权威性传导机制、层级协调机制、压力缓解机制、急难事务应对机制形成了议事协调机构特有的统合治理逻辑,逐步降低了县域在压力型体制下所滋生的治理负担。这种议事协调机构的统合治理为县域治理现代化提供了可靠的组织保障和治理机制的创新。因此,在县域治理过程中,议事协调机构的统合治理的现实功能表现为,通过条条关系的有机整合来弥补依托科层制运行的传统行政发包制的不足,以此助推实现县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李博靳永翥詹绍文
关键词:县域治理议事协调
嵌入式发展:青年返乡创业助力乡村振兴的逻辑、困境与路径被引量:4
2025年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向纵深推进,青年返乡创业在乡村建设中焕发出新的生机活力,已经成为解决“三农”问题、促进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力量。既有研究主要聚焦于青年返乡创业的政策背景、现实意义和发展动力,对创业与乡村振兴之间的理论研究尤其是互动式关系关注不足,且较少从实践角度对创业制约因素进行探究。本文基于嵌入式发展的分析视角,认为创业只有镶嵌于农村社会结构及其社会网络、契合各方面需求才能产生效益;同时,创业也受到当地资源条件的约束,需要协调整合以满足创业的发展要求,并反过来对村庄发展会产生有利影响,即形成创业深耕于乡土社会的“嵌入式发展”形态。具体地,青年返乡创业通过机会嵌入、主体嵌入、资源嵌入深植于农村社会,并对乡村产业、人才、文化振兴等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从而有效赋能乡村振兴。然而,创业领域选择失策、回乡青年面临适应性困难、产业环境存在明显短板、支持政策体系化不足等使得实践中存在创业领域“脱嵌”于产业振兴需要、人员“脱嵌”于乡土传统社会、资源“脱嵌”于企业现实需要等问题。基于嵌入式发展逻辑和“脱嵌”现实困境,本文提出从科学制定和实施地方振兴规划、多措并举以提高创业者主体性、统筹规划以补齐产业环境短板、精准施策以促进扶持政策落地等四个维度提升创业嵌入,推动实现返乡创业与乡村发展深度融合,逐步构建返乡创业赋能乡村振兴的长效机制。
曹兵妥李博李仙娥
国家-地方-社会:共同富裕目标下的区域发展新格局探析——以苏陕协作为例被引量:9
2023年
作为迈向共同富裕道路的关键一环,东西部协作是一项关系我国发展全局、推动实现共同富裕的重大战略性任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的集中体现。以协同治理为理论依据,通过对东西部协作中苏陕协作各主体合作过程的分析,发现其遵循“国家-地方-社会”的实践逻辑。其中,在国家层面上,中央政府作为领导力量洞悉各区域之间的关联性,从全局做好统筹规划和要素分配;在地方层面上,东西部地区各级政府在纵横府际通力合作,打破行政壁垒进行自上而下的任务传导;在社会层面上,民营企业等社会力量通过优势互补与资源置换,推进生产要素在东西部地区的双向流动。研究发现,共同富裕的目标导向为区域协调治理提出了新的要求,要从地方治理责任制、考核评价体系、人才供需、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与共同富裕耦合性等方面出发,以应对目前区域协调发展面临的新挑战。这既有助于为西部欠发达地区发展注入动能,缩小区域差距,又能促进跨区域协同治理,对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与国内大循环的良好对接以及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起“助推器”作用。
李博张家阳
关键词:协同治理
驻村帮扶推进乡村产业振兴的实践机制创新研究——基于L县“一亩实践田”的案例分析
2025年
驻村帮扶机制是促进乡村振兴的一项重要制度,为乡村发展注入了新的动能。基于L县在驻村帮扶工作中探索的“一亩实践田”案例,建构产业振兴-业务嵌入的分析框架,对驻村帮扶推进乡村产业振兴的实践机制创新进行分析。研究发现,“一亩实践田”从四个方面有效实现了驻村帮扶的业务嵌入:一是通过试验机制,规避乡村产业发展中的风险;二是依托科技示范机制,有效推进科技助农;三是凭借干部能力拓展机制,提升驻村干部的基本素养和能力;四是借助干群联结机制,建立更加密切的干群关系。针对乡村产业振兴的目标,驻村帮扶还需要加强驻村干部专业知识的培训力度、做好驻村工作人员的传帮带工作、加大帮扶单位在产业发展中的支持以实现乡村产业振兴。
梁焱李博
关键词:驻村工作队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