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手足
  • 5篇手足口
  • 5篇手足口病
  • 3篇病毒
  • 3篇肠道
  • 3篇肠道病毒
  • 2篇聚类分析
  • 2篇病原
  • 1篇疫情
  • 1篇预防接种
  • 1篇评级
  • 1篇迁入
  • 1篇流动儿童
  • 1篇门诊
  • 1篇密切接触者
  • 1篇接触者
  • 1篇接种
  • 1篇接种门诊
  • 1篇聚集性
  • 1篇聚集性疫情

机构

  • 5篇宁波市鄞州区...
  • 1篇浙江省宁波市...
  • 1篇温州医科大学

作者

  • 6篇李保军
  • 4篇赵虹
  • 3篇徐来荣
  • 2篇平建明
  • 2篇林鸿波
  • 2篇张信江
  • 1篇陈懿
  • 1篇马寅

传媒

  • 2篇中国卫生检验...
  • 2篇实用预防医学
  • 1篇疾病监测
  • 1篇国际流行病学...

年份

  • 2篇2017
  • 2篇2015
  • 2篇2014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2012年-2013年宁波市鄞州区手足口病病原分析被引量:14
2014年
目的分析宁波市鄞州区2012年-2013年手足口病的病原谱,为本区手足口病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手足口病病例标本进行肠道病毒通用型(EV)、肠道病毒71型(EV71)、柯萨奇病毒A16型(CA16)和柯萨奇病毒A6型(CA6)核酸检测。结果 2012年4个季度EV71占同季度阳性病例的比率分别为31.6%、28.9%、33.3%、21.8%;2013年EV71占同季度阳性病例的比率分别为19.4%、15.7%、2.4%、11.1%。2012年4个季度CA16占同季度阳性病例的比率分别为50.9%、40.2%、26.2%、3.2%;2013年全年检出14例。2012年第2季度开始检出CA6,至第4季度占阳性病例数的62.9%;2013年CA6分别占同季度阳性病例数的75.0%、48.2%、56.1%、59.1%。结论 2012年前3季度本区手足口病病原主要为EV71和CA16。2012年第4季度至2013年,CA6替代EV71和CA16成为本地手足口病的主要病原。
赵虹林鸿波陈懿李保军
关键词:手足口病肠道病毒71型柯萨奇病毒A16型
2013-2015年宁波市鄞州区接种门诊流动儿童迁入特征聚类分析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了解2013-2015年宁波市鄞州区接种门诊流动儿童迁入特征,探索流动儿童摸底宣传干预的工作重点。方法通过"宁波市免疫规划信息管理系统"收集2013-2015年宁波市鄞州区登记流动儿童数据,采用系统聚类分析方法统计不同月份、年龄、地区、户籍地来源儿童迁入分类情况。结果 2013-2015年宁波市鄞州区接种门诊共登记流动儿童43 642人,年均增长9.86%。不同月份、年龄、地区迁入儿童数均聚类为3类,3-4月和9-10月为迁入高峰期;1~5岁为主要迁入年龄段;古林、高桥、石碶、姜山、邱隘、潘火、中河为迁入聚集地;按照儿童户籍地来源将33个省份和其它国家聚集成4类,安徽、浙江、江西、贵州、四川、河南、湖南、江苏、湖北、重庆户籍儿童为主要儿童来源。结论宁波市鄞州区接种门诊流动儿童迁入在不同时间、不同人群和不同地区及儿童来源之间具有差异性,应针对迁入特点采取针对性的免疫规划摸底宣教干预措施。
张信江孙烨祥平建明马寅李保军
关键词:流动儿童预防接种聚类分析
宁波市鄞州区手足口病患者家庭密切接触者肠道病毒感染情况调查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分析手足口病患者家庭成员密切接触者病毒携带情况,探讨手足口病危险因素及预防对策。方法同时采集手足口病患者及其家庭成员密切接触者粪便样本或者肛拭子样本,对患者和接触者进行调查。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确诊患者家庭接触者的性别、年龄、亲缘关系、职业等分布情况。结果两年共采集了85例标本,其中确诊63例,对应126例家庭接触者,其中阳性46例,阳性率为36.51%。不同年龄组接触者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646,P=0.001),不同亲缘关系接触者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931,P=0.001),不同职业类型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手足口病患者家庭成员密切接触者病毒携带情况与接触者年龄有关,粪口型接触传播可能为最主要的传播途径,要综合管理手足口病患者及其密切接触者,培养儿童良好的手部卫生习惯。
张信江李保军赵虹
关键词:手足口病肠道病毒
宁波市鄞州区0~5岁儿童手足口病发病风险评级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对0~5岁儿童手足口病发病风险进行评级。方法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各年龄段发病率相对0月龄~组的风险值,分析宁波市鄞州区2010-2012年0~5岁手足口病病例年龄分布特征。结果 0~5岁内儿童,发病风险呈正偏锋分布,0~11月龄发病风险较低,12~23月龄风险最高,从24~71月龄发病风险逐渐递减。结论发病风险度由高到低为12~23月龄〉(24~35月龄与36~47月龄)〉(0~11月龄与48~59月龄)〉60~71月龄,在手足口病防控中应对高危年龄段儿童重点加强预防。
周亚彩李保军徐来荣
关键词:手足口病儿童风险评级
2011-2013年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手足口病病原学与流行病学监测分析被引量:18
2014年
目的探讨2011-2013年宁波市鄞州区手足口病病原学与若干流行病学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采集3年间1015例手足口病临床诊断病例的标本进行病原学检测并分析病原学监测结果。从中国疾病控制信息系统导出3年间的手足口病疫情数据,统计3年间每个季度的发病率、聚集性疫情数、重症率及重复感染率,并分析此4大流行病学特征与病原学之间的变化关系。结果 3年中优势病毒不断变化,2011年第1-3季度以肠道病毒71型(EV71)为主,2011年第4季度至2012年第2季度以柯萨奇病毒A组16型(Cox A16)为主,2012年第3季度至2013第4季度以Cox A6为主。2011年发病率随季节变化明显,重症率最高;2012年发病率随季节变化明显,聚集性疫情数最多;2013年发病率曲线随季节变化不明显,重复感染率最高。结论提示EV71及Cox A16可能受季节因素影响明显,EV71致病严重程度最强,Cox A16传染性最强,Cox A6受季节影响不明显,呈全年流行态势,随着其他肠道病毒的增多,重复感染率增高。
李保军马科超赵虹徐来荣
关键词:手足口病肠道病毒聚集性疫情
宁波市鄞州区2010~2014年手足口病不同病原季节性流行特征被引量:5
2015年
目的了解宁波市鄞州区不同手足口病优势型病原季节性流行特征。方法采用系统聚类分析和圆形分布法,对中国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系统和鄞州区CDC实验室检测系统中2010--2014年手足口病监测资料,进行不同病原优势型季节性特征分析。结果2010-2014年宁波市鄞州区手足口病发病呈上升趋势(r自#=6384.94,P〈0.01),且总体病原体阳性检出率不同(x2=175.495,P〈0.01)。聚类分析显示:2010--2011年病原以EV71为主,占60.30%,发病呈单高峰特征;2012和2014年以其他肠道病毒为主.占46.62%.发病呈现主次双高峰特征;2013年病原以其他肠道病毒为主,占82.89%,发病呈现双高峰特征,各时段各病原分布特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64.035,P〈0.01)。圆形分布显示,2010-2011年、2012和2014年、2013年手足口病发病高峰时间分别为6月22171、6月14日、7月24日(r=0.497、0.358、0.2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I521.00、1919.29、399.38,P均〈0.05)。结论宁波市鄞州区手足口病不同优势型病原存在不同的季节性发病特征:应根据不同病原的发病特征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
孙烨祥徐来荣李珊燕赵虹林鸿波平建明李保军
关键词:手足口病季节性聚类分析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