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世清

作品数:27 被引量:167H指数:7
供职机构:福建省卫生防疫站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6篇期刊文章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2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1篇出血热
  • 9篇流行病
  • 9篇流行病学
  • 8篇肾综合征
  • 8篇综合征
  • 7篇血清
  • 7篇肾综合征出血...
  • 7篇综合征出血热
  • 6篇病毒
  • 4篇登革热
  • 4篇螺旋体
  • 4篇螺旋体病
  • 4篇钩端螺旋体
  • 4篇钩端螺旋体病
  • 3篇流行病学调查
  • 3篇流行性
  • 3篇流行性出血热
  • 3篇抗体
  • 2篇血清分型
  • 2篇血清学

机构

  • 27篇福建省卫生防...
  • 1篇中国预防医学...
  • 1篇浙江省卫生防...
  • 1篇吉林省卫生防...
  • 1篇安徽省卫生防...

作者

  • 27篇李世清
  • 9篇陈润
  • 9篇何似
  • 5篇许龙善
  • 5篇陈阳
  • 4篇潘敏楠
  • 4篇徐国英
  • 4篇李贤凤
  • 4篇严延生
  • 3篇徐冰凌
  • 3篇徐保海
  • 3篇王惠榕
  • 2篇黄耕成
  • 2篇方勇
  • 2篇吴金俊
  • 2篇黄鼎生
  • 2篇于恩庶
  • 2篇屠照平
  • 2篇杨婷婷
  • 1篇姚智慧

传媒

  • 8篇海峡预防医学...
  • 7篇中国人兽共患...
  • 4篇中国媒介生物...
  • 2篇疾病监测
  • 2篇中国公共卫生
  • 1篇上海免疫学杂...
  • 1篇中国公共卫生...
  • 1篇中国实验临床...

年份

  • 1篇2003
  • 4篇2002
  • 3篇2001
  • 5篇2000
  • 4篇1999
  • 4篇1997
  • 1篇1996
  • 2篇1995
  • 1篇1992
  • 1篇1991
  • 1篇1990
2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福州郊区登革热传播媒介的调查研究被引量:44
2000年
目的  1999年夏秋季福州郊区发生登革热暴发流行 ,调查本次暴发流行的传播媒介及其生态习性 ,为控制登革热流行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调查流行区媒介伊蚊种类 ,以免疫萤光法检测成蚊病毒自然感染率并判定传播媒介 ;以房屋指数、容器指数和布雷图指数调查幼虫密度 ,以人饵诱捕法人工小时调查成蚊刺叮率 ;调查主要流行村蚊虫孳生环境 ,了解媒介伊蚊孳生现状。结果 白纹伊蚊是当地的优势蚊种 ,埃及伊蚊末捕及 ,成蚊登革病毒 2型自然感染率为 2 3.0 7% ,8个主要流行村白纹伊蚊密度指数平均房屋指数为 5 6 .5 ,容器指数 5 4.5 ,布雷图指数 175 .5 ,刺叮率为 42 .3只。白纹伊蚊的孳生环境类型有 19种 ,主要为闲置的缸、罐类 ,桶类和旧轮胎等各种容器型积水 ,分别占全部阳性积水容器的 2 9.42 % ,17.0 7%和 15 .33%。结论 白纹伊蚊是本次登革热暴发流行的传播媒介 ,当地白纹伊蚊种群密度较高 ,缸、罐类和桶类。
徐保海许龙善李世清陈润陈润黄耕成屠照平陈黄河黄耕成吴金俊黄鼎生
关键词:登革热传播媒介流行病学
流行性出血热后遗腺脑垂体功能减退症1例被引量:1
1999年
李世清罗兆庄王以银俞正楚李传斌
关键词:流行性出血热垂体功能减退症病理学
套式PCR用于恙虫病的早期诊断及恙螨幼虫体内立克次体的检测被引量:11
1996年
从恙虫病立克次体(Rt)Karp株的群特异性抗原基因序列设计两对引物建立套式PCR检测现场鼠体采集的恙螨幼虫体内及恙虫病现症病人外周血单核细胞内的RtDNA。除一份已用过药病人标本外,其余9份均可检见88bpDNA扩增产物;检测结果表明:现场鼠体采集的地里纤恙螨(Leptotrombidiumdeliense)幼虫的Rt携带率是13.3%,证实套式PCR可用于急性期恙虫病的诊断和媒介恙螨流行病学的调查。
严延生王惠榕郑兆双何似于恩庶廖灏溶李世清何培瑞俞云彬李榕晃沈桂成
关键词:恙虫病立克次体地里纤恙螨
福建省肾综合征出血热疫源地类型及其病毒抗原和病人血清分型研究被引量:11
1995年
福建省肾综合征出血热疫源地类型及其病毒抗原和病人血清分型研究李世清,徐冰凌,李贤凤,潘亮,宋丽玉,俞永新,安琪,杨力宏,姚智慧近年来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的宿主动物、病毒型别的研究取得较大进展。证明多种动物可携带汉坦病毒,并把我国HFRS疫源地分...
李世清徐冰凌李贤凤潘亮宋丽玉俞永新安琪杨力宏姚智慧
关键词:肾病综合征出血热疫源地病毒血清分型
闽西北山区一起钩端螺旋体病流行的调查报告
1999年
1998年,福建省闽西北地区部分县市洪水泛滥成灾。洪水过后,闽西北山区某农场发生一批不明原因发热、头痛、全身酸痛及淋巴结肿大等病人。根据当地送检的血清标本进行实验室有关疾病的血清学检查,并进行流行病学调查,证实该地区是一起洪水过后引起的稻田型钩端螺旋...
潘敏楠徐国英潘 浩李世清林文家林 华鄢 王秀李运前
关键词:钩端螺旋体病流行病学
福州郊区登革热媒介防制措施与效果被引量:24
2001年
目的 :1999年夏秋季福州郊区发生登革热暴发流行 ,白纹伊蚊是当地传播媒介 ,为迅速控制疫情 ,在流行区实施以灭蚊为主的防制措施。方法 :开展以健康教育、环境治理、清除无用积水和减少媒介滋生环境为主的爱国卫生运动 ;使用高效氟氯氰菊酯和强力克敌等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 ,以 2 0mg/m2 实行滞留喷洒和空间喷洒灭蚊。灭蚊前、后调查白纹伊蚊种群密度 ,以房屋指数、容器指数、布雷图指数和成蚊刺叮率评价防制效果。结果 :灭蚊前白纹伊蚊房屋指数 5 6 .5 ,容器指数 5 4.5 ,布雷图指数 175 .5 ;灭蚊后分别下降为 2 .4、11.5和 4.0 ,下降率分别为 95 .8% ,78.9%和 97.8% ;刺叮率从灭蚊前平均 42 .3只 /人工小时下降为零 ,从 10月 12日后未再发现新病例。结论 :防制措施得当有效 ,白纹伊蚊种群密度显著下降 。
徐保海许龙善黄耕成李世清吴金俊屠照平方勇黄鼎生陈润
关键词:登革热媒介防制措施防制效果
福建省登革热的血清流行病学调查被引量:6
2002年
何似李世清陈润许龙善严延生翁育伟
关键词:登革热血清流行病学调查
福建省人类细小病毒B19感染状况的研究
李世清严延生陈润王惠榕何似
该研究应用血清学方法对该省不同地区不同疾病患者血清进行B19病毒抗体的检验,首次证实该省存在该病毒感染。检查病人血清109份,IgG抗体阳性45份,阳性率41.28%,检查IgM抗体172份,阳性1份。年龄分布青壮年为多...
关键词:
关键词:血清学细小病毒B19病毒感染
福建省钩端螺旋体病流行新特征被引量:2
2000年
[目的 ]对福建省钩端螺旋体病流行特征进行分析 ,为我省钩端螺旋体病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对历年来流行趋势、流调资料、监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 [结果 ]发病率 5 0~ 70年代初呈上升趋势 ,个别年份发病率高达16 .43/ 10万 ,70年代中期至 90年代末明显下降 ;发病地区有从沿海丘陵地区移向内地山区的趋势 ;流行季节从双峰型转为单峰型。 5 0~ 70年代流行菌群以以波摩那群、爪哇群、秋季热群为主 ,90年代则以七日热群、巴达维亚群、秋季热群和澳洲群为主 ,血清抗体检测各型均有检出 ,以秋、黄、巴、七为主。 [结论 ]近年福建省钩体病发病特征及菌群分布发生变化 ,疫苗配方应改为七日热群和巴达维亚群为主。
潘敏楠徐国英潘浩李世清
关键词:钩端螺旋体病流行病学
应用血凝抑制试验对福建流行性出血热患者血清分型的探讨被引量:5
1990年
用HI检查60例EHF病人血清,阳性51例(85%),与IFAT的符合率为94%,表明有较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用HI检查福建省野鼠型为主的混合疫源地的病人血清6例,其中野鼠型4例(66.57%),家鼠型2例(33.43%);检查家鼠型疫区病人血清45例,其中家鼠型44例(97.78%),野鼠型1例(2.22%),发现了家鼠型疫区亦有野鼠型病毒感染的病人。该法可用于EHF病人血清抗体的分型,这对灭鼠具有指导意义。
宋丽玉李世清徐冰凌李贤凤
关键词:流行性出血热血凝试验血清分型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