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毅
- 作品数:37 被引量:225H指数:9
- 供职机构:南宁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 发文基金:广西卫生厅科研项目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厅立项课题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交通运输工程机械工程更多>>
- 城市居民区肾综合征出血热疫源地范围的调查被引量:2
- 2007年
- [目的]探讨城市居民区肾综合征出血热疫源地范围的确定。[方法]在疫点的东、南、西、北四面设监测点,采用鼠笼法和电击法结合,开展鼠密度调查及检测鼠和人的出血热抗原与抗体。[结果]疫点鼠密度为11.9%,疫源地约为2×3km^2面积6km^2的区域。[结论]疫源地的确定对肾综合征出血热疫情的预防和控制具有指导意义。
- 葛利辉汤洪洋李少凡刘海燕曾毅凌峰覃魏魏
- 关键词:城市肾综合征出血热疫源地
- 南宁市2008-2014年手足口病流行病学及病原学特征被引量:20
- 2015年
- 目的了解南宁市近七年手足口病的流行病学特征和病毒型别的变化,为手足口病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应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2008—2014年手足口病疫情资料和病原学监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南宁市2008—2014年共报告手足口病病例270 438例,其中重症病例2 252例,死亡病例88例;年均报告发病率为578.33/10万,死亡率为0.19/10万,病死率为0.03%。夏、秋季为高发季节,发病数分别占50.20%,23.58%。发病率最高为兴宁区(871.94/10万),最低为横县(256.25/10万)。发病年龄5岁及以下幼儿为最高,发病率为6 753.21/10万,男性高于女性,男女之比为1.65:1。不同地区、季节、人群间的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病原检测阳性率为80.40%(4 533/5 638),以EV71为主占34.68%,其次为CA16占17.95%,其他肠道病毒占27.78%,主导毒株呈多变、交替出现的特征。轻症、重症和死亡病例中EV71检测阳性率分别为22.71%、50.04%、89.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重症、死亡病例比例变化与EV71构成比变化呈正相关。结论 2008—2014年南宁市手足口病处在高发时期,存在地区、季节、人群分布的差异。病原呈多变、交替出现的特征,当某一病毒或其某一亚型病毒成为优势流行毒株时可导致大范围疫情流行。
- 黎祖秋潘利花李海燕梁晓云曾毅闭志友
- 关键词: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病原学
- 南宁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流行病学特征分析被引量:16
- 2015年
- 目的分析南宁市2005-2014年上半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流行特征,为今后有效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提供依据。方法收集南宁市2005-2014年上半年报告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资料,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2005-2014年上半年南宁市共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603起,发病37 541人,死亡31人,罹患率为2.19%,病死率为0.08%。事件分级以一般事件较多(59.87%),事件类型主要为传染病疫情(87.39%),事件主要发生在学校和托幼机构(87.56%)。事件发生时间呈现3-5月和10-12月2个高峰。结论学校和托幼机构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和管理的重点场所,加强学校和托幼机构疾病监测是今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工作重点。
- 覃健敏张静蒋作祎吕昌峰潘利花曾毅闭志友
- 关键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传染病疫情
- 2018年南宁市手足口病疫情预测模型研究被引量:4
- 2019年
- 目的预测南宁市2018年手足口病疫情趋势,为早期预警、预测手足口病流行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通过国家"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下载2008年5月-2017年12月南宁市手足口病疫情资料,建立自回归移动平均模型(ARIMA)预测2018年手足口病发病趋势。结果 2008年5月-2017年12月南宁市累计报告手足口病患者440 376例,其中重症病例4 531例,死亡97例,年均发病率为610.05/10万,发病有2个高峰,一个主高峰为4-6月,次高峰为9-10月。病原学检测结果肠道病毒71型(EV71)占总阳性数38.56%;柯萨奇A组16型(Cox A16)占的16.70%;其他肠道病毒占44.74%,2010、2012和2014年等偶数年份EV71检出率均较高。利用ARIMA (0,1,0)×(1,1,1)12模型,预测2018年手足口病1-12月发病数分别为295、201、685、2 795、4 489、2 763、1 557、954、1 549、1 327、1 296和990例,合计18 899例,与2018年1-5月实际发病数相比较,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ARIMA模型能较好地模拟南宁市2018年手足口病发病趋势,预测模型精确度高。
- 曾毅汤洪洋潘利花闭志友陈婷陈燕萍
- 关键词: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特征ARIMA模型
- 2018—2022年南宁市手足口病病原监测特征分析被引量:1
- 2024年
- 目的分析南宁市2018—2022年手足口病病原学构成及特征,为手足口病防控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18—2022年南宁市手足口病例病原学监测数据,对监测结果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2018—2022年南宁市检测手足口病病例5285例,PCR核酸阳性4516例,总阳性率85.45%,不同年份间阳性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7.84,P<0.001)。阳性标本CVA6型构成比最高(47.54%),EV A71型构成比最低(占比0.58%),各病原型别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手足口病分布有明显的季节性,发病高峰多分布在4至7月和9至11月,不同月份病原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9.432,P<0.001)。各县(市、区)均有手足口病病例,均以CV A6型毒株为优势株,CV A16和其他肠道毒株型别交替流行,各县(市、区)优势流行毒株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80.731,P<0.001);3岁以下儿童病原阳性检出率高,占总阳性数82.71%;临床表现轻症多以CV A6、CV A16毒株为优势株,重症以其他肠道病毒、CV A6和CV A16毒株为优势株,轻重症感染的不同毒株阳性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9.58,P<0.001)。结论2018—2022年南宁市手足口病肠道病毒优势流行株不断变化,以CV A6型毒株为主要流行株,CV A16、CV A10和其他肠道毒株交替流行,呈明显的季节性和地区分布,各县(市、区)应根据手足口病病原学的变化规律及特点,采取针对性的防控措施,科学开展手足口病防控工作。
- 黄成伟曾毅梁长威孙恒闭志友
- 关键词:手足口病肠道病毒病原学监测
- 一种传染病防控用隔离防护设备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传染病防控用隔离防护设备,包括隔离防护板,所述隔离防护板的内部开设有横槽,所述隔离防护板的正面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槽与横槽相连通,所述横槽的内侧壁固定镶嵌有相对称的轴承,两个所述轴承的内部共同固定连接有...
- 曾毅周春丽梁长威梁夏楠徐红闭志友黄成伟梁晓云黄超俊
- 2011——2020年南宁市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 2022年
- 分析2011~2020年间南宁市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特征,为本市严格落实手足口病疫情防控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借助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和南宁市各医疗卫生机构上报的传染病信息中获得2011年~2020年南宁市手足口病数据资料,利用描述流行病学的方式对数据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2011~2020年南宁市共报告手足口病469752例、总发病率为917.58/10万,其中2014年发病率为982.19/10万,居于10年间的首位,总体呈现先上升后下降、隔年增高的趋势,重症及死亡数在2017年后明显减少。各年间发病人数比较存在明显差异(P<0.005)。手足口病发病高峰多在4月~6月以及9月~10月,发病率最低的月份为1月~3月;其中发病率最高的年份在2014年,死亡数28例也最多。平均发病率最高的前三位分别是青秀区、良庆区和邕宁区,平均发病率最低的为横县。2017年广泛开展EV71疫苗接种以后,重症和死亡数明显下降。结论 2011~2020年间南宁市手足口病呈现先上升后下降、隔年增高的趋势,其中青秀区、良庆区和邕宁区平均发病率较高,EV71疫苗能有效降低重症和死亡,加强预防接种和健康教育等手段能显著降低手足口病的发病、重症和死亡率。
- 曾毅周春丽梁长威徐红黄成伟
- 关键词: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病原学核酸检测
- 南宁市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流行病学特征分析被引量:10
- 2012年
- 目的对南宁市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流行病学特征进行分析,为制定防制策略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应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南宁市2004~2011年上半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04~2011年上半年,南宁市共报告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453起,累计发病32088例,平均罹患率为2.55%。以呼吸道传染病事件为主,占事件总起数的83.22%。呈现3~6月和9~12月两个发病高峰,学校和托幼机构是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主要发生场所,学生和幼托儿童是高发人群。城镇传染病事件以呼吸道传染病事件为主,农村则以肠道传染病事件为主。结论加强学校、托幼机构的呼吸道传染病监测和管理是当前防制工作的重点。
- 林健燕郭泽强甘文烨黄世美曾毅
- 关键词: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 2018—2022年南宁市手足口病流行病学及病原学特征被引量:3
- 2024年
- 目的了解南宁市手足口病流行病学和病原学分布特征,为今后科学制定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收集南宁市手足口病病例,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2018—2022年南宁市手足口病流行特征进行分析。通过南宁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收集南宁市定点医院手足口病病例标本,开展肠道病毒核酸分型检测。结果2018—2022年南宁市累计报告手足口病病例152993例,年发病率在48.00/10万~644.25/10万,不同年份发病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9666.366,P<0.05)。时间分布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发病时间呈双峰分布,4—7月为主高峰,9—11月为次高峰,不同月份发病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08626.262,P<0.05)。南宁15个县(市、区)、开发区均有病例报告,年均发病率前3位的为高新区(699.50/10万)、经开区(627.05/10万)、兴宁区(536.32/10万),不同地区发病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8758.662,P<0.05)。病例男女比例为1.47∶1,发病率男性(446.28/10万)高于女性(327.28/10万)。职业分布以散居儿童(58.66%)为主。发病年龄以5岁以下儿童(89.24%)为主,1~<2岁儿童组发病率最高(8245.47/10万),≥6岁组最低(24.39/10万)。2018—2022年南宁市共收集手足口病病例标本5285份,阳性率85.45%,以CV-A6和CV-A16病毒为主要流行株,分别占47.54%、34.77%。不同年份病原类型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86.245,P<0.05)。结论2018—2022年南宁市手足口病疫情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发病特征,应加大在流行期对重点人群、场所的防控力度,可及时有效的控制手足口病的传播。
- 黄成伟曾毅梁长威梁夏楠
- 关键词: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特征病原学特征
- 2010—2012年南宁市职业暴露人群血清学和环境高致病性禽流感监测分析被引量:20
- 2013年
- 目的了解南宁市职业暴露人群高致病性H5N1禽流感病毒的接触感染状况和南宁市及周边地区活禽市场、养殖厂等环境禽流感病毒H5、H7、H9亚型污染状况,为防治人禽流感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2010—2012年采集从事家禽养殖、屠宰等人群血清标本用红细胞凝集抑制试验(HI)检测H5N1抗体;对在城乡活禽市场外环境采集的笼具涂抹、粪便和污水标本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禽流感病毒FluA、H5、H7、H9核酸。结果共采集职业暴露人群80人份血清H5N1抗体均为阴性;环境标本175份禽流感病毒核酸监测阳性标本为47份,阳性率为26.86%。A型禽流感病毒核酸阳性标本分布于6个城区(县)的9个活禽农贸市场,各个季节采集的标本的阳性率有差异。3种类型的标本中,水的阳性率最高,其次是笼具涂抹标本,粪便的阳性率最低。结论禽流感H5亚型在南宁市职业暴露人群中未发现隐性感染;活禽市场环境普遍存在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的污染,H5和H9亚型是主要的病原体。
- 陈燕萍朱荣健陈婷闭志友曾毅
- 关键词:禽流感职业暴露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