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曾应魁

作品数:8 被引量:153H指数:5
供职机构:中山医学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卫生部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颅面
  • 4篇颅面形态
  • 4篇面形
  • 3篇正畸
  • 3篇前牙
  • 3篇前牙开HE
  • 3篇颌骨
  • 3篇下颌
  • 3篇下颌骨
  • 2篇正畸治疗
  • 2篇肌肉
  • 2篇骨密度
  • 2篇恒牙
  • 2篇恒牙期
  • 1篇牙槽
  • 1篇牙槽骨
  • 1篇牙矫治
  • 1篇牙医
  • 1篇牙医学
  • 1篇颜面

机构

  • 7篇中山医学大学
  • 3篇北京大学口腔...
  • 2篇北京大学口腔...
  • 1篇北京医科大学
  • 1篇台湾中山大学
  • 1篇美国纽约大学

作者

  • 8篇曾应魁
  • 6篇邹冰爽
  • 6篇曾祥龙

传媒

  • 3篇中华口腔正畸...
  • 2篇口腔正畸学
  • 1篇现代口腔医学...
  • 1篇中华口腔医学...
  • 1篇北京医科大学...

年份

  • 1篇2001
  • 3篇2000
  • 2篇1999
  • 1篇1998
  • 1篇1995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下颌骨骨密度与颅面形态关系的研究被引量:23
1999年
目的:探索不同垂直面型与下颌骨骨密度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双能骨密度吸收仪测量3 组不同垂直面型(高角组、正常组和低角组) 样本的下颌骨骨密度。结果:面部基本对称的个体其下颌骨左右两侧的骨矿含量和骨密度分布基本对称,3 个不同垂直面型组之间骨矿含量和骨密度差异有极显著性。结论:下颌骨骨密度与颅面垂直形态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双能骨密度吸收测量仪为下颌骨骨密度的定量测定提供了精确、简便而实用手段。
邹冰爽曾应魁曾祥龙
关键词:颅面形态下颌骨骨密度面部肌肉
安氏Ⅱ~1错颅面类型的研究被引量:90
1998年
本文以100名成人安氏Ⅱ1错为研究对象,对安氏Ⅱ1进行矢状和垂直方向分类,探讨不同类型的骨面形特征,并得出以下结论:①、安氏Ⅱ1并非单一临床类型,根据骨骼矢状和垂直方向因素组合成多种类型。在矢状向上分六种,垂直向上分三种。②、上下颌正常型最多见,占34%,此型为牙性安氏Ⅱ1,上颌正常下颌后缩型居其次,占28%,骨面型异常较严重。③、安氏Ⅱ1中,50%存在垂直发育不调,Ⅱ类骨面型(N/R型、R/R型、P/N型)以垂直发育过度为主。Ⅰ类骨面型(N/N型、P/P型)以垂直发育不足为主。④、国人安氏Ⅱ1错单一因素以下颌后缩为主(占49%),上颌前突只占10%。
邹冰爽曾祥龙曾应魁
关键词:颅面形态
恒牙期前牙开正畸和外科治疗颅面形态变化的比较研究被引量:1
2000年
通过对正畸治疗和外科治疗成功的病例进行比较分析 ,探讨恒牙期前牙开牙合者正畸治疗和外科治疗引起的颅面形态的变化所在。方法 选择正畸治疗和外科治疗患者各 12人 ,外科治疗组中 5人为外科正畸联合治疗 ,7人为单纯外科治疗。应用计算机X线头影测量对治疗前后颅面软硬组织的形态变化进行比较和统计学分析。结果 正畸治疗的主要作用部位是牙齿和齿槽骨 ,牙齿关系的变化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 ;外科治疗组除牙齿关系 (覆牙合、覆盖、下切牙伸长度、上切牙倾斜度 )发生显著变化外 ,骨骼的变化也比较显著 ;正畸治疗组和外科治疗组相比 ,前者牙牙合关系的改善更明显 ,而后者主要以上下颌骨的矢状不调改善为主。正畸外科联合治疗比单纯外科治疗者矢状方向的改变明显且牙齿倾斜度改善。结论 正畸治疗可通过拔牙矫治调整前后牙齿移动的比例 ,达到纠正开牙合 ,改善软组织侧貌的目的 ;正畸治疗以牙齿倾斜度的变化为主 ,而外科治疗还可产生骨骼的变化 ,面型更趋和谐 ;术前术后正畸治疗应列为外科治疗的常规。
邹冰爽曾祥龙曾应魁
关键词:恒牙期前牙开HE颅面形态拔牙矫治外科治疗
开合的诊断和临床治疗
1995年
开合的诊断和临床治疗台湾中山大学牙医学系曾应魁开(OpenBite)对从事正畸的医师而言是较难的病例。因为开的成因较为复杂,有可能是牙齿问题、骨骼的问题、神经肌肉的问题,或是牙齿兼有骨骼的问题。或是骨骼兼有神经肌肉的问题,或是口腔习惯及呼吸道的问题。...
曾应魁
关键词:手术治疗神经肌肉牙医学下颌骨发育下颌磨牙
下颌骨骨密度测量的方法和应用被引量:6
1999年
邹冰爽曾祥龙曾应魁
关键词:骨密度测量下颌骨口腔医学牙槽骨皮质骨骨矿含量
前牙开畸形颅面形态的分类研究被引量:13
2001年
目的 对前牙开畸形进行分类研究 ,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随机选取116例恒牙期前牙开患者 ,借助计算机X线头影测量技术对其颅面软硬组织及气道结构进行测量 ,综合运用多种现代多元统计方法 ,对开畸形的颅面形态进行分类。结果 对年龄、性别、颅面特征等 15 6项指标经聚类和主成分分析精简为 30个变量 ,再通过因子分析提取出 4个因子 (下颌旋转因子、面高因子、牙骨矢状因子和上颌旋转因子 )。采用逐步聚类法对 116例患者的 4个因子得分进行聚类分析 ,将前牙开畸形这一群体分为牙齿槽型开、下颌顺时针旋转型开、长面型开、上颌逆时针旋转型开和骨性Ⅲ类开 5类并归纳出可供临床使用的简单分类方法。结论 对前牙开畸形进行分类在诊断和矫治设计中起着重要作用。
邹冰爽曾祥龙曾应魁
关键词:错HE前牙开HE正畸治疗
恒牙期前牙开正畸治疗时机和疗效的研究被引量:5
2000年
目的 通过对恒牙初期和恒牙晚期正畸治疗成功的病例进行分析 ,探讨恒牙期前牙开患者正畸治疗的时机及引起颅面形态的变化。方法 选择 13名恒牙初期和 12名恒牙期前牙开患者 ,利用计算机X线头影测量分析治疗前后的软硬组织变化 ,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正畸的治疗变化以牙齿倾斜度的变化为主 ,前牙有一定的伸长 ,垂直高度有所增加 ,软组织面型有一定程度的改善。恒牙初期与恒牙期正畸治疗相比 ,除了上下前牙倾斜度的变化以外 ,还存在一定的下颌逆时针旋转趋势 ,而恒牙期者下颌平面角有顺时针旋转倾向。结论 提倡在恒牙初期即开始正畸治疗。
邹冰爽曾祥龙曾应魁
关键词:恒牙期正畸治疗前牙开HE疗效X线头影测量分析
应用数字图象处理技术对颜面审美观的研究被引量:19
2000年
目的 本研究使用可调式数字图象模型比较美国正畸医师与中国普通人对颜面的审美观是否一致。对标准比较法和配对比较法这两种容貌美学评判方法的有效性也进行了比较。方法 由一张正常中国成人的头颅侧位片经处理产生四幅不同的数字图象构成一个系列。这些图象的骨骼或牙齿与正常值相差 2倍标准差 ,软组织侧貌图象则经相应软件处理产生。结果 一系列非参数检验证实数字变形模型的有效性 ,且配对比较法优于普通的标准比较法。专业和非专业人士都认为和谐或“正常”型最具吸引力 ,其次是“直面”或双颌后缩的男性中国人、“前部发育不足”或上颌后缩的女性中国人。研究发现牙齿后缩而骨骼型协调的男性与上颌后缩而余无异常的女性同“双牙弓前突”的正常型具有同样的吸引力。结论 本研究有利于中外正畸医师在治疗中国患者时有所依据 ,以达到医患均满意的治疗效果。
Anthony L.Maganzini曾应魁Josh Z.EpsteinLuis J.Alvarez邹冰爽曾祥龙
关键词:颜面上颌正畸头颅侧位片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