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曾冠珍

作品数:12 被引量:34H指数:3
供职机构: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3篇护理
  • 3篇冠脉
  • 3篇CT增强
  • 3篇成像
  • 2篇动脉
  • 2篇血管
  • 2篇图像
  • 2篇图像质量
  • 2篇健康
  • 2篇冠脉成像
  • 2篇冠状
  • 2篇冠状动脉
  • 1篇碘对比剂
  • 1篇对比剂
  • 1篇多模态
  • 1篇心病
  • 1篇心电
  • 1篇心电门控
  • 1篇心电门控技术
  • 1篇胸廓

机构

  • 12篇广西医科大学...
  • 1篇广西医科大学

作者

  • 12篇曾冠珍
  • 5篇韦启君
  • 5篇凌寿佳
  • 5篇梁俊丽
  • 4篇陈秀珍
  • 3篇管学春
  • 2篇宋瑞
  • 2篇窦瑛
  • 2篇黄福灵
  • 2篇赵娟
  • 2篇曾自三
  • 1篇龙莉玲
  • 1篇冯启明
  • 1篇廖锦元
  • 1篇邓东
  • 1篇常裕
  • 1篇林创武
  • 1篇潘锡屏
  • 1篇张小波
  • 1篇武莹莹

传媒

  • 2篇现代临床医学
  • 2篇微创医学
  • 1篇临床放射学杂...
  • 1篇中国CT和M...
  • 1篇护理实践与研...
  • 1篇中国病原生物...
  • 1篇中国现代医生
  • 1篇中外医学研究
  • 1篇中文科技期刊...

年份

  • 3篇2025
  • 1篇2024
  • 1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1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能谱CT对肝内外门静脉成像质量的影响
2014年
目的:探讨能谱CT对肝内门静脉、肝外门静脉成像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1月至2013年4月收治住院确诊为肝硬变门静脉高压的8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于51 keV、70 keV及混合能组时对扫描结果进行重建,并进行评分,比较肝内外门静脉的对比噪声比(CNR)及噪声图像(IN)。结果:主观评分方面,51 keV的主观评分最高,70 keV次之,混合能组最低,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客观评分方面,51 keV肝内外门静脉的CNR和IN均明显较高,70 keV次之,混合能组最低,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CT门静脉成像在门静脉与肝实质的最佳对比噪声比51 keV时具有最佳的效果。
凌寿佳韦启君廖锦元宋瑞曾冠珍
关键词:肝门静脉肝硬变
Revolution CT“双低”扫描联合前瞻心电门控技术在婴幼儿先心诊断中的应用
凌寿佳黄福灵韦启君管学春曾冠珍
多学科合作团队护理策略在预防CT增强碘对比剂外渗中的作用
2025年
目的探讨循证支持下的多学科合作团队护理策略在预防CT增强碘对比剂外渗中的效果,并研究其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前景。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2月在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CT增强检查的患者60例作为观察对象,按组间基线资料具有可比性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实施循证支持下多学科合作团队护理策略,对两组患者的碘对比剂外渗情况、不良反应发生率、护理满意度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碘对比剂外渗发生率10.00%,对照组碘对比剂外渗发生率36.67%,观察组碘对比剂外渗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6.67%,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33.33%,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护理满意度方面,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循证支持下的多学科合作团队护理策略有效降低了CT增强检查过程中碘对比剂外渗和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保障了患者的安全并提高了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为临床实践提供了有利的指导和借鉴。
潘锡屏梁俊丽施黎黎曾冠珍窦瑛
关键词:护理策略护理满意度
炫速双源CT冠脉成像的辐射剂量优化与胸廓径线的关系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探讨西门子Somatom Definition Flash炫速双源CT冠脉成像的辐射剂量优化与胸廓径线的关系。方法:以笔者所在医院2014年6-12月经Somatom Definition Flash炫速双源CT冠脉成像检查的5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的体质指数BMI分为A、B两组:A组患者(BMI<25 kg/m2)29例,扫描参数为管电压120 k V,管电流220 m As。B组患者(25 kg/m2≤BMI<30 kg/m2)23例,扫描参数为管电压120 k V,管电流330 m As。计算冠脉相对于背脊肌的对比噪声比(CNR)、信噪比(SNR)。对CNR和SNR与胸廓径线、BMI的相关性进行检验。结果:A、B两组患者胸廓AP、RL径线均与CNR具有相关性(P<0.05)。A、B两组患者CNR、SNR与RL径线的相关系数均大于CNR、SNR与AP径线的相关系数。除A组第2层面外,CNR与AP径线的相关系数均大于其与BMI的相关系数。结论:胸廓径线可以指导Somatom Definition Flash炫速双源CT冠脉成像的辐射剂量。
凌寿佳曾自三管学春韦启君曾冠珍
关键词:SOMATOMDEFINITION冠脉成像体质指数
多层螺旋CT首过期灌注成像和肿瘤微血管密度在评价周围型肺癌TNM分期的临床价值被引量:17
2011年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首过期灌注强化指标和肿瘤微血管密度(MVD)在肺癌TNM分期的临床价值。资料与方法对32例周围型肺癌患者行CT灌注扫描,依据首过期肿块强化的时间-密度曲线(TDC)计算肿瘤的灌注强化指标,按病理结果分为:≤3 cm肺癌组和〉3 cm、≤7 cm肺癌组,累及胸膜组和未累及胸膜组;有淋巴结转移组和无淋巴结转移组;TNM分期按Ⅰ~Ⅱ期和Ⅲ~Ⅳ期分两组,并对肿瘤MVD计数。各组观察指标的差异采用t检验或t’检验;将CT灌注强化指标分别与MVD做相关性分析;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MVD和CT灌注强化指标评价肺癌TNM分期的诊断效能。结果 (1)肿块的强化峰值(PH)、肿块与主动脉PH之比(M/A)、灌注值(PV)和MVD在肿块直径≤3 cm与〉3 cm、≤7 cm之间[分别为(33.73±20.56)HU、(31.26±13.22)HU;(0.28±0.10)、(0.24±0.14);(1.58±0.83)ml.min-1.ml-1、(1.45±0.81)ml.min-1.ml-1;(73.00±15.03)个/0.74 mm2、(66.42±12.93)个/0.74 mm2]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累及胸膜组的PV和MVD均高于未累及胸膜组[分别为(1.83±0.90)ml.min-1.ml-1、(1.15±0.56)ml.min-1.ml-1;(73.40±10.70)个/0.74 mm2、(62.59±13.65)个/0.74 mm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H和M/A在累及胸膜组与未累及胸膜组之间[分别为(38.27±15.09)HU、(25.94±11.49)HU;(0.27±0.15)、(0.19±0.11)]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3)肺癌淋巴结转移组的肿块PH、M/A、PV和MVD均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分别为(38.76±14.32)HU、(21.44±6.48)HU;(0.28±0.14)、(0.14±0.07);(1.73±0.89)ml.min-1.ml-1、(1.10±0.47)ml.min-1.ml-1;(72.58±10.49)个/0.74 mm2、(60.46±14.15)个/0.74 mm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肺癌Ⅲ~Ⅳ期组PH、M/A、PV和MVD均高于肺癌Ⅰ~Ⅱ期组[分别为(38.61±15.01)HU、(25.65±11.12)HU;(0.30
邓东武莹莹黄仲奎龙莉玲张小波李春兰林创武曾冠珍冯启明
关键词:微血管密度肿瘤分期灌注成像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
3种CT扫描模式对冠脉桥成像质量及辐射剂量的影响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比较西门子炫速双源CT的3种不同扫描模式对冠脉桥成像质量及辐射剂量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搭桥术后随访7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心率≤65次/min且节律规则,随机分为3组,分别采用大螺距扫描、前门控序列扫描及回顾性心电门控扫描3种不同的西门子炫速双源CT扫描模式评价患者的冠状动脉桥血管的通畅性及图像质量,并比较各组的辐射剂量。结果:前门大螺距扫描模式的有效辐射剂量明显低于前门控序列扫描和回顾性心电门控扫描模式,具有显著性差异(F=118.21,P<0.05)。3种双源CT扫描模式的图像主观质量评分无显著性差异(H=0.531,P>0.05)。结论:西门子炫速双源CT前门控大螺距扫描模式不仅能实现心脏冠状动脉低剂量的扫描,还能获得较好的图像质量,可有效用于评估冠状动脉搭桥术后桥血管的通畅性。
凌寿佳曾自三管学春韦启君曾冠珍
关键词:图像质量
CT增强对比剂的不同浓度和流速对肾脏增强图像质量的影响被引量:9
2014年
目的探讨Siemens Definition Flash CT扫描增强对比剂的不同浓度和流速对肾脏增强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行腹部增强CT扫描检查的患者136例作为研究对象,对不同浓度(300mgI/mL、350mgI/mL)和不同流速(3mL/s、5mL/s)碘海醇增强剂对图像质量的影响进行比较研究。结果不同浓度相同流速增强剂对图像质量的影响比较,左肾动脉开口处腹主动脉、肾脏动脉、肾脏静脉血管显影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肾皮质、肾实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同浓度不同流速增强剂对图像质量的影响差异各部位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较高碘海醇使用浓度和较快的注射流速可能对肾脏血流显影具有更好的帮助,推测使用更浓度的碘海醇和较快的注射流速可能会增强增强扫描的质量。
凌寿佳曾冠珍韦启君黄福灵宋瑞
关键词:肾脏疾病CT扫描增强剂
群组管理模式结合知信行健康教育对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患者的影响
2025年
目的探讨群组管理护理模式结合知信行健康教育对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患者应激反应及检查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行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17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将178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89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实施群组管理模式结合知信行健康教育。对比两组患者的检查认知水平、应激反应、检查效果、心理韧性。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疾病检查认知水平较对照组高(P<0.05);两组患者的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均较干预前降低,且观察组评分低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心率均较干预前有所上升,但对照组较观察组上升明显(P<0.05);观察组患者的检查时间短于对照组,一次性检查通过率高于对照组,成像质量优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患者的检查时行为表现比较,观察组患者微笑的例数多于对照组,皱眉、躲避的例数少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在CD-RISC的心理坚韧、自强、乐观积极评分及总分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将群组管理护理模式结合知信行健康教育应用于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患者,可提高患者的心理韧性及疾病检查认知水平,降低患者的心理生理应激反应,确保临床检查效果。
黄红芳梁俊丽陈秀珍曾冠珍赵娟何宝亮
关键词:CT血管成像应激反应
冠心病患者肠道菌群变化与多模态神经影像学的关联分析
2025年
目的 分析冠心病患者的肠道菌群变化及脑损伤情况,并分析差异肠道菌群和多模态神经影像学的相关性。方法 受试者分为两组,分别为50名冠心病患者和54名同期健康体检者。通过16S rRNA测序观察患者肠道菌群变化,通过多模态神经影像学技术(包括功能磁共振成像、扩散张量成像等)分析患者的脑损伤情况,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二者相关性。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冠心病组的性别、年龄未见显著性差异(P>0.05),血糖、血脂、糖化血红蛋白、血压有显著性差异(P<0.05);双歧杆菌属(Bifidobacterium)、厚壁菌属(Firmicutes)、乳酸杆菌属(Lactobacillus)显著下降,葡萄球菌属(Staphylococci)、埃希氏杆菌属(Escherichia)显著上升(P<0.05);MRI显示,平均脑灰质体积显著下降(P<0.05),Spearman相关分析表明脑平均灰质体积和Firmicutes、Staphylococci有负相关性;平均分数各向异性值与Bifidobacterium、Firmicutes、Escherichia有负相关性;平均扩散率值与Escherichia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 与对照组相比,冠心病患者存在差异的肠道菌群,并呈现出一定的脑损伤,且差异的肠道菌群和神经影像学指标存在相关性,能为冠心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一定参考。
黄红芳雷毅武曾冠珍谭知知胡桂贤陈秀珍黄彪进梁俊丽
关键词:冠心病肠道菌群
基于二维码健康宣教对住院患者行冠脉成像扫描配合的效果研究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探讨二维码健康宣教对住院患者行冠脉成像扫描配合的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9年7—12月我院需要进行冠脉成像的住院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使用常规健康宣教,观察组使用二维码健康宣教。比较两组患者的配合度情况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配合度为98.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4.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住院患者行冠脉成像扫描中,采用二维码宣教的形式开展健康教育,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配合度,同时减少不良反应,效果更为理想。
黄红芳陈秀珍梁俊丽常裕曾冠珍施黎黎
关键词:住院患者冠脉成像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