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曹静

作品数:11 被引量:79H指数:3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医药卫生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学位论文
  • 4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3篇生物学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医药卫生
  • 1篇经济管理
  • 1篇哲学宗教

主题

  • 3篇细胞
  • 2篇木质部
  • 2篇分化
  • 1篇滴丸
  • 1篇心脏
  • 1篇心脏成纤维细...
  • 1篇血管
  • 1篇血管内皮
  • 1篇血管内皮细胞
  • 1篇血细胞
  • 1篇叶片
  • 1篇叶片衰老
  • 1篇抑郁
  • 1篇抑郁水平
  • 1篇预后
  • 1篇预后因素
  • 1篇再灌注
  • 1篇责任保险
  • 1篇政府
  • 1篇政府作用

机构

  • 11篇北京大学
  • 1篇国务院发展研...
  • 1篇北京市通州区...

作者

  • 11篇曹静
  • 2篇王雅清
  • 2篇崔克明
  • 1篇叶敏
  • 1篇齐宪荣
  • 1篇蒲小平
  • 1篇贺新强
  • 1篇安树民
  • 1篇马迎聪
  • 1篇张军扩
  • 1篇苏都莫日根
  • 1篇任汝通
  • 1篇王辰

传媒

  • 1篇植物学通报
  • 1篇中国环境管理...
  • 1篇Acta B...
  • 1篇中国临床心理...
  • 1篇环境保护市场...

年份

  • 1篇2025
  • 1篇2016
  • 1篇2010
  • 2篇2003
  • 2篇2001
  • 2篇2000
  • 1篇1999
  • 1篇1985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木质部细胞分化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5
2001年
本文主要从研究木质部细胞分化常用的实验系统、木质部分化的诱导、木质部细胞的编程性死亡以及次生壁的构建 4个方面阐述了木质部细胞分化的研究进展。并对目前研究的热点也是难点问题进行了展望 ,希望引起同行的兴趣。
王雅清曹静崔克明
关键词:木质部细胞分化细胞编程死亡植物
噬血细胞综合征临床特点的比较性研究
曹静
关键词:噬血细胞综合征预后因素
环境保护:正确运用政府与市场两种手段
张军扩曹静
关键词:环境保护市场化政府作用
红花抗帕金森病有效部位滴丸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红花抗帕金森病有效部位滴丸及其制备方法,属于滴丸的制备领域。本发明红花抗帕金森病有效部位滴丸,由红花抗帕金森病有效部位提取物和基质PEG6000制成,包括:将基质加热至熔融,然后将红花抗帕金森病有效部位提...
齐宪荣马迎聪蒲小平叶敏曹静任汝通王辰
文献传递
温室气体减排次生效益的评估方法与应用研究——以贵阳市潜在CDM项目为例
温室气体减排的技术、措施、政策和行动的实施,不仅可以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还可以减少SO<,2>,NO<,x>,TSP等污染物的排放,从而可以改善局地环境质量,避免直接或间接的环境损害,这些可避免的外部性损害就是温室气...
曹静
关键词:气候变化温室气体
计算层收云对卫星接收的可见与红外波段辐射的影响
曹静
肾上腺髓质素心血管保护效应的研究
该工作应用生理学、病理生理学、细胞培养、放射免疫分析等方法,在AMI溶栓治疗患者、离体灌流大鼠心脏缺血再灌注(I/R)损伤模型和培养的心肌细胞、血管内皮细胞、心脏成纤维细胞上观察和研究Adm在心脏I/R损伤过程中的变化及...
曹静
关键词:肾上腺髓质素溶栓治疗血管内皮细胞心脏成纤维细胞
试论环境污染责任保险被引量:61
2000年
安树民曹静
关键词:环境污染责任保险财产保险
心理灵活性和自我同情对初产妇抑郁水平的影响:基于多项式回归和响应面分析
2025年
目的:探讨心理灵活性与自我同情的积极成分以及心理僵化与自我同情的消极成分的一致性和不一致性对初产妇产后抑郁水平的影响。方法:使用简版自我同情量表、简版多维心理灵活性量表及抑郁-焦虑-压力量表对产后三个月内的361名初产妇进行调查。采用多项式回归和响应面分析方法评估变量间的关联。结果:心理灵活性和积极自我同情越一致,抑郁水平越低;当二者不一致时,心理灵活性低于积极自我同情则初产妇抑郁水平更高,表明心理灵活性在改善抑郁水平方面的作用大于积极自我同情。相反,心理僵化与消极自我同情越一致,初产妇抑郁水平越高;而二者的差异不能显著预测抑郁水平。结论:相较于自我同情,心理灵活性在改善初产妇的抑郁症状中可能发挥着更为重要的作用。
何梦婕曹静李小庆周广玉
关键词:抑郁初产妇
Programmed Cell Death During Secondary Xylem Differentiation in Eucommia ulmoides被引量:3
2003年
Programmed cell death (PCD) during secondary xylem differentiation in Eucommia ulmoides Oliv. was examined using electron microscopy and by investigation of DNA fragmentation and degradation of caspase-like proteases (CLPs). DNA ladders were detected in developing secondary xylem by gel electrophoresis. DNA fragmentation was further confirmed by using the TdT-mediated dUTP nick-end labeling (TUNEL) method. Western blotting analysis showed that CLPs (caspase-8- and caspase-3-like proteases) and PARP (poly (ADP-ribose) polymerase) were degraded during secondary xylem differentiation. The results thus indicated that secondary xylem differentiation in E ulmoides was a typical process of PCD and the degradation of CLPs might be a constitutive PCD event during secondary xylem differentiation.
曹静贺新强王雅清苏都莫日根崔克明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