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欣欣
- 作品数:8 被引量:11H指数:2
- 供职机构:阜阳师范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社会学经济管理艺术更多>>
- 发挥学生社团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优势作用被引量:4
- 2009年
- 本文根据高校学生社团特点,对社团当前建设与发展所面临的问题作了细致探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进一步加强学生社团建设、发挥社团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优势作用的措施。
- 曲欣欣
- 关键词:学生社团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高校
- 县级电视台影响力实证分析——以安徽某县级电视台为个案
- 2015年
- 在中央省市媒体和网络新媒体的挤压下,县级电视台生存举步维艰。以安徽某县级电视台为例,从"收视习惯、收视动机、广告影响以及未来发展"等方面,调查分析了该县电视台的影响力状况,并由此分析出制约县级电视台影响力发展的"收视需求与经费不足"、"上线发展要求与网上营销困难"、"本土定位与脱离群众"、"广告创收与媒体形象"等四个发展矛盾。
- 姚江龙曲欣欣
- 关键词:县级电视台
- 社会化媒介环境下个体交往行为的时空审视
- 2018年
- 交往是人类所特有的社会行为,既是个体确保生存的前提,也是追求社会化的必然。在交往实践中,媒介形塑着人类的交往,个体行为与传播空间之间呈现出互相建构的关系。社会化媒介的广泛使用,使得交往时空既移动式存在也并置式呈现,带来个体交往行为的重塑与新变,使得个体在"缺席"亦"在场"的交往情景中,建构出"同圈"亦"差序"的交往场域,从而通过"主动"亦"被动"的交往实践,型构个体全新交往方式,重塑与他者的时空关系,重构个体社会关系圈层,在熟人圈中实现"新公共性"萌发。
- 曲欣欣
- 从网络恶搞看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基于安徽省六所高校的实证调研
- 2015年
- 恶搞现象在广大青年群体中较为流行,也是广大大学生较为关注且广泛参与的亚文化之一。调研发现,大学生普遍知晓恶搞现象,也多以围观、传播等方式参与恶搞行为,并从中获得娱乐、发泄的直接体验,以及对权威经典的大胆解构、个性思想的多元表达的隐性影响。鉴于恶搞行为对大学生存在一定的隐性影响以及大学生自己对其理解的不足,给媒介素养教育的有效开展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加强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应突出让大学生掌握如何学习提升自身媒介素养,如何正确看待各种媒介景观以及如何正确对待自己的媒介行为等。
- 曲欣欣许鹤
- 关键词:网络恶搞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
- 网络恶搞与大学生媒介素养摭谈被引量:1
- 2015年
- 恶搞现象在广大青年群体中较为流行,也是广大大学生较为关注且广泛参与的亚文化之一。调研发现,大学生参与网络恶搞主要缘于追求自我实现、外化叛逆心理以及精神世界空虚等原因,网络恶搞让大学生获得了表达心情、娱乐放松等方面的直接感观体验,也在价值追求、审美判断等方面给大学生带来一定的隐性消极影响。在直接体验与隐性影响的双重作用下,提高了有效开展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的难度。加强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应突出让大学生正确辨识各种媒介景观,有效利用各种媒介信息,理性实施各种媒介行为。
- 姚江龙曲欣欣
- 关键词:网络恶搞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
- 文化育人与网络育人的融合性探析被引量:2
- 2018年
- 文化育人和网络育人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两项重要内容。网络是最大变量,文化是根本元素,将两者有机融合起来,以"微传播"彰显网络能包容文化,以"生活化"表达文化应进入网络,以"自信性"强调文化育人的网络压力,以"主体性"突出网络育人的文化责任,切实推进思想政治教育阵地围绕对象方位而搭建,教育内容围绕对象需求而改革,努力使思政教育工作满足"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需要。
- 曲欣欣
- 关键词:文化网络育人
- 基于转型发展的地方高等师范院校学科专业优化被引量:1
- 2018年
- 地方高等师范院校承担着社会多样化人才和基教专业人才培养重任。双重使命使得学校转型更为艰巨,学科专业优化是关键。基于转型发展的地方高师院校学科专业优化,要准确分析学校转型发展的背景,精准把握学科专业发展的规律,处理好社会需要与学生诉求、政府推动与学校主动、转型发展与特色发展等关系,运用服务地方需要、人才培养倒逼、自主常态调整等手段,并在组织机构、学科平台、体制机制等方面做好必要的保障。
- 曲欣欣姚江龙
- 关键词:地方高等师范院校学科专业
- 大学生社交媒体沉迷现象的实证分析被引量:3
- 2017年
- 社交媒体得到了大学生的广泛喜欢和深入应用,改变了大学生的生活和行为习惯,但一定程度上也出现了社交媒体沉迷现象。通过抽样调查获知社交媒体在大学生中的渗透数据,利用SPSS软件工具,对大学生社交媒体沉迷进行分析,获得"自控能力、情绪发泄、生活失轨"等3个沉迷因子,并将大学生社交自媒体使用综合指数与大学生自媒体进行逐步回归,得到大学生社交媒体沉迷的基本情况,并分析提出"多重的感官刺激加速自控弱化、便利的自主表达诱发情绪发泄、异化的人际交往导致正常脱轨"等影响大学生社交媒体沉迷的因素。
- 曲欣欣姚江龙
- 关键词:社交媒体大学生沉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