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血友病
  • 2篇药物
  • 2篇少年
  • 2篇青少年
  • 2篇疗效
  • 2篇肝炎
  • 2篇肝炎患者
  • 2篇艾滋病
  • 2篇丙型
  • 2篇丙型肝炎
  • 2篇丙型肝炎患者
  • 2篇病毒
  • 2篇病毒药物
  • 1篇逆转
  • 1篇逆转录
  • 1篇疗效观察
  • 1篇疗效评价
  • 1篇临床疗效
  • 1篇临床疗效评价
  • 1篇抗病毒

机构

  • 5篇上海市公共卫...
  • 1篇上海市皮肤病...

作者

  • 5篇徐伟民
  • 4篇陈良
  • 4篇王江蓉
  • 4篇巫善明
  • 3篇黄琴
  • 2篇徐庆年
  • 2篇孙洪清
  • 2篇沈芳
  • 2篇袁正宏
  • 2篇董婕
  • 2篇骆成榆
  • 2篇卢洪洲
  • 2篇顾士民
  • 1篇宋仁德
  • 1篇傅龙亭
  • 1篇励峰
  • 1篇谈亦
  • 1篇张仁芳
  • 1篇李丹
  • 1篇张学祥

传媒

  • 2篇世界感染杂志
  • 1篇中华传染病杂...

年份

  • 1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6
  • 2篇2005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血友病合并艾滋病和丙型肝炎患者治疗方案的建立及临床疗效评价
孙洪清卢洪洲陈良巫善明徐伟民袁正宏黄琴刘惜年徐庆年王江蓉李丹董婕蔡枫沈芳周志统
该研究在国内最早制订抗病毒治疗方案并评价了疗效。确定优化的药物组合:依非韦伦胶囊+拉米夫定片剂+司他夫定胶囊(3TC+D4T+EFV),大大减少患者服药次数和总量。没有发生耐药;确定了HIV/AIDS最佳治疗时机;探索出...
关键词:
关键词:血友病艾滋病丙型肝炎
血友病合并艾滋病和丙型肝炎患者治疗时机及方案的建立
孙洪清卢洪洲陈良徐伟民袁正宏张志勇黄琴张仁芳徐庆年王江蓉张学祥董婕沈芳顾士民励峰
一、简要技术说明:(一)最早在国内确立最佳治疗时机:国外CD4≤350/μl开始抗HIV治疗。然而近年来由于发现HAART也存在很多问题,所以目前国外也在重新探讨开始抗病毒治疗的理想时机。我们根据以下原因确定艾滋病患者C...
关键词:
关键词:艾滋病丙型肝炎血友病
HIV1感染成人和青少年抗逆转录病毒药物的使用(第二部分)
2005年
4怎样开始 4.1抗逆转录病毒初治病人的初始联台方案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后期,自齐多夫定单药用于进展性HIV感染病人被证实存活的好处以来,已有许多进展。到2003年10月,有20种被批准的抗逆转录病毒药物,分属4类,己设计至少含有3种药物的联合方案。这4类为核苷/核苷酸逆转录酶抑制剂(NRTI),非核苷逆转录酶抑制剂(NNRTI),蛋白酶抑制剂(PI)和融合酶抑制剂(FI)。白1995年引入PI和强效联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先前称“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或“HAART”)以来,积累了大量临床材料用以指导先前不治疗病人的初始治疗的选择。迄今为止,对治疗初治个体使用联合治疗的许多临床经验是基于3个不同类型的联合方案,即NNRTI为基础(1NNRTI+2NRTD,PI为基础(1-2PI+2NRTI),和3个NRTI为基础方案。
骆成榆王江蓉陈良徐伟民巫善明
关键词:抗逆转录病毒药物
HIV感染成人和青少年机会性感染的诊断、治疗与预防(一)(1)吉氏肺胞子虫肺炎被引量:1
2005年
1流行病学 吉氏肺孢子虫肺炎由吉氏肺孢子虫引起。该虫属真菌但具有原虫的生物学特性。其微生物的分类亦有改变。卡氏肺孢子虫目前仅感染噬齿动物,而吉氏肺孢子虫则感染人类。PCP则代表肺孢子虫肺炎。吉氏肺孢子虫通常感染年幼儿童。2/3的健康儿童在24岁时,吉氏肺孢子虫抗体阳性。PCP或为隐性感染的激活或为新接触微生物所致。噬齿动物研究和病例集中于免疫抑制病人问的传播是通过卒气传播的。疾病可能新获得或激活引起。
骆成榆黄琴王江蓉陈良徐伟民巫善明
关键词:HIV感染机会性感染
鸭乙型肝炎动物模型考核抗病毒药物的疗效观察被引量:2
2008年
目的观察马来酸恩替卡韦、恩替卡韦和阿德福韦酯抑制鸭乙型肝炎病毒(DHBV)复制的情况,比较抗病毒疗效的差异,考核药物的抗病毒效果。方法实验动物为垂直传播感染、DHBV DNA检测阳性的麻鸭。分设马来酸恩替卡韦组、恩替卡韦组、阿德福韦酯对照组和DHBV DNA阳性、阴性对照组。马来酸恩替卡韦和恩替卡韦组各分为高、中、低3个剂量组,每日1次给药;阿德福韦酯组每周3次给药,均为口服,连续6周。分别在实验前、给药第2、4、6周和停药2周后静脉取血。实验结束后以TaqMan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进行血清DHBV DNA定量检测,取对数后以配对资料的t检验统计分析。结果马来酸恩替卡韦、恩替卡韦的低、中、高剂量组以及阿德福韦酯组在治疗前后,血清DHBV DNA的含量均显著降低。马来酸恩替卡韦高剂量组在治疗前及用药6周后的DHBV DNA含量分别为(7.34±1.33)和(2.12±2.50)lg拷贝/mL(P〈0.01);恩替卡韦高剂量组在治疗前及用药6周后的DHBV DNA含量分别为(8.02±0.56)和(4.36±1.64)lg拷贝/mL(P〈0.01)。停药2周后各组的DHBV DNA含量出现一定程度反跳。马来酸恩替卡韦和恩替卡韦起效迅速,抗病毒能力强,各剂量组用药前后DHBVDNA水平的差异大于阿德福韦酯,抗病毒效果优于阿德福韦酯,而马来酸恩替卡韦的抗病毒效果又更为显著,且停药后其持续疗效更好。结论马来酸恩替卡韦和恩替卡韦的抗DHBV作用强于阿德福韦酯,而马来酸恩替卡韦又优于思替卡韦。鸭乙型肝炎动物模型适用于筛选和评价抗病毒药物及制剂。
谈亦顾士民傅龙亭宋仁德童海涛徐伟民巫善明
关键词:阿德福韦酯恩替卡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