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阿利

作品数:103 被引量:186H指数:8
供职机构:西北大学文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艺术文化科学文学社会学更多>>

文献类型

  • 89篇期刊文章
  • 9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79篇艺术
  • 11篇文化科学
  • 7篇文学
  • 2篇社会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电子电信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57篇电影
  • 35篇西部电影
  • 23篇中国西部电影
  • 21篇文化
  • 14篇电视
  • 14篇电视剧
  • 13篇题材
  • 11篇中国电影
  • 7篇艺术
  • 7篇现实主义
  • 6篇叙事
  • 5篇导演
  • 5篇电影创作
  • 5篇电影发展
  • 5篇影视
  • 5篇美学
  • 5篇民族
  • 4篇地域文化
  • 4篇第五代导演
  • 4篇电视纪录片

机构

  • 97篇西北大学
  • 6篇河北大学
  • 6篇中国传媒大学
  • 4篇北京电影学院
  • 4篇青岛科技大学
  • 4篇陕西科技大学
  • 3篇西安邮电大学
  • 2篇天津师范大学
  • 1篇福建师范大学
  • 1篇广州大学
  • 1篇北京大学
  • 1篇北京师范大学
  • 1篇东北师范大学
  • 1篇辽宁大学
  • 1篇四川师范大学
  • 1篇武汉大学
  • 1篇浙江大学
  • 1篇上海大学
  • 1篇西安美术学院
  • 1篇西安培华学院

作者

  • 99篇张阿利
  • 6篇吉平
  • 5篇延艺云
  • 3篇李磊
  • 3篇赵立诺
  • 3篇李磊
  • 2篇高字民
  • 2篇侯丹丹
  • 1篇巩杰
  • 1篇常晓军
  • 1篇陈捷
  • 1篇关玲
  • 1篇黄婷
  • 1篇侯婧
  • 1篇李震
  • 1篇范志忠
  • 1篇虞吉
  • 1篇厉震林
  • 1篇庚钟银
  • 1篇张黎

传媒

  • 13篇电影画刊
  • 8篇中国电视
  • 8篇唐都学刊
  • 6篇当代电影
  • 5篇电影评介
  • 5篇中国广播电视...
  • 4篇当代电视
  • 4篇西北大学学报...
  • 3篇新闻知识
  • 3篇电影艺术
  • 3篇艺术评论
  • 3篇现代传播(中...
  • 2篇小说评论
  • 2篇电影文学
  • 2篇新西部
  • 2篇长江文艺评论
  • 1篇戏剧文学
  • 1篇电影新作
  • 1篇人文杂志
  • 1篇中国图书评论

年份

  • 9篇2025
  • 8篇2024
  • 4篇2023
  • 2篇2022
  • 2篇2021
  • 3篇2020
  • 7篇2019
  • 3篇2018
  • 2篇2017
  • 2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3
  • 2篇2012
  • 3篇2011
  • 5篇2010
  • 5篇2009
  • 12篇2008
  • 10篇2007
  • 3篇2006
10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桃花扇》不同文本流变之探析被引量:1
2003年
由清代戏曲大师孔尚任首创的《桃花扇》传奇 ,多少年来不仅成为后人敬奉的经典之作 ,而且也成为后代艺术家从中不断汲取营养 ,进行改造和创新的热门题材之一 ,呈现出各种不同的文本。本文通过比较和辨析 ,试图探讨文学艺术作品对经典的承继性 ,探讨不同文本形态对经典文本的不同取舍和表述方式、角度等 ,探讨不同时期创作者所赋予作品的不同意指和情绪 ,等等。
张阿利
关键词:《桃花扇》文本形态流变史孔尚任戏曲作品改编
“中国西部电影与西部文学的关系研究”课题设想被引量:1
2007年
2006年11月和12月,笔者先后获准立项国家社科基金全国艺术科学十五规划项目课题和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项目课题各一项,前者课题名称为"中国西部电影产业可持续发展研究"
张阿利
关键词:中国西部电影西部文学西部小说
中国主流大片中的民族文化形象建构问题反思
本文对中国主流大片中的民族文化形象建构问题进行了探讨。国家文化形象是一个国家文化传统、文化行为、文化实力的集中体现,反映了一个国家的国民素质和精神风貌。良好的国家文化形象是一个国家的经济形象和政治形象的支撑和延伸,对国家...
张阿利赵立诺
关键词:影视艺术电影创作民族文化
文献传递
“想象力消费”理论的“文化责任论”建构与校验——从网络电影的“想象-责任”观及实践谈起
2025年
网络电影基于满足受众的“想象力消费”诉求,在十余年的发展中承担着满足受众对精神需求与现实想象的双重文化责任,从视听效果、主题思想与文化表达等层面建构影片的教化维度,体现了“想象力消费”理论接着讲的重要性与必要性。通过分析多类型网络电影的叙事,探究影像对本土文化的传承,询唤并满足互联网受众的“想象力消费”需求,建构“想象力消费”理论的“文化责任论”,提出网络电影“想象-责任”观的可行性实践路径。
朱穆兰张阿利
关键词:文化责任网络电影
《长安的荔枝》:微观史学、时间奇观与空间流动的历史反思
2025年
电影《长安的荔枝》将杜牧诗句“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进行历史诗学转码与电影化演绎,以一粒荔枝的微观视角揭示大唐由盛及衰时期民力透支与统治失序的历史图景,以人文情怀重塑历史小人物的主体性及其现实共情的可能。影片以时间为核心叙事悬念,通过倒计时结构构建出一种紧张而高效的叙事引擎,隐喻了“加速社会”中个体被压迫与异化的现实处境,从而营造出一种带有反思性的时间奇观。影片巧妙融合古代舆图与博物意象,通过视觉化的交互呈现,构建出历史、文学与电影三者共振的流动性叙事空间,进而在“长安”与“岭南”两地之间绘就一幅动态转换的地理文化图景。
张阿利
关键词:微观史学
与中国西部电影精英面对面 大话西部电影之我希望对西部有一种完善的表达(连载)
2008年
《黄河谣》旨在反映民歌的巨大感染力张阿利:评论界一直认为《黄河谣》是中国西部片的代表作品之一,您作为这部片子的编剧,想请您回忆一下当时的创作情况和您的一些想法。芦苇:在吴天明当厂长时,西影厂想把西部片作为一种电影类型来搞,当时主创人员都特别兴奋。
芦苇张阿利
关键词:西部电影电影类型陕北民歌《卧虎藏龙》电影艺术家
与中国西部电影精英面对面大话西部电影之群英汇聚,共谋新西部电影发展大计被引量:3
2008年
集合性的文化品牌容易产生品牌效应和市效应张阿利:最近,西影《美丽的大脚》获得了四项金鸡奖,这是西影时隔十年之后的又一次成功冲刺。或许获奖本身并不重要,但这部影片却为我们提出了一个问题,这就是新西部片的问题,西影也正是意借此打造一个全新的品牌。所以,就这个问题,很想请各位专家们谈一下自己的感想和观点。首先,请黄导就新西部片谈谈您的一些感受和看法。
黄建新肖云儒延艺云张阿利
关键词:西部电影爱情片第五代导演世界电影
“一带一路”电影样态生成与中国电影对外传播话语体系重构被引量:15
2019年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沿线国家在构建丝路经济带的同时,也在文化传播过程中编织出一条人文纽带,试图将全球文化关系从对文化帝国主义的反抗与博弈,转向一种基于平等对话下的文化共生模式,在经贸关系中包容文化差异,打破文化霸权中文化传播的单向思维。"一带一路"电影样态的生成在改变世界电影格局、争夺艺术话语权力、维护文化多样性方面承担着重要使命。在此背景下的中国电影又将如何展现艺术魅力、提升文化价值、扩大传播影响力,并以怎样的文化姿态同丝路沿线各国实现文化交流,这些都为中国电影重构适时适用的对外传播话语体系提出了新的要求。
张阿利王璐
关键词:文化传播
想说再见不容易
2015年
我与《电影画刊》社社长、总编马宏锦先生已经很久未谋面了。前些天,他突然加我微信,又告知我,《电影画刊》将告别35年的历程,开启新的历史。未来杂志什么样子?马总没有详告,但他邀我给2015年最后一期写一篇文章,说写什么都可以,算是告别之作吧,颇有"再见"之意。自此好长一段时间,我的心里总是滋生出恋恋不舍的情绪,忽然之间,似乎想说再见并不那么容易。但我可能更会把这篇稿子理解为向这家创办了已经35年。
张阿利
关键词:西部电影电影评论电影家协会
用心磨一“剑” “复活”兵马俑——获奖作品《秦陵考古新发现直播特别节目——“复活”兵马俑》评析
2014年
陕西广播电视台新闻中心联合中央电视台推出的电视节目《秦陵考古新发现直播特别节目--“复活”兵马俑》,开创性地以现场直播的方式呈现秦陵最新考古发掘情况,获得了第23届中国新闻奖和2013中国播音主持金话筒奖。这种以电视现场直播形式对考古发掘现场进行新闻报道,不仅是中国文物保护宣传的又一次创新尝试,也是现代传媒与历史文化遗迹的一次精彩碰撞。
高峰刘睿张阿利
关键词:现场直播考古发掘特别节目兵马俑获奖作品中国新闻奖
共10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