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质彬

作品数:25 被引量:299H指数:7
供职机构:天津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9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2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8篇儿童
  • 11篇骨折
  • 6篇复位
  • 5篇肱骨
  • 5篇肱骨髁
  • 5篇小儿
  • 4篇治疗儿童
  • 4篇上骨折
  • 4篇肱骨髁上骨折
  • 4篇髁上骨折
  • 4篇先天
  • 4篇先天性
  • 4篇内翻
  • 4篇克氏针固定
  • 4篇股骨
  • 4篇闭合复位
  • 3篇经皮克氏针
  • 3篇经皮克氏针固...
  • 3篇坏死
  • 3篇骨头

机构

  • 25篇天津医院
  • 2篇天津市儿童医...

作者

  • 25篇张质彬
  • 14篇戴祥麒
  • 13篇杨建平
  • 11篇孙永胜
  • 9篇蔡迎
  • 4篇王春会
  • 4篇张学军
  • 3篇李德达
  • 3篇刘宝琨
  • 3篇曾裴
  • 2篇龚仁钰
  • 2篇万树斌
  • 2篇任秀智
  • 2篇任晓阳
  • 1篇袁宇
  • 1篇杨振
  • 1篇戴样麒
  • 1篇王敏
  • 1篇李恩琪
  • 1篇曹沛宏

传媒

  • 9篇中华小儿外科...
  • 7篇中华骨科杂志
  • 3篇第五次全国中...
  • 1篇中国矫形外科...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 1篇中国中医骨伤...
  • 1篇第五次全国中...

年份

  • 1篇2005
  • 1篇2003
  • 2篇2002
  • 1篇2001
  • 6篇2000
  • 4篇1999
  • 4篇1998
  • 2篇1997
  • 2篇1996
  • 1篇1994
  • 1篇1993
2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不同充填物对骺板骨桥切除后骨生长发育的影响
目的 比较软骨与脂肪作为充填物对骺板骨桥切除后的影响,观察其治疗效果,为临床上治疗部分骺板早闭骨桥形成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采用健康大耳白家兔24只,雌雄不限,兔龄为5周,体重1~1.5kg,随机分为A、B两组.复方氯胺酮...
张学军扬建平任晓阳张质彬
关键词:骨桥形成充填物骨生长发育
文献传递
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固定治疗儿童完全移位的肱骨髁上骨折被引量:135
1999年
评价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固定治疗儿童完全移位的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从1997年2月~1998年7月在“C”型臂X线机透视下,采用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固定治疗儿童完全移位的肱骨髁上骨折共43例。患儿的平均年龄为6岁7个月(2~13.8岁)。伸直尺偏型27例,伸直桡偏型14例,屈曲型2例。在臂丛麻醉和“C”型臂X线机透视下,先行闭合整复骨折,然后经皮穿入两枚交叉克氏针固定。结果 本组42例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为18个月(11~27个月)。患侧肘关节伸直平均为-8°;屈曲平均为130°。随访时无一例发生Volkmann挛缩、肘内翻畸形。结论在骨折复位满意后,采用经皮交叉克氏针固定,能避免骨折远端向尺侧的再移位,消除了肘内翻形成的因素;不需极度屈肘外固定,因而能防止前臂Volkmann挛缩的发生;住院时间短,肘关节功能恢复满意。
杨建平刘宝琨张质彬戴祥麒马志坚任秀智李建江李恩琪
关键词:儿童肱骨髁上骨折骨折固定术闭合复位
外展推移截骨术治疗先天性髋内翻被引量:1
1998年
目的:分析转子间外展推移截骨术治疗先天性髋内翻的远期疗效。方法:用转子间外展推移截骨术治疗先天性髋内翻20例(27髋),平均随访14年。结果:所有股骨头骺板早期闭合,大转子上移,大部分髋臼发育不良,股骨头球形适应改变,肢体短缩。结论:手术可以使股骨头骺板处在正常位置上,但不能使股骨头骺板内部异常生长得到控制。股骨头骺板的早期闭合是骺板损伤后修复的结局。
王春会张质彬戴祥麒李德达
关键词:髋内翻儿童先天性
儿童浮膝损伤被引量:7
2000年
目的:通过对8 例儿童浮膝损伤的治疗和随访,分析其受伤机制,不同分型的儿童浮膝损伤的处理原则及疗效评定标准。方法:依照股骨、胫骨其中一处骨折应即刻复位和坚强固定的原则,采用不同方法。结果:经平均3 年2个月的随访,以Karlstrou 疗效评定标准,并结合小儿的特点评定:优3 例,良3 例,中1 例,差1 例,优良率75 % 。结论:儿童浮膝损伤有愈合快、塑形能力强的特点,保守治疗可以取得满意疗效。
蔡迎杨建平戴祥麒孙永胜张质彬商昌军
关键词:儿童浮膝损伤
儿童严重寰枢椎旋转性半脱位的诊断与治疗被引量:4
1999年
目的 总结儿童严重寰枢椎旋转性半脱位的特点及诊治体会。方法 1982 ~1992 年收治7 例Fielding 和Hawkins 分型中的Ⅲ型病例, 平均年龄为8 .5 岁, 男孩5 例, 女孩2 例。平均确诊时间7.8周, 无一例出现神经系统症状、体征。经颌枕布袋牵引, 在6 周内5 例临床及X 线效果满意, 继续颈托固定2~3 个月。2 例牵引10 周,X 线片显示C1 、C2 关系仍未恢复正常,1 例行枕~C2后路融合术,1 例拒绝手术。平均随访时间8.1 年(5 ~16 年)。结果 除拒绝手术的1 例时有复发外, 其余6 例无任何自觉症状, 颈部活动正常,X 线片显示齿状突与侧块距离相等, 颈椎生理弧度恢复,寰椎前结节后缘与齿状突前缘距离在2 m m 以内。结论 ①临床表现轻, 一般无神经系统症状、体征, 易误诊或漏诊是本病的特点; ②早期诊断是治疗的关键; ③保守治疗6
张学军张质彬杨建平
关键词:颈椎儿童
小儿腰椎间盘突出症被引量:4
1999年
目的 对小儿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因、症状与体征进行总结, 以提高其诊治水平。方法 对1990 ~1997 年收治的14 例小儿腰椎间盘突出症资料进行总结, 男9 例, 女5 例。年龄6 ~14岁,10 岁以上13 例。该病以外伤或重复性创伤为其原因。临床表现为腰痛伴有下肢放射性疼痛,直腿抬高阳性, 部分患儿患肢腱反射减弱或皮肤感觉减退。X 线平片检查显示脊柱侧凸, 腰椎生理前突消失, 相应椎间隙后侧增宽。CT 扫描和MRI检查可明确显示腰椎间盘突出范围及马尾神经和/或神经根受压程度。12 例采用保守治疗,2 例手术。结果 小儿腰椎间盘突出症愈后良好, 即使存在有神经受压状况, 非手术治疗仍可获得满意效果。结论 结合小儿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表现和体征, 加之影像学检查, 诊断并非困难, 保守治疗效果好。
万树斌张质彬张学军
关键词:腰椎椎间盘突出X线CT
先天性髋脱位闭合复位后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长期随访被引量:19
1998年
目的:对1985年1月~1989年12月采用闭合复位、蛙式支架治疗的患儿作了平均10年的长期随访,评价了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以下简称头坏死)发生率和各种影响因素,探讨头坏死与X线结果、临床功能之间的关系,提出预防头坏死的方法和措施。方法:本组64例共79髋,复位时的平均年龄为21个月,18髋术前行皮牵引,51髋术前行内收肌切断。闭合复位均在全麻下施行,成功后穿戴蛙式支架6个月,然后改为贝氏架3个月,共穿戴9个月。结果:平均随访时间为10年4个月,随访时平均年龄11.7岁。79髋中36髋出现头坏死(46%)。不同性别、不同脱位侧别、复位前是否行皮牵引和内收肌切断的头坏死发生率的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头坏死发生率与脱位程度及复位后制动体位关系密切。闭合复位前,股骨头骨骺未出现,发生头坏死率明显升高(P<0.05),多为股骨头全部受累。复位时年龄小于18个月者,其头坏死发生率明显低于18个月之后复位者(P<0.05)。随访时临床功能优良率为83%,而X线片的优良率则是60%。结论:临床功能障碍的出现是一个缓慢、渐进的过程,相当时间内并不产生髋关节疼痛和跛行。对远期疗效的估计应以X线变化为主要依据。
杨建平张质彬戴祥麒孙永胜曾裴任晓阳
关键词:髋脱位先天性骨骺
小儿先天性躯干环状挛缩带畸形一例报告被引量:2
1996年
小儿先天性躯干环状挛缩带畸形一例报告刘振英张质彬蔡迎小儿先天性环状挛缩带畸形发生于下肢者多于上肢,肢体远端者多于近端[1],在肘和膝关节以上的很少发现[2],但发生在躯干环状挛缩带畸形临床罕见,文献中报道的很少。患者男,1岁。出生后其母发现腰及右小腿...
刘振英张质彬蔡迎
关键词:躯干儿童先天性
闭合复位、经皮交叉克氏针固定治疗儿童完全移位的肱骨髁上骨折
笔者以详细临床资料介绍了以微创治疗方法——闭合整复,经皮克氏针固定法治疗儿童完全移位的肱骨髁上骨折的满意疗效.
杨建平张质彬刘宝琨龚仁钰孙永胜
关键词:肱骨髁上骨折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固定儿童
文献传递
儿童髌骨骨折发病率、受伤机制与治疗
目的:探讨儿童髌骨骨折的发病率、受伤机制及治疗方法.方法:分析我院10年间治疗14岁以下13例病人受伤原因、骨折类型、治疗方法.结果:平均随访5年,儿童新鲜和开放性髌骨骨折形态,膝关节功能完全正常.陈旧性髌骨骨折髌骨呈葫...
王春会张质彬戴祥麒
关键词:受伤机制发病率发育异常
文献传递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