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玮艳
- 作品数:9 被引量:5H指数:1
- 供职机构:黄河科技学院外国语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河南省社科联、河南省经团联调研课题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文学艺术政治法律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 An Interpretation of The Hour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patial Culture Theory
- 《时时刻刻》是美国当代作家迈克尔·坎宁安的代表作。该作品以弗吉尼亚·伍尔夫的小说《达洛威夫人》为线索,叙述了不同时代的三位女性--弗吉尼亚、劳拉、克拉丽莎一天的波折生活。这部小说情感充沛、语言细腻,一经出版,就颇受欢迎,...
- 张玮艳
- 关键词:《时时刻刻》迈克尔·坎宁安生存境况自我救赎美国小说
- 文献传递
- 电影《浪漫主义者》的狂欢化诗学
- 2015年
- 2010年的电影《浪漫主义者》(The Romantics)改编自导演盖尔特·涅德霍福(Galt Niederhoffer)创作于2007年的同名小说,讲述了七位大学同窗在其中一对好朋友的婚礼上经历的一系列疯狂而又纠结的故事。导演盖尔特·涅德霍福以婚礼为焦点,用细腻舒缓的叙事、简单明快的音乐、清新脱俗的镜头语言向观众娓娓讲述了一个关乎爱情和友谊的现代故事。
- 张玮艳
- 关键词:同名小说狂欢化理论莱拉劳拉
- 小说《时时刻刻》的传记移情探讨
- 2014年
- 迈克尔·坎宁安的传记小说《时时刻刻》以《达洛威夫人》为线索,叙述了弗吉尼亚·伍尔夫、劳拉·布朗、克拉莉莎·沃恩三位女性一天的生活。坎宁安通过移情细致刻画了伍尔夫写作时挣扎的内心及最后平静的死亡。通过反向移情,坎宁安创造出了劳拉、理查德和克拉莉莎三个幻象式的第三人,并借他们对伍尔夫做进一步的阐释:劳拉代表伍尔夫的生存困境,理查德解释了伍尔夫自杀的原因,克拉莉莎寄托着坎宁安对伍尔夫的期望。
- 张玮艳刘鹏飞
- 关键词:《时时刻刻》迈克尔·坎宁安传记移情
- 从“三美”角度论伍尔夫的诗化小说被引量:1
- 2011年
- 伍尔夫与新月派可以说是同时代的中西文化的优秀代表,他们各自的诗化小说和"三美"理论都对现代文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本文以伍尔夫的短篇小说《墙上的斑点》为依托,从"三美"的角度来分析伍尔夫的诗化小说。
- 葛鑫张玮艳单翔燕
- 关键词:伍尔夫诗化小说绘画美建筑美
- 《疯狂的麦克斯4:狂暴之路》的精神家园审视与生态审美之思被引量:3
- 2021年
- 乔治·米勒执导的电影《疯狂的麦克斯4:狂暴之路》是一部风格独特的影片。它描绘了一幅环境恶化、资源短缺、军阀割据、战争不断的“末日”图景,讲述了冷酷的逃亡者麦克斯帮助独臂女将军弗瑞欧莎摆脱重兵追击、推翻暴政统治、建立新家园的故事。虽然故事背景设定在未来,但它却与当下环境污染、生态破坏、拜物至上、人性滑坡的现状密切相关。人类目前面临的生态和社会问题不仅是技术和管理问题,更是诗学和美学问题。基于此,本文将从生态美学的观点出发,分析《疯狂的麦克斯4:狂暴之路》的媒体图像背后所暗藏的假设和隐喻,挖掘其蕴含的精神内核和生态审美主题,进而研究该电影所承载的生态审美教育功能。
- 张玮艳
- 关键词:军阀割据资源短缺美学问题女将军精神家园
- 《威尼斯之死》的存在主义诗学
- 2015年
- 《威尼斯之死》是德国作家托马斯·曼较有影响的一部作品,它叙述了作家古斯塔夫·阿申巴赫在威尼斯旅行中偶遇一位美少年,深深被其吸引,着魔般地追随少年的踪迹,最后死于霍乱的经历。纵观阿申巴赫的心路历程,和海德格尔的此在、存在、大道的思想相契合。阿申巴赫的威尼斯之旅就是从沉沦的"此在"中醒悟,在美的感召下飞升入去蔽的本真的"存在",最终经由从容赴死升华到"大道"的过程。
- 张玮艳
- 关键词:存在主义
- 生活的勇气——对电影《时时刻刻》的生命哲学解读被引量:1
- 2012年
- 改编自美国作家迈克尔.坎宁安同名小说的电影《时时刻刻》充满了浓重的死亡倾向。生命哲学认为生命的本质是自我超越,作为生命终结的死亡也是生命的自我超越。影片中的四位主人公通过亲历死亡、逃避死亡、直面死亡的方式面对生活中的困顿与迷惘,收获了"比生命更多"的意义,彰显了生命的自我超越本色。
- 张玮艳
- 关键词:生命哲学生命自我超越
- 小说《时时刻刻》的空间文化理论解读
- 《时时刻刻》是美国当代作家迈克尔·坎宁安的代表作。该作品以弗吉尼亚·伍尔夫的小说《达洛威夫人》为线索,叙述了不同时代的三位女性——弗吉尼亚、劳拉、克拉丽莎一天的波折生活。这部小说情感充沛、语言细腻,一经出版,就颇受欢迎,...
- 张玮艳
- 关键词:《时时刻刻》迈克尔·坎宁安生存境况自我救赎
- 文献传递
- 新历史主义思想观照下的美国文学教学
- 2015年
- 新历史主义主张将文学文本与历史语境相联系,强调文本与历史的相互作用和影响。把新历史主义思想应用于美国文学教学中,借助“历史的文本性”,可以通过文学作品解读,让学生多维度地了解美国历史;借助“文本的历史性”,得以从时代和作者个体出发,帮助学生深入探讨作者的创作和书写;借助“文学和历史的互文性”,可以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实现文学课堂的人文性和互动性。
- 张玮艳
- 关键词:新历史主义美国文学教学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