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爱民 作品数:23 被引量:148 H指数:9 供职机构: 赤峰市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内蒙古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关节镜联合胫骨近端双平面开放截骨治疗内侧间室骨性关节炎 2020年 目的探究关节镜联合胫骨近端双平面开放截骨治疗对内侧间室骨性关节炎患者西安大略和麦克马斯特大学骨关节炎调查量表(WOMAC)评分及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2月至2019年2月赤峰市医院82例内侧间室骨性关节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应用简单随机化分组方法,各4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胫骨近端截骨术治疗,观察组行关节镜联合胫骨近端双平面开放截骨。统计对比两组住院时间、截骨区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满意度及术前、术后3 d、7 d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MMP)-1、MMP-3水平,随访6个月,对比两组术前、术后3个月、6个月胫骨近端内侧角、膝关节屈曲度、WOMCA评分、Lysholm膝关节评分。结果观察组住院时间[(9.52±1.84)d vs(10.85±1.63)d]、截骨区愈合时间[(6.02±0.87)月vs(6.94±1.02)月]较对照组短(P<0.01);术后3 d、7 d,两组血清MMP-1、MMP-3水平均较术前下降,观察组较对照组低(P<0.05,P<0.01);术后3个月、6个月,两组胫骨近端内侧角、膝关节屈曲度均较术前增加(P<0.05),但两组组间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3个月、6个月,两组Lysholm、WOMAC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观察组Lysholm评分较对照组高,WOMAC评分较对照组低(P<0.05,P<0.01);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满意度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关节镜联合胫骨近端双平面开放截骨治疗内侧间室骨性关节炎,可矫正畸形、改善关节功能,降低血清MMPs水平,有助于患者术后恢复,且安全性高,可提高患者术后满意度。 郭峰 杨朝君 张爱民 孙智文 韩立业 李明玉 吕欣 朴俊杰 牛爽关键词:关节镜 满意度 Colles骨折所致急性腕管综合症的治疗 被引量:1 2000年 目的 探讨Colles骨折所致的急性腕管综合症的治疗方法.方法 按Nissen-li对Colles骨折的分型标准,对17例Colles骨折所致急性腕管综合症的患者,Ⅰ、Ⅳ型采取非手术疗法,Ⅱ、Ⅲ型及非手术疗法无效者采取手术治疗.结果 非手术组4例神经功能完全恢复;手术组13例中有10例神经功能完全恢复,2例因神经嵌压时间较长,1例因神经挫伤较重,神经功能部分恢复.结论 对于Colles骨折所致急性腕管综合症者,Ⅰ、Ⅳ型骨折适合于非手术疗法,Ⅱ、Ⅲ型骨折适合于手术治疗.治疗措施应尽早采取,以防贻误治疗时机. 张爱民关键词:COLLES骨折 急性 腕管综合症 手术治疗 非手术疗法 神经功能 全文增补中 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不稳定骨折 2013年 目的:探讨应用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不稳定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骨水泥型双极加长柄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不稳定新鲜骨折。术后随访12~60个月,平均37.5个月。采用Harris评分评价髋关节功能。术后1周、3个月、6个月、1年、2年拍患髋X线片评价关节假体有无松动。结果:平均住院17 d,平均手术时间70 min;平均出血量300 cc。无1例死于术中及术后并发症。术后5~14 d下床负重行走,平均7 d。Harris评分优10例,良14例,可5例,差1例。总优良率80%。术后X线片检查未见假体松动,下沉,断裂的情况。结论:骨水泥型双极加长柄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不稳定骨折,缩短了手术时间,减少了术中术后并发症;可早期下床活动,使患肢尽早恢复功能;明显提高了患者生活质量,降低了老年患者的死亡率。 韩立业 张爱民 杨朝君 郭峰关键词:骨折 老年人 股骨头置换 胫骨高位截骨联合关节镜下微骨折术治疗膝关节内侧单间室骨性关节炎 被引量:19 2017年 目的研究胫骨高位截骨联合关节镜下微骨折术治疗膝关节内侧单间室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医院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诊断为膝关节内侧单间室骨性关节炎的患者60例,按照单纯随机抽样法分为3组:将行胫骨高位截骨术的患者设为胫骨高位截骨术组(简称截骨术组),将行关节镜微骨折术的患者设为关节镜微骨折术组(简称微骨折术组),将行胫骨高位截骨联合关节镜微骨折术的患者设为胫骨高位截骨联合关节镜微骨折术组(简称联合组),各组均20例。分别评估3组患者术前、术后12个月的视觉模拟评分(VAS)、美国膝关节协会(AKS)评分、美国西大略湖和麦克马斯特大学骨关节炎指数(WOMAC)评分,利用负重膝关节正位X线平片分别测量术前、术后胫骨近端内侧角(MPTA)和股胫角,并对术前、术后进行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膝关节功能评分。数据处理采用配对t检验、方差分析及SNK法。结果 3组患者术后12个月的VAS、AKS评分、WOMAC评分、HSS评分较术前均有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小于0.05)。微骨折术组患者术前、术后12个月MPTA、股胫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大于0.05)。联合组患者术前与术后VAS、AKS评分、WOMAC评分、HSS评分、MPTA、股胫角差值为(4.9±0.6)分、(20.1±5.3)分、(62.1±7.4)分、(24.9±11.7)分、(11.2±2.1)°、(24.2±2.4)°,与截骨术组、微骨折术组比较有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小于0.05)。结论治疗膝关节内侧单间室骨性关节炎的3种手术方案均可在短期内对患者症状和体征有所改善,但胫骨高位截骨联合关节镜下微骨折术治疗膝关节内侧单间室骨性关节炎可处理关节内病变,同时改善下肢生物学力线,术后效果要明显优于其他两种。 吕欣 孙智文 张爱民 杨朝君 郭峰 张志峰关键词:胫骨 截骨术 关节镜检查 髋关节置换术中不同手术入路方式的应用效果评价 2021年 目的探究不同手术入路方法实施髋关节置换术的应用效果。方法收治64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均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对照组为后外侧入路(PLA),观察组为直接前入路(DAA),各32例,对比其应用效果。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术出血量较少,手术、术后卧床及住院时间较短,绝对复位角误差(ARAE)外旋主动角、相对复位角误差(RRAE)内旋的主动及被动角、RRAE外旋被动角较小,疼痛感较轻,髋关节功能恢复较好(均P<0.05)。结论相较于PLA而言,DAA效果更加显著,可有效提高患者髋关节稳定性,加速其功能恢复,缓解疼痛,加速患者康复,值得推广。 王帝 韩立业 张爱民关键词:髋关节置换术 后外侧入路 单髁置换术与全膝置换术治疗高龄患者膝关节内侧单间室骨关节炎的近期疗效比较 被引量:9 2021年 目的比较单髁关节置换术(UKA)与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治疗高龄膝关节内侧单间室骨关节炎患者的近期临床疗效,为手术方案选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赤峰市医院骨关节科2014年12月至2018年12月应用第3代Oxford单髁系统行UKA治疗的高龄膝内侧单间室骨关节炎患者40例(40膝),设为UKA组;并随机选取同期行TKA治疗的高龄膝内侧单间室骨关节炎患者40例(40膝),设为TKA组。UKA组患者行膝关节内侧单间室置换术,术中保留其他间室的软骨、外侧半月板及前、后交叉韧带,安装部分型膝关节假体(第3代Oxford单髁假体)。TKA组行TKA,术中切除内、外侧间室软骨,内、外侧半月板及前、后交叉韧带,安装全膝关节假体(Nexgen假体)。2组患者于术后3、6、12个月行门诊随访,比较术前与末次随访时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评分、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膝关节活动度、血红蛋白以及术后并发症、输血率及患者住院时间相关指标。数据行t检验、χ^(2)检验。结果2组患者全部获得随访,所有患者均随访至术后12个月,以末次随访结果为准。2组患者术前HSS评分、VAS评分、膝关节活动度、血红蛋白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末次随访时HSS评分、VAS评分、膝关节活动度、血红蛋白较术前均有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UKA组患者HSS评分、VAS评分分别为(88.7±4.5)、(1.5±0.3)分,与TKA组[(87.1±5.1)、(1.8±0.4)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UKA组患者的膝关节活动度为(121.3±8.4)°,优于TKA组[(110.2±9.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KA组的血红蛋白为(91.1±16.0)g/L,较UKA组[(106.5±15.8)g/L]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UKA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例(7.5%),要明显低于TKA组[10例(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KA组输血率为35例(87.5%),要明显高于UKA组[2例(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吕欣 苏日娜 孙智文 张爱民 张志峰关键词:骨关节炎 单髁置换 Salter截骨术联合股骨近端旋转短缩截骨治疗蒙古族学龄前儿童发育性髋关节脱位 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 分析蒙古族学龄前儿童发育性髋关节脱位的特点,探讨应用Salter截骨术联合股骨近端旋转截骨治疗蒙古族学龄前儿童发育性髋关节脱位的疗效.方法 采用Salter骨盆截骨改变髋臼的方向;股骨近端旋转短缩截骨矫正异常增大的股骨颈前倾角;降低头臼压力;使股骨头获得各向稳定覆盖良好的中心复位;并能维持复位.对30例42髋进行了联合手术;分析治疗结果.结果 所有病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48个月4平均34个月.疗效评价按照Mckay标准:优36髋,良5髋,可1髋,差0髋.X线疗效评价按照Severin分级标准:Ⅰ级35髋,Ⅱ级6髋,Ⅲ级1髋.结论 根据蒙古族儿童发育性髋关节脱位的病理特点,应用Salter截骨术联合股骨近端旋转短缩截骨治疗,可以在确保髋关节稳定中心复位的同时,不影响髋臼的生长,显著降低股骨头坏死及术后再脱位的发生率,髋关节功能恢复快,疗效满意. 韩立业 张爱民 杨朝君关键词:SALTER截骨术 旋转截骨术 髋关节脱位 股骨端悬吊固定双束前交叉韧带重建前瞻性研究 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评估股骨端悬吊固定双束重建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前瞻性对比研究方法。纳入标准:单纯ACL陈旧性损伤,无膝关节其他韧带损伤,受伤与手术至少间隔2个月。自2005年5月-2008年6月,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62例,根据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分成I组和II组,每组31例,两组患者相关影响因素无统计学差异。I组:股骨端依靠两个骨道悬吊固定。II组:股骨端采用两枚可吸收挤压钉固定;两组胫骨端均采用双骨道,应用可吸收挤压钉与缝线悬吊复合固定。所有手术由同一手术组完成。每位患者术前及术后2年进行Lysholm评分,Cincinnati膝关节评分(the Cincinnati knee rating system),IKDC评分(the International Knee Documentation Committee score),KT2000检查及膝关节活动度检查。结果 Lysholm评分I组(91±7)分、II组(89±9)分(P=0.088);Cincinnati膝关节评分I组(93±6)分,II组(90±8)分,(P=0.189);客观IKDC评分I组正常71%、基本正常26%,II组正常58%、基本正常35%(P=0.221);在134N下KT-2000胫骨前移两侧对比测试I组(1.3±1.2)mm、II组(1.4±1.3)mm(P=0.196);膝关节活动度I组(136±10)度、II组(130±15)度(P=0.029)。结论股骨端悬吊固定与股骨端挤压钉固定双束ACL重建方法比较,膝关节功能评分及前后稳定性测试无统计学差异,但膝关节活动度悬吊固定组优于挤压钉固定组。 黄迅悟 张爱民 冯会成 孙继桐 隰建成 蒋长亮关键词:前交叉韧带 双束重建 关节镜下保留胫骨侧残端重建前交叉韧带的疗效 被引量:6 2023年 目的 观察关节镜下保留胫骨侧残端重建前交叉韧带(ACL)的疗效。方法 采用关节镜下保留胫骨侧残端重建ACL治疗58例ACL断裂患者。采用前抽屉试验、Lachman试验评价膝关节稳定性。采用Tegner运动分级评分、IKDC膝关节功能主观评分和Lysholm评分评价膝关节功能。结果 患者均获得24个月随访。术后3、6、12、24个月前抽屉试验及Lachman试验均为(-)。末次随访时,Tegner运动分级评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KDC膝关节功能主观评分、Lysholm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提高(P<0.05);患者膝关节活动度屈曲120°~140°(130.42°±7.26°)、伸直0°;MRI检查显示ACL走行均正常。结论 关节镜下保留胫骨侧残端重建ACL治疗ACL断裂,一方面可促进移植物血管再生、神经纤维长入重建的韧带,利于移植肌腱再血管化、爬行替代和膝关节本体感觉的建立;另一方面由于残端韧带对重建韧带的包裹,避免了关节液侵袭骨隧道,更利于膝关节稳定性和功能恢复。 吕欣 苏日娜 孙智文 张一波 张爱民关键词:关节镜检查 膝关节 前交叉韧带重建 不同截骨技术在老年全膝关节置换术中的效果对比研究 被引量:10 2020年 目的探讨测量截骨法与间隙平衡法在老年全膝关节置换术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0月至2018年9月在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医院行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88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4例,在全膝关节置换术中对照组采用测量截骨法,观察组采用间隙平衡法进行治疗。观察指标包括纽约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评分(hospital for special surgery knee score,HSS)、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关节活动度(rangeofmotion,ROM)评分、美国膝关节协会评分(American knee society knee score,AKSS)、36项健康简表。术后1年进行患者满意度回访。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HSS评分、ROM评分、AKSS评分高于对照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术前生活质量差异无显著性,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后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治疗前,组间比较,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总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满意度(95.45%)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在老年全膝关节置换术中,间隙平衡法与测量截骨法作为两种不同截骨技术均有各自的优势,但间隙平衡法临床疗效更为突出,其优势在于股骨假体安放更为精确、创伤更小,患者生活质量更高。 王帝 韩立业 张爱民 孙智文关键词:临床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