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梁
- 作品数:53 被引量:117H指数:6
- 供职机构:安徽农业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安徽省高等学校质量工程教学研究项目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轻工技术与工程农业科学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 一种橙红色色素的制备及其应用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橙红色色素的制备及其应用。通过将四种茶黄素单体或其混合物与L‑茶氨酸等氨基酸和葡萄糖混合物进行共加热反应,反应产物溶液稀释后检测a值上升,b值下降,反应液成释后整体呈现橙红色,随着稀释程度增加逐渐变为蜜桃...
- 张梁龙飘飘
- 一种名为油茶皂苷C<Sub>4</Sub>和C<Sub>5</Sub>的五环三萜类化合物的制备方法
- 一种名为油茶皂苷C<Sub>4</Sub>、C<Sub>5</Sub>和C<Sub>6</Sub>的五环三萜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在制备上述化合物时,首先取油茶籽饼粕,并将其粉碎;然后用有机溶剂提取粉碎后的油茶籽饼...
- 侯如燕宗建法宛晓春鲍官虎凌铁军张梁
- 文献传递
- 一种酰基转移酶CsHCT、编码基因及其应用
- 本发明涉及基因工程领域,公开了一种酰基转移酶CsHCT,所述酰基转移酶CsHCT的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还包括所述酰基转移酶CsHCT的编码基因;以及酰基转移酶CsHCT及其编码基因在体外合成山奈酚‑3...
- 张梁柳旭阳
- 一种二绿原儿茶素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二绿原儿茶素的制备方法,以绿原酸(CQA)和各种儿茶素为底物,将绿原酸与各种儿茶素,在梨匀浆或茶叶多酚氧化酶的催化下进行酶促氧化反应,生成一类新型茶色素化合物的反应液;将该反应液进行减压浓缩、冷冻干燥、萃...
- 张梁赖国平温明椿朱梦婷龙飘飘
- 茶多酚或EGCG与β-CD包合物及制备富含茶多酚或EGCG的通用固体培养基的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茶多酚或EGCG与β-CD包合物及其用于制备富含茶多酚或EGCG的适合真菌培养的通用固体培养基的方法。通用固体培养基的制备方法如下:按茶多酚或EGCG与β-CD的摩尔比例为1:1称取茶多酚或EGCG,将茶...
- 凌铁军张红龙雁华戴前颖张梁宛晓春
- 文献传递
- 一种名为油茶皂苷C<Sub>1</Sub>和油茶皂苷C<Sub>2</Sub>的五环三萜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 一种名为油茶皂苷C<Sub>1</Sub>和油茶皂苷C<Sub>2</Sub>的五环三萜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在制备上述名为油茶皂苷C<Sub>1</Sub>和油茶皂苷C<Sub>2</Sub>的五环三萜类化合物时...
- 侯如燕宗建法王睿龙张梁凌铁军鲍官虎
- 文献传递
- 一种名为茯砖素B的儿茶素类衍生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本发明属于化学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名为茯砖素B的儿茶素类衍生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本发明首先提供了一种从茯砖茶中分离制备得到的名为茯砖素B的儿茶素类衍生物;在制备上述名为茯砖素B的儿茶素类衍生物时,首先取茯砖茶,并将茯...
- 凌铁军宛晓春鲍官虎张梁罗珍美杨世高安茂强刘杏益
- 文献传递
- 一种酯型儿茶素-茶氨酸加合物的制备方法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酯型儿茶素‑茶氨酸加合物的制备方法,属于天然产物制备和分离纯化技术领域。本发明以茶氨酸为底物,将茶氨酸与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在湿热条件进行亲核反应,EGCG中A环6位上的C或8位上的C与茶...
- 宛晓春陈琪张梁姜宗德王小倩夏雨琴
- 茶黄素在高脂膳食诱导肥胖大鼠体内的吸收、代谢研究
- 本文通过高脂高糖饮食建立了大鼠肥胖模型,并且持续灌胃给予正常大鼠和肥胖大鼠茶黄素后对大鼠的粪便、血液进行了分析.借助超高效液相-质谱联用系统,研究了茶黄素在正常和肥胖大鼠体内的差异性吸收与代谢规律.结果表明,给予茶黄素3...
- 赖国平崔雨晴陈博温明椿张梁
- 关键词:茶黄素高脂膳食代谢产物
- 不同茶类中黄酮醇苷酸水解条件的优化及酸水解前后3种黄酮醇含量的测定被引量:9
- 2021年
-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同时测定不同茶类中黄酮醇的含量,并优化茶叶中黄酮醇苷酸水解成黄酮醇(杨梅素、槲皮素、山柰酚)的条件。方法样品经70%甲醇水(V:V)提取后,用盐酸(16%)-甲醇溶液进行酸水解,再经乙酸乙酯萃取、浓缩、复溶至相同体积;酸水解前后的样品溶液均用HPLC对黄酮醇进行定量分析并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ultra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tandem mass spectrometry,UPLC-MS/MS)对黄酮醇苷进行定性分析。结果3种黄酮醇在3.125~100.000μg/mL的浓度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2)≥0.9976),优化后的方法的重复性、稳定性、精密度较好(相对标准偏差不大于0.04%)。六大茶类中黄酮醇苷的最佳酸水解条件为:水解时间为1 h、水解温度为80℃、盐酸(16%)-甲醇溶液最佳比例为1:2(V:V)。结论本研究优化了茶叶中黄酮醇苷酸水解的条件,并建立HPLC测定了六大茶类酸水解前后黄酮醇的含量。该方法处理简单、结果准确可靠,适用于茶叶中黄酮醇及其苷类物质的分析。
- 汪汇温明椿姜宗德查旻昱张梁
- 关键词:茶叶黄酮醇黄酮醇苷酸水解高效液相色谱法